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2024-2025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2024-2025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斗笠”“高邈”“冷冽”“池畦”等。

o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雨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o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o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描写自然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o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知四季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o展示一些与雨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春雨滋润大地、夏雨倾盆而下、秋雨淅淅沥沥、冬雨清冷寂静等,让学生观察并感受雨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o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季分明的世界里,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湛秋先生的《雨的四季》,一起去感受雨在四季中的不同姿态和韵味。

2.学生发言o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后,发言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和印象。

o生1:我觉得雨很神奇,它可以给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

o生2:我喜欢夏天的雨,因为它很凉爽,可以驱散炎热。

(二)作者介绍1.介绍作者o师: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3课《雨的四季》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3课《雨的四季》 教案
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呢?
提示:
从语言和画面的美丽这两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
首先,作者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春雨的特点;其次,作者通过树叶、花苞、树枝、水珠、水雾和大地等一系列影象,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秀美的画面,通过这些画面,我们认识到了春雨的特点。
2、第三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二、字词积累
收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对生字注音,生词释义,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
三、课文内容梳理
读完课文,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
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各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划分课文段落,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学生预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导入
拙(zhuō):笨拙 藐(miǎo):藐视
苞(bāo):花苞 姿(zī):姿容
饱(bǎo):吃饱 恣(zī):恣意
生词展示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语。
掩饰:遮盖修饰使人看不出真相,多用于贬义。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语。莅:到来。
5、“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写出了秋雨的什么特点?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秋雨的善解人意。读起来给人一种情趣十足的感觉。
6、第5段写冬雨的特点,主要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将冬风与冬雨进行对比,突出冬雨的柔和。
7、“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莅临人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音形义。

1.3理解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雨的美。

2.2学会通过描绘雨的四季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3理解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雨的美。

2.2如何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雨的四季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1.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创作背景。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分享朗读感受,讨论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

5.欣赏雨的美5.1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雨的美,如形态、色彩、声音等。

5.2学生分享欣赏心得,互相交流。

6.抒发情感6.1学生通过描绘雨的四季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6.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7.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以“雨的四季”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的四季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雨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抒发情感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拓展活动方面进行改进。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从诗歌中找出表示雨的季节的词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感知课文
听录音,思考问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各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点拨:有关键词语的要抓住关键词语,没有的要进行概括。
春雨:美丽而娇媚。
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沉静。
冬雨:自然、平静、透明、柔和
点拨:语言是人类情感的体现。秋雨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作者因对其产生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所以才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把这种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再者,在作者心目中,秋雨是端庄的、平静的,这一点正像一个出嫁做了母亲的妇女一样,所以,这一比喻是恰当的。
我们还可以把秋雨比作一个端庄稳重的少女,或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母亲。
2、“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写出了秋雨的什么特点?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语。莅:到来。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样子。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迫不及待:紧迫得不容等待。
讲授新课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段)
齐读第1段,概括段意。
点拨:直抒胸臆,作者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
思考: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提示:
从语言和画面的美丽这两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点拨:首先,作者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春雨的特点;其次,作者通过树叶、花苞、树枝、水珠、水雾和大地等一系列影象,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秀美的画面,通过这些画面,我们认识到了春雨的特点。
(二)抽读第三段,思考:
1、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3.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4.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雨的景象,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5.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6.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雨的四季》的文本内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熟读课文,理解作者刘湛秋通过描绘雨的四季变化,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写作特点,掌握总分总的论述方式。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描绘的四季雨的特点。文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文字捕捉雨的特质,以及这样的描写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自然。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文章总分总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生字词应用:如“淅淅沥沥”,学生需学会正确书写和使用,并能造句表达相应的意境。
2.教学难点
-对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能识别修辞手法,但难以深入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效果和作者的意图。
-文章结构的逻辑把握:对于总分总的结构,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体验的共鸣:学生可能因生活经验不足,难以与作者对雨的热爱和赞美产生情感一位忧郁的诗人”中的比喻,学生需要联系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通过比喻表达出的秋雨带来的诗意和忧郁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课雨的四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课雨的四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雨的四季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者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了提高讨论的实效性,我计划在下次课中,尝试增加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适当延长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更充分的交流。
此外,对于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例如,在写作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雨的小诗,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雨的韵味。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雨在四季中的变化和特点。雨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笔下的情。这些特点构成了雨的独特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雨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将雨的四季描绘得生动形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雨相关的自然现象或情感体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尝试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雨的四季。
-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够概括课文内容,提炼中心思想,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5篇《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的细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篇幅不长,内容不深,语言规范美丽,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它给人以清爽、深刻的印象,是同学学习语言的典范。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七班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对雨寄予的思想情感2、让同学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同学的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指导同学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教学难点:观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用笔之细腻,培育同学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力量。

教学方法1、自读法:将老师点拨与同学自读相结合,体会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老师范读与同学诵读结合起来,留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3、探究法:调动同学乐观性,引导他们自己绽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优美,夏雨猛烈,秋雨凉爽,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会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

二、基础学问:1、:刘湛【zhàn】秋,当代诗人。

1935年10月生。

安徽省芜湖市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暖和的情思》、《生命的欢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

2、字词积累三、整体感知、鉴赏分析:1、同学们依据课前预习的内容【自读课文】畅谈感受,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生1:我读这篇文章完全被她的漂亮感染了,这是雨吗?更像是个翩翩走来的美少女,轻柔、热闹、奔放、含蓄,我爱雨,像一样,爱的肤浅!生2:以雨为原料,以情为酵母,在心的酒窖中酿出了一坛美酒,刚一开封,那芳香就扑面而来,醉倒了我们的苍白而干枯的生命,沉淀诞生命醇香而迷人的的味道,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需要我们专心灵去感悟……师: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还有谁能摒弃尘世的杂念?我们无须等待四季的轮回,即使窗外寒风凛冽,我们可以搭车到心海去看雨,去那里不需要车票,但需要你带着真诚、乐观的背囊和一双纯洁的眼镜,心海的雨很漂亮:那里有春雨的飘飘,那里有夏雨的潇潇,那里有秋雨的潺潺,那里有冬雨的纷纷,那是雨的极致,当然也是人生的极致。

七年级课文雨的四季原文

七年级课文雨的四季原文

七年级课文雨的四季原文七年级课文《雨的四季》原文:第一个季节是春天。

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有时阳光明媚,有时下起小雨。

春天的雨水给大地注入了新的生机,让一切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雨水滋润了大地的每一寸土壤,让花草树木茁壮成长。

春天的雨水还滋养了农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接下来是夏天。

夏天的雨水经常来得更加猛烈,有时候会下起雷雨。

雷雨过后,空气中的炎热得到了适当的冷却,给人们带来些许凉爽。

夏天的雨水不仅给大地带来水分,也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伞下,人们可以尽情地欢笑、玩耍,享受到清凉的雨水带来的惬意。

随后是秋天。

秋天的雨水渐渐多了起来,但较之春天和夏天便不那么频繁。

秋天的雨水是稀而均匀的,给大地浇灌了一场醇美的雨。

秋天的雨水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在爽朗的秋雨中,人们可以散步、野餐、欣赏五彩斑斓的枫叶,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

最后是冬天。

冬天的雨水变成了雪花。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银装。

冬天的雨水如同天空中的精灵,轻轻地覆盖在大地上,给人们带来了冰雪的欢乐。

孩子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体验到冬天独特的乐趣。

雪花也给大地带来了保温的作用,保护着冬眠的动物们度过寒冷的冬天。

总的来说,雨水季节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乐趣和体验。

春天的雨水给大地带来新生,夏天的雨水带来欢乐,秋天的雨水让人融入大自然,冬天的雨水变成了雪花,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冬日乐趣。

让我们欢迎雨水的降临,珍惜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啊,却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文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
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

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
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画。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

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谧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但在北方干燥的都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语言欣赏和写作手法的学习。

教法学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回顾有关于“雨”的诗句。

2、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生简介作者。

2、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三)整体感知
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生思考:(1)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师生交流。

4、真情诵读,感悟情感。

(生找相关语句,多媒体出示语句,生读。


5、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任选一句话作开头,用欣赏的眼光,说说从文中发现的雨的美。

(多媒体出示)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
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
(四)品悟赏评
1、合作讨论,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段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析作者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我认为最巧的修辞……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
2、生自由发表见解探讨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3、欣赏刘湛秋的《微笑》、《中国的土地》。

(五)学以致用
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的四季(如草、花、风等)为题,完成150字左右的习作片段。

附: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
刘湛秋
美丽
喜欢
春雨:新鲜、娇媚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沉静、端庄
冬雨:自然、平静爱恋赞美
作者介绍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

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

笔触细腻,如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

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

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俄,德,西等多种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