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第二章-遥感对地观测系统-课件-
合集下载
遥感概论PPT课件

----天为什么是蓝的?日出日落时天空是橙红色?
☆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小水滴和气溶胶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
二次方成反比, I ∝ λ-2 。米氏散射在光线前进方向比向后方的
散射更强。
第12页/共88页
☆ 非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 的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
☆ 物体的发射率等于该物体的吸收率: αλ=ελ 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发射率: 0< ελ <1
☆ 物体的发射率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物体的发射率与身 的性质、物理状况(如粗糙度、颜色等)有关;物体的表面温 度受自身的比热、热惯量、热导率、热扩散率等影响较大。
☆ 黑体的ελ = ε=1;灰体的ελ =ε=常数<1;选择性辐射体的
1.5 ~ 1.8 μm 和 2.0 ~ 3.5 μm
3.5 ~ 5.5 μm
8 ~ 14 μm
0.8 ~ 2.5 cm
第14页/共88页
7、地球电磁辐射的基本特征
根据课本34页图2.20。自行总结
第15页/共88页
8、地球表面的热辐射特征 ☆ 温度为300K的黑体,其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是:2.5~50μm。
洋面及陆表温度
6
1.58 ~ 1.64
作物水分及地表温度
7
0.43 ~ 0.48
海洋水色
8
0.48 ~ 0.53
海洋水色
9
☆ 地球表面的发射辐射能量集中于近红外波段和热红外波段; 在热红外波段,地球的发射辐射能量远远大于太阳的电磁辐射能 量,通常称地球的发射辐射为热辐射。
☆ 地球表面的热辐射(能量)与自身的发射率、波长、温度有 关: M(λ,T)= ε( λ,T)× M0( λ,T)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课件PPT

• 第2节 •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云图
一、遥感技术的概述(RS)
遥感的概念
遥感(RS),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是 从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利用电磁波探测仪器拍 摄、扫描地球表面,得到地表影像或数据,供人们 获取、识别和分析地面事物特征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组成
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在那个波段我们可以最能够区分红砂岩和其他地物?
遥感的分类
分类标准
按遥感平台 的高度
按传感器的 工作方式
按遥感资料 的获取方式
主要类型
按遥感平台的高度
遥感 平台
及 高度
成像 特点
应用 特点
航天遥感
位于大气层外的 卫星、宇宙飞船 等,高度>80千 米
比例尺最小,覆 盖率最大,概括 性强,具有宏观 特点;多为多波 段成像
率最大,概括性强,具 清晰,分辨率高,可 率最小,画面最清
有宏观特点;多为多 波段成像
以对垂直点地物 清晰成像;多为单 一波段成像
晰,多为单一波段 成像
性差,适合 做长周期(几个
区连续观察,周期性好 月及更长)观察
灵活机动,费用较低, 适合小范围探测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灵活机动,费 用较低,适合 小范围探测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比较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遥感 平台 及高 度
成像 特点
位于大气层外的 卫星、宇宙飞 船等,高度>80千 米
大气层内飞 行的各类飞 机、飞艇,高 度<20千米
三角架、遥感 塔、遥感车(船) 建筑物的顶部 等
比例尺最小,覆盖 比例尺中等,画面 比例尺最大,覆盖
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为什么能进行遥远的感知呢?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云图
一、遥感技术的概述(RS)
遥感的概念
遥感(RS),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是 从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利用电磁波探测仪器拍 摄、扫描地球表面,得到地表影像或数据,供人们 获取、识别和分析地面事物特征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组成
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在那个波段我们可以最能够区分红砂岩和其他地物?
遥感的分类
分类标准
按遥感平台 的高度
按传感器的 工作方式
按遥感资料 的获取方式
主要类型
按遥感平台的高度
遥感 平台
及 高度
成像 特点
应用 特点
航天遥感
位于大气层外的 卫星、宇宙飞船 等,高度>80千 米
比例尺最小,覆 盖率最大,概括 性强,具有宏观 特点;多为多波 段成像
率最大,概括性强,具 清晰,分辨率高,可 率最小,画面最清
有宏观特点;多为多 波段成像
以对垂直点地物 清晰成像;多为单 一波段成像
晰,多为单一波段 成像
性差,适合 做长周期(几个
区连续观察,周期性好 月及更长)观察
灵活机动,费用较低, 适合小范围探测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灵活机动,费 用较低,适合 小范围探测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比较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遥感 平台 及高 度
成像 特点
位于大气层外的 卫星、宇宙飞 船等,高度>80千 米
大气层内飞 行的各类飞 机、飞艇,高 度<20千米
三角架、遥感 塔、遥感车(船) 建筑物的顶部 等
比例尺最小,覆盖 比例尺中等,画面 比例尺最大,覆盖
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为什么能进行遥远的感知呢?
福师《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课件ppt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森林资源调查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 估算的精度。
详细描述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森林资源信息,通过 对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提取森林的树种、密度、生长状 况等特征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水资源调查与监测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监测,提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效率。
03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平台, 负责将传感器升至高空进行观 测。
遥感平台可分为卫星平台、航 空平台和地面平台等类型。
卫星平台包括地球静止卫星和 极地轨道卫星,航空平台包括 飞机和无人机,地面平台包括 雷达站和观测塔等。
传感器类型
02
01
03
传感器是遥感观测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和记录地物 的电磁波信息。
总结
遥感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平台,从远处获取地球和其他天体的 信息,为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军事侦察等领域提供 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的特性
宏观性
多源性
时效性
经济性
总结
遥感探测的范围广阔,能 够覆盖大面积的区域,提 供宏观的视角和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种来 源的数据,包括可见光、 红外线、微波等不同波段 的电磁波信息。
04
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01
02
03
04
辐射定标
将传感器接收的物理量转化为 辐射亮度,为后续的图像处理 和地物信息提取提供基础数据 。
大气校正
消除大气对地物反射的影响, 提高遥感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 度。
第二章 遥感技术系统ppt课件

指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高度 100m—30Km,主要有飞机、直升机、飞 艇、气球等.
1低空平台:航高<2000m,直升机、侦察 飞机.
2中空平台:航高2000—6000m,飞机.
3高空平台:航高>12000m,飞机、汽球.
ppt精选版
5
三、航天平台
指在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高度几百、 几千至几万公里
E L g A L g (H ) 2 A p /H 2 L g A p2
ppt精选版
28
2、分光系统
多波段传感器的收集系统收集地面光谱信号后 经分光系统进行分光,将入射光分解成所需探 测波段光谱。分光原件包括各种色散原件或分 光原件:滤色镜、三棱镜、光栅、分光镜等。
ppt精选版
29
彩红外正片
绿
兰
兰
绿
红外
红
ppt精选版
50
分辨力与清晰度:以1mm距离内能分辨的线条数 来表示。一般航摄胶片分辨能力内40—150线 /mm.
特点 响应率与波长无关 但响应速度慢,这是热红外遥感数据空
间分辨率低的原因
ppt精选版
36
光电导效应
半导体材料在光的照射下吸收光子,激发自由 载流子,使体内载流子浓度增加,引起电导率 显著增加的现象。也称内光电效应(电子并没 有逸出)。
利用该特性制造的元件称光敏电阻
ppt精选版
37
c. CCD电荷偶合器件(charge couple
如受光照射,P型中的电子将吸收光子能量成为自由电 子。并通过阻挡层进入到n型带负电而P型带正电。二 者出现电位差,如连通二者将有电流通过。n中的自由 电子与光强成正比。这样就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ppt精选版
《遥感原理》课件

《遥感原理》PPT课件
遥感是研究通过非接触手段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和方法,本课件将介绍遥感 的原理、常用技术、数据处理流程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遥感理论概述
遥感理论是关于如何利用传感器从远距离侦测地球表面信息的学科,涵盖光学、电磁波段、辐射 和传感器等知识。
1 光学遥感
利用可见光、红外线 等电磁波段进行观测 和测量,获取地球表 面的信息。
2 微波遥感
利用微波波段的电磁 波进行观测和测量, 适用于大气、土壤和 植被等应用。
3 雷达遥感
利用雷达信号进行扫 描和测量,适用于地 形、海洋和冰雪等领 域的研究。
常用遥感技术简介
多光谱遥感
利用多个窄波段的传感器 观测和测量,用于地物分 类、植被监测和环境质量 评估。
高光谱遥感
利用连续窄波段的传感器 获取详细的光谱信息,用 于农作物监测、矿产资源 勘查和环境变化研究。
污染监测
森林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水 体和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
通过遥感数据监测和评估森 林覆盖变化和采伐活动。
城市扩张
利用卫星影像观测城市的扩 张过程和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调查
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预测和评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情况。
合成孔径雷达 (SAR)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 获取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适用于地物形态分析和表 面运动监测。
遥感图像处理流程
1
数据校正
2
将图像数据转化为可用的遥感参数,
如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
3
分类与识别
4
将图像像素进行分类和判别,生成
遥感是研究通过非接触手段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和方法,本课件将介绍遥感 的原理、常用技术、数据处理流程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遥感理论概述
遥感理论是关于如何利用传感器从远距离侦测地球表面信息的学科,涵盖光学、电磁波段、辐射 和传感器等知识。
1 光学遥感
利用可见光、红外线 等电磁波段进行观测 和测量,获取地球表 面的信息。
2 微波遥感
利用微波波段的电磁 波进行观测和测量, 适用于大气、土壤和 植被等应用。
3 雷达遥感
利用雷达信号进行扫 描和测量,适用于地 形、海洋和冰雪等领 域的研究。
常用遥感技术简介
多光谱遥感
利用多个窄波段的传感器 观测和测量,用于地物分 类、植被监测和环境质量 评估。
高光谱遥感
利用连续窄波段的传感器 获取详细的光谱信息,用 于农作物监测、矿产资源 勘查和环境变化研究。
污染监测
森林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水 体和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
通过遥感数据监测和评估森 林覆盖变化和采伐活动。
城市扩张
利用卫星影像观测城市的扩 张过程和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调查
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预测和评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情况。
合成孔径雷达 (SAR)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 获取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适用于地物形态分析和表 面运动监测。
遥感图像处理流程
1
数据校正
2
将图像数据转化为可用的遥感参数,
如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
3
分类与识别
4
将图像像素进行分类和判别,生成
遥感技术PPT(中图版)

林业资源调查
幼年油棕林 (1379 trees in 11.99 ha 119 trees/ha)
成年油棕林 (594 trees in 6.47 ha 92 trees/ha)
水资源监测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水污染监测 沙尘暴监测
四川地震滑坡体及河道监测
1、航天遥感装载传感器的平台为(C) A、航天飞机 B、探空气球 C、人造卫星 D、无人驾驶飞机
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遥感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 ,就是“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 术设备和系统,远距离获取目标物的电磁 波信息,并根据电磁波的特征进行分析和 应用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 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 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地 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 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黑白影像
真彩色影像 假彩色影像
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 与地物的颜色特征一致 草、树、庄稼为红色,水为灰色或蓝色,城市为灰蓝色
黑白遥感影像
彩红外遥感影像
标准假彩色:草、树和庄稼覆盖地区通常 为红色,而水是蓝黑色或深蓝色的,城市、村 庄等人工建筑为灰白色或浅蓝色。
红色 灰白色 浅蓝色
植被
人工建筑
遥感卫星
树木
水体
草丛
裸露的地表
路面
建筑物
遥感技术系统及工作流程
遥感类型
航天平台 航空平台 地面平台
(按照不同的平台分类)
航天遥感
> 80 千米 高空 (10 - 20 千米 ) 中空 (5 - 10 千米 ) 低空 ( < 5 千米 )
遥感概述PPT课件

5 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
3) 雷达卫星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① 日本的JERS-1 ② 欧空局的 ERS-1、ERS-2 ③ 俄国的 ALMAS ④ 加拿大的RADARSAT系列卫星
1995年发射,具有多模式对地覆盖、多分辨率等特性, RADARSAT-II,2003,将是迄今为止最完善和最先进的一颗 商用SAR卫星,3M-100M。
度 质量标准:日本150kg;法国50kg;萨瑞
500kg;中国500kg; 质量小于500千克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
地面分辨率可达5米,甚至1米。 研制和发射成本低廉。 B 小卫星的特点 更小、更好、更快、更省(NASA)
北京一号小卫星
小卫星重166公斤,近地轨道686千米, 在轨寿命5年以上,具有多光谱中分辨率 (32米)及全色高分辨率(4米)双遥感器独 立运行,并有侧摆能力,可通过任务编 排,实现对热点地区的重点观测。
遥感平台的发展
• 气球、鸽子、风筝 • 航空飞机 • 航天遥感卫星、航天飞机等
遥感平台发展史
• J N Niepce (1826, France ) • 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
Upper loft of the house
Another wing of the house
3m-1m-0.3m-0.1m
常常用用卫商星业遥卫感星影遥像感影像
• 平台与观测技术的发展
① 从单一传感器、单一平台、单一观 测技术→多传感器、多平台、多角 度;
② 民用空间分辨率高达0.5m、,军用 的高达10cm;
③ 光谱分辨率可达nm级; ④ 小卫星群(重访周期为1-3天); ⑤ 机载、星载SAR卫星日益普及,提供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PPT课件

– 几何粗校正一般由数据提供商或地面接收站进行校正 处理。遥感应用上使用的图像一般是经过几何粗校正 处理的。
56
2 几何校正
• 经几何粗校正处理后的遥感图像还存在随 机误差和某些未知的系统误差,需要进行 几何精校正处理。
• 几何精校正是指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 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的新图像的过 程。几何精校正需要利用地面控制点和适 当的数学模型。
义。设恢复的图像像素在基准坐标系统为等距网 格的交叉点,从网格交叉点的坐标(x,y)出发, 根据:
x h1(x, y)
n
ni
aij xi y j
i0 j 0
y
h2 (x,
y)
n i 0
ni
bij xi y j
j 0
61
2 几何校正
• 由(x,y)通过函数关系推算出各格网点在已知畸 变图像上的坐标(x‘,y’)。 – (α,β) =[h1(x,y),h2(x,y)]。
3.4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
3.4.1 遥感的定义 3.4.2 遥感系统 3.4.2 遥感的分类
1
2
3
4
遥感系统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57
2 几何校正
• 几何精校正分两个过程
– 空间插值:建立图像像元坐标和地面控制点之 间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把待校正图像的 坐标校正到输出图像中。
56
2 几何校正
• 经几何粗校正处理后的遥感图像还存在随 机误差和某些未知的系统误差,需要进行 几何精校正处理。
• 几何精校正是指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 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的新图像的过 程。几何精校正需要利用地面控制点和适 当的数学模型。
义。设恢复的图像像素在基准坐标系统为等距网 格的交叉点,从网格交叉点的坐标(x,y)出发, 根据:
x h1(x, y)
n
ni
aij xi y j
i0 j 0
y
h2 (x,
y)
n i 0
ni
bij xi y j
j 0
61
2 几何校正
• 由(x,y)通过函数关系推算出各格网点在已知畸 变图像上的坐标(x‘,y’)。 – (α,β) =[h1(x,y),h2(x,y)]。
3.4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
3.4.1 遥感的定义 3.4.2 遥感系统 3.4.2 遥感的分类
1
2
3
4
遥感系统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57
2 几何校正
• 几何精校正分两个过程
– 空间插值:建立图像像元坐标和地面控制点之 间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把待校正图像的 坐标校正到输出图像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档各类卫星数据400多万景,形成了我国目 前最大的多种资源卫星数据档案库。
建立了规范化的运行体系,是国际对地观测站 网中重要成员之一。
地面站建有密云、喀什、三亚、昆明、北极5 个卫星接收站,具有覆盖我国全部领土和亚洲70% 陆地区域的卫星数据实时接收能力。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中国遥感卫星(国内)地面接收站分布
海南三亚接收站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2010年投入运行,拥有5套数据接收天线系统,接 收范围覆盖我国南海以及东南亚邻国等区域。
北极站
北极站2016年12月15日在瑞典基律纳投入试运行。北 极站是中国第一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具有全天候、 全天时、多种分辨率卫星的接收能力,它的落成运行 极大提高了中国全球数据的接收获取能力,北极站多 项技术性能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美国、欧空局和法国等国家和机构已形成了较完 善的对地观测系统
• 推行集中处理、广泛共享、国家主导、促进应用 的发展原则,将对地观测数据广泛应用于政治、 经济、环境监测、减灾防灾、科研等领域,取得 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实现多星多类型数据综合地面数据处理、归档、 分发和服务,建立数据共享体制和机制,是当今 国际对地观测系统发展的共识。
二、航天对地观测系统
国外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续) 典型地面系统
• 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地面系统 • 美国EOS(地球观测系统)地面系统 • 美国商用卫星地面系统 • 欧空局ESA地球观测系统 • 法国SPOT地面系统 ……
我国卫星对地观测系统 二、航天对地观测系统
经过40来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气象卫星、资源 卫星、海洋卫星和环境减灾卫星四大业务系统,成为 世界上拥有多种业务化系统的“卫星大国”,正在努 力成为卫星强国。 风 云 系 列
二、航天对地观测系统
运载系统:火箭 平台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稳定平台等,搭载有效载
荷。 发射场系统: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测控系统:对卫星轨道、姿态进行测控,“测”就是测
量,“控”就是通过发送指令进行姿态控制。 地面系统:将卫星产生的数据或资料转化成用户可以直
数据种类含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SAR,空间分辨 率覆盖米级至公里级。
实现了全天候、全天时、多种卫星、准实时服务功 能,是目前国际上接收、处理与存档卫星数量最多的 地面站之一。
接收过和正在 接收的卫星
遥感卫星地面站
发展简介(续)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实现卫星数据的全年不间断接收,并能快速地 提供卫星数据产品和快视图象的网络查询。
《 遥感科学 》
第二章 遥感对地观测系统 姜小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年9月21号
主要内容
一、遥感对地观测系统 二、航天对地观测系统框架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四、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一、遥感对地观测系统 根据平台高度: 天基系统:主要以各种卫星、航天飞机为平台 的对地观测系统。
空基系统:主要以航空飞机为平台的对地观测 系统,包括有人机、无人机等。
中国资源卫星处理—国家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CBERS系列、高分等国产卫星的处理 • 海洋卫星应用系统--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发展简介 遥感卫星地面站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访美期间签定的 中美科技合作项目之一,1986年12月建成并正式运行, 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站名。
1986年建站初期只能接收Landsat-5一颗卫星数据, 现已发展到能接收、处理、存档、分发十多颗国内、 外卫星数据。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产品级别: • 1级:相对辐射校正; 2级:系统几何校正; 3级:几何
精校正; 4级:正射校正 注:不同的系统会有所区别 系统运行模式: • 常规模式
– 常规运行计划 ,处理<30分钟。 轨道预报 -接收计划 -录入归档 –处理-分发
• 订单模式 – 根据用户所提交的订购需求进行采集计划安排和产品 生产 (特殊情况:编程方式)
• 快速反应模式 – 对·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 /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用户 – 实时发送快视图像 – 在录入处理的同时,实时接收用户的点击区域信息, 并提供该区域的图像产品, 2级< 10分钟。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数据处理和产品生产的过程
• 通过卫星管理部门,获取精确的卫星参数; • 建立产品生产的任务单,输入所有必要的处理要求; • 加载存档数据,读取所需的全部图象(或信号)及
辅助数据; • 如用户需要的是0级(或RAW)产品,则数据处理到
此为止,否则继续加工到相应的级别; • 对于SAR数据,首先要进行比较复杂成像处理,然
后再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别进行几何变换及地图投影 处理等;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数据处理和产品生产的过程(续) • 对于光学数据,首先进行辐射校正处理,如用 户要求1级产品,则数据处理到此为止;如用户 要求更高级别产品,则继续进行相应的几何校正 处理; • 将数据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按照要求的格式生成用 户产品; • 进行数据产品的检验,并生成规范的产品标志等; • 产品经用户服务部交至用户手中。
光谱特点不同、数据类型与特点不同,需要全面考 虑。
四、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续): 如: 空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用于城市规划、精准农业 等;中低空间分辨率用于地质、地貌研究、区域尺度、 全球尺度研究。 时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用于变化快的目标监测与 分析;合适的时相利于目标的识别。 光谱波段:选择有助于识别目标的波段 数据种类: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微波 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各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应用需求 进行选择。
卫星地面系统的功能
二、航天对地观测系统
接收卫星数据 处理卫星数据,生成产品 存储管理数据及产品 分发数据及产品,提供用户 卫星的业务测控与运行管理 数据及产品质量评价 数据及产品质量的改进与完善 数据定标与检验 综合分析、应用示范与推广 为卫星及其有效载荷的研制提建议
二、航天对地观测系统
国外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
4. 进行图像的处理(预处理) 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进行多时相图像配准、几何 纠正、图像镶嵌、数据融合等(图像配准和几何纠 正关系?)
四、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续): 5. 特征参数选择
波段选择band selection、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原始波段进 行处理,得到能反映目标地物特性的新的参数, 如植被指数、主成分等等)
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四、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1. 确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确定开展研究工作的总体
方案、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
2. 建立分类系统 根据研究区的情况建立分类图各类及亚类分类指标
(定性、定量),要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 使之具有可比性。
3. 根据研究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 考虑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波段、数据类 型等因素;目标不同、尺度不同、时相要求不同、
气象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资源、环境卫星接收与处理 海洋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军事卫星接收与处理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 气象星与静止气象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 应用和存档服务任务。
• 资源、环境卫遥感星地面接收处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 地球研究所
曾经或正在接收和处理Landsat系列、Spot系列、Radarsat、 Envisat、高分卫星等十多颗遥感卫星数据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分布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北京密云站 地址: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
1986年开始运行,有7座大口径接收天线及数据接收、 记录和数据传输设施,接收范围覆盖我国中部、东北 地区及相邻境外地区。
新疆喀什接收站
2008年投入运行,拥有5套接收天线系统,接收范围覆 盖我国西部以及中亚邻国等区域。
一、遥感对地观测系统
数据获取 -- 数据处理、评价 -- 数据应用
数据获取:航空、航天、地面等平台 数据处理:地面接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 数据质量评价:辐射性能、几何性能、光谱性能评 价与分析,进行数据质量控制,为应用提供数据保 障。 产品生成与分发:地面处理接收系统进行产品处理、 分发与共享,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数据应用:应用处理、信息提取
接使用的产品,并提供服务。包括: 数据接收、预处理、运行管理(卫星运行管 理、处理系统之间的运行管理)、产品生成、 数据及产品存档、分发….. 应用系统:卫星数据应用
二、航天对地观测系统
运载系统:火箭 平台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稳定平台等,搭载有效载
荷。 发射场系统: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海
洋
系
列
资源卫星系列
环境与灾害卫星
我国对地观测系统(续)
• 航空遥感系统
从‘七五’ 到 ‘十一五’、“十二五”, 通过各 种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
高空、中空、低空机载实用系统; 有人机、无人机航空遥感; 大型、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 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SAR航空遥感系统等
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6. 专题信息提取(分类)与综合分析 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数量、质量、分 布、发展变化特点与趋势、产生的原因)
7. 结果检验与成果输出 对结果进行验证(直接验证、间接验证),满足 需要则输出结果;反之,返回前面进行相关的修 改、调整,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思考题
1.了解遥感对地观测系统基本框架。 2.掌握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地基系统:以地面塔架、汽车、船、手持设备 等为平台的观测系统。
一、遥感对地观测系统
根据用途分为: 军事观测系统,以军事观测、侦查为目的系统,拥有 最先进的技术。 公益性系统,覆盖大区域和全球,对地球各圈层进行 全面和不间断观测与监测,服务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 展。这类系统以其数据公开和共享为重要特点,如地 球观测系统(EOS)、地球科学计划(ESE)、以及欧 洲的环境卫星(ENVISAT)系统、民用气象卫星等。 商业系统:以商业应用为主要目标的商业化遥感系统, 如美国GeoEye、 WorldView,中国的吉林-号、高景 一号等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