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合集下载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

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声声慢[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③,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⑤,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清照《漱玉词》。

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写她家破人亡之后的凄惨心境。

②戚戚,忧伤的样子。

③乍,刚。

④将息,养息,保养身体之意。

⑤黄花,指菊花。

⑥怎生,怎样。

黑,天黑。

这句说孤独中度日如年,怎样熬到天黑啊!⑦这次第,这些情况,这种情景。

了得,指包括尽。

意谓这时心头无限心事,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包容呢?〔解析〕这首凄楚的慢词,表现出一种极为悲伤愁苦的心情。

它的作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处在北宋至南宋的变迁之中,可谓坎坷多难。

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嫁给喜爱金石书画的太学生赵明诚,生活更是充满了学术意味和艺术情趣。

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她从此走上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是闺情别恨一类,风格清新活泼;后期词中,这首《声声慢》可算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了。

靖康之变以后,女词人连续遭受了国破、家失、夫亡的苦难。

接踵而至的打击,使她情绪极为低落,身心憔悴之中,呻吟出一声声哀音。

词的开头三句,连叠七字,凝重地营造出一种独寂、悲凉的气氛,并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心怀。

“寻寻觅觅”写行动。

词人似有所思如有所失,神情恍惚不由自主地竭力寻找着什么。

为避兵乱,她偕同丈夫逃难至江南。

丈夫不幸病逝后,孤苦无助的她更是坑无定所,疲于奔命。

纵然她寻了又寻,找了再找,可再也找不回那安适的家庭,亲密的伴侣,还有那些无价之宝——散落的文稿与金石书画。

“冷冷清清”写气氛,是前一句的结果。

人已亡故,物也失尽,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她一个人。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声声慢宋·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着:亦写作「著」。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易安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德甫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易安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注释⑴声声慢:词牌名。

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⑵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⑶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⑷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⑸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⑹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⑺损:表示程度极高。

⑻堪:可。

⑼著:亦写作“着”。

⑽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⑾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⑿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⒀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声声慢》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声声慢》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翻译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注释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3.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暖忽冷,变化无常。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晚:一本作“晓”。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

《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

《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

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入声,有平韵、仄韵两体。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参考!《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独自坐在房间里,心中怅然若失,眼前冷冷清清的一切令我更忧伤。

此刻秋天正是忽冷忽热的时候,丝丝寒意,最难调养生息。

清晨喝了两三杯薄酒,又怎么能够抵御这寒冷的秋风呢?伤心望着天边,但见又一群大雁飞过,隐约觉得那身影和叫声如此相熟,那时去年也曾飞过的老相识。

菊花凋零落满了地面,残花堆积枯黄憔悴,如今还有谁能够忍心摘它?我独自守在窗户前想着心事,怎样才能挨到夜深时分。

暮色黄昏,又落起雨来,窗外的梧桐树被淅淅沥沥的雨打湿,一点一滴的声音令我心碎。

面对此情此景,心境更加凄凉,又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得了?【故事链接】宋朝被金攻打,李清照和丈夫追随皇帝南渡,生活很不安定,他们的古董也在逃亡中丢失了大半。

后来南宋的.局势安定下来,皇帝派人请李清照的丈夫回去当官。

李清照先留在外地等消息。

结果丈夫回去不久,就得重病死了,李清照赶回家只见到他最后一面。

李清照失去相亲相爱的丈夫后,词变得更加深沉悲伤了。

词牌沿革声声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其题序云“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曲词。

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慢曲子”相对于“急曲子”而言,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乐谱,往往在一个调名之内有急曲子又有慢曲子。

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词吧,诗词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声声慢原文加拼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带拼音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xúnxún—mìmì,lěnglěng—qīngqīng,qīqī—cǎncǎn—qīqī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zhà—nuǎn—huán—hán—shíhòu,zuì—nán—jiāng—xī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sān—bēi—liǎng—zhǎn—dàn—jiǔ ,zěn—dí—tā、wǎn—lái—fēng—j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yàn—guò—yě ,zhèng—shāng—xīn,què—shì—jiù—shí—xiāng—shí满地黄花堆积。

mǎn—dì—huáng—huā—duī—jī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qiáo—cuì—sǔn,rú—jīn—yǒu—shuí—kān—zhāi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shǒu—zhe—chuāng—ér,dú—zì—zěn—shēng—dé—hēi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wú—tóng—gèng—jiān—xì—yǔ,dào—huáng—hūn,diǎn—diǎn—dī—dī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zhè—cì—dì,zěn—yí—gè—chóu—zì—liǎo—de翻译:我到处寻寻找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声声慢》原文赏析

《声声慢》原文赏析

《声声慢》原文赏析赏析篇一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这首词人,婉约这首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这首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这首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这首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这首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这首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这首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这首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升《花庵这首词选》称有《漱玉这首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这首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这首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这首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这首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这首词》中的《漱玉这首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这首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这首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注释篇二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就应经不寻常了,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2)如今有谁堪摘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10分)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4.名句默写。(6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请回答:
1开关三句叠字主要采用什么方式表现词人的内心感受?
2.“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2)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2分)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1分)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1分)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C项为直抒胸臆,A、B、D三项均为融情于景。
答案:C
3.下列诗句诵读时的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解析:A项应为:对/长亭/晚。
答案: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当时孤苦凄凉、愁绪满怀的心情。
8.你认为词人所写的愁有何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片四个画线句均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在何处:怀念亡夫的忧伤。②春意知几许:尽管柳色加深,但心中因吹出春梅凋谢的哀怨笛声而不觉春意。③次第岂无风雨:历经沧桑,对一切感到变幻莫测,顾虑重重,心情凄伤。④谢他酒朋诗侣:谢绝游赏的邀请,心情落寞、消沉。
四、词语解释题:
1.乍:刚;将息:保养休息 2.损:凋零;堪:能3.次第:情景,光景;了得:概括
五、简答题:1.这首词来自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
2.这首词通过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来渲染愁情。
3.运用叠字表达词人的情感活动和变化,语言自然、通俗,富于表现力。
4.表达了三方面情感:一是写国破家亡以后孤苦无依的凄惨心情;一是流露出故国之思;三是抒发昔盛今衰之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10分)
武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这首词是李清照避乱金华时写的,她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的“黄花”具有的意义是( )
A.实写菊花 B.以花自喻
C.寄托身世之感 D.象征自己晚年的孤苦无依
E.抒发盛衰之感
四、词语解释题: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 将息:
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损: 堪: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 了得:
五、简答题:
1.《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处境与心情?
2.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3.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情感内容?
5.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六、阅读与分析题:
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三、表达交流(15分)
11.揣摩下面画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5分)
常在书山中漫步,我收获很多。我热爱那些如珠玑般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12.改写下面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这句诗,要求:①采用人称的变换形式:融入角色,用第一人称;面对诗人说话,用第二人称。②可以合理想象环境和情节。(5分)
5.这首词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声声慢课后练习及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易安居士;婉约 2.《漱玉词》3.叠字 4.凄凄惨惨戚戚 5.点点滴滴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C 6.B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CD 4.ABC 5.BCE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三、多项选择题:
1.《声声慢》一词的艺术特色是( )
A.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 B.创造性地运用叠字
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D.语言浅近,意境深远
2.在《声声慢》中,李清照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残秋景物抒发愁情( )
5.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来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气氛。
10.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了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困。试结合上片,简析下片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元宵夜的热闹繁华无心游赏,却又怀念昔日盛况,躲在帘内“听人笑语”。矛盾的心理中反映出心灵的哀思,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一、填空题:
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答: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
答:
答案:
14.(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 ,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1分)
答案:本词写愁句在词的最后一句,把原来抽象难以说明的心理感受“愁”,用形象生动、可以量化的事物来形容,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情感变得形象可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10分)
永遇 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①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③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④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A.寒蝉凄切 寒:秋天的
B.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堪:忍受
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