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3历史知识点

高中必修3历史知识点

高中必修3历史知识点高中必修3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广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能会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被教授: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文明特点。

- 古代文明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

2. 希腊与罗马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民主政治的起源。

-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罗马法律的影响。

3.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骑士精神、教会的权威。

- 十字军东征、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与科学的发展。

- 重要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贡献。

5.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的产生。

- 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6.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科学精神的提倡。

- 重要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7.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影响和结果。

- 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的兴起。

8.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兴起。

- 帝国主义的扩张、殖民地的反抗。

9. 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后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事件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10.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时期的政治对立、意识形态的冲突。

-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1. 现代科技与社会变革:- 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兴起。

- 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1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政策。

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和深入的分析,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来掌握这些内容。

同时,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夏商周的宗法制度,到秦汉的郡县制,再到隋唐的科举制,直至明清的中央集权制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2.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如农业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 手工业的繁荣,如陶瓷、丝绸等传统工艺的发展。

- 商业的兴起,包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货币经济的普及。

3. 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影响,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的塑造。

-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古代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成就。

4.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如汉藏、汉蒙等关系的发展。

- 边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如长城的修建、屯田制度等。

5.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海上实力和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

6.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民间反抗,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7. 中国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的艰难。

-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 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建设与抗日战争。

8.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实践。

-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反思。

-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的深化。

-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新战略。

10. 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析:- 对重要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的评价。

必修三历史高考知识点

必修三历史高考知识点

必修三历史高考知识点历史是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高考来说,历史是一门必修科目,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来面对考试。

本文将介绍必修三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必修三历史中的古代史知识。

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而辉煌的王朝,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是秦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并称帝的人,他的统一行动被称为“秦统一”。

秦朝的文化和思想有许多特点,比如说法律上的严格,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除了秦朝,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重要的王朝。

比如说汉朝,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汉朝的科技水平非常高,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等伟大的科技。

在世界历史中,古埃及文明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拥有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

他们相信死后有来世,因此会进行大规模的金字塔建设,并将法老视作上帝般的存在。

关于近代史,必修三历史中也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比如说,我们必须了解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在15至18世纪之间展开的海外探险和殖民运动。

这个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纷纷派遣船队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和探险,开启了新的全球化时代。

除了大航海时代,近代历史中还有法国大革命等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它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体制,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知识点,必修三历史中还包括了许多其他重要的内容,如农业社会、商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民族独立运动、殖民地解放等。

这些内容都需要考生认真学习和理解,在考试中能够准确运用。

总之,必修三历史是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

通过了解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各个知识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应对高考,更能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成功迎接高考的挑战!。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历史背景:(1)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2)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3)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

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形成。

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过程:(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3)发电机不断完善,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发电厂传输来的电。

2、影响:(1)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

(2)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3)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4)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5)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评价):(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进程,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

在历史必修3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国际关系。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一、古代文明我们首先了解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河流流域,如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黄河。

这些河流为农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我们也学习了建立在这些河流流域的两个重要文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我们了解了它们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对后来文明的影响。

二、希腊罗马文明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了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繁荣。

古希腊以其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而闻名,对西方政治哲学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帝国,统治着广阔的领土。

我们研究了罗马的法律制度、军事战略和文化遗产。

三、中世纪欧洲在中世纪欧洲,我们了解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权威。

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贵族和农民之间的等级制度,世俗和宗教权力交织。

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掌握了大部分教育、艺术和社会服务。

我们还学习了黑死病和十字军东征等重要事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四、现代化进程接下来,我们研究了现代化进程的兴起和发展。

这个时期涉及了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大航海时代的发现使欧洲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贸易和殖民地关系。

工业革命的发生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创了现代工业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将生产手段私有化,并通过市场竞争来分配资源。

五、现代国际关系最后,我们讨论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冷战时期,我们研究了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

我们了解了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历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人类的错误和成就,从中吸取教训,为我们的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是一部绚丽多彩的史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

必修三历史课程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多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对必修三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首先,中国古代史部分主要包括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在夏商周时期,我们需要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起和周朝的建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而在秦汉时期,我们需要了解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盛以及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同学们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兴衰和重要历史事件。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而宋元明清时期则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其次,近现代史部分主要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等重要知识点。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同学们需要了解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则是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和民主运动的重要历史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同学们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作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战争,同学们需要了解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的英勇抗争和取得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同学们需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文的总结,更好地掌握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开始- 城市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多元起源: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2. 古代文明的特点-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神权政治- 社会结构:等级制度、奴隶制度- 文化与宗教: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字与艺术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贸易与文化交流- 战争与征服: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希腊与波斯、罗马与迦太基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雅典、斯巴达-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艺术与科学:雕塑、建筑、数学、医学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政治制度与法律-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民法、万民法- 罗马建筑与艺术:罗马竞技场、凯旋门、雕塑三、封建社会与中世纪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结构:领主与农奴- 封建法律与习俗-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宗教改革:东正教、天主教、新教- 十字军东征:背景、过程与影响3. 文化与思想的复兴- 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与科学革命- 艺术与建筑: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四、亚洲的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 统一与分裂的循环:秦、汉、唐、宋、元、明、清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 印度古代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 吠陀时期与佛教的兴起- 印度教的形成与传播3.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扩张-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五、美洲与非洲的古代文明1. 美洲古代文明- 玛雅文明:文字、历法、建筑- 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政治、宗教、农业-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欧洲殖民2. 非洲古代文明-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 非洲中部与南部的王国:马里、刚果、津巴布韦- 跨撒哈拉贸易与文化交流六、近代早期的全球联系与冲突1. 地理大发现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上探险- 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 奴隶贸易与全球经济的影响2. 宗教战争与国家形成-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家主权- 君主专制与议会制度的发展3.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科学方法的发展:伽利略、牛顿-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民主与法治思想的传播以上是历史必修3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近代早期全球联系与冲突的广泛历史时期。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三历史必修三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是高考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本文将对必修三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它不仅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变迁,还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其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

同时,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哲学、道德和政治理论。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

汉朝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开展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贸易,对内则推崇儒学,形成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融合时期。

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被西晋统一,但不久后北方民族入侵导致中原地区再次分裂。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同时,士族文化和玄学思想也得到了发展。

4. 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隋朝虽然短暂,但开凿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唐朝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5. 宋元明清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各有特色。

宋朝的商品经济和科技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同时也面临着辽、金、西夏等民族的威胁。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

明清两朝则是汉族和满族分别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同时也是西方列强逐渐侵入中国的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

1.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主要起源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必修三文化思想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浏览】【课标要求】【重点讲解】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4. 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兴起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7. 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主要内容:程朱理学: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①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8.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②肯定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③主张男女平等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10.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具体表现是:①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②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

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③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

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考点专训】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浏览】【课标要求】【重点讲解】1.古代中国有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天文学:①天象观测方面,关于对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对彗星背向太阳运动规律的发现,对太阳黑子的记录,均领先世界。

②天文著作方面,《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③天体测量方面,a.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b.唐代僧一行等创制黄道游仪,用它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他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c.元代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

他主持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极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

他编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算学:①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②春秋战国——筹算计算法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④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⑤魏晋南北朝——圆周率(三国刘徽3.1416,提出割圆术;南朝祖冲之精确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⑥晚明时期——科学家朱载堉提出了“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的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以精密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音律体系。

医药学:中医学——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②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③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④《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⑤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⑥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⑦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中药学——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②孙思邈著有《千金方》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是一部既有总结性,又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科学著作。

农学:①农业技术——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②农学著作——a.《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b.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c.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

d.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型,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建筑学:①能工巧匠——战国鲁国公输般、隋朝工匠李春②著名工程——都江堰、万里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唐都长安、辽代应县木塔、明北京城四大发明: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

③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①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

②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③ 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什么贡献?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历程汉字:①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②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③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④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