五年级语文:《马诗》赏析

合集下载

马诗李贺赏析

马诗李贺赏析

马诗李贺赏析马诗李贺赏析李贺的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要怎么赏析呢?马诗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赏析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

“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

“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李贺的马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主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马诗的批注笔记

马诗的批注笔记

马诗的批注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马诗》的批注笔记,包括诗歌大意、批注和感悟等部分:
1. 诗歌大意
《马诗》是一首描绘边疆沙漠和骏马的诗歌。

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了边疆沙漠的景色,沙如白雪,月似弯钩,给人一种冷清、寂静的感觉。

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则借骏马佩戴黄金饰物表达出作者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

整首诗画面感极强,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抱负。

2. 批注
“大漠沙如雪”,运用比喻手法,将沙漠比喻成雪地,突出沙漠的冷清、寂静和美丽。

“燕山月似钩”,同样运用比喻手法,将月亮比喻成弯钩,形象地描绘出边疆之夜的苍茫和孤寂。

“何当金络脑”,以问句结尾,表达出作者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快走踏清秋”,通过描绘骏马飞驰的画面,表达出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思想激昂,充满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3. 感悟
读完这首诗,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渴望。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情,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却又无从下手。

通过这首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对未来的期许。

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人生的不易和珍惜当下、把握机遇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挑战,坚定信念,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

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

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共二十三首。

这里以其中较为著名的第五首为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意思解释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这两句描绘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象。

“大漠”点明了地点是广阔的沙漠,“沙如雪”把沙漠里的沙子比作雪,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在月光照耀下洁白、清冷的样子。

“燕山”是当时的边疆要地,“月似钩”将月亮比作弯钩,既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又暗示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因为弯钩是一种武器的形状。

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何当”是何时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期待。

“金络脑”是一种贵重的马笼头,这里指代马受到重用。

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戴上金制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呢?诗人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被重用,施展才华的愿望。

二、衍生注释1. 李贺:他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的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被称为“诗鬼”。

李贺一生仕途不顺,他才华横溢,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和一些社会原因,他不能如愿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的诗歌往往通过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和独特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2. 关于马的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

马象征着力量、速度、忠诚,也常常与战争、出行、英雄等联系在一起。

在这首诗中,马是诗人自身的象征,马渴望驰骋沙场就如同诗人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

三、赏析1. 意境营造: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大漠和燕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

沙漠如雪,月亮如钩,这种景象既壮美又带有一丝孤寂。

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边疆夜景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的沙漠之中,感受到了那种清冷和寂静。

2. 托物言志: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

诗人以马自喻,马期待着金络脑,诗人则期待着被赏识和重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马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马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马诗体裁:诗题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名字:李贺年代:唐代描述: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翻译: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原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

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

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马诗》赏析

《马诗》赏析

《马诗》赏析 马诗,是⼀⾸五⾔绝句诗,作者是唐代诗⼈李贺,这⾸诗写马,表达了诗⼈意图⽴功疆场的强烈感情,是马诗⼆⼗三中最著名的⼀⾸,下⾯是《马诗》赏析,欢迎⼤家品读~! 【原⽂】: 马诗 作者:李贺 此马⾮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 犹⾃带铜声。

马诗注⾳: cǐ mǎ fēi fán mǎ, fáng xīng shì běn xīng 。

xiàng qián qiāo shòu gǔ, yóu zì dài tóng shēng 。

马诗阅读答案: (1)请你⽤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2)这⾸诗运⽤了什么表现⼿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贵或⾮同寻常(“⾮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③素质⼀流(“铜声”)。

(2)①托物⾔志。

借素质⼀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的怨愤之情。

(“托物⾔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抒情”“拟物”之中的⼀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得分。

) ②虚实结合。

“瘦⾻”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描绘出诗⼈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

③夸张。

“向前敲瘦⾻,犹⾃带铜声”⼀句中,马虽“瘦⾻”却“带铜声”,⽤夸张的⼿法着⼒表现马的剽悍⽆⽐,素质超群。

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的写照。

马诗翻译: ⼴阔的沙漠在⽉的映照下如铺上了⼀层霜雪,燕⼭之上悬挂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

何时能配上⾦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奔驰在沙场上。

马诗字词解释: 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

因避家讳,不得应进⼠科考。

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马诗背景: 李贺的⼆⼗三⾸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

马诗原文及赏析

马诗原文及赏析

马诗原文及赏析马诗原文及赏析(通用8篇)《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马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1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诗词赏析: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九首。

这首诗化用飂叔豢龙的典故,斥责当时统治者摒弃、残害贤才,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不平和对英才埋没的痛惜心情。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

”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

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

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

”二人所论皆是。

此诗叹良马不得善养者则必为风霜所摧折,可为咏物诗之典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2原文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翻译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注释腊月:农历十二月。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鉴赏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

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3原文: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诗词赏析: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

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摘要:1.《马诗》背景介绍2.《马诗》作者简介3.《马诗》主题解析3.1 渴望建功立业3.2 忠诚与勇敢的品质3.3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马诗》的艺术特点4.1 形式美4.2 寓意丰富4.3 抒情性强5.《马诗》的现代意义正文:《马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马为主题,通过寓意丰富的诗篇,展示了古代文人渴望建功立业、忠诚勇敢的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杜甫身处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马诗》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体现。

诗中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诗人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在诗中,马寓意着英勇的战士,诗人借马抒发自己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其次,诗中强调了忠诚与勇敢的品质。

在战乱频繁的古代,马是战场上忠诚勇敢的伙伴,诗人通过对马的赞美,展示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马的矫健英姿,展示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在艺术特点上,《马诗》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诗的形式美得到了充分体现。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诗篇形式优美,节奏鲜明。

其次,诗的寓意丰富。

诗中通过对马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忠诚勇敢的品质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的抒情性强。

杜甫以真挚的感情,描绘了马的忠诚勇敢,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马诗》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始终保持忠诚勇敢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同时,诗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激励着人们为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马诗》赏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赏析】
《马诗》同题二十三首。

这组诗,虽寄托不同。

但基本精神都是写渴望建功立业的怀抱。

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可以作为二十三首诗的代表。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

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

更加浓悲壮的气氛。

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

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

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

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

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

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

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

主人饰马
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

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

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

“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

”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全诗雄健,豪迈,一气贯接。

清人方世举评,《马诗》说:“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

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未至者。

率处皆是炼处。

”其推许是很高的。

注释:
[1]大漠:沙漠。

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2]钩。

一种弯形的兵器。

[3]络脑:即络头。

“大宛”。

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

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后四句重在写虚,写马的精神。

第五句写胡马勇往直前、所向无前,所向无远道,没有障碍、视空阔为无物的精神。


样一种凛然无畏的气度,有了它,人就可以临危不惧,可以生死相托了(第六句)。

至此,马的豪迈之气,作者的赞许之心,便表露无遗。

末句是有力的收束,总揽上文,给读者以阔大的想象空间。

此诗章法有序,布局井然。

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

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处处关人,以健马喻人、喻猛士,以马的大气象、大志向,来喻人的精神,喻杜甫的品格与志向——尽职尽忠、和对家国的责任感、使命感,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体现了杜甫咏物诗“遗形取貌”的特点。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