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1. 数字逻辑
•布尔代数
•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
•状态机
2. CMOS 技术
•CMOS 器件的结构和特性•MOS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CMOS 逻辑门
•CMOS 存储器
3.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系统规范
•架构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验证和测试
4.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门级优化
•多级逻辑优化
•可编程逻辑器件 (FPGA)
5.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时钟和复位电路
•触发器和锁存器
•同步和异步时序电路
6. 存储器设计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 •只读存储器 (ROM)
•闪存
7. 芯片设计中的布局和布线
•布局约束和规则•布线算法
•时序和功耗优化8. 验证和测试
•功能验证
•时序验证
•制造测试
9. 数字集成电路应用•微处理器和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
•嵌入式系统
其他重要概念:
•数制转换
•可靠性和容错性•EDA 工具
•低功耗设计
•可制造性设计。
微电子技术基础-集成电路设计

1
17
设计方法举例
反相器的标准单元
反相器的 掩膜版图 单元库中的每个单元 都具有3种描述方式 : ①单元的逻辑符号( 以字母L为特征符)
②单元的拓扑版图( 以字母O为特征符) ③单元的掩膜版 图( 以字母A为特征符) 反相器 的拓扑 图
1
反相器的 逻辑符号
设计方法举例
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元设计的版图布置
单元库一般包括 有下列元件:
32
作业
1. 试述门阵列和标准单元设计方法的概 念和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 标准单元库中的单元的主要描述形式 有哪些?分别在 IC 设计的什么阶段应 用?
31
集成电路设计EDA系统
Mentor Graphics的特色
从市场占有来看,Cadence的强项产品为IC版图 设计和服务,Synopsys的强项产品为逻辑综合, Mentor Graphics的强项产品为PCB设计和深亚 微米IC设计验证和测试等。
Mentor的网站:
1 20
设计方法举例
FPGA的版图布置
由布线分隔的可编程逻辑 (或宏单元)(CLB: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 可编程输入\输出块(IOB: Input/output Block) 和布线通道中可编程内部 连线(PI:Programmable Inteconnect)三部分组成。
集成电路设计
基本过程
设计的基本过程 (举例)
功能设计 逻辑和电路设计 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的最终输出是掩膜版图,通 过制版和工艺流片可以得到所需的集成电 路。 设计与制备之间的接口:版图
第1章集成电路设计导论

1、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概述 2、集成电路设计步骤及方法
1
集成电路设计步骤
➢ “自底向上”(Bottom-up)
“自底向上”的设计路线,即自工艺开始,先进行单元设 计,在精心设计好各单元后逐步向上进行功能块、子系统 设计直至最终完成整个系统设计。在模拟IC和较简单的数 字IC设计中,大多仍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 。
5
半定制方法
半定制的设计方法分为: 门阵列(GA:Gate Array)法; 门海(GS:Sea of Gates)法; 标准单元(SC: Standard Cell)法; 积木块(BB:Building Block Layout);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设计法。
标准单元法也存在不足:பைடு நூலகம்
(1) 原始投资大:单元库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当工艺变化时, 单元的修改工作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而如何建立一个在比较长的时 间内能适应技术发展的单元库是一个突出问题。 (2) 成本较高:由于掩膜版需要全部定制,芯片的加工也要经过全过程,因 而成本较高。只有芯片产量达到某一定额(几万至十几万),其成本才可接受。
不满足 后仿真
满足
VLS流I数片、字封I装C、的测设试 计流图
功能要求
系统建模 (Matlab等)
不满足 电路仿真
满足 手工设计
版图 不满足
后仿真 满足
模流拟片、IC封的装、设测计试 流图
3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 全定制方法(Full-Custom Design Approach) ➢ 半定制方法(Semi-Custom Design Approach)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02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
CHAPTER
电路设计基础
01
模拟电路设计
02
运算放大器
03
比较器
04
触发器
电路设计基础
01
数字电路设计
02
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
03
04
可编程逻辑电 路
版图设计基础
版图编辑软件 ICEDrawer
版图设计基础
01
Laker
02
P甩 Pro
版图设计规则
03
版图设计基础
管的形状和尺寸等。
案例二:低功耗模拟电路版图设计
总结词
通过优化模拟电路的版图设计,实现低功耗的目的, 以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需求。
详细描述
低功耗模拟电路版图设计需要考虑模拟电路的性能和 功耗等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噪声和失真等方面的因 素。为了实现低功耗的设计,需要采用优化的版图设 计方法,如使用低阻抗的走线、优化晶体管的形状和 尺寸等。
3
antenna effect simulation
物理验证基础 01
P/R/O/L/C分析
热学参数分析(T)
03
02
电学参数分析(P/R/O)
电磁兼容性分析(EMC)
04
03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
CHAPTER
逻辑电路版图设计
逻辑电路
逻辑电路是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控制的电路,分为组合逻 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版图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路 的复杂性、功耗、速度等因素。
提高芯片的可测试性。
可制造性版图设计实践
符合制造规范
遵循制造规范和流程,确保版图设计具有良好的可制 造性。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202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概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制作流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实际应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案例分析录0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概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也称为集成电路设计,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电路设计在半导体芯片上的一种方法。
定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具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低功耗等特点,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
特点定义与特点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基本要素23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电路逻辑设计,确定各个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电路设计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芯片版图,需要考虑芯片制造工艺和制程参数。
版图设计通过物理验证工具,对版图进行功能和性能验证,确保版图满足设计要求。
物理验证03促进产业发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发展,促进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进步。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意义与作用01提高性能通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可以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提高电路性能和可靠性。
02降低成本通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体积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2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制作流程明确所设计集成电路的功能、性能和规格等要求,确定设计计划和方案。
明确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工具,配置好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准备工具和环境熟悉所设计集成电路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工艺要求。
了解设计规范制作前的准备根据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包括芯片结构、功能模块、接口和信号等设计。
电路设计与仿真确定设计方案使用电路设计软件绘制集成电路的电路图。
电路图绘制利用电路仿真工具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模拟和调试,验证其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目标。
电路仿真与调试版图绘制使用布图设计软件,将电路图转化为集成电路版图。
选择工艺制程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制程。
版图验证与优化通过版图验证工具对版图进行检验、优化和修复错误。
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

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石随着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变得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嵌入式系统是集成电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将从集成电路设计的角度,探讨嵌入式系统的相关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概述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个阶段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级设计,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然后,进行硬件描述语言(HDL)编码,实现电路的功能接下来,进行逻辑合成和仿真,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最后,进行物理设计,包括布局、布线和版图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目标是提高性能、降低功耗和减小面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设计师需要使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如时序优化、功耗优化和面积优化嵌入式系统概述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有限的资源,如有限的内存和计算能力因此,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考虑资源限制和任务需求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微控制器(MCU),它负责控制系统的运行和执行任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通常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硬件设计涉及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和其他硬件组件,软件设计涉及编写嵌入式软件,实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要求高度定制化,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这需要设计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其次,随着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设计师需要使用先进的工具和算法来满足性能和功耗要求此外,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也给设计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挑战,设计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首先,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设计,可以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其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模块,降低设计的复杂性此外,使用多处理器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变得越来越小,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设计师需要使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以及采取合适的策略,来满足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上内容为文章的相关左右后续内容将详细讨论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具体技术和实例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技术需要重点关注1. 微控制器设计微控制器(MCU)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在设计微控制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指令集架构(ISA):选择合适的指令集架构,如CISC或RISC,以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耗要求•内核类型: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单核、多核或混合核的微控制器•存储器组织:设计合适的存储器组织结构,如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缓存机制•外设接口:提供丰富的外设接口,如UART、SPI、I2C等,以支持与其他设备的通信2. 数字信号处理(DSP)数字信号处理是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算法实现: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如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数据路径设计:设计高效的数据路径,以提高处理速度和减少资源消耗•流水线设计:采用流水线技术,以提高处理器的吞吐量和性能3. 模拟前端设计嵌入式系统中的模拟前端设计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模拟前端电路:设计合适的模拟前端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ADC等,以满足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电源管理:设计高效的电源管理电路,以降低功耗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信号完整性分析: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实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过程实例: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它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家庭生活和家居控制中系统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分析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智能家居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家庭环境监控:监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家电控制:控制空调、照明、电视等家电设备•安全防护:监控家庭安全,如入侵报警、火灾报警等•数据分析:分析家庭数据,提供智能化建议硬件设计根据系统需求,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硬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微控制器:选择一款适合智能家居系统的微控制器,如具有丰富外设接口和足够的计算能力的ARM Cortex-M系列•传感器模块: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家电控制模块:设计相应的电路,如继电器控制电路、灯光调节电路等•安全防护模块:设计相应的电路,如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等软件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传感器数据采集:编写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家电控制逻辑:编写程序实现家电的控制逻辑•安全防护逻辑:编写程序实现安全防护逻辑,如火灾报警、入侵报警等•数据分析与展示:编写程序实现数据分析与展示,如环境数据分析、家电使用数据分析等以上内容为文章的前60%左右后续内容将继续讨论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其他实例和挑战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实例分析(续)实例: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的系统在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硬件设计•车辆检测器:使用雷达、地磁传感器等检测车辆的存在和速度•交通信号灯控制:设计控制器,根据车辆流量和时间段自动调节交通信号灯•摄像头系统:用于监控交通状况,识别违法行为•RSU(路侧单元):与车辆通信,提供实时交通信息软件设计•车辆检测算法:实现车辆检测算法,如基于机器学习的车辆识别•交通控制算法:实现交通控制算法,如绿波控制、交通流量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实例:医疗设备医疗设备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来实现医疗诊断和治疗的设备在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硬件设计•传感器模块:使用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获取患者生理数据•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数据通信接口:提供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接口软件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对生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如心电图、血压监测等•算法实现:实现相应的算法,如机器学习算法用于疾病预测•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展示医疗数据和提供操作指令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挑战与趋势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系统复杂性、实时性要求、资源限制等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设计师需要采取以下策略:•系统级设计方法:采用系统级设计方法,如使用硬件/软件协同设计•算法优化:对算法进行优化,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和资源限制•低功耗设计:采用低功耗设计和电源管理技术,以降低功耗未来的趋势包括:•与嵌入式系统的融合:利用技术,提高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水平•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的融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边缘计算与嵌入式系统的融合:利用边缘计算技术,提高嵌入式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变得越来越小,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设计师需要使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以及采取合适的策略,来满足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也需要关注、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趋势,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系统性能。
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技术

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技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电子设备的功耗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集成电路设计中,低功耗设计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低功耗设计技术的背景随着移动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功耗的要求越来越高。
低功耗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够延长电池寿命,减少设备发热以及提高电池充电效率。
因此,低功耗设计技术已经成为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
低功耗设计技术的原理低功耗设计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降低集成电路的功耗来实现节能的目标。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1. 逻辑门的优化设计:逻辑门通常是芯片中最耗电的部分。
优化逻辑门的设计可以减少功耗。
例如,采用低阈值电压晶体管和有选择地禁用部分逻辑门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功耗。
2. 时钟管理技术:芯片上的时钟频率和功耗是成反比的。
通过合理的时钟设计,可以降低芯片功耗。
例如,使用自适应时钟技术,根据芯片的工作负载动态调整时钟频率,在降低功耗的同时保持系统的性能。
3. 状态优化技术:大部分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空闲状态。
通过设计合理的状态优化技术,可以将处于空闲状态的部分电路降低功耗。
例如,采用局部时钟门控技术,只在需要时打开关键电路,延长电池寿命。
4. 电源管理技术:对于移动设备来说,电池寿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例如多电源域设计、电源适应性调整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5. 快速快速启动和休眠技术:集成电路在启动和休眠过程中消耗较高的功耗。
采用快速启动和休眠技术可以缩短启动和休眠时间,减少功耗。
低功耗设计技术的应用低功耗设计技术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是低功耗设计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移动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低功耗设计技术能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用户无需频繁充电,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和验收标准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和验收标准集成电路设计流程:1. 概述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性和流程的目的- 集成电路设计是将电路和器件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过程。
设计流程旨在确保设计准确性和功能性,并满足用户需求。
2. 需求分析和规格制定- 确定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如性能要求、功耗限制、电路布局要求等。
3. 概念设计- 设计团队根据需求和规格制定,提出多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并评估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4. 详细设计- 选定最佳的概念设计方案后,进行详细的电路设计和电子元件选择。
设计团队使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如仿真软件和布局工具,对电路进行仿真和布局。
5. 电路验证和优化- 通过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验证,确保其满足设计规格和性能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团队将进行优化和修改。
6. 物理设计和版图绘制- 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物理设计和版图绘制。
该阶段将确定芯片的尺寸、焊盘布局、连线等。
7. 设计规则检查(DRC)- 使用DRC工具对设计的物理布局进行检查,以确保符合工艺制造规范。
8. 电气规则检查(ERC)- 使用ERC工具对设计进行电气规则检查,以确保电路设计符合电路标准和安全要求。
9. 设计数据准备和提交- 准备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并提交给制造商或集成电路生产厂商。
集成电路设计的验收标准:1. 功能性能- 集成电路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是其功能性能。
它必须按照规格要求准确执行预期任务,并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电气特性- 集成电路应符合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和电流要求,并具备恰当的功耗特性。
3. 信号完整性- 集成电路的设计应确保信号在电路中的传输不受干扰,保证信号完整性。
4. 可测试性- 集成电路的设计应该具备可测试性,便于进行故障诊断与修复。
5. 可制造性- 集成电路设计应符合制造工艺的要求,如版图设计规范、电路工艺要求等。
6. 可维护性- 集成电路的设计应该便于维护,有助于故障排查和修复。
7. 可靠性- 集成电路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使其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ultra-wide-band (UWB) technology enables the data transmission at a rate up to several mega-bit per second within a short distance, making ultra-high-spe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possible. Although UWB standards are yet to be unified,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with ultra-wide bandwidth is alway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low-noise amplifier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MOS technology relevant to LNA design is also described.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low-noise amplifier design theory, including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RF circuits, RF circuit impedance matching, and low noise amplifier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with some analysis. 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introduce some ultra-wideband circuit design methods, and then design two ultra-wideband low noise amplifiers realized in 0.18µm CMOS technolog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proposed circuits are designed and simulated in Cadence. Simulation found that the two ultra-wide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input and output are to achieve good impedance matching, the input reflection coefficient S11 and output reflection coefficient S22 in the frequency range 3.1-10.6GHZ are less than-10dB, the noise coefficient in 4.3dB less. In the 3.1-10.6GHZ frequency range of two ultra-wideband low-noise amplifier gain was 12 ± 1dB and 29 ± 1dB, 1.8V operating voltage amplifier in the DC power consumption of about were 21.6mw and 37.44mw. Key Words: CMOS Ultra-wide-band (UWB)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Written
by Xu Guoming
Supervised by Lu Zhenghao
II
基于 0.18µm CMOS 工艺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1.1 引 言
绪
论
近年来,通信技术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尤其是无线通信更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 之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总趋势是走向高速化、超带宽。 超宽带(UWB)技术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 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一般认为-10dB 相对带宽超过 25%,或 者-10dB 绝对带宽超过 500MHz 就称为超宽带[1]。超宽带(UWB)技术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脉冲通信技术,利用频谱极宽的超短脉冲进行通信,主要用于军用雷达、 定位和通信系统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此项新技术进行反复论证,认为 超宽带系统可以在 3.1GHz-10.6GHz 之间以有限功率运行,并于 2002 年 2 月 14 号正式 批准了将 UWB 技术应用于民用通信的议案。超宽带有别于其他现存的一些通信技术, 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无需载波,可以直接发射冲激脉冲序列,因而具有很宽的频谱和 很低的平均功率,有利于与其他系统共存,提高频谱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发射和接收 设备的复杂性。 UWB 常被设计用来给家庭和办公中的高速无线通信提供便利和可移动性,特别是 在短距离范围内的 WPAN 使用上,UWB 将帮助人们摆脱对导线的依赖,并使视频或其 他需要大带宽的数据的无线传输从几乎不可能变为现实。 一项数据显示 UWB 设备可以 在 10 米范围内以 110Mbps 的速度传输数据。这个带宽速度是蓝牙技术的 100 倍,是 Wi-Fi 技术的 2 倍。在一次通信中,这个带宽的容量是现代视频信号的 3 倍。设计师 们确信 UWB 产品的速度上限能够达到 1Gbps。 相对于窄带信号,使用 UWB 技术进行无线传输具有以下优势[2]: (1)尽管有些时 候会依赖于收发设备之间的距离,但 UWB 标准消耗非常低的平均传输功率,以毫瓦作 为单位。 (2)因为每频带所需要的谱线能量很低,所以 UWB 通信十分安全可靠。它也 可以与在相同频带下工作的窄带系统并存。 (3)UWB 更高的带宽支持高达 1Gbps 的数 据传输速度。 (4)UWB 通信在多通道的分时复用和接收的正确性上表现优异。 很明显 UWB 是一项成长中,旨在取代其他窄带技术的用于短距离通信的手段,因
2
基于 0.18µm CMOS 工艺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第一章 绪
论
到了显著的提高,例如,MOSFET 的截止频率己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双极型晶体管,甚 至超过 l00GHz[6-8]。而且,与上面提及的传统射频工艺相比,射频 CMOS 工艺有着先天 的优势----高集成度(与基带、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工艺兼容)、低成本。因此,射频 CMOS 工艺使得前面提到的射频电路的小型化、低成本研究方向成为可能,掀起了学 术界对全集成 CMOS 无线接收机的研究热点,例如 Stanford 大学 Thomas H.Lee 带头 的 SMIrC 实验室; Berkeley 大学 Paul R.Grav 领导的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小组; UCLA 的 Asad A.Abidi 带领的 AAGroup 研究小组等。随着其技术的发展,CMOS 工艺已 逐渐成为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主流工艺。 1.2.1 窄带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现状 1997 年,在 Thomas H.Lee 等发表的文献[9]中,总结了低噪声放大器的 4 种基本 结构,如图 1.1 所示:电阻端接, 1 g m 端接,旁路电阻反馈,电感反馈。
作
者: 徐国明
指导教师: 鲁征浩
I
Abstract
Design of Ultra-Wide-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Based on the 0.18µm CMOS TechnologyLow Noise Amplifier Based on the 0.18µm CMOS Technology Abstract
Z Z
in
Z
in
Z
in
in
(1)电阻端接
(2) 1 g m 端接 图 1.1
(3)旁路电阻反馈
(4)电感反馈
四种基本结构的 LNA 示意图
对于电阻端接形式,由于 50 Ω 电阻与 50 Ω 源电阻的噪声贡献相同,所以这种结 构的噪声指数将超过 3dB。 对于 1 g m 端接形式, 噪声指数为: 1+ γ α , 其中 α = g m g d 0 ,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0.18μmCMOS工艺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姓名:徐国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鲁征浩 2010-10-15
基于 0.18μm CMOS 工艺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中文摘要
基于0.18µm CMOS工艺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中文摘要
1
第一章 绪
论
基于 0.18µm CMOS 工艺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此超宽带技术在高速无线个人网(HDR-WPAN) ;无线以太网接口链路(WEIL) ;智能无 线区域网(IWAN) ;室外点对点网络(OPPN) ;传感器定位和识别网络(SPIN)将有着 广泛的应用[3]。 在超宽带接收机系统中,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 简称 LNA)是接 收前端的最重要模块之一。它位于处于天线和射频滤波器后的第一级,必须对射滤波 器表现为一个 50Ω 的负载特性以保证最大的功率传输,其噪声特性将直接影响整个 系统的噪声性能[4],进而决定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动态工作范围。与普通放大器相比, 低噪声放大器一方面可以减小系统的杂波干扰,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另一方面放大系 统的信号,保证系统工作的正常运行。可以不夸张的说,低噪声放大器的性能不仅制 约了整个接收系统的性能,而且,对于整个接收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因此,研制合适的高性能、更低噪声的放大器,已经成为超宽带系统设计中 的核心技术之一[5]。因此本次论文主要将从不同的方面讨论 UWB 设备中低噪声放大器 的设计。一个典型的 UWB LNA 说明由表 1.1 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