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三首》——枫桥夜泊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枫桥夜泊》课件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枫桥夜泊
停泊 城市 啼叫
忧愁 苏州 寒山寺 钟声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注解】 1、枫桥:在苏州 2、夜泊:夜里船停泊 在岸边。
枫桥
江村桥
张继诗中之“江枫”指的是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夜泊之客船
枫桥镇一景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山寺:坐落于苏州城西5公里处的枫桥镇, 始建于南朝梁,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寒山寺夜景
寒山寺钟楼夜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注解】 枫桥:在苏州。 夜泊:夜里船停泊在岸边。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 清霜满天。 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 枫,明灭的渔火相伴。 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 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 人难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 (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 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 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 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 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 》语文S版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② 月落乌啼 霜满天,
江枫渔火③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
①枫桥: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城西。泊:停船。 ②乌:乌鸦。啼:鸣叫。 ③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 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自此 祸乱继起,兵革不息。这场战乱 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 此走上下坡路,往昔的繁华成为 回忆。
1
客:外来的、寄居或漂泊在外的人。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 人,唐代诗人。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 治体。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登进士,然 铨选落第,归乡。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 下皆知。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 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 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 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张晓风 《不朽的失眠》
1
①枫桥: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城西。泊:停船。 ②乌:乌鸦。啼:鸣叫。 ③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第五课
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② 月落乌啼 霜满天,
江枫渔火③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
①枫桥: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城西。泊:停船。 ②乌:乌鸦。啼:鸣叫。 ③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枫桥夜泊①
唐 张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三首》——枫桥夜泊

枫桥
枫桥夜泊
❖ 桥名,在江苏省苏 州城西
夜晚
题目意思:
在枫桥, 夜晚把船停靠 在岸边。
靠岸停船
枫桥夜泊
张继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读一读
shuāng chóu mián sū
sì
❖霜 愁 眠 苏 寺
作者简介
❖ 张继 ❖ 唐代诗人,(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
乌鸦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落下去的时候 鸣叫
诗句意思:
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 的乌鸦不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 中。
渔船上 的灯火
江枫 渔火 对 愁眠。
江边的枫树
相对
诗句意思:
忧愁,愁闷
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 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
江苏省苏州市,因 有一座姑苏山得名
是苏州城西的一座寺院。
寒山寺
寒山寺在苏州 城西阊(chāng) 门外5公里外的枫 桥镇,建于六朝 时期的梁代 。
这里是传 达的意思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到
故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到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愁:科举落
第后对前途的迷 茫 ,对故乡的 思念 。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 约公元715-712年至779年(大历末年)唐肃宗至德 初前后在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 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 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语文S版四年级上《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优秀优秀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上《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张继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并背诵《枫桥夜泊》全诗,体会诗的意境美。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的意境,背诵全诗。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诗意图、诗歌手抄报等教学资源。
2.学生预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张继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枫桥夜泊》这首诗的题材和主题。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解析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意的理解,教师点评并引导。
四、课堂讨论a.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b.诗人在夜泊枫桥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你认为这首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全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的意境。
2.学生展示背诵全诗。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活动a.画出诗中的画面。
b.创作一首以枫桥夜泊为题材的小诗。
2.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讨论a.诗中的“夜泊枫桥”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想象?b.你认为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想表达怎样的情感?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枫桥夜泊》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的意境。
2.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
二、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三、课堂活动a.演绎诗中的场景。
b.仿写一首以枫桥夜泊为题材的诗。
2.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讨论a.通过学习《枫桥夜泊》,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b.你认为这首诗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感悟,创作一首以枫桥夜泊为题材的诗。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枫桥夜泊_ 语文S版

第5课古诗三首枫桥夜泊说课稿说教学内容《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
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说教学目标本诗所在的第六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说重点难点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方法我认为,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验。
因而,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
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
说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
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这一方法更是尤为重要。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
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 “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理解“借景抒情”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和教学效率,让课堂生发了许多亮点。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5古诗三首《3枫桥夜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三首《3枫桥夜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不够强,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特别是在乡村成长的孩子,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3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学过的古诗词.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放松音乐《涛声依旧》,让学生从歌词中找到与古诗有关的词眼(如“月落“钟声”“乌啼”)。
2、导入课题,板课题。
2【讲授】老师讲授二、初读古诗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
2、检查生字词、诗句朗读。
三、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1、生读通句子后。
用比较法诵读收集积累的古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用“猜读法”了解古诗大意,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1)、解释诗题并质疑:夜里泊船风桥下,诗人睡着了吗?哪个词中看出来?用找近义词的方式理解这个词。
(愁眠)。
(2)、诗人夜里睡不着看到了什么(月落、江枫、渔火)?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如何(霜满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愁、孤独、思乡之情)?(3).讨论,感悟诗境。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回到初始积累的古诗的感情基调进行比较朗读、配乐朗读、师范读、生读、师生共读;(2)、标示朗读符号,总结朗读技巧。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枫桥夜泊》原文: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枫桥夜泊》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
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
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
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
2021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课件

〞字了得? 问却君看能妻有子几愁多何愁在,,恰漫似卷一诗江书春喜水欲向狂东。流。
抽刀断水水移更舟流泊,烟借诸酒,消日愁暮愁客更愁愁新。。
语文s版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
课后总结
语文s版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风光, 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
第二单元 · 阅读
枫桥夜泊
309教育网
图片欣赏
语文s版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
语文s版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
这是苏州一座很有名的桥,叫枫桥。每天这里都会有很 多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来领略枫桥的诗情画意。其实, 那它为何引来如此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呢? 原因啊是一首诗枫!桥想只知是道一是座什在么江诗南,非让常一常座见普的通单的孔桥石而拱闻桥名,天下的呢?
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由于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新,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甚至使
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而名扬天下。
课后作业
语文s版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
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为?枫桥夜泊?这首古诗配一幅画, 再涂上颜色。
古诗赏析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
语文s版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
课堂小结
语文s版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
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 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 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是传 达的意思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在这俩句诗描写的事物有:夜半钟声 诗句的意思是: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的
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月落乌啼霜满天, 看到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苏城外寒山寺, 听到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 看到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苏城外寒山寺, 听到 夜半钟声到客船。
写作背景
作者当年落榜了,非常失落, 晚上他呆在船中,彻夜未眠,听到 了不远处古刹中传来的钟响,感极 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枫 桥 夜 泊 题目意思:
夜晚
在枫桥, 夜晚把船停靠 在岸边。
桥名,在江苏省苏 州城西
靠岸停船
枫桥
枫桥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写下了《枫桥夜泊》之后, 千百年来,凡来苏州的游客,都要来此领略一下枫 桥的诗情画意。
其实,枫桥只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 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 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 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 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枫桥
思考:
诗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写下这首诗的?
天将亮的时候,在枫桥写下的。
寒山寺
过枫桥古镇 的石板路小巷, 或是站在枫桥桥 头,抬眼即可见 碧瓦黄墙的寒山 寺坐落在绿树丛 中,院内青松翠 柏,曲径通幽。
山寺
寒山寺在苏州 城西阊(chāng) 门外5公里外的枫 桥镇,建于六朝 时期的梁代 。
寒山寺
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
江苏省苏州市,因
有一座姑苏山得名
是苏州城西的一座寺院。
乌鸦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落下去的时候
鸣叫
诗句意思:
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 的乌鸦不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 中。
渔船上 的灯火
江枫 渔火 对 愁眠。
江边的枫树
相对
诗句意思:
忧愁,愁闷
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 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睡。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人在这俩句诗描写的事物有:月落
月落乌啼霜满天, 看到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苏城外寒山寺, 听到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愁:科举落
第后对前途的迷 茫 ,对故乡的 思念 。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啼
霜 江枫 渔火 诗句的意思是: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 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 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 久久不能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在枫桥西南不远处
,初建于梁代 (公元502-509) ,唐诗僧寒山子曾住于此, 因而得名。寒山寺每年正月初一凌晨鸣钟一 百零八响,平时每夜会常例敲“警世钟”。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读一读
shuāng chóu
mián
sū
sì
霜
愁
眠
苏
寺
作者简介
张继 唐代诗人,(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 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 约公元715-712年至779年(大历末年)唐肃宗至德 初前后在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 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 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