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技术-完整版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技术PPT培训课件

水污染控制技术PPT培训课件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及其特性 1.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可供人们经常使用的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
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储存量和动态水量。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冰川等,其动态水量为河流径流
量,因此,地表水资源由地表水体的储存量和河流径流量组成. 地下水的动态水量为降水渗入和地表水渗入补给的水量,
环等设备对水质进行强制调节。 (2)差流方式调节 水质调节采用差流方式进行强制调节,使不同时间和不同
浓度的污水进行水质自身水力混合。 ①对角线调节池
这种形式的调节池的特点是出水槽沿对角线方向设置。 污水由左右两侧进入池内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混合才流到
出水槽,使出水槽中的混合污水在不同的时间内流出,就是说 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后,就能达到自动调节 均衡水质的目的。
常用格栅的选择及设计 筛网 目前,应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回收的筛网主要有两种,
振动式筛网和水力筛网。
2.2 调 节
调节的作用 污水的水质和水量一般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污水的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对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设备,特
别是生物处理设备正常发挥其净化功能是不利的,甚至还可能 破坏这些设备。
2.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排放出来的水。工业废水成 分复杂,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性质各异。工业废水的性质 及危害人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工业类别、原料品种、工艺过程 等诸多因素。
3.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降水时,雨雪大面积地冲刷地 面,将地面上的各种污染物淋洗后进入水道或水体,造成河流、 湖泊等水源的污染。
1.2 污水的来源、水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污水的性质及危害取决于污水的来源。在实际生活中,污 水一般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1.生活污水。是由家庭、学校、机关等排放的污水,如厨 房污水、粪便污水、洗涤污水等的总称(也叫城市下水)。

第四章 水污染控制技术

第四章 水污染控制技术

五、城市污水处理 以去除污水中的BOD物质为主要对象。 BOD物质为主要对象 以去除污水中的BOD物质为主要对象。 一级处理(物理法处理) 1、一级处理(物理法处理)
经格栅、沉砂池, 经格栅、沉砂池,除去较大的悬浮物质及砂粒 杂质,然后进入初次沉淀池, 杂质,然后进入初次沉淀池,去除呈悬浮状的污 染物。 染物。
一、物理处理法
1、格栅 一般设置在进水泵或处理系统之前, 一般设置在进水泵或处理系统之前,主要是截挡大 块悬浮物或杂物。 块悬浮物或杂物。 2、筛网 用于截挡尺寸较小的悬浮物,尤其是纤维类悬浮物。 用于截挡尺寸较小的悬浮物,尤其是纤维类悬浮物。 3、粒状介质过滤 废水通过粒状滤料床层时, 废水通过粒状滤料床层时,其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被 截留在滤料的表面和内部空隙中。 截留在滤料的表面和内部空隙中。 沉淀:在重力作用下,将比重大于1 4、沉淀:在重力作用下,将比重大于1的悬浮物下 沉分离。 沉分离。 用于去除悬浮物, 用于去除悬浮物,可作为预处理
5、气浮 将空气通入污水中, 将空气通入污水中,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 为载体, 为载体,污水中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污染 物质粘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 物质粘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 用于去除脂肪、油类、纤维、低密度固体, 用于去除脂肪、油类、纤维、低密度固体,浓缩剩 余活性污泥。 余活性污泥。 6、离心分离法 污水高速旋转,进行分离。 污水高速旋转,进行分离。
三、物理化学法
1、萃取法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污水中,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污水中,使污水中的溶质溶于 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比重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比重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再利用溶剂与溶质的沸点差,将溶质蒸馏回收。 再利用溶剂与溶质的沸点差,将溶质蒸馏回收。

水污染控制技术-吸 附

水污染控制技术-吸 附

2. 弗兰德利希(Freundlich)
等温线
弗兰德利希等温线中X/M和C的含义 与兰格缪尔等温线中的相同,而常数 k与n取决于一些环境因素。取上式两 边的对数,即可重写为直线形式。 根据lg(X/M)对应lgC做一条直线,这 条直线的截距为lgK,斜率为1/n。 1/n越小,吸附性能越好。一般认为 1/n=0.1~0.5时,吸附处理出水水质 较好;1/n>2时,出水水质较差。但 当1/n较大时,由于吸附质平衡浓度 较高,故吸附量较大,吸附能力发挥 得也越充分,这种情况最好采用连续 式吸附操作。当1/n较小时,多采用 间歇式吸附操作。
(2)沉淀池
该厂含汞废水量每天有10—20m3,沉淀池能容纳1—2天的废水总量。沉淀池的作用,一是调节水量 和水质;二是将泥砂、杂质以及一部分汞化物 (如氧化汞、硫化汞) 沉淀下来。
(3)吸附池
有两个,每个能容纳约40m3废水,废水流人池1#到40m3后停止进水,用3—4个大气压力的压缩空气 搅拌30min,然后静置二个小时,取水样测量含汞浓度,若小于0.03 mg/L,则直接排放;若大于0.05 mg/L,还要进入池2#进一步吸附净化,操作条件同池1#。一般经过2—3次吸附处理后就能达到排放标淮。 第一个池子吸附了95%以上的汞,第二、三次吸附的汞量较少,出水也较干净了。
(二)吸附剂的再生
吸附
1. 加热再生法
(1)低温法 适于吸附浓度较高的简单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和芳香族有机物的活性炭的再生 (2)高温法 适用于水处理粒状炭的再生
2. 药剂再生法
(1)无机药剂再生法 (2)有机溶剂再生法 (3)氧化再生法 ①湿式氧化法。吸附饱和的粉状炭可采用湿式氧化法进行再生。饱和炭用高压泵经换热器和水 蒸气加热器送入氧化反应塔。在塔内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与空气中的氧反应,进行氧化分解, 使活性炭得到再生。再生后的炭经热交换器冷却后,再送入再生贮槽。 ②电解氧化法。将炭作阳极,进行水的电解,在活性炭表面产生的氧气把吸附质氧化分解。 ③臭氧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臭氧,将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加以氧化分解。 ④生物氧化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水污染控制方案

水污染控制方案

水污染控制方案引言概述:水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健康,制定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个方面的水污染控制方案,包括源头控制、水处理技术、环境监测、法规法律和公众教育。

一、源头控制:1.1 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进行限制,以减少水体受到的污染。

1.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

1.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采取措施减少农业活动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二、水处理技术:2.1 生物处理技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2.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吸附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3 先进氧化技术:采用高级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通过氧化反应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三、环境监测:3.1 建立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城市、农村和工业区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时预警和应对水污染事件。

3.2 多参数监测:监测多个指标如溶解氧、氨氮、总磷等,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3 数据共享与公开:促进监测数据共享与公开,提高公众对水环境状况的了解,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水污染治理。

四、法规法律:4.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完善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4.2 强化执法监管:加大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管机制,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4.3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水污染问题,推动全球水污染治理的进程。

五、公众教育:5.1 加强水资源意识教育:开展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惜程度。

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

法处理。
COD和BOD的区别与意义
项目
定义
BOD5
COD
在有氧条件下,有机物可被微 一定严格条件下,有机物被 生物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O2,K2Cr2O7氧化所需的氧量(O2, mg/L) mg/L) 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 水中的溶解氧(分子态氧) 测定生物可降解物质的多少, 可生化性判据(BOD/ COD),判断生物可降解性的 大小 强氧化剂的化学氧化作用 强氧化剂中的化合态氧 测定所有耗氧物质(有机物和无 机物),一般较BOD高,其差 值表示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含量
水污染控制技术
第一章 绪论
一、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
1. 污水:
生活污水: COD<400mg/L,BOD5<250mg/L, SS<250mg/L 水量约150L/人天,与地区、生活水平、习惯相关 来源:厕所、厨房排水,生活杂排水 优质杂排水:盥洗用水
工业污水:种类不同,有较大区别。
1-3 废水的成分与性质
(3)应用
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作 用。
4. 水环境保护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水产养殖区 Ⅲ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水产养殖区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
4. 水环境保护标准
(2)污水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第一类污染物:Hg, Cd, Cr, Cr(Ⅵ), As, Pb • 第二类污染物:Ph,色度,COD,BOD,NH3等 •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1997.12.31) • 中水标准
5. 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法

水污染控制技术 ppt课件

水污染控制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15
2.1 格栅与筛网
筛滤是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以保护后续处理 设施能正常运行的一种预处理方法。筛滤的构件包括平行的棒、 条、金属丝织物、格网或穿孔板。其中
由平行的棒和条构成的称为格栅; 由金属丝织物、格网或穿孔板构成的称为筛网。 它们所去除的物质则称为筛余物。其中 格栅去除的是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
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照射和地心引力等的影响下不停地流 动和转化,通过降水、径流、渗透和蒸发等方式循环不止,构 成水的自然循环,形成各种不同的水源。
水在自然循环中几乎在每个环节都有杂质混入,使水质发 生了变化。
2.社会循环
人类为了生存,从自然环境中大量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
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把代谢
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防治水污染。
1.2 污水的来源、水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污水的性质及危害取决于污水的来源。在实际生活中,污
水一般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ppt课件
7
1.生活污水。是由家庭、学校、机关等排放的污水,如厨 房污水、粪便污水、洗涤污水等的总称(也叫城市下水)。
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约占70%、无机物约占30%,同时含 有大量的病菌和细菌,具有消耗环境氧量与传播疾病的危害, 生活污水一般夏季量多,冬季量少。
ppt课件
19

2.1.4 常用格栅的选择及设计
2.1.5 筛 网
目前,应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回收的筛网主要有两种,
振动式筛网和水力筛网。
2.2 调 节
2.2.1 调节的作用
污水的水质和水量一般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污水的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对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设备,特 别是生物处理设备正常发挥其净化功能是不利的,甚至还可能

环境工程中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工程中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工程中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近年来,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环境工程领域,水污染控制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物理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水污染控制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体中的杂质。

其中,沉淀是最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

它利用重力分离原理,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通过自然沉降或加速沉降的方式从水中分离出来。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悬浮固体颗粒的废水,如污泥悬浮液等。

除了沉淀,过滤也是物理水污染控制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不同孔径的滤网或滤料,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拦截下来,使其无法进一步传播和污染水体。

过滤除了可以用于处理悬浮固体颗粒的废水外,还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一些微小颗粒、胶体和悬浮物等。

二、化学水污染控制技术化学水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来除去水中的污染物。

例如,氧化还原法可以通过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从而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此外,化学沉淀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通过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痕量金属离子和胶体物质等形成沉淀,然后通过沉淀与水体分离。

化学水污染控制技术还包括吸附、脱色、调节水体pH值等方法。

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等材料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降低其浓度。

脱色则是通过投加一定剂量的脱色剂将废水中的色素去除,提高水的透明度。

调节水体pH值可以利用化学酸碱中和的原理来控制废水中的酸碱度,从而减少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物水污染控制技术生物水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性来降解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

其中,生物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

通过在过滤介质上生长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此外,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等也是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它们分别利用生物菌群和生物膜来降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生物水污染控制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环境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第一章水循环与水污染控制第一节水资源与水的循环一、水资源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water resourses),是指现在或将来一切可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有14×108km3之多,贮量相当丰富,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的形式分布于不同的区域。

分布形式有海洋水(占97.3%)、淡水湖水(占0.009%)、盐湖和内海水(占0.008%)、河流水(占0.0001%)、土壤水(占0.005%)、地下水(占0.6%)、冰冠和冰川水(占2.1%)、大气水(占0.001%)。

其中海水贮量最大,占总量的97.3%,而海水含有大量的矿物盐类,不宜被人类直接使用。

在人类可利用的2.7%的淡水中,又约有75%以冰冠和冰川的形式存在于地球的两极,因此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0.3%。

2.我国水资源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6.0×103km3,河川径流量为2.7×103km3,占世界河流量的5.7%,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水量为2.6×103km3,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均匀,径流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沿海湿润多雨,西北内陆干燥少雨,南北水资源相关悬殊。

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年降雨集中在汛期,易造成一些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二、水循环水在自然界中呈循环状态。

在太阳能及其他自然力作用下,水的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受热或遇冷的方式在进行着固、液、气态的转化。

地球上的循环水量,每年大约为4.2×103km3。

1.水的自然循环由自然力促成的水循环,称为水的自然循环。

海水蒸发为云,随气流迁移到内陆,与冷气流相遇,凝为雨雪降落,称为降水。

一部分降沿地表流动,汇于江河湖海;另一部分渗于地下,形成地下水流。

在流动过程中,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水流不时地相互转化或补给,最后复归大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