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日语社团课程建设方案

中学日语社团课程建设方案
中学日语社团课程建设方案

中学日语社团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目标 (1)

三、课程实施原则 (3)

四、课程教学计划 (4)

五、课程实施方案 (6)

六、课程管理和保障 (7)

七、课程评价 (10)

一、指导思想

日语社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宗旨;以创造性的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和凝聚同学,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友爱和团结进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文明风尚为根本目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于同学身心发展的日语教学和日本文化体验活动,把日语学习融入同学的生活中,在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日本,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创建日语社,为每一个喜欢日语的学生开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日语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一支具有学校特色的日语队伍同时为中国走向世界输送更多的非通用语人才。

2.积极整合校内外日语课程资源,努力实现日语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使日语社活动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3.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展示学校办学特色。

4.促进中日文化的了解与交流,让同学更多的了解日本的文化和

历史,用正确的眼光看待日本,增进中日友好。

(二)年度目标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员增长了对日语的浓厚兴趣,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合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展现自我,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教师通过进入课堂,到参与课程反思等科研项目,着力改变自己的课堂较为单一的授课方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1.3月-6月:六七年级学生进行平假名、片假名、日语发音等日语入门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课堂活动认识彼此、组建课堂小组。对应年级的英语教师或者感兴趣的老师可进入课堂听课了解相关内容,捕捉日语教师的授课亮点,譬如教师课前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对学生合作与质疑意识的培养;

2.7月-8月:组织有意向且家庭条件允许的学员赴日开展短期游学,真听、真看、真感受,通过走访日本名校、遍游日本名景、体验最纯正的日本文化、体验当地留学生活,并与当地名校留学生及日本友人深入交流学习,在提升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对日本的认知。

3.9月-2月:学生以《大家的日语》为依托,深入学习日语知识并能在各类活动(日语演讲、日语配音)中进行运用。教师可以初步探索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类似的课堂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并从中发现一些较好的苗子,通过报名参加全国性的日语赛事(如全国中学生日语配音大赛、全国中学生日语演讲大

赛)与外校优秀的选手进行PK。

三、课程实施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小初衔接日语属于基础性课程,教授的主要是日语入门知识,通过日常的基础性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以此保证人人参与。

(二)适应性原则

日语社团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与地方人文相结合。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日本文化或中日关系的热点问题。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三)个性化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存在。学生选择日语社,说明对日语或者日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者有日语特长,比如说有的学生在日语演讲方面有一定基础,有的学生则对动漫配音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情基础,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的设计、评价形式的选择都应关注差异,追寻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和特长,获取多样化的成功。

(四)多样性原则

课程内容设计面较广,例如就日语本身而言,内容囊括听、说、

读、写等方面。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有室内日语课程教学、主题活动实践、比赛体验等等。课程评价贯穿课程实施整个过程,兼顾过程与结果,既有自我评价又有同伴互评;关注实践成果展示,既有主题活动又有比赛分享。在学习方式上不拘泥于单向教授,亦注重互助提高。

四、课程教学计划

着眼于参与日语社团学生的学情基础,遵循基础性、适应性、个性化、多样性的原则,我们精心设计每一堂日语课,初步构建了日语社团课程。课程内容关注内容系统化和实施活动化,以期通过实施日语课程奠定学生的日语基础,激发学生日语自学能力。

表1 日语社团课程春季学期教学计划

五、课程实施方案

1.学员选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基于小初衔接考量,拟在六七年级开展日语社团课程试点。在各班班主任的配合下,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初步学员名单。其中,西校区主要面向七年级学生,首批预计招生30人;南校区同时面向六七年级学生,首批预计招生30人。

2.课程宣讲。选派专业的日语老师,分别以大会/小班形式面向拟报名学生开展课程宣讲/试听,使学生对日语社团课程有一个感性认知,进而明确报名意向,形成最终的日语社团名单。

3.正式开班。每周三下午第四节是西校区日语社团课的固定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是南校区日语社团课的固定时间,开学第二

周争取正式开班。

4.配套措施。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导处和总务处密切配合,课堂安排在有录播功能的专门教室,并能保证教学设备的有效使用。每节课后,课堂记录由专人刻成光盘,由助教及时收集管理。

5.成果展示。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日语社团课成果的展示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一是学生所写的日语俳句将在校内以一定的方式展出,以扩大课程的影响力;二是在校内组织学园祭活动,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在校内播出;三是以电视短片和心得体会等形式,展现该课程开设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四是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予以跟踪调查,用较为具体的数据来显示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6.课程辐射。教师可以引导日语社的学生组成固定的口语对子,以点带面,在班级里展开一定的活动,提升广大学生对日语社的兴趣,同时提高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旁听日语社团课程的其他科任老师可以以微课程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实践过程及撰写心得体会,在条件成熟之际予以交流。

六、课程管理和保障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日语社团课程由校企联合开发。为充分保证日语社团课程的落实与推进,应建立有效的课程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从而有序推进课程建设。

表2 日语社团课程开发权责划分表

(二)制度建构:保障课程优质实施

1.学科建设制度

课程开发精品化。机构教研部负责日语社团课程的开发、管理、实施和评价。根据不同教师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学生的培养目标,开发适合于校情和学情的日语社团课程。

教研活动精致化。每次活动“四定四有”,要定时间、定地点、

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有材料,每次备课组活动除了备课这个中心议题外,我们还针对本届日语社成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问题作了专题讨论,对学生进行诊断、心理指导、学科辅导等。教学上能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外练习、统一测试。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日语社团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课程认证制度

课程认证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课程认证分别从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学生评估、师资力量、资源配备、质量保障和基础设施,基本覆盖课程的相关内容,认证方式可以是内部评估、实地调查与评估、召开评估会议等。

课程认证一般安排在学期期中或者学期末,学校要召开日语社团任课教师座谈会,听取任课教师对日语社团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课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听取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认证结束后并不意味着课程开发的结束,而是把课程认证所获得的信息作为下一轮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

3.分享制度

通过学期的课程成果分享会,不同课程间的经验交流,博采众长,优势互补,同时听取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建议,更好地完善日语学科课程的架构、实施和评价。

(三)加强过程控制,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每学期一次由教务/导处组织的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行政领导的随堂听课、教学公开课,了解课堂教学状况;通过教师的教案、学案、作业批改等检查,加强对教师教学环节的有效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课程评价

日语社团课程是以学生发展语言表述能力为中心的日语基础性课程。它在传授日语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体验,是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的。因此,在进行课程实施评价的时候,评价的对象除了老师以外,还可以拓展到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的学习变化,观察欣赏同伴的学习成果,增加沟通与交流频次。此外,从知识点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扩展至活动成果的展示,如五十音图书法作品评价、是否积极参与主题活动等等,鉴于此,我们制定了日语社团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日语社团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发展性原则。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课程评价客观地指出症结所在并进行重建;教师多用鼓励的评价语,多肯定学生的付出,对于有待改进之处也要委婉地提出,促进师生发挥潜能,向良性方向发展。唯此,才能真正达成课程评价的目的。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日语社团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考核。计为成绩学分(K)。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日语社团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4)总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

中学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

中学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通用技术实践室功能与特点: (1)功能介绍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训练、科技小制作、通用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场所,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规划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通过金工、钳工、木工、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等课程的学习和操作,煅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技设计能力及创新精神。是以“科学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和“智能机器人辅助教学体系”相融合的设计理念,以中小学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和通用技术教育的需求为导向,围绕“智能机器人辅助教学”的七人知识主题:“结构、设计、机械、电子、控制、编程、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教、学、做、用、玩”五人教育特色。以“科学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为依托,紧跟国际最前沿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素质教育和智能机器人辅助教育的研发理念而研制成功的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教学需求的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教学实验系统。 实验器材以若干“课堂实验项目”为主要载体和形式,每个实验项目都有相应的“实验零件及部件、学生手册、独立的包装”。学生在上课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按两个学生为一小组来做实验。 各实验项目自成独立教学和实验模块,包括相应的教学主题、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实验拓展、教学指导等内容。 各实验项目之间又具有知识面和技术方法的连贯性,包括“结构设计、简单机械、电子控制、自动控制、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等七大教学主题,使整个课程的知识面具备系统性和连续性,除了让学生掌握“需求分析、构思产生、设计规划、动手制作、评价分析、系统优化、应用拓展”的“二维”流程式的技术设计方法,还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纵向关联发展的“三维”系统式的技术设计理念和该当。各试验项目的制定充分考虑基础类、拓展类、探究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试验项目所蕴涵的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程度,再根据三类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每个学生兴趣偏好和知识的理解能力来灵活运用实验项目。 (2)功能特点: 系统设计科学,体现《国家技术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它的广泛应用必将对我国的科学与技术教育意义深远。它具有以下特点: 1、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能力 产品以实际的技术活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实践,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设计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思维方式和意识,并在这个基础上最终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活动项目的内容选择注重具有“通性、通法和通则”的基础技术和有关知识,并且强调接近学生日常生活、传统工业生产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关系。 2、通过对不同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产品通过各活动项目的知识主题把多门学科知识整合起来,促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上升一个层次,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学科、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认识问题,学会以系统的观念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实现把某门课程所学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整合,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搭建方案(修改版)

2018年下半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一、培训目的 为切合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公司员工个人工作能力及丰富工作技能。计划开展针对公司全员关于提高人员素质、能力、绩效的系统培养和培训活动。目标在于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更新和发展,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人数 (一)培训对象 管理公司全体员工;分批次、分层级、分阶段进行培训。 (二)培训人数 根据具体的培训规格,安排人数。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一)培训时间 2018年8月1日-2018年12月14日 (二)培训地点 IFS办公楼37楼38楼各培训室。 四、培训内容 在半年的培养周期内,安排集中学习5次以上,以及用实践来检验

培训结果。 (一)集中学习部分 集中学习部分将围绕“中层沟通能力”“薪酬绩效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员工执行能力”“压力管理能力”等5个模块,进行主题化学习。 主模块一:中层沟通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经理级员工 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二:绩效制定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各单位负责人、人事负责人推荐师资:外部专业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三:目标管理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经理级、总监级员工推荐师资:外部专业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四:员工执行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及以下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五:压力管理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全体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备选模块:办公常用工具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及以下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二〇一一年元月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工作报告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2010年4月~我校承担了坊子区教育局重点工作项目“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一年来~在刘伟局长的亲自主持和大力支持下~在丰际萍主任和李梓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方案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逐步推进。下面将我校实施阶段的主要做法作一介绍。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 1.明确主旨~统一认识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作为我区2010年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旨在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实现教师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为此~我们深入学习领会项目精神~并在实施过程中边工作边领会~将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上来~并以此为导向~扎扎实实~展开工作。 2.校长引领~群策群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的发展~校长的办学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引领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09年9月~校长带领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形成了实验学校“责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2010年4月份~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实施项目开始构建框架并逐步实施。为了改变教师观念~学校多次组织头脑风暴~引导教师们解放思想~献计献策~增强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知。

3.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走出去”是学校开阔教师视野~转变观念的又一重要措施~为的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校先后邀请著名教育专家肖川、陶继新、亓殿强、陈培瑞、张斌、崔秀梅、潘永庆等到我校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给老师们做专题报告,还派多名教师到广州、上海、乐陵等地参观考察课程建设情况。这些活动的开展~统一了教师思想~增强了教师信心~拓宽了教师视野~激发了教师积极参加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热情。 4.骨干带动~全员参与 在实行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实施骨干带动、分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每一个版块都组建了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理念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关注全体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研修活动~为每一个教师的提高和发展搭建平台~全校上下齐努力~共同经历探索实践的 1 过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5.定期总结~反思改进 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经常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成为一个善于理性思考的人~成为一名与课程体系建设共同成长的研究者。区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组每月一次总结反馈~学校教师每周一反思。学校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将教师的成功经验进行推介~鼓励教师进一步发展创新~激发教师们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植根在教师心中~老师们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种从表象逐渐升华到内涵的嬗变。 二、步步落实~扎实行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

最新实验高中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实验高中实验室建设 规划方案

区实验高中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实验室规程》和《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要求,从学校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整合教育资源。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的原则,扩充实验室规模,增加现代化实验设备,提升学校实验室装备水平,为教学服务。 突出环保,注重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兼顾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充分发挥功能室的作用,特别是提高美术室、音乐室装备水平,为实现学校特色教育的新突破创造条件。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马号街汉马路33号,由原秦府岭中学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而成,占地面积近100亩,2012年底学校创建为市级示范高中,为市级体艺特色学校,现有学生1400多人,共28个班。高一年级8个平行班,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各10个平行班。 学校一向注重实验室建设,2000年建校(原区五中),因陋就简建成了理化生实验室各一间,2012年创建市级示范高中时重建理、化实验室各两间,仪器室、准备室各一间,生物实验室一间,仪器室一间。 现有实验室存在着数量偏少,面积偏小,遮光效果不良,无通风设备,照明效果不达标,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实验器材严重缺乏,尤其是缺少现代化的实验教学设施,无法与新教材的实验教学配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新课

程改革的推进;大部分实验仪器老化,一些药品已经过期,无法达到做好实验的要求;通水设施不科学,影响环境卫生;有的实验室缺少通风换气装置,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 现有理科实验室状况:

XX中学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XX一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XX

副组长:XX XX 组员:班主任、学科把关教师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XX XX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XX 副组长:XX XX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附件一: 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试行) 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二00七年四月 1 / 1

编制说明 一、制订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二、指导方针: 1、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实验室的建设,应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实验室的建设,应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4、实验室的建设,应体现整合教育资源,营造浓郁的学科氛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5、实验室的建设,应科学、合理,注重环境保护,保证安全卫生,建设绿色实验室,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的装备建设。其中,九年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在本标准中没有单列。在实际执行中,九年制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参照本标准小学和初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考虑;完全中学可参照本标准的中学部分内容综合考虑。 四、分类 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建议”。“基本要求”是学校实验室装备建设应达到的最低要求,“规划建议”是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为有较高实验室装备能力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要求。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室,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五、相关说明: 1、中学按每班50人设计,学校规模大于48个班(16个平行班)的,以本标准中48个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12个班(4个平行班)时,理、化、生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一套。学校规模小于12个班的可参照表中4-7个平行班的数据指标执行。 2、小学按每班45人设计,学校规模大于48个班(8个平行班)的,以本标准中48个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12个班(2个平行班)时,科学教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一套。学校规模小于12个班的可参照表中2-3个平行班的数据指标执行。 3、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规划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设备。 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二零零七年四月 1 / 1

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围绕这一目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二、建设目标 制定出适合“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各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方性和职业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实际需要,更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三、建设思路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区域内与学校有长期实训合作关系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作深入调研,同时对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确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出发,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事企业某一工作岗位,完成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都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之进行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

实验室建设方案

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已进行的工作 (一)学生培养方案 1.科研方案 在科研方面,实验室主要以开放式的方式进行科研活动。这主要可以体现在实验室的人员配置上:在实验室中,本校固定的研究人员占三分之二,校外客座的研究人员占三分之一。客座科研人员承担实验室发布的开放式课题研究,在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实验室与被聘用者协商决定。实验室对客座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冠名权。学生通过主动提出申请,可以加入到这些科研工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学习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同时,为使学生在学业、学术上进行大胆的自主创新活动,实验室也鼓励校内外的学生来实验室进行创新项目申请,在有关专家小组对项目评审后,对合格的项目,予以人力、物力、资源、资金等方面的资助,从而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独立科研能力。 另外,实验室也重视与企业和社会的横向项目的合作。这类科研合作主要是面向实际应用的。通过这些面向实际应用的横向合作,学生可以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从成功的项目中,进行抽象概括,由特殊到一般,上升到理论,对以后的科研工作进行普遍性地指导。 2.培养特色 3.交叉学科培养 复旦大学金融创新研究生开放实验室,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唯一的一所金融领域的文理交叉实验室,主要用于校内外研究生的金融教学实验和自主金融创新研究,为培养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服务。它整合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等院系的金融研究队伍,科研与教学力量居国内前列,研究范围涵盖了国际金融,数学金融,金融市场,货币银行,金融工程,保险等领域。在这样的研究平台上,可以对研究生进行交叉学科的培养: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在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可以共同承担一个科研创新项目,在项目的科研中,可能会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这就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或者学生个人主动学习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交叉学科培养的目的,使得实验室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出色的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项目情况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地、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最新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的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乡各校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各校实际的特色创建新路子!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中小学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依据《禹城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十里望教育办领导精心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要求各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开发,特色活动等基础上,深入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十里望回族乡教办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禹城市市教育局“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想,尊重教育规律,依托各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培育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努力把十里望各校办成有一定影响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 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传承性原则。 三.实施的基本策略 循序渐进策略。特色学校建设应该坚持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之路。各校要应首先从学校多个项目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并着力打造,形成特色项目,并努力发展成为特色学校,最终成为品牌学校。 因校制宜策略。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特色项目,合理整合、支配相关资源,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效。 科研孵化策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用课题研究孵化特色学校。可以同一所学校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由多所学校加盟形成研究团体,孵化一批同中有异的特色学校。

中小学无人机创客实验室建设方案

中小学无人机创客实验室 建设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空中机器人中小学创客实验室建设方案 (初稿) 河北恒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8月17日 一、背景 空中机器人又叫无人机,近年来在军用机器人家族中,无人机是科研活动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大、研究及采购经费投入最多、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领域。 近些年来,空中机器人从军用走向了民用,同时也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用途。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多旋翼飞行器,多旋翼飞行器以其简单的结构、超强的机动性、独特的飞行方式以及军事和民事领域展现出的巨大应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员对其研究以及学习。 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本科院校新增7个无人机相关专业,从侧面印证了无人机行业的前瞻性,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无人机智控科技在社会上将掀起一阵新的科技浪潮。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等内容。 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从今年秋季开始,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并且今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倡导的“以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教育”是STEAM教育理念的延伸,将给国内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学科教育带来新的探索和尝试。 二、理念和必要性 随着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飞行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用途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尤其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对于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据估算,我国2018年需要的无人机操作维护人员至少达到20万人未来甚至更多,为面对未来人才的急剧需求和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时代,我国对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项目的重视越来越大,而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更是提出了对中小学人工智能相关教育的战略规划,为培养未来的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具体的体现便是空中机器人创客实验室。 本方案根据中小学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公司产品情况进行中小学科普课程设计,实验室设施不仅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对空中机器人有一定系统的认识,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在平时的课程练习中习得飞行技能和一定专业的编程知识。从认识到组装,从组装到趣味飞行,从趣味飞行到功能性任务完成,再到能力的升华,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可谓一举多得。 三、空中机器人创客教育实验室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空中机器人创客教育实验室,以此为依托促进学校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发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人工智能有一定的认识和学习。 教师可以依托实验室的硬件以及技术环境进行课程设计和科学理论的普及,进一步促进学校科技智能教育的发展和相关学科课程的升华,促进学校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校的教学发展增添一抹科技亮色。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合肥一六八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2017——2020) 合肥一六八中学是合肥市教育局于2002年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中学,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秀,已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元化、集团化优质学校。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中华民族复兴育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力转变教育思想,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安徽省花园式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合肥市先进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花园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 合肥一六八中学正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全国一流名校的既定目标奋力前进! 第一部分学校课程发展基础 一、学校课程发展基础 学校以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学校通过开设各类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类特长;通过开展主题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教育,丰富学生德育体验,完善学生人格。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爱生活、能自治、懂合作、会学习、善思辨、求真理的现代中学生。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教育创新,使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一六八中学素质教育的舞台上群星灿烂,光彩夺目。近年来,一大批学生以其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数、理、化、生、信息学奥赛、模拟联合国会议、科技创新大赛、读书征文等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获奖级别之高、数量之多、科类之全,均位居安徽省前列。 学校通过外出培训、在岗研修、自觉内省和蓝青工程、“四子工程”、“五个一工程”、名师工程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

学校课程规划总体与方案

建设路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愿景与使命 1、基本情况 中牟建设路小学位于中牟县荟萃路中段,占地47亩。前身为中石油管道三公司子弟学校,期间经历两年和郑州市郑开学校联合办学,2015年8月正式归属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91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年轻教师居多,充满朝气和活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办学愿景 学校已初步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健康是指学生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明礼指是明辨是非,知书达理;乐学是指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笃行是指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厚德博学扎实灵动”的教师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生活花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最终实现“办规范学校创特色名校”的建设梦。 3、学校使命 学校使命是深挖学校课程资源,构建多彩的课程体系;发挥个性特长,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艺术,深入的科研能力,自觉的成长意识的教师团队。学校一方面“强素质,重提升”,致力打造善教、乐教的智慧团队;另一方面“抓习惯,促养成”,着力培养好学、乐学的德行少年,努力促进

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二、目标与结构 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的课程总目标,如下图: 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应当聚焦

于“以人为本”。中牟县建设路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树立“乐实”课程观,“乐实”就是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以一种快乐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把上课当作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学生在学校是快乐开心的,在学校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学校以“构建多彩课堂,发展个性特长”为课程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适实融合校本课程适性开发”等多元并存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如下图:

初级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标准

江西省初级中学实验室装备标准 一、实验室建设 (一)实验室设置要求 (二)实验室数量要求(包括探究室) 说明:9轨~12轨可参照12轨,13轨~16轨可参照16轨,17轨以上的可根

据学校情况适量增加。 新建实验楼及整体搬迁的学校在实验室规划上应充分考虑班级数,根据发展的需要和适应课程改革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室个数,并留有一定余地。 (三)实验室通用要求 1、实验室的使用面积:90~110㎡/间。探究实验室使用面积建议在120㎡以上。 仪器室及准备室使用面积以能保证仪器存放和实验准备为宜。 2、位置:实验室(楼)应保证最佳建筑朝向,室内避免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实验室(楼)要建造在地面较高处(或垫高地平)。 3、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教师演示台面及学生实验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200 Lx,书写黑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 Lx,黑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实验桌面无阳光直射,室内无可见眩光,灯具悬挂高度距实验桌面不应低于1700mm,宜安装窗帘。 4、通风条件:采用自然通风及排气扇强制排风o 5、噪声控制: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60分贝。 6、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室温过高宜采用器械降温。 7、供水:至少设计一处水源。供水指标:供水水压不低于2×105P a。冬季室温低于00C地区的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8、供电:用电负荷应留有余地,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需要;按规范敷设强、弱电线,空调专线敷设,安装漏电过载保护器和可靠的接地保护。 配电源型实验桌标准:讲台设单相交流电(220v)、三相四线(380V)和低压交、直流电;其中:低压交流设:2~24V连续可调,额定电流6A;稳压直流1.5~24V 连续可调,额定电流5A,设漏电过载保护。学生实验桌设单相220V二、三孔插座。 9、实验室的平面设计要求:第一排实验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0;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10、安全条件:配备防火、防潮、防盗等设备。 11、环保: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要选用环保型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中的限量值,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12、环境:各科目的实验室环境布置应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且要突出科目特点,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探索和学术氛围,具有启迪作用。 13、探究实验室作为开放式实验室,应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配备相应的专门仪

上海市闵行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

上海市闵行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 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管理的主要平台。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它反映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意志,同时又传承和发展着人类的科技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闵行中学始终把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精心设计开发课程,认真落实实施建设课程,不断反思完善学校课程,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只有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价值。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基础与条件 1 、学校背景分析 上海市闵行中学创建于1928年,是闵行区创办最早的重点中学。学校坐落于申城西南、黄埔江畔,毗邻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紫竹高科技园区。学校现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9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掩映,拥有教学中心、科技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和信息中心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 闵行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德育为先的人才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坚持“基础加特色,实践加创新”的工作理念,以“绿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追求优秀卓越建设幸福校园”为愿景,以队伍建设打造、管理落实优化、智慧生成传递为内涵发展工作机制,围绕育人的核心目标,夯实德育、课程教学二个体系基础建设,以“一体二翼”,(即加强学校内涵文化建设为“一体”,以信息化、国际化为“二翼”)带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夯实基础工作,落实基本规范,提高基本素养,全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激活学校队伍建设活力、学校发展活力。 学校办学成绩斐然,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五连冠、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校、全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发明示范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先进实验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际发明协会联合会(IFIA)特别会员、上海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上海市田径、棒垒球二线学校等。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现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80%以上,达到硕士层次的教师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约1800人。 近年来,学校站在新的起点,谋求新发展,积极运作以闵行中学、文绮中学、颛桥中学、闵行二中、闵行三中、浦江二中、龙茗中学和西藏江孜县闵行中学为主要成员的“闵中教育联盟”,进一步发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作用,为推动区域性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英国Blackheath中学、韩国尚一中学等结为友好学校,与港澳台教育同仁进行交流; 推进国际交流生项目,并组织学生参加海外修学夏(冬)令营活动,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学校的资源与优势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创办于1950年,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劳动中学(1957年)、复旦大学预科(1958年)等阶段,1962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的双重领导下,建校60年来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民主严谨、学风踏实自主、学生基础厚实”闻名。学校长期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文化熏陶滋养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规律,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复旦附中继续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的目标。 (二)学生现状 在上海的各高中学校同龄学生中,复旦附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愿望以及发展潜力等诸方面都应该是最优秀的;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竞赛成绩,被海内外名校录取的人数和比例,以及自主管理、规划未来的能力和意识上,都说明我们有进一步创设校本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学生基础。 但与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作纵向横向的比较,也会发现目前学生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思想上存在是非观念模糊、责任感缺失,素养上存在缺乏尊重、不善沟通与聆听、意志力薄弱,学习上存在有厌学、盲目或纯功利地学等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通病。 (三)教师队伍现状 复旦附中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在123名现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0余位,先后有13名教师获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参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 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责任性强,知识面广,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善于启发学生,是复旦附中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主要不足之处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专业意识与职业精神局限于“升学教育”模式;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不强,课程执行力还跟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科研弱于教研;缺乏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培养观念新、师德好、业务强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平台。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复旦附中的课程改革目标是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创新人才培育所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 要坚定地贯彻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宗旨,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除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建立符合既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及若干相应的课程板块,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现代知识结构和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课程建设要体现复旦附中的特点,与大学课程相关联,突出体现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过度衔接期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来顺利进入大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的提升,将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教师的专

小学课程体系

小学课程体系

" 小学奥数智力开发课程十二级体系" 是学而思教育专家团队与网校名师团队经过7

年的积累和沉淀,在2010年推出的全国唯一的完整的奥数学系知识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奥数十二级体系? (1)我们每年培训无数金牌选手的培训教材需要沉淀; (2)近几年尤其是09 年和10 年杯赛及小升初的现状有了新的变化; (3)当前全国缺乏完整而优质的教材体系,奥数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分层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学而思网校作为覆盖全国300 多个城市的中小学第一品牌耗费巨资打造十二级体系。 谁来创立主导十二级体系? 在全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超常教育的卓越实践者陶晓永教授指导下,在众多华杯赛等全国顶级赛事的主试委员们的关心下,由一批全部来自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拥有辉煌竞赛及培训战绩的学而思教育核心教研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充分酝酿及反复调研,最终推出这套《超常儿童培养体系》及《优秀儿童智力开发体系》。 怎样理解十二级体系的优越性? 十二级体系具有曾经数版教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科学系统、思维与技巧同练、应试与趣味兼顾

小升初课程体系 提前学习初一 春季班、暑 语文、数3~8 课程 期班 学、英语 月 小升初衔接由于处于学生的阶段性过渡, 很多家长面对众多课程选择无从下 手,学而思网校从专业的角度给家长提供最合理的衔接课程规划 总体上,小升初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一阶段(小升初预备冲刺阶段): 7 月~12月份(暑期与秋季)阶段,这段 时间主要的学习课程有: 暑期班、秋季班、小升初真题班、 各类考级杯赛冲刺班, 奥数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可以选择专题班。 课程规划 推荐班次 学科 时间 适合学员 学习内容与目标 小升初冲刺第 一轮:专项知 暑期班 识点突破 语文、数7~8 学、英语月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小升初冲刺第 二轮:专项综 秋季班 合题突破 语文、数9~12 学、英语月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小升初考试大纲的专项 知 识点精讲,掌握小升初 考 察知识点。 小升初考试大纲的经典 考 试题型精讲,掌握小升 初考察基本题型与解题 技巧。 小升初重点中 学真题模拟班 考前应试 冲刺(短期 突破) 语文、数9~3 学、英语月 小升初冲刺第 三轮:全面复 习、考试技巧 寒假班 语文、数1~2 学、英语月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各重点中学的入学考试 真题与模拟 全面复习小升初考试考 察知识点,进行真题演 练。 小升初最后冲 刺:考试实战、春季班 真题模拟 语文、数3~5 学、英语月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小升初初中衔 语文、数 3~6 接班 春季班 学、英语 月 已确定考入重 点中学的优秀 学员 重点中学分班 考试冲刺班 考前应试 冲刺(短期 突破) 语文、数4~7 学、英语月 参加重点中学 入学分班考试 的优秀学员。 以各大重点中学名校真 题 为基础进行专项考试 训 练,全面模拟考试。 复习 小学奥数重点知识 点,并 学习部分初中阶段 必须掌握知识点, 打下基 础。 集中学习各重点中学入 学 分班考试的考试真题 与模 拟。 已确定考入重 点中学的优秀 学员。 提前学习初中上学期重 点 知识点,为初中打下扎 实 基础。

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为指导,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路出发,继续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努力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校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起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为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作准备。 ——拓展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提高点,注重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展各类学生的特殊才能.使学生天赋得以允分发挥。 ——研究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点,着重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索。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学力以及提高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门走出校门,走近自然,走进社会。 二、工作目标 把“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学校课程体系之中。确保和优化国家与地方课程。开发和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知识结构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统一,适合学生个性和潜能不断发展的高中课程体系,形成与之适应的教学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评价系统。

三、阶段性操作方案 第一阶段 基本形成以“人文见长”为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 1.“抓基础、促提高、求发展”。由学校领导决策层、课程理论专家、学科教学理论专家和资深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和开发小组进行重点研究。结合办学实践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探索构建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文理综合课程。抓住基础课程,提高扬展课程.发展研究课程。基础型课程要面向每个学生,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拓展课程要通过系列讲座、专题报告、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校研究型课程要为提高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初步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一种铺垫。 (1)构建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型课程: 人文学科:邓小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中外美术名作、影视评论、文学作品赏析、中美关系展望等。 自然学科:环境保护、食品与营养、数学建模、趣味化学、物理思维方法等‘ 地质天文:旅游地理、地质与古生物、气象观测、酸雨测定、地球科学热点问题等。 科技艺术:电脑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机器人制作、车、船、航模、陶器制作艺术等。 工具科学:多媒体制作、演讲与口才、牛津英语教学、写作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