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疫十二五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纲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状况1.注重执行力建设,卫生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村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状况进一步改善;4.重大疾病预防和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明显,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继续得到改善;5.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资源调整进一步加强;6.中医药发展扶持力度加大,卫生法制工作不断加强;7.其他发面工作。
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2.总体目标;3.基本原则;4.主要指标;三、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1.推进集成医疗保障制定建设;2.建立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6.其他主要工作;四、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五、保障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对规划的组织领导;2.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3.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为卫生全行业管理;4.加强行风建设,注重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县疾控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县疾控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十二五”以来,我中心广大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回顾(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重点疾病防治情况“十二五”期间,我中心以严谨的态度、细致的工作和全面的分析,认真开展了重点疾病的防制工作。
第一,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
五年间,法定传染病中未出现甲类传染病;2011-20XX年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分别为:20XX年X 例、20XX年X 例、13年X例、14年X 例、15年X例;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分别为X例、X例、X例、X例、X例,发病呈现波折,总体下降趋势。
第二,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随机抽查情况。
为及时全面掌握我县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状况,五年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五种基础疫苗的接种率随机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五种基础疫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均远远超出了X%的国家要求,表明群众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也反映出我中心对此项工作力度在逐年加大。
第三,消毒效果监测情况。
为提高医院消毒质量,预防院内感染,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心分别对我全县医疗机构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五年间,机构监测覆盖率达100%,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对我县托幼机构进行了不定点预防性消毒效果抽检,合格率均达到X%以上。
第四,碘盐抽检及地方病工作。
食盐加碘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重要策略。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碘盐生产、销售和居民食用碘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中心每年开展食用碘盐合格率监测,其中:五年间生产、销售点碘盐合格率均为100%,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X%以上。
当阳市疾控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

当阳市疾控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是当阳市加快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永康作出一定的贡献,当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制定此发展规划。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疾病防治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原则。
以发展为主题,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需求为出发点,紧紧依靠政府重视、支持和部门协作,发展疾控事业,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疾控事业发展之路。
(二)坚持保证基本预防保健服务和重点发展的原则。
在巩固免疫规划基础地位的同时,重点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以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开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新领域,深入推进卫生监测技术服务。
(三)坚持规范管理与强化督导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和《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行疾控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加强督导,发挥对基层的指导作用。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确保国家重大疾病控制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顺利实施。
(四)坚持预警预测与快速反应相统一的原则。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完善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培养充实应急队伍,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五)坚持健康教育与疾病预防控制并举的原则。
把健康教育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广泛普及防病知识,动员社会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六)坚持创新发展与深入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吸收引进和开发疾病监测、诊断的新技术、新方法,深入探索本地区危害严重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改善健康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稿

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稿江都市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讨论稿)江都市卫生局(2021年9月8日)根据《江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央、省、扬州市有关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江都市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市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一是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对卫生资源的整合配置和建设发展,基本建成“10分钟医疗圈”。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18个。
医疗机构编制床位3137张,其中公立医院1988张,民营医院1149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2.93张。
医疗卫生机构职工总数4625人,其中卫技人员375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数为3.51人。
另有乡村医生9441人。
全市卫生系统共投入8000多万元添置更新900多台(套)医疗设备,市级医疗机构拥有核磁共振、进口直线加速器、进口CT等一批现代化医疗设备,基层卫生院普遍拥有12导心电图机、血球计数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200mAX光机、电子胃镜等先进设备,不少卫生院拥有彩色B超,有的还有DR等。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胸外科和市中医院骨伤科、真武中心卫生院针灸科为扬州市重点专科。
市中医院眼科为我市重点专科。
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的特色专科也愈益成熟,影响在逐步扩大。
市人民医院投资1.6亿元兴建的23层、900张床位的现代化病房大楼建成使用;由民营企业家俞洪泉先生投资3亿元建成的扬州洪泉医院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
总投资1250万元、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暨市脑科医院综合楼建成使用。
建立了120急救医疗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市传染病医院投入使用。
期间,全系统完成基建项目14.73万�O,其中业务用房14万�O,基建总投资50820万元。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和民生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对全国范围内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五年的计划中,我国卫生发展规划将集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未来五年中,我国将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投入,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向家庭医生服务矩阵转型,鼓励基层医师向县级医院进修提高医疗技能和素质,培育并吸引优秀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工作者到基层工作。
二、完善城市医疗资源布局。
针对当前城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医院过度使用和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我国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城市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引导更多人去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同时加强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和调剂,确保所有城市居民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国将加强对个人健康卫生素养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同时,通过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空气、水、食品、环境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
我国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完善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医学伦理和诚信建设,加强国际医疗保健经验交流,为民众提供更为安全、可靠、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五、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与数字化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将在基层卫生机构和县级医院中推广数字化病历、医药信息管理等信息化医疗服务,建立全民健康档案系统,加快建设卫生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推进远程医疗和诊疗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通过实施以上新的卫生发展规划,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促进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乡镇卫生院十二五期间工作规划

乡镇卫生院十二五期间工作规划乡镇卫生院十二五期间工作规划卫生院“十二五“规划为进一步促进全镇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县卫生局关于启动全县卫生系统“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有关要求,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基层卫生院的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各科室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卫生院建设和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卫生院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方面,要科学规划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近期发展目标要合理改善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思想文化机构,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医疗服务,远期目标应着眼于人才,技术,设备,环境,文化的长期效益,走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列,满足未来的服务群体的医疗需求,做到社会化,区域化,个性化等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发展,服务,管理水平,特制订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卫生院基本情况:浠水县卫生院成立于1951年,当时在老街,为了方便群众和服务的需要于1971年搬迁至西潭坳街。
单位占地面积15亩,编制103人,现有职工105人,其中卫技人员86人,后勤管理人员19人,病床60张。
医疗收入100万,药品收入190万,其它收入60万、财政补助收入40万。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分析国内卫生发展趋势,在国内大背景下,准确把握乡情和卫生发展阶段特征,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创业发展,坚持生态发展,坚持和谐发展,明确“十二五“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镇未来五年卫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三、存在的问题1、我院由于规模较小业务收入有限,退休老人多负担重、在编人员多、开展业务少,底子较薄,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是制约我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在人才技术力量上相对较为薄弱,在医资力量上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医疗设备上这几年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不断加强,但设备陈旧。
东平县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

东平县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
为统筹做好“十二五”期间各项卫生工作,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结合我县卫生实际,制订我县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一)卫生资源状况全县卫生系统现有医疗卫生单位共453处,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处,中医院1处,卫生监督、妇幼保键和皮肤病防治机构各1处,中心卫生院4处,乡镇卫生院8处,专科医院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10处,村卫生室(所)422处。
在职职工26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01人,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共426人,大专学历约875人,中专学历约1187人;高级职称113人,中级职称576人;执业医师674人,执业助理医师324人,注册护士695人,药剂人员180人,检验人员116人;床位1457张。
固定资产总值15862万元,其中,专业设备总值7007万元;房屋面积183863平方米。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县卫生系统以深化卫生改革为动力,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团结拼搏,使全县的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东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台阶我们紧紧抓住中央、省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投入的大好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十一五期间先后争取中央投资项目11 个,其中中央扩大内需项目4个,省财政投资项目13个,争取无偿资金1690万元,争取无偿设备89台件,价值304万元,改扩建业务用房34826平方米。
自筹资金改扩建业务用房29710 平方米,新增设备40余台件,其中,县人民医院投资4400余万元年新建门诊楼18000平方米,对原门诊楼、放射楼、保健楼进行统一规划改造,新建ICU病房、标准化消毒供应室;利用外国贷款1000万元购置了彩超、呼吸机、CT等设备22台件。
江苏省“十二五”传染病医疗事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二五”传染病医疗事业发展规划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江苏省“十二五”期间,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的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升全省的传染病医疗水平,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在传染病医疗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传染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救治能力逐步提高,公众的传染病防治意识也有所增强。
然而,我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如甲型H1N1 流感、手足口病等,给医疗防控带来了新的压力。
同时,一些传统传染病,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防治任务艰巨。
此外,基层传染病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短缺,医疗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二、发展目标1、提高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2、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增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提升公众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主要任务1、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
2、提升传染病医疗救治水平优化传染病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定点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治能力。
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管理,防止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传染病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
4、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意识。
5、推进传染病防治科研工作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创新,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技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防疫十二五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十二五”规划及20xx年
一、“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策略
坚持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以增强卫生服务能力为方向,构建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城市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通过努力,构建出技术领先、设备先进、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总体框架。
(二)卫生事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xx年健全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公共卫生、城市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初步建成分别以市二医院、攀煤总医院、格里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核心的清香坪、陶家渡和格里坪三大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满足人
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市项目建设,加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切实开展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地区先进水平,不断增强卫生事业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三)主要任务
落实国家医改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四)具体指标
1、健康指标。
人均期望寿命到xx年达到75岁,比增加1岁。
孕产妇死亡率到xx年控制在40/10万以内,减少产后出血死亡比例。
婴儿死亡率到xx年控制在4‰以内,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及死亡比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xx年控制在4‰以内。
2、资源指标。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在现有基础上保持适量增长,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5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5人。
按照服务人口、服务范围和预防为主的要求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到xx年,镇村和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总量达到300人。
全区编制床位根据住院情况以及需求逐步增加,至xx年达到1600张。
3、投入指标。
卫生事业费占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达5%。
4、保障指标。
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
5、疾控指标。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项接种率达92%以上。
6、服务指标。
餐饮业、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5%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5%以上,重点人群服务率90%以上。
7、爱国卫生指标。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0%。
8、中医药指标。
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设置达100%。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量达40%以上。
二、20xx年
(一)工作思路
20xx年,区卫生局将以“ 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开展创先争优及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继续以“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工作重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健康促进、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力争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奋斗目标
1、疾病预防控制:继续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至少完成一次应急演练;做好常规和加强免疫接种,协助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完成漏种儿童补种,儿童单苗、四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及地方病、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孕产妇
死亡率控制在37/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孕产妇
系统管理率及儿童保健管理率在87%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在50%以上。
2、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开展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玉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市里下达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任务及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任务。
3、进一步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