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程检-11
铁程检1-47(新)

铁程检1-47(新)概述铁程检1-47(新)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用于铁路列车的安全检测。
通过对列车的各项关键部件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缺陷,确保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检测范围铁程检1-47(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1.车轮、轴承、齿轮等转动部件的状态检测;2.车架、车体、车门等结构件的状态检测;3.空气制动、牵引制动等制动装置的状态检测;4.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等控制装置的状态检测。
检测原理铁程检1-47(新)采用多种传感器和测量装置,通过检测到的信号和数据进行故障分析和诊断。
主要原理包括:1.机械振动分析,通过检测车轮、轴承等转动部件的振动状态,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2.红外线成像检测,通过检测车体、车门等结构件的表面温度,判断是否存在缺损或裂纹等问题。
3.电气信号检测,通过检测空气制动、牵引制动等装置的电气信号,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或损坏。
检测流程铁程检1-47(新)的检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校准、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等。
2.检测前的基础条件准备,包括对列车的轮对压力、轮径、轮距、轨距等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3.检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包括振动数据、温度数据、电气信号数据等的采集。
4.数据分析和诊断,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出是否存在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等。
5.检测报告输出,将诊断结果以报告的形式输出,同时将每项检测的数据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方便上级机构的管理和决策。
优势和价值铁程检1-47(新)相对于传统的机车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价值:1.多维度检测,能够全方位检测列车的各项关键部件,发现问题的准确率和及时性更高。
2.多元化检测技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可以综合分析并判断问题。
3.高效率检测,能够实现对列车的快速、精准检测,减少了人员和时间成本。
4.智能化管理,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能够快速反馈数据并进行远程监控和调整。
铁路建设工程竣工资料用表总汇编(铁程管表)

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工程用表汇编石长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工作程序及用表说明前言1、本文件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文: (2)铁道部技术标准所:《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3)工程试验表格按《铁建设函[2009]27号》文规定的表格和要求填写(4)《关于印发〈铁道部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的通知》[2002]8号文(5)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通知办档[2003]14号(6)《关于发布〈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23号文。
(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TB/T50328-2001)(9)石长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发布的各种管理办法2、本文件附录所列表示为本工程通用表示。
在使用中不得自行改动;本文件难免错漏,各单位在使用中对其内容、包括对附录表格的增删、修改意见,请与石长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部联系。
一、基本说明1、站前工程单位工程和分单位工程划分单位工程是进行质量验收和资料归档的划分单位。
对某些特大型单位工程,为便于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归档,可划分为若干个分单位工程。
划分分单位工程的原则是在同一个施工单位施工、可以在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具有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区分不同结构类型、不同施工区段、有利于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归档。
1.1 路基工程一个区间或一个车站为一个单位工程。
如一个区间或车站由两个承包单位施工,应以施工分界点为界划分为两个单位工程。
1.2 桥涵工程1.2.1 特大桥、大桥、中桥每座特大桥、大桥、中桥各为一个单位工程。
一座特大桥或大桥规模较大、或含多种结构类型时,可划分为若干个分单位工程,由承包单位提出划分分单位工程意见,报监理单位同意并备案;在资料管理中作为单位工程对待,在各分单位工程合格的基础上再将各分单位工程资料归总为单位工程资料。
竣工资料案卷整理要求

竣工文件整理方法和案卷质量要求1、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的整理原则主要是遵循竣工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
2、建设项目竣工文件材料的组卷原则首先是划分“线别”是属于哪条线,再依建设项目的性质,既是新建项目或改造项目或大修项目,然后再区分专业是站场、还是桥涵,依一个单位工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组成一卷或若干卷。
3、竣工文件案卷质量要求⑴、竣工资料装订厚度控制在15毫米—20毫米之内。
⑵竣工文件纸张统一用A4纸。
如A4纸、16开纸都有,将16开纸粘贴在A4纸上。
⑶竣工图折叠尺寸为297×210毫米,将图纸先折成210毫米手风琴式,然后再折成297毫米。
⑸竣工文件材料要用碳素笔或蓝黑钢笔填写。
不得用圆珠笔、双面蓝色复印纸书写和复印文件。
⑹交铁路局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必须是原件,其他单位可以用复印件。
⑺各种原始记录、各种原始材料、成品出厂合格证、工程日志只做一份交使用单位。
⑻各种动力机械图纸、出厂合格证、说明书不需要整理,与使用单位办理交接。
⑼竣工图标按铁道部办档(2002)8号文件执行。
⑽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各一式两份,移交目录三份,备考表一份。
填写方法按铁道部办档(2002)8号文件要求办。
⑾卷内张号的位置是:施工资料及工程日志在每一张的右上角(双面字页编一个张号);在竣工图标右上方加盖材料戳记,在材料戳记的右上角编写张号。
⑿张号从施工资料的内容开始,统一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写。
⒀各专业平面布置图要绘制成底图,进铁道部档案馆。
⒁各施工单位要按施工图,做好竣工图的编制。
4、竣工文件整理方法对已形成单位工程的施工资料进行排列,装订成册。
其排列的顺序是:1、开工报告2、竣工报告3、工程施工小结(盖公章)4、竣工工程数量表5、定位测量、复测记录6、变更设计通知单7、建交表8、各种检查证9、各种原始记录(交接管单位)10、各种原材料、成品出厂合格证(交接管单位)11、各种动力机械图纸、出厂合格证、说明书(交接管单位)12、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13、竣工验收报告14、其他报表和文字材料15、工程日志(交接管单位)16、竣工图5、组卷应注意的问题⑴一卷内的竣工文件材料,一般应文字材料在前,图纸在后。
市政验·轨-11 轨道整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扭曲(基长6.25)
4
/
高低(10m弦量)
4
/
1 中线(mm)
一
般 项
2 线间距(mm)
目
3 轨顶高程(mm)
10/Βιβλιοθήκη +10 0第7.7.6条
/
±10
/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专业工长:(签名)
监理单位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名)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签 名)
年月日 年月日
道:
最小/实际 抽样数量
/
直线(10m弦量)
≤4
/
检查记录
缓和曲线20m正矢 无碴:3
轨排 轨 与计算正矢差
(3)
/
主 控 项 目
2
静态 向 质量 几何
圆曲线20m正矢连 续差
尺寸 圆曲线20m正矢最
(mm 大最小值差
无碴:6 (4) 第7.7.4条
无碴:9 (6)
/ /
)
水平
4
/
检查 结果
工程名称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轨道整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市政验·轨-11
第
页,共
页
单位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分包单位
项目负责人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 称
验收部位/区段
项目技术负责人 分项工程名称
检验批容量
施工及验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
验收项目
1
轨距
设计要求或 规范规定
无碴 轨 ±2
路基验收标准

《路基验收标准》摘录(TB10414)目次3 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4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3)4 地基处理 (3)4.1 原地面平整、碾压 (3)4.2 换填 (3)4.3 抛石挤淤 (4)4.4 高压旋喷桩 (4)4.5 浆体喷射搅拌桩 (6)4.6 粉体喷射搅拌桩 (6)4.7 砂桩 (7)4.8 碎石桩 (8)4.9 灰土挤密桩 (9)4.11 塑料排水板 (10)4.12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 (10)4.13 砂(碎石)垫层 (11)5 基床以下路堤 (12)5.1 一般路堤填筑 (12)5.2 路堤边坡 (14)5.3 路堤与桥台间过渡段填筑 (15)5.4 加筋土路堤填筑 (16)5.5 改良土路堤填筑 (16)5.6 填石路堤 (18)5.10 膨胀土路堤填筑 (19)5.11 黄土路堤填筑 (19)6 基床 (19)6.1 基床底层 (19)6.2 基床表层 (20)6.3 路基面 (21)7 路堑 (21)7.1 路堑基床底层 (21)7.2 路堑基床表层 (21)8 重力式挡土墙 (22)8.1 明挖基坑 (22)8.2 基础 (22)8.3 桩基础 (23)8.4 桩基承台 (23)8.6 换填基础 (24)8.7 挡土墙身及墙背填筑 (24)11 锚杆挡土墙 (25)11.3 锚杆制作、安装 (25)14 土钉墙 (26)14.1 土钉 (26)14.3 喷射混凝土面层 (26)15 抗滑桩 (26)15.1 桩孔 (26)15.2 钢筋骨架 (27)15.3 桩身混凝土 (28)16 桩板式挡土墙 (28)16.1 桩孔开挖 (28)16.2 钢筋骨架 (28)16.3 桩身混凝土 (28)16.5 墙后填筑 (28)17 预应力锚索 (28)17.1 锚索孔 (28)17.2 锚索编制 (29)17.3 注浆锚固 (30)17.4 锚索张拉 (30)17.5 锁定及注浆 (31)附录B (32)附录C (33)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3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铁程检表

度
设计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MPa,平板载荷试验复合地基承
载力
MPa。
检查认为被检工程 满足设计要求□
经整改后满足设计要
求□
决定:准予隐蔽□ 准进入下道工序
师: 人:
主管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质检工程 施工负责
铁程检-05d
工程检查证
编
号:
检查
碎石桩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年月日
施工单位: 检查日期:
铁程管-0
铁程检-05
工程检查证
编
号:
检查
一般路堤基底处理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年月日
施工单位: 检查日期:
里程:自
至
共
m
1.该段设计单位地质勘察文件已提供□/未提供□:Ps=
Mpa或
[б]=
Mpa地基土类型
,水位距地表
m。
已□/未□进行地质补充勘探,勘探结果:Ps=
Mpa地基土类型
,地下水位距地表
,
试验报告单编号
外掺剂类型
,
掺入量
;
桩轴线纵横向最大偏值
mm,钻杆最大倾斜度
%;
桩长(桩深)最大偏差±
mm,单桩喷粉量最大偏差
%。
4.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
设计要求
龄期,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
MPa,
钻探取芯桩数
根,无侧限强度最小值
Mpa。
桩基检测结果: 合格□/不合格□
5.设计碎石桩的桩身密度
,圆锥动力触探法检测桩身密
mm,横
大偏差
mm,砂井最大倾斜度
孔口最小
cm。灌砂率最小值为
4.对已施工的袋装砂井补砂情况:
铁程检(A4纸)-13

编号:铁程检-13
检查桥梁架设情况
铁路线别
预算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工程地点
检查日期
年月日
线路情况
R=
j=‰
类型及孔跨
本桥于年月日开始架设至年月日架设完,经检查结果如下:
1.架桥中线及梁缝情况(见桥梁底平面示意图)
2.桥台(墩)支座间是否平贴
3.支座所用垫片材料层数及其厚度
4.梁身有无损坏,及其部位补救措施
5.本桥固定端在方向。
6.其它情况
根据以上情况认为:
附件:桥梁底平面示意图;
梁、支座出厂合格证编号;
各墩台架梁记录表。
主管工程师
施工负责人
检查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12-3、铁路工程建设用表编制说明为了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范围内统一标准、规范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根据铁道部及太原铁路局有关文件和标准,本着采用现行、最新的原则,收集整理了本套铁路工程建设用表格:1.“铁程检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建设[2003]127《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铁程检04~46表”。
“铁程检01~03、47表”取消,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表”中。
详见“‘铁程检表’与‘工程质量验收表’对照表”。
2. “工程质量验收表”依据(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采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3.“质统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在48个“质统表”中采用27个,有21个失效,由《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中的有关“铁建试报”和“铁建试录”表替代,详见“原质量保证资料表格(试验报告、记录)与新《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对照表”。
4.“建交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办法》(铁运[2008]15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建交表1~28(6、7、27除外)”,原“建交-6、7、27表”由“地验交-4、5、7表”替代,在“地验交表”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