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家创作心理研究_文学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PPT课件

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PPT课件

“白日梦的一个必要成份”;他还认为许多英雄故事
的主人公其实就是白日梦的主角。因此,他认为:“一
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幼年时代曾做过
2019的/11/2游3 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19
白日梦说
白日梦就是人的幻想,它源自儿童时代的游戏,儿童 靠作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获得快乐。人长大后不 再做游戏了,但不会放弃那种快乐,而只是换了一种 形式而已,这就是幻想及其潜在根据。所不同的是儿 童并不掩饰他们的游戏,而成年人的幻想由于都是在 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羞于启齿的愿望,因而必须 加以掩饰。弗洛伊德认为,睡眠中的梦也是幻想,因 为它与幻想同理。幻想的原动力是没有得到满足的 愿望,每一次幻想是一个愿望的满足,就是对令人不 满意的现实作了一次改正。
2019/11/23
21
虚静与参禅说
“至虚极,守静笃。”——《老子》 涤除心中一切欲念,使精神变得澄澈平和,杜绝各
种感知刺激的干扰,才能认识最高的道。 知问无为谓——不知道——真正的正确 知问狂屈——忘了——接近于正确 知问黄帝——无思无虑——无法认识
2019/11/23
22
虚静与参禅说
17
白日梦说
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在清醒状态下做梦,即白日梦。 艺术家的创作是儿童游戏的继续。 艺术创作的动力,是艺术家未获满足的欲望。 艺术创作的材料,来自三种时间:当时的印象, 早年的回忆和未来的憧憬。 艺术就是用技巧来改变和伪装其白日梦的性质, 以提供给人美的享受。
2019/11/23
2019/11/23
29
虚静与参禅说
“人物就是不让我安宁,总是纠缠不休,做出各种姿 态,我听得见他们谈话的片段,——愿上帝宽恕, 我常常感到,这都不是我凭空虚构出来的,而是在 我周围的空间活动着的,我要做的只是观察和思索 而已。”——冈察洛夫

《勃洛克诗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勃洛克诗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 3
“我孑然 一身,来 找你……”
0 4
“我记得 那无眠之 夜的寂静 时分……”
0 5
“你在高 山之上燃 烧……”
0 6
“我还在 对你占 卜……”
0 1
“有谁在 窃窃私语, 在笑……”
0 2
“天上的 东西理智 无法揣 测……”
0 3
“我预感 到你的来 临。岁月 流逝匆 匆……”
0 4
“在云雾 那边,在 森林那 边……”
04 抒情诗第二卷 (1904—1908)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勃洛克,是二十世纪初伟大的俄国诗人。是俄国贵族的大艺术家,是享誉世界的 抒情大师。他的创作是俄国诗歌辉煌的现象之一。他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普希金时代以来俄国诗歌传统 的基础上,构筑了一座宏伟的象征主义的艺术殿堂。本诗集选取了勃洛克的诸多重要作品,包括早期代表作品 《美妇人集》,转折时期作品《白雪假面》、《城市》、《可怕的世界》、《报应》、《抑扬格》、《竖琴与小 提琴》及著名的代表作长诗《十二个》。勃洛克的创作道路是复杂的,但同时又是完整的。这一完整性是由勃洛 克创作中的许多根本性和实质性问题、题材和主题的共同性决定的。它们在诗人的不同创作阶段得到不同的处理, 既与诗人新的生活和创作经验相对应,又在某些方面保持始终如一。通过这本诗集,可以分别看到作者在不同时 期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变化。
0 1
骗局
0 2
“永恒朝 城市里扔 出……”
0 4
“生活的 帆船搁浅 在……”
0 6
看不见的 妇人
0 3
“城市把 自己垂死 的脸……”
0 5
“在酒馆, 在小巷, 在街 头……”
0 1
集会
0 2
“高悬在 世界之城 的上 空……”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

精彩摘录
“我曾在盛夏的意大利歌唱,/在阿尔巴尼亚的荒原上痛哭,/在拜占庭的残 垣断壁中祈祷,/但我灵魂的故乡何处?”这是诗人在《祖国》一诗中的深情呼 唤。她用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这种对祖国的热 爱之情,像一首动人的歌曲,回荡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精彩摘录
在《爱情》一诗中,阿赫玛托娃用简洁而动人的语言描述了爱情的甜蜜和痛 苦:“我们曾并肩走过秋天的道路,/你曾在我耳边低语:我爱你!/我曾为你的 话语欢笑,哭泣,/在你的目光中寻找永恒。”这些诗句所表达的爱情的真挚和 纯粹,让人感到既感动又心疼。
内容摘要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是一本展现俄罗斯诗歌巅峰时期成就的佳作,对于喜爱诗歌的 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领略到阿赫玛托娃这位伟大诗人的 创作魅力,感受到她用文字描绘出的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痛。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是一本令人震撼的诗集,其中收录了俄罗 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许多优秀作品。她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还展 示了出色的艺术技巧。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摘录。
目录分析
再次,目录中还包含了一些注释和引用。这些注释对一些生词和历史事件进 行了说明,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而引用的诗歌则反映了阿赫玛托娃对 其他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进一步彰显了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目录分析
从细节上看,《记忆的声音》的目录也充满了惊喜。在每首诗歌的后面,都 有一个小图标,表示该首诗歌所属的类别。这种设计既美观又实用,使得读者可 以更加方便地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诗歌。目录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的插画和照片, 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
目录分析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的目录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来理解和欣赏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作品。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这本书的目录,我们 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历史沉淀,进一步领略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西方文论思维导图

西方文论思维导图

西方文论1.古希腊罗马主义一、古希腊早期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2、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

3、德莫克利特模仿说1、艺术模仿的对象是社会的人。

要求文艺真是,反对虚假的描写。

2、重视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和语言。

“灵感”不再是“神灵附体”,意识到艺术创造和社会实践有某种联系。

认为文学艺术家只有运用准确、圣多而能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

3、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根据文艺的职能提出“快乐说”,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为以后的美学研究确定了方向。

追求高尚的快乐。

从实用观点出发,把“快乐”、“不适”与利害联系起来,提出“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

最稀有的给最大快乐。

4、苏格拉底模仿说与功用说1、模仿说。

中心思想是神学目标论。

神创造宇宙自然和人。

神创造自然和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部欲望。

哲学重点应该研究人类本身的灵魂及需要;遵循“艺术模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2、功用说二、柏拉图文艺对话录1、理式模仿说①“理式”的基本含义。

②文学艺术是理式摹仿的摹仿。

镜子说的来源③理式模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①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

②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③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3、灵感说①灵感的基本含义。

②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

③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

三、亚里士多德《诗学》1、文艺本质论①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②诗比历史跟富有哲学意味。

③文艺求其相似又比原物更美。

2、悲剧理论①悲剧的含义。

②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

③悲剧的布局。

④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一、贺拉斯《诗艺》1、古典主义原则2、理性主义倾向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①人物的性格要前后一致并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人物时,要描写人物素质低性格特征。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刚雪玲马晓慧侯永强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8期摘要:“小人物”形象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19世纪俄国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小人物”形象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俄国文学。

如何有效梳理与记忆“小人物”形象这一线索成为如今许多俄语学习者的难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思维的工具,不仅能有效分析这条脉络,而且对整个俄语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人物”形象梳理记忆俄语学习一、引言“小人物”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创作出“维林”这一形象,开创了小人物的先河,随后众多作家开始创作这一主题。

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思想的同时,又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小人物”,从而开拓了小人物的主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穷人》等作品将小人物创作推向顶峰。

他们大多对这类人寄予同情与怜悯,或重在揭发官僚制度对小人物的迫害,描写小人物悲惨的命运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激起社会对这一阶层的关注。

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出的小人物形象各异,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不同。

学生学习这一主题时,只研究单个作品是无法掌握“小人物”整条线索的。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具有梳理、联想、记忆等功能,因此在研究“小人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应用情况(一)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1970年创立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①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

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会以多种形式呈现,通过感官刺激真正进入人的大脑,因为相对于单调的文字笔记大脑更易于接受有视觉、维度刺激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层级图,通过划分层次和类别能使思维自然有序地形成。

文化及文学的体系思维导图(文学导论及文学观念)

文化及文学的体系思维导图(文学导论及文学观念)

各种意识形态 人类的意识形态多种多样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 文化的定义
各种文化样式 人类的文化多种多样
语言文化 神话文化 宗教文化
艺术文化 科学文化 历史文化
各种文化艺术 人类的艺术多种多样
文学艺术 音乐艺术 绘画艺术
舞蹈艺术 戏剧艺术 哲学艺术
马林洛夫斯基 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价值
西方
卡西尔 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形成的所有产品和价值的总和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体系思维导图
人类各种丰富的活动
人类由各种活动产生了各种意识形态
物质活动+精神活动
人类活动本身就是文化的源头
人类各种意识形态产生了各种文化形态,人类的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文化
各种活动形式 人类的活动多种多样 1.生产活动 2.政治活动 3.科学活动 4.文化活动 5.伦理活动 6.宗教活动 7.……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行 ▲提出的“第二次天真” 和“健康的儿童性” ▲艺术家的“双重的视角”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体系思维导图
人类活动本身就是文化
人类的活动
人类由各种活动产生了各种意识形态
1.生产活动
2.政治活动
3.科学活动 4.文化活动
5.伦理活动
6.宗教活动
7.……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1.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 2..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1.文学使绘画和音乐获得深刻的思想 2.绘画使文学和音乐增强形象性 3.音乐使文学和绘画增强节奏感
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特征呢? ①情感的诗意化 ②意义的深刻化 ③感受的个性化

《契诃夫文集 1 16卷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契诃夫文集 1 16卷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终身大 事
05
歌女
06
教师
契诃夫文集 6
”这句话道出了契诃夫的一个心机,即他前往萨哈林是去朝觐苦难,同时也 是检阅自己,检阅自己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检阅自己的意志和良心。
契诃夫文集 6
一八八七年
文前插图
题解
一八八七年
02
香槟
01
新年的 苦难
03
严寒
04
乞丐
05
仇敌
06
善良的 日耳曼人
一八八七年
契诃夫文集 8
托尔斯泰在契诃夫去世时说过的话:“契诃夫的去世是我们的巨大损失,我 们不仅失去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失去了一个杰出的、真诚的、 正直的人……他是一个富有魅力的人,一个谦虚的人,一个可爱的人。
契诃夫文集 8
02
— 八八九 年
01
文前插 图
03
— 八九〇 年
04
— 八九一 年
06
02
六六
01
六五
03
六七
04
六八
06
七〇
05
六九
一八八八年
02
八五
01
八四
03
八六
04
八七
06
八九
05
八八
一八八八年
02
九一
01
九〇
03
九二
04
九三
06
九五
05
九四
一八八八年
02
九七
01
九六
03
九八
04
九九
06
— 〇一
05
— 〇〇
一八八九年
02
— 六二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短篇小说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短篇小说

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 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辖制着大家,靠的不是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 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 但更是受害者。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特点。他善于透过平凡的日常 生活揭示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主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多采用幽默这一艺术手法来嘲讽丑 恶的社会现实。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让读者在忍俊不禁的也能 对人物性格和行为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小说结构上,契诃夫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方式,以布尔金和伊凡·伊凡内奇的聊天为引子, 引出了别里科夫的故事。这种轻松的聊天与沉闷的故事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小说更具讽刺 意味。
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契诃夫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描绘了别里科夫的行为和形象,他的笔下将这个人 物描绘得淋漓尽致,从他的生活习性、行为举止到思想观念,都极其生动鲜明。这种独特的讽刺 手法和幽默风格,使得《装在套子里的人》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精彩摘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短篇小说》是俄国著名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一部经典作 品,以其独特的讽刺和幽默风格,深刻地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对社会的毒害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部小说以别里科夫为主角,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人。他极力维护现行制度, 想做一个纯粹的“守法良民”,但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 辖制着大家,让大家精神上压抑,甚至透不出气来。这个人物既是被沙皇专制制度毒化的受害者, 同时也是这个制度的维护者。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短篇小说
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