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人教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孔子的语录

孔子的语录

孔子的语录关于孔子的语录大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有名的语录吧,语录是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语录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子的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的语录 1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论语》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论语》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15、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1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18、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经》1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孔子《论语》20、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论语》孔子的语录 2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论语》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语录节选论语

孔子语录节选论语

孔子语录节选论语孔子语录节选论语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论语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论语
• [赏析评点]:这一则主要谈虚心求学的 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要向一切人学习,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以及向别人学 习的方法: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 的短处。
•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并且道 路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 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路 程)不也很遥远吗?”
6、7章; (3)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或个人修养),
包括第1、2、5、6、7、8、9、10章; (4)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的概念。包括第8、10两章。
• 判断:“而”的用法
• (1)学而时习之( )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学而不思则罔( )
•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择其善者而从之( )
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检讨自己有没有 跟他类似的毛病。” • [赏析评点]:这一则谈虚心求学的学习态度和 个人修养: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 意学习;以及向别人学习的方法:学习别人的 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 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 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 们的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 (6)任重而道远(

• (7) 死而后己(

• (8)温故而知新(

• (1)表承接(2)表转折(3)表转折 (4)表承接(5)表承接(6)表并列 (7)表承接(8)表承接;
出自本课的成语:
• 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 择善而从、温故知新、 • 任重道远、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己所不欲,勿施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人教版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之孔子语录课件(24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之孔子语录课件(24张)-优秀课件
内容:学习方法。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第四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zhì)也。”(《为政》)
1、由: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得意门生。 2、诲:教诲,传授。 3、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 4、之:代指孔子的训言,后两个“之”代事物 5、乎:语音助词。 6、第一、六个“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说:通“悦”,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知:了解
(6) 愠:生气,发怒。(7)君子:指道
德上有修养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地去复习它,不也是愉 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 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一句:学习方法,告诉我们要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 第二句:学习态度【乐趣】。 第三句:品德修养。告诉我们要自求长进,不怨别人,提高修养。
第七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三:几个,多个。 焉:于此,在其中。 从:学习。
行:走。 善:优点,长处。 不善者:短处。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 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 点和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 yùn) 三省( xǐng)吾身 传( chuán)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wǎng)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重点字词解释: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备:《孔子语录》(重点字词解释+译文+理解性默写)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备:《孔子语录》(重点字词解释+译文+理解性默写)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备:《孔子语录》(重点字词解释+译文+理解性默写)01孔子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02字词注释和译文字词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孔子经典语录

孔子经典语录

孔子经典语录•相关推荐孔子经典语录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一般具有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的特点。

语录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经典语录11)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论语》2)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3)“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孔子《论语》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论语》5)子曰:君子不浪言。

——孔丘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7)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学而》8)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论语》9)不能自强不息,不可能达到远大的目标;不勤劳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可能有功效;不发自真心而有分寸地去对待他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亲近;自己不讲信用,不可能使别人对自己讲信用;不拿出诚心而谦逊地对待他人,不可能符合礼义。

如果能够慎重地从这五个方面去做人做事,就能够做得长久。

——孔子10)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孔子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1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1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论语》1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孔子《论语·子罕第九》1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论语》17)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论语》18)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19)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20)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21、《论语》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与启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大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来给人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感受,颇似后世的散文诗,以其思想的丰富深刻与表达的生动传神、韵致的含蓄隽永而受到推崇。

孔子的语录摘抄

孔子的语录摘抄

孔子的语录摘抄有关孔子的语录摘抄230句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语录都很熟悉吧,语录是指一个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孔子的语录摘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见得思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0、孔子说:宁武之子,邦邦是聪明的,没有国家是愚蠢的。

它既聪明又愚蠢。

21、孔子说:“他既不坐王位,也不谋求朝廷。

”22、孔子说:“一个人对别人孝顺,而又愿意做错事,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得罪是不好的,惹麻烦是不好的。

绅士立足于实践,生活在法治之下。

孝也,其民而也!23、孔子说:“我十有五、有学习的意志;我三十岁时就站在那里,四十岁时也毫不怀疑;五十岁时,我知道自己的命运;六十岁时,我听从了内心的愿望;七十岁时,我没有违反任何规则,我一直在追寻自己内心的渴望。

语文书孔子语录

语文书孔子语录

语文书孔子语录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2、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孔子《论语》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4、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5、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摘孔子《中庸》7、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8、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9、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0、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

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

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1、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12、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3、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14、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16、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语录
人教版七上第十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语文版七上第二十一课《〈论语〉六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文版九上第二十五课《〈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谓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