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共1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高层住区外环境设计特点【摘要】:高层住区外部空间是指高层住区中除了主体建筑以外的一切开敞空间及有自然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实体。

它是室内空间的有机延续,是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不仅能提供活动空间,还能为室内提供景观,使室内室外联系更加紧密。

由于人类在城市中大半以上时间都在住区内度过,因此,良好的住区空间会对居民的生理、心理、行为等产生有益的影响。

此文章立足于兰州的高层住区,对其外部空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为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层住区环境设计人性化【正文】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社会更加明显,公共空间日益减少。

人们对于功能主义、新城区和分散发展的城市郊区的批评,都主要是针对公共空间受到忽视和破坏,以致最终消失这一状况的。

而人居住在居住区内,公共空间对其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人性化的外部环境越来越被人们需要。

住区和居住环境是构成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

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制度会产生不同的居住环境,但是如果当我们将所有的居住环境都视为人的居住场所时,就会发现人的聚居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特征,同时这些特征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聚居生活。

伴随着中国住房改革的全面展开,为了解决住房难的问题,住房开始向着市场化方向迈进,结束了在中国沿袭了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人们开始可以自由的选择购买自己的住房了。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环境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1.概述1.1住区建筑外部空间及环境设计的概念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住宅是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建造的人为空间,这种人为空间从来就包含着住宅的室内空间和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

随着居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从业主,开发商,亦或设计方,都越来越关注外部环境空间的品质,并出现越来越多成功的设计作品。

本文将从空间组织、绿化设计及居民的需求三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实例来谈谈住宅区的环境空间设计。

一、外部环境的空间组织住区的建筑空间有其空间序列,而居住区的外部环境空间也有其秩序性,并与建筑空间序列相互制约,相互融合。

根据平面构成原理,平面构成中的要素是——点、线、面。

点是环境设计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点与空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区分。

通常由视觉决定点的视觉效果可以适用空间,同样空间的视觉效果也可适用于点。

在实际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居住区的绿化特殊性、用地环境秩序、平面构成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绿化空间的关键点、中心空间、过渡空间。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景观视觉焦点。

视觉焦点的选择应注意其在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中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运用对景作用、引导作用、吸引作用、影壁作用以及框景作用。

2.主体景观空间。

应为环境空间的功能中心与审美中心,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特征进行重点设计,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不同特性,成为小区的主体景观。

3.过渡景观带。

过渡景观带在居住区环境空间中同样重要,它既要和视觉焦点相呼应,又要起到与主体景观空间过渡的作用。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植物因素,注意乔、灌木在树种、颜色、树型、体量上的动感特征,以取得与主体景观空间的呼应。

4.路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区域内既要有“节点”,又要有“路径”,才能形成“场所感”。

现有的一些住宅小区的绿地系统经常是组团绿地加上中心绿地,这种做法往往过份概念化,结果形成了一块块“邮票”式的方块绿地,景观不成系统,使用效益低。

因此我们还应重视步行景观路线的设置。

这种设置应着眼于“路径”的设计,它强调了人流路线和景观的结合,使得原有的自我中心式的绿地和人的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

复习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ppt

复习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ppt
演示课件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5)空间领域:
住宅建筑群体外部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就是易于形成 与居民活动范围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 根据不同领域的使用性质,一般分为:(图8-12) 私有空间:住宅私有庭园、阳台或露台。 半私有空间:住宅入口单元周围的场地。 半公共空间:组团内的公共绿地和住宅之间的空间。 公共空间:小区级集中绿地和公共活动场地。 (掌握外部空间领域和层次划分示意图)
量的公共建筑。 3)街坊道路间距:200~300m,交叉口较多,儿童上学、
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 (图8-3)
2. 居住区分级
1)居住区分级: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 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2)概念: 居住区 (P301) 居住小区 (P301) 住宅组团 (P301)
演示课件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见下表)
居住区
小区
户数(户) 10000~16000 3000~5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4.居住小区规划理论新发展
淡化组团级结构,强化院落式的单元组合,突出地方特 色和环境特征。
居住区划分为若干个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再划分为若干 居住组团。生活服务设施的重点放在居住区一级。居住 区一住宅组团二级规划结构采用少。
演示课件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三)住宅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
1.群体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要素
空间围合类型 空间尺度比例 空间构图手法 空间领域
2.平面空间组合方式
(掌握概念,特点,形式,适用住宅类型)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院落式,混合式。

外部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参考资料)

外部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参考资料)

建筑学扫盲读物之三(外部空间设计)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1 外部空间的形成:作为建筑空间,空间的形成既与视觉有关,也与嗅觉,听觉,触觉有关.同时也与风雨曰照等有关。

一般来说,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三种要素所限定的。

建筑的外部空间是从在自然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因此外部空间是向心的积极的空间,自然是无限延伸的消极空间。

建筑家所设想的外部空间是建筑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即把整个建筑看作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

在外部空间中,由于没有了空间限定三要素中的天花板要素,地面与墙壁就成了极其重要的设计决定要素,所以应进行仔细地推敲!如材料,高差,材质,D/H,视线,照明,光照等等。

例子:锡耶纳的坎波广场。

(意大利的广场不单单是一块空地,它是生活的方式,是对生活的观点。

它就是市民们的起居室,会客厅。

它们的广场不种一棵树,地面施以美丽图案的铺装,室内外的看不到有一点的区别,而且窗子很小的厚厚的墙壁明显地划分了内外空间,空间没有丝毫地通透性。

这就形成了“逆空间”,内外空间的颠倒。

)把整个用地作为一个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2 积极空间(Positive-space)与消极空间(Negative-space):建筑空间大抵可以分为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和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

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

或者说有计划性。

所谓计划,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

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

因此前者是收敛的,后者是扩散的。

(N空间,P空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PN空间。

)第二章: 外部空间的要素: 1.尺度: 人的眼睛以大约60度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为1度的圆锥。

人看前方时,如果以2:1比例既以40度仰角,要看到建筑全体,那么D(与建筑物的距离)/H(高度)=2,仰角约27度;如果要从单幢建筑进而为看一群建筑的时候,一般认为D/H=3,仰角约18度。

住宅小区外部空间的优化设计——“海蓝·阳光”住宅小区外部空间解析

住宅小区外部空间的优化设计——“海蓝·阳光”住宅小区外部空间解析

2016年10月下【产业论坛】住宅与房地产 3 住宅小区外部空间的优化设计——“海蓝•阳光”住宅小区外部空间解析李艳淑(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摘 要:文章以“海蓝•阳光”住宅小区为例,从建筑形态组合、公建配套、交通绿化等方面来解析住宅小区外部空间的设计。

关键词:外部空间;尺度比例;交往空间;归属感;空间层次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6)10-0003-02时代变迁,经济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就一个住宅小区而言,人们在逐步追求一个良好的综合居住环境。

即在拥有优越的地段和合理的户型同时,住宅小区的外部空间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

从空间角度来讲,外部空间是指由建筑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的一切活动领域。

外部空间的主体是居住者,因此,设计师要以居住者的实际空间感受为出发点,营建一个层次丰富并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人性化外部空间。

生活在这个空间环境的居住者,无论是简单的居住,还是交往、休闲、娱乐、购物等,都是一种愉悦的感知体验。

1 工程概述“海蓝•阳光”住宅小区基地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滨海新区,滨海大道南侧。

滨海新区由北向南分为四大组团,本项目位于第二组团,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总用地面积139992.5㎡(约合210亩)。

“海蓝•阳光”住宅小区总体平面布局呈“两轴、一心、三环”的空间布局,两轴:交通轴、景观轴形成贯穿小区南北的中轴线;一心:以会所、办公、物业、广场、游泳池等公共中心空间为主的中心区;三环:环中心区、观海区、外围商业区,形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层次(见图1、图2)。

2 从建筑形态组合来解析外部空间设计滨海大道北侧为海岸,滨海大道南图1 规划总平面图2 鸟瞰图侧基地内的住宅单体多为14~18层的板式高层住宅,以一梯两户南北通透的大户型住宅(120~150㎡)为主体,辅以少数的一梯四户(80~90㎡)的中小户型。

每2~3幢住宅组合为一个单元,以正南-正北朝向为主,少数非正南-正北向住宅沿东侧的滨纬路和南侧的规划道路布置,整体属于略有交错变化的行列式建筑形态布局。

浅析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浅析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浅析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作者:陈丽佳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2期摘要:人类每天的生活、工作、娱乐、作息等等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建筑的存在,建筑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相应的提高,所以人民对建筑和居住的内部环境要求也逐渐提高。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住宅的内外邢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开发商业开始逐渐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

虽然我国住宅外邢空间的环境水准提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和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在论文中我们就按照住宅外邢空间环境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分析和总结,最后得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住宅;外邢空间;环境设计我国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一直有着对建筑空间设计的传承,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建造艺术和造诣,从明清时代开始,我国就开始率先对庭院的外部空间设计展开了研究,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我国对于建筑空间外部环境的设计形成了系统的体系,也逐渐成为了一门专业学科。

优秀的外部空间设计不只是可以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性,也一并可以提升城市的空间魅力,不管是对于人民的居住还是城市的发展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发展在我国古代明清时代起,我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造型都形成了一定基础样式。

那个时代的建筑不论从建筑本身还是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感都超越了那个时代应有的技术和水平。

其中含括了非常多精湛技术,比如:雕梁画栋,一草一术、一砖一瓦、匕檐翘角都充满了唯美的设计感,可以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精心的设计美感,到现在留存下来的大量名胜古迹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我国出名的建筑有:北京四合院,苏州园林等等。

随着时代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在建筑环境设计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人们更多的开始吸收和学习西方的设计理念,设计观念从古代的唯美设计和符合房屋主人的身份设计,开始向西方先进方便简洁的设计理念。

跟随者设计思路和理念的改变,建筑物的设计更多的开始舍弃了平房这种结构,居住小区模式也开始成熟,以前的四合院或者合同的居住类型开始被时代所遗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功能体系完善的设计美感的住宅开始呈现。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PPT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PPT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9)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规划设计
.
1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一、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
空间:外部空间环境指的是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 的一切活动领域。
地 ㈥社会环境 ㈦心理环境等。
.
4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二、住宅外部交通系统的组织 三、住宅外部绿化环境的配置 四、住宅外部活动场地的规划 五、住宅外部环境设施设计 六、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
.
5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的基本要求 1.功能要求:通风、日照、安静、便捷、安全、舒适、交往。 2.经济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
.
2
二、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 (一)构成要素的复杂性 (二)使用需求的综合性 (三)环境艺术的多重性 (四)整体发展的持续性
.
3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按基本属性划分:物质环境因素和非物质环境因素 按功能特征划分: ㈠生理环境:阳光、通风、防噪等。 ㈡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 ㈢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游憩场所。 ㈣交通环境 ㈤空间环境:居住区用地: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
.
19
(二)道路类型、等级及停车场地设施 1.道路类型:车行道和步行道 2.道路分级:
a.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20--30m,山地城市不小于15m,车 行道9—14m,一块板、三块板。人行道2.5—5m.

居住区外部空间规划与设计

居住区外部空间规划与设计
第三篇 居住区外部空间规划与设计
!!!!!!!!!!!!!!!!!!!!!!!!!!!!!!!!!!!
第三篇! 居住区外部空间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 ! 居住区外部空间
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需求和满足各种功能的需要,居住区内形成了不同大小、形 状、特征、色彩的空间。由建筑物本身内部所构成的空间为内部空间,由建筑物和它周 围的物体所构成的空间为外部空间。居住区空间设计主要侧重于外部空间— — —包括居住 区内公共的开放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 随着对居住环境研究的深入,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不仅包含 有土木工程的内容,同时涉及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环境艺术以及行为心理等内容。
第三篇’ 居住区外部空间规划与设计
造一个活泼的空间。 !" 空间感受符合功能需求 有各种不同性质与用途的空间,要根据需要设计特定的空间,使空间感受符合功能 需求。例如,儿童游戏场,应运用色彩鲜明的、形态有趣的造型与图案,塑造具有强烈 对比的场地— — —阳光与阴影、平滑与粗糙、光亮与暗淡、开阔与封闭、高大与矮小等, 唤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兴趣。 #" 场地布置符合心理需求 空间内场地布置应充分考虑人在其中活动的心理感受。小区住宅楼前围出一块草 地,四周为道路,并配以低栏杆,种些树木,却无人问津。这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场地布 置,草地又置于周围住宅窗口视线监视之下,在心理上没有安全感,故人们避而远之。
二、空间类型
建筑群与实体环境要素构成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其空间类型与形式随环境条件而变 化( 图 $ ’ " ) 。
图 $ ’ "! 开敞空间类型

( " ) 按空间的开敞指向区分,基本空间类型有: 开敞空间— — —建筑物围集在周围形成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内向性,是人们聚集和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