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1)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https://img.taocdn.com/s3/m/06aecc1d4a7302768e99396c.png)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依据《实用新生儿学》巨大儿体重>4000g1监测血糖,生后1小时内测血糖,然后第3、6、12、24小时监测血糖。
2能进食者早喂乳,生后半小时内给予10%葡萄糖5-10/kg 。
3低于2.2mmol/l按低血糖常规处理。
(见后面)二、过期产儿胎龄>42周窒息者积极复苏,及时清理口、鼻、咽内的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
如果呼吸困难及时转院。
补充能量,早开奶,生后半小时内给予10%葡萄糖5-10/kg,情况较差者需静脉输入10%的葡萄糖以防低血糖。
监测血糖。
生后1小时内测血糖,然后第3、6、12、24小时监测血糖。
暖箱保温,记出入量。
黄疸黄疸加重的病因饥饿缺氧酸中毒脱水:胆红素浓缩胎粪排出延时体内出血:头颅血肿、皮下出血等血胆红素正常范围足月儿:24小时血胆红素<6mg/dl,48小时<9mg/dl,72小时<12.9mg/dl早产儿:24小时血胆红素<8mg/dl,48小时<12mg/dl,72小时<15mg/dl治疗首先治疗原发病,供给足够的水分及葡萄糖母亲O型,父亲非O型,验血常规及血型,血清胆红素>12.9mg/dl需降低血清胆红素:药物茵栀黄。
光照疗法4、光疗效果不佳转院。
新生儿出血症1、生后2-6天发病,常见消化道出血、脐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出血,偶见阴道出血、尿血、肺出血。
2、治疗:维生素k1 1—5mg,连用3—5天。
消化道出血的需禁食、出血为鲜血转院。
新生儿窒息诊断生后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若生后1分钟评分8—10分,5分钟又降至≤6分者亦属重度窒息。
治疗复苏后重症监护至少3天血尿便常规保温,维持中性体温,36.5℃监测血糖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脉搏、皮色、末梢循环、神经反射、意识状态、哭声、眼神、瞳孔反应、吸吮力、肌张力、抽搐、抖动、颅内压及大小便情况,记录首次排尿时间及尿量。
24小时尿量<1ml/kg.h给予速尿1mg/kg.限制入量60—80ml/kg.d气管内插管:指征羊水胎粪污染且婴儿不是有活力的正压通气需要延长气囊—面罩通气效果不佳胸外按压需要特殊指征:早产儿,注入表面活性物质,膈疝需要注入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10000 0.1—0.3ml/kg,静脉或气管给药,气管内用生理盐水1:1稀释。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 参考

高危儿常规高危儿定义:是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一、检查1、入院后行心电、呼吸、经皮血氧监护,测血压,记录24小时尿量;2、脐血血气分析异常者,急查血气分析和血常规;3、次日行三大常规、生化11项检查;4、监测微量血糖2-3天;5、入院即向家人说明头颅CT或MRI的重要性,征得家人同意后,写检查申请单,于出生后5天在情况允许时行头颅CT或MR检查(早产儿除非有危及生命需要急查影像学之外,应在矫正胎龄38-40后再作检查)。
二、治疗1.烦躁激惹、出生时有窒息或缺氧者,入院即予Luminal(10-20mg/Kg)肌注镇静,如仍烦躁、激惹,1小时后可追加5mg/Kg,次日开始给予维持量,按每天5mg/Kg,分三次口服。
2.血气分析如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则用5%NaHCO3后6小时复查血气。
3.如呼吸窘迫,予以吸氧,严重者以及血气分析提示明显呼吸性酸中毒者,予以机械通气。
4.入院后前三天静卧:停留胃管,鼻饲奶,可予以吗丁啉0.3mg/Kg, Q8h。
5.如果围产期重度缺氧、出生时气管插管、出生后机械通气者,予以暂时禁食,至情况稳定。
6.预防出血,VitK10.5-1mg/Kg/次,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天。
7.胎膜早破超过6小时,羊水混浊,出生时气管插管,怀疑羊水吸入者,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8.生后3天静脉输液量限制在60-80ml/(Kg.d),速度控制在3m l/(Kg.h)左右。
如有烦躁、前囟张力高等颅高压表现,予脱水。
颅压高最早在生后4小时出现,一般在24小时左右更明显。
如第一天出现前囟张力增加,可静注速尿1.0mg/Kg,6小时后如前囟仍紧张或膨隆,可用甘露醇0.25-0.5g/Kg静脉注射,4-6小时后可重复应用,第2、3天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力争在2-3天内使颅压明显下降便可停药。
有明显肾功能损害者,甘露醇应慎用。
颅压增高同时合并PaCO2增高(>9.33Kpa)者,可考虑机械通气,减轻脑水肿。
儿科诊疗常规(带目录)

儿科诊疗常规目录第一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1)第一节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1)第二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2)第二章免疫性疾病 (3)第一节过敏性紫癜 (3)第二节支气管哮喘 (5)第三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7)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9)第一节消化性溃疡 (9)第二节小儿腹泻 (10)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14)第一节小儿肺炎 (14)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5)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 (15)第二节过早搏动 (17)第三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8)第四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 (21)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21)第二节肾病综合征 (22)第三节泌尿系感染 (24)第四节血尿 (26)第七章造血系统疾病 (28)第一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8)第二节白血病 (31)第八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32)第一节小儿癫痫 (32)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34)第三节结核性脑膜炎 (37)第四节病毒性脑炎 (39)第九章小儿急救 (41)第一节心肺脑复苏 (41)第二节感染性休克 (43)第三节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 (46)第四节哮喘持续状态 (48)第五节呼吸衰竭 (49)第六节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50)第七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53)第八节热性惊厥 (55)第九节癫痫持续状态 (57)第一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第一节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概述】本病又称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因子缺乏症,婴儿期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
发生严重出血倾向,多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主要见于母乳喂养儿,或有较长期消化功能紊乱,肝胆疾患,较长期服用抗生素者,用维生素K治疗效果显著。
【诊断标准】1、病史本症多见于10天-1岁的婴儿,以1-2个月的婴儿最为常见,性别无差异。
母乳喂养者占多数。
大部分母亲产后食蔬菜及水果甚少。
患儿可有长期消化功能紊乱史,注意有无应用抗生素史,有无肝胆疾病及感染史等。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2.新生儿科医师对初生新生儿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填写表格式新生儿出生纪录,对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填写“出生缺陷表”。
新生儿出院前再做体检,填写出院纪录。
3.新生儿科医师每日逐一查视,填写新生儿查体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治疗。
4.护士随时巡视病房,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处理。
5.对新生儿常规采足跟血做新生儿筛查。
注射维生素K1。
对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注射氨苄青霉素3天。
二、新生儿查体1.发现是否畸形。
2.注意脐带出血或渗血。
3.第一次大便24小时,最迟排尿24-32小时,2-3小时抱母乳,以促使子宫收缩及催乳,母乳24小时之内初乳抗体多,有利于小儿增强体质。
4.查体后为正常新生儿,立即放在母亲身边促进乳汁分泌。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重点监护对象。
(一)诊断要点1.病史:了解发生早产的原因2.临床表现(1)外观特点: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毳毛多、皮下脂肪少、头大、头发纤细、乳腺触不到结节、指甲软、未达指端、足趾纹理少。
(2)体温:多为体温不升,易并发硬肿症,但在高温中又易引起高热。
(3)呼吸浅表,节律不整,易出现呼吸暂停(暂停20秒,心率100次/分,发绀,肌张力低下)。
常并发肺不张,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
(4)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功能低下,喂养困难,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

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概要]新生儿是指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
[诊断要点]1.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其中有些由于胎盘老化引起胎儿瘦小者,又称过熟儿。
胎龄可根据母亲末次月经计算,也可根据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
简易胎龄评估法见表-1。
28周以下早产儿胎龄评估仍应采用Dubowitz法。
2.根据体重分类(1)低出生体重儿(LBW)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
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2)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表-1 简易胎龄评估法甲胎龄(天)=204+总的体格估价评分(适于神经系统受抑制的婴儿)乙胎龄(天)=200+体格和神经发育估价总评分(适于健康婴儿)3.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1)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
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又称足月小样儿。
(2)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3)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我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见表-2。
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在37~42周之间、体重在2500~4000g之间的健康适于胎龄儿。
其他各类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均为高危新生儿。
表-2 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1986~1987年)胎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第3 第5 第10 第50 第90 第95 第9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13891475171519431970213323632560270829223086319732773347338233593303302331400512438434449414401368376371392396413448418923963104411581299146116351815199521662322245725622632265926362557931989108612151369154117241911209522692427256026632728274827172627972105711751321148816701860205122382413256927012802286528842852276213251453160517751957214723402530271228823034316232633330335933453282179920342255246426602843301331693312344235583660374938243885393239651957219824232632282530043168331934583584369938033897398140574124418420712329256327752968314232993442357236903798389939934083417042564342 [护理]1.足月新生儿的常规护理(1)足月正常新生儿应与母亲同室,每8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和大、小便一次。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精心整理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6)肾功能低下易致酸碱失衡。
(7)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并发败血症。
(8)中枢神经系统多处于抑制状态,活动少。
哭声小或不哭,拥抱反射不完全。
3.胎龄评估:多采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建立的简易评估法简易胎龄评估法克以上者放于24-26℃室内即可,2000克以下者需置暖箱中,根据早产儿体重大小调节箱温在28-36℃之间。
2.呼吸管理生后数小时内及喂奶前均应短时间给氧,一般不超过三天,氧浓度不超过40%,应监测血气,好转后及时停氧。
出现呼吸暂停时可先弹足底、拍背等刺激呼吸,无效时用药物治疗。
首先氨茶碱,先给予一次负荷量(5mg/kg),于20分钟内静点,12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5mg/kg,分2-3次静注)。
呼吸暂停频繁者,使用鼻塞持续正压给氧(CPAP)。
生后呼吸道问题:注意观察呼吸窘迫征象,必要时供氧。
黄疸:及早开奶,确保水平衡,观察黄疸变化,按需要给予光疗。
感染:注意有无感染征象,必要时使用预防性抗菌素。
五、新生儿初步复苏及复苏后处理新生儿出生时首先应揩干羊水、保暖、防止失热,并摆好体位,吸净口、咽、鼻中粘液,触觉刺激使其开始呼吸和观察心跳、呼吸、皮色,这对窒息新生儿来说这已是初步复苏了。
(一)保暖、防止失热新生儿从子宫内37.5℃左右的羊水中一朝娩出,温湿度差异甚大。
新生儿诊疗常规

新生儿诊疗常规新生儿诊疗是指对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的过程。
对于新生儿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诊疗的常规内容,以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正确照顾和保护自己宝宝的健康。
一、新生儿身体检查1. 体格测量:医生会测量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以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 皮肤检查:医生会观察婴儿的皮肤是否有任何异常,如湿疹、出血点等。
3. 头部检查:医生会观察婴儿的头部外形是否正常,检查是否有先天性畸形。
4. 呼吸系统检查: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婴儿的呼吸音,观察婴儿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问题。
5. 心脏检查: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婴儿的心脏音,观察婴儿是否存在心脏问题。
6. 腹部检查:医生会触诊婴儿的腹部,观察是否有肿块、脐带感染等问题。
7. 下肢检查:医生会观察婴儿的下肢是否对称发育,是否有股骨头坏死等问题。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为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婴儿的听力问题。
常见的听力筛查方法包括自发性或诱发性耳聋筛查,通过测量婴儿的听力反应来评估听力功能是否正常。
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进行干预,对婴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生儿代谢筛查新生儿代谢筛查是为了筛查婴儿是否患有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以便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通过采集婴儿的血液样本,进行相关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些潜在的致命疾病。
四、新生儿免疫接种新生儿免疫接种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一系列婴儿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新生儿需要接种的免疫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和脊灰疫苗等。
疫苗接种能有效提高婴儿的免疫力,预防婴儿感染疾病,减少其生命风险。
五、新生儿喂养指导合理的喂养对新生儿的整体发育至关重要。
医生会向父母提供有关新生儿喂养的指导和建议,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技巧、喂养频率和量、喂养姿势等。
新生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窒息诊疗常规【定义】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病因】存在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宫内缺氧表现:宫内胎动增强或减弱,胎心率大于160次/min或小于100次/min,心律不规则,羊水被胎粪污染。
(2)生后临床表现:自主呼吸节律不规则、浅弱,哭声弱,呻吟;心音低钝、心率慢;严重者可出现抽搐。
(3)Apgar评分:Apgar评分只作为窒息诊断及分度的依据,而不是决定是否复苏的指标。
目前,我国仍应用Apgar评分法判定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全面评估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和预后提供一个量化指标。
新生儿生后1min和5min应进行常规评分。
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以生后1min Apgar评分为标准,总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Apgar评分标准具体见表1。
2.辅助检查:血气分析有助于客观判断缺氧的具体程度,但生后短期内获取动脉血气不太现实。
国外较多采用脐血血气(静脉血)作为Apgar评分的有效补充。
【鉴别诊断】无表1: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指征0 1 2肤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粉红,四肢青紫全身粉红心率无缓慢(<100次/分) >100次/分反应能力无反应面部扭曲哭泣或主动回缩肌张力微弱略微屈曲主动运动呼吸无微弱哭泣,通气不足良好,啼哭【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治疗称为新生儿复苏。
美国儿科和心脏学会每隔几年颁布一次新生儿复苏的操作指南,为全球新生儿医生所遵循。
目前使用的是2016年版。
据此,新生儿复苏概括为以下几部分。
1.初步评估和稳定:按以下倒金字塔的原则进行。
2.产房/手术室复苏概述3.初步新生儿复苏的细节:(1)通气频率:如果没有同时进行按压,则为40-60次/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概要]新生儿是指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
[诊断要点]1.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其中有些由于胎盘老化引起胎儿瘦小者,又称过熟儿。
胎龄可根据母亲末次月经计算,也可根据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
简易胎龄评估法见表-1。
28周以下早产儿胎龄评估仍应采用Dubowitz法。
2.根据体重分类(1)低出生体重儿(LBW)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
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2)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表-1 简易胎龄评估法甲胎龄(天)=204+总的体格估价评分(适于神经系统受抑制的婴儿)乙胎龄(天)=200+体格和神经发育估价总评分(适于健康婴儿)3.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1)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
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又称足月小样儿。
(2)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3)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我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见表-2。
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在37~42周之间、体重在2500~4000g之间的健康适于胎龄儿。
其他各类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均为高危新生儿。
表-2 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1986~1987年)胎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第3 第5 第10 第50 第90 第95 第9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 13891475171519431970213323632560270829223086319732773347338233593303302331400512438434449414401368376371392396413448418923963104411581299146116351815199521662322245725622632265926362557931989108612151369154117241911209522692427256026632728274827172627972105711751321148816701860205122382413256927012802286528842852276213251453160517751957214723402530271228823034316232633330335933453282179920342255246426602843301331693312344235583660374938243885393239651957219824232632282530043168331934583584369938033897398140574124418420712329256327752968314232993442357236903798389939934083417042564342[护理]1.足月新生儿的常规护理(1)足月正常新生儿应与母亲同室,每8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和大、小便一次。
每天称体重。
肌注维生素K10.5-1mg。
(2)生后半小时内即可开始母乳喂养。
无法母乳喂养者可喂以母乳化的配方乳。
(3)皮肤护理刚出生时可用毛巾或纱布擦去血迹、胎脂和胎粪,24h后可每天洗澡。
勤换尿布,脐部保持干燥。
(4)预防接种生后24h接种乙肝疫苗。
3d内接种卡介苗。
(5)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生后可作筛查,采血最好在开奶24h之后。
2.小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1)SGA儿可有宫内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二种类型,前者为非匀称型,后者为匀称型,可通过计算重量指数来区别,[重量指数=出生体重(g)×100/身长(cm) 3,若>2.00(胎龄≤37周)或≥2.2(胎龄>37周)为匀称型,反之为非匀称型]。
非匀称型SGA儿系指问题发生在妊娠晚期,如任何原因的胎盘功能不全;而匀称型SGA则为妊娠早期问题所致,如染色体畸形、药物、酒精中毒或宫内病毒感染。
(2)SGA儿比AGA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出生时窒息、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和喂养困难等。
3.大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1)LGA比较容易发生产伤和低血糖症。
(2)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是巨大儿最常见的原因,易发生肺透明膜病、红细胞增多症、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肥厚性心肌病和先天性畸形。
4.早产儿的护理特点。
由于各器官解剖和功能不成熟,早产儿比足月儿需要更多的护理支持,如呼吸支持、保暖、胃管喂养、补液和肠外营养等(详见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概要]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时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隙而表浅的呼吸,不仅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还可引起其他多器官的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
[诊断要点]1.新生儿窒息(1)出生后1min内Apgar评分为国际上对新生儿窒息的一种通用的评判方法(表-3)。
8-10分者基本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若出生后1min评分≥8分,而数分钟降至7分以下亦属窒息。
表-3 新生儿Apgar评分表体征0分1分2分皮肤颜色心率(次/min)弹足底或插管反应肌张力呼吸青紫或苍白无无反应松弛无身体红、四肢青紫<100有些动作如皱眉四肢略屈曲慢、不规则全身红>100哭、喷嚏四肢活动正常、哭声响(2)脐动脉血或胎儿头皮血PH值<7.00也可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依据。
2.缺氧缺血性器官损害(1)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有严重的宫内窘迫或出生时重度窒息史,出生后12-24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可诊断为HIE。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表-4)。
表-4 HIE的临床分度项目轻度中度重度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过度兴奋正常稍活跃无无无嗜睡、迟钝减低减弱通常伴有无或轻度无或缩小昏迷松软或肌张力增高消失多见或持续常有不对称、扩大或光反应消失前囟张力病程及预后正常兴奋症状在24h内最明显3d逐渐消失,预后好正常或稍饱满大多在一周末症状消失,10d后仍不消失者可能有后遗症饱满、紧张病死率高、多在1周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多有后遗症(2)缺氧性颅内出血(脑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详见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3)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临床特征为呼吸急促、紫绀、心力衰竭、心音低钝、心率减慢、胸骨左下缘闻及三尖瓣返流性收缩期杂音。
(4)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可表现为少尿、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围产期缺氧缺血对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见表-5。
表-5 围产期窒息对各系统可能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肺肾心血管代谢消化道血液HIE、颅内出血、脑水肿肺动脉高压、胎粪吸入、肺出血、肺表面活性物质↓肾小球滤过率和/或肾小管吸收功能↓、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三尖瓣闭锁不全、心肌坏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抗利尿激素分泌↑NEC、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DIC(6)缺氧缺血性损害的辅助检查(一)HIE①颅脑超声:可见普遍回声增强,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脑水肿;脑室高回声区,多见于侧脑室外角后方,提示可能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散在的或局限性高回声区,提示散在的或局部脑实质缺血性损害。
②CT检查表现为散在、局灶或弥漫性低密度影,白质与灰质界限消失,侧脑室变窄。
③脑电图: 表现为节律紊乱、低波幅背景波上的棘慢波爆发或持续性弥漫性慢活动;出现“爆发抑制”、“低电压”甚至“电静息”则为重度HIE。
④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亦能一定程度反映缺氧缺血后脑损伤。
(二)缺氧缺血后颅内出血(详见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性损伤)(三)缺氧缺血后心肌损害①心电图示广泛的T波异常和ST段压低。
②胸部X线示“心影增大和肺充血,或类似“湿肺”样改变。
③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正常,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三尖瓣返流和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三)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①血、尿β微球蛋白升高。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尿量<0.5-1ml/kg.h,血肌酐>88μmol/L或血尿素氮>15mmol/L。
[治疗]1.窒息时复苏应遵循A、B、C、D、E原则。
Airway:清除气道黏液;Breathing:建立呼吸;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Drug:酌情选用药物;Evaluation:评估和监护。
分娩后立即吸清口、咽、鼻内的黏液,然后给予面罩加压给氧。
若无自主呼吸和/或心率<100次/min,立即气囊加压给氧。
若15-30秒后仍无呼吸、心率无增快则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若心率<80次/分,加作胸外按压120次/min,每按压3次加压呼吸1次。
若30秒后仍然心率<80次/min,则需药物复苏。
常用药物为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0.01~0.03mg/kg),iv或气管内推注,必要时5min重复1次。
由于新生儿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因此不主张大剂量肾上腺素给药。
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在有效通气下给5%NaHCO32-3ml/kg或按公式计算[所需5%NaHCO3(ml)=-BE×体重(kg)×0.5],用时宜稀释。
血容量不足者可输血浆或5%白蛋白5~10ml/kg。
若母在分娩前用过麻醉药,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可用纳络酮0.1mg/kg,iv、im 或气管内滴入,必要时可隔5min再用,但麻醉药或吸毒成瘾母亲的婴儿禁忌应用。
2.复苏后的处理(1)原则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
②维持组织最佳的灌流和避免血压的波动。
③维持适当的血糖水平(70-120mg/dl)。
④适当限制入液量(60ml/kg.d)和控制脑水肿。
⑤及时控制惊厥。
(2)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稳定期的用药不宜过多,应根据指征选用苯巴比妥、甘露醇和碳酸氢钠。
窒息患儿多有心功能障碍和心输出量降低,应用小~中剂量多巴胺(5-7μg/kg. min)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又能改善肾脏、肠道和脑的灌流。
其他治疗如激素、脑代谢激活剂、高压氧的应用目前有很多争议;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和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也还在探索之中;选择性头部亚低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肯定,有望不久应用于临床。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要]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问题,出血部位包括硬膜下出血(SD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SEH-IVH)、脑实质出血及小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