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城区政治优质课资料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共23张PPT)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人特别是他的政敌,对“四月”大林寺桃 花始盛开嗤之以鼻。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白诗中所 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 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永 无 止 境
求
真 之
天地何苍茫,大道永不殇。
路
上下苦求索,真理在何方。
前人曾蹈火,我辈应赴汤。
永
实践出真知,枯坐永彷徨。
无
止
境
求
真
之
路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
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和永恒的使命。
永
无
止 境
真理是 真理的 基本属性 客观的 定义 客观性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建立了介子理论。
永 20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又发现,即使质子和中子也是复 无 合粒子,由夸克组成。
止
境
我们能否说“上帝粒子”的发现推翻了已有的理
论?为什么?
求
3. 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
之 路 ①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
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真理在不断向前展。
永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 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无
止 境 ②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
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探究二
求
真
寻找希格斯粒子是关键一步今后的工作将更多、更艰
之 巨,意义也更深远。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来的现象,也许可 路 以阐明引力为什么会比自然界的其他作用力弱许多,并揭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word教案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就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离人远的感觉小,而离人近的感觉大吗?”
点拨:正确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
分析说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可以出现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正确。因为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不存在反映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相互矛盾的真理。
如1:黑板是什么颜色的呢?是黑的,它不会说胡锦涛来了,黑板就会变成红色的了。如2:张三这个人要不是男的,要不就是女的,答案只有一个,绝对不会有两个答案同时存在的。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它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客观真理只有一个,任何人要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都只能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而绝不能凭借什么地位和权势;其二是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真理对任何人、任何阶级都一视同仁,谁不尊重真理、违背真理,迟早会受到真理的惩罚。
真理在形式主观,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高三政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三政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供⼤家学习参考!⾼三政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内容标准列举现实⽣活中的事例,揭⽰实践在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教学依据本框题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2.6规定的“列举现实⽣活中的事例,揭⽰实践在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展开的。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实施“抛锚式”教学⽅法(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内容——“抛锚”),使学⽣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的教学预设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作⽤与学⽣主体作⽤的结合。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建构主义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个认知环节⾃然展开,⽽⾃始⾄终⼜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进⾏。
教学内容分析本框题集中解决的问题是使学⽣通过对真理理论的理解,明确追求真理是⼀个过程,从⽽使学⽣树⽴起追求真理的永恒的信念。
本框题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层层深⼊,先揭⽰真理的内涵和基本属性,再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最后落脚在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真理是客观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学阶段是学⽣接受⼤量知识的阶段。
这就要求学⽣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先要明确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
⽽许多学⽣对知识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判断,认为只要是书上的或是对⾃⼰有⽤的就是科学的。
这样,学⽣就容易受许多错误观点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能正确地对待⼈⽣,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因此,课本⾸先从探究实⽤主义者詹姆⼠的“有⽤就是真理”这⼀观点⼊⼿,分析真理的内涵和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从⽽提⾼学⽣明辨是⾮的能⼒,并能在现实⽣活中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高中政治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

议一议: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吗?
提醒: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 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 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想一想:认识是无限的,所以人不可能获得真理吗?
提醒: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的,但就单个认识的过程 而言,人是能够获得真理的。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 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 或螺旋式上升。
议一议: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吗?
提醒: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 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 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 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无论重复多少遍,也 不会由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变成正确的反映,即不会变 成真理。题中观点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选D项;A、B两项 的判断错误;题意并没有涉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问题,C项不 符合题意。
答案:D
2.(湖南六校联盟联考)世界首例人工仿生机器眼移植治疗 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AMD)所导致失明的手术在英国成功。 手术成功后,病人周围的视野是自己的,中央的视野则来自机 械设备Argus II。Argus II目前所提供的画面是黑白的,但Argus 的开发团队正在努力对电极大脑刺激进行编译,希望尽快能让 大脑接收彩色信号。这表明在科学领域( )
学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懂得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难 点)
杭州市城区优质课资料:在实践中追去和发展真理优秀课件

“嫦娥二号”的发射的 约束条件:
①光照条件 ②地球、卫星、太阳的几何关系 ③卫星温度 ④气象条件 ⑤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要求等等。
我们今后发射卫星都定在18 点59分57秒,这个想法你怎么看?
在合适的发射窗口发射“嫦娥 二号”才能奔月成功 18时59分57秒可能不适用于 发射其他卫星 谈谈你对真理的认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 展真理
授课教师:鲍小乔
真理和认识有什么区别?
真理 认识
一、真理的含义: 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认识就是真理。
阅读并思考: 1、真理的属性是什么?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真理是主观的 VS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表现在: ①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结合材料:为什么认识会有反复性? ①认识的主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的客体:复杂、变化
底发射天宫一号,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 的两年中,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8、9、 10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材料二:我国将于2010年—2011年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 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是一个 怎样的过程?
材料一:
1959年1月2日,人类的第一 个探测器——月球一号
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实现载 人登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
“ 航 天年 飞, 机” 矢哥 事伦 。比 亚 号 2003 1997 年11月23日,月球勘探者号
2007年10月
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真理的概念。
2、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3、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授等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不气馁,坚定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信心,与时俱进,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难点:真理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2011年10月诺贝尔奖终于尘埃落定了,诺贝尔奖是颁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的内容也是从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讲起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血型。
而血型的发现者就是他,卡尔·兰德斯坦纳第一次对血型产生兴趣,是大学的时候,跟我妹妹去献血,检验后发现,我是O型,我妹妹是AB型血。
这就奇怪了。
我们就开始争论我们的血型为什么会不一样。
但是验血的医生却说,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甚至可以推测我们父母的血型。
同学们你认为我们的父母是什么血型呢?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呢?展示“血缘遗传规律表”,跟学生共同得出正确答案。
“子女的血型是O型和AB型的,父母的血型必然是A型和B型。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我们再来看下这个表格,“子女的血型是O型和AB型的,父母的血型必然是A型和B型。
”这个观点无论是谁说的它都成立。
不因为我是姐姐就对,妹妹就错。
它这种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特点,叫做真理的客观性。
因为是客观的,所以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从内容来看,二是从检验标准来看。
由此,从真理的客观性我们可以知道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请看材料二,神奇的血型系统。
老师:我妹妹要给同血型的人献血,医生却说不可以。
这是为什么呢?展示:妹:血型一样,为什么不可以输血给她呢,这不是符合输血关系的吗?医生:血型不仅分ABO型,还要区分RH血型。
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8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真理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3)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学重点】1、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教学难点】1、理解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和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2、如何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真理和谬误”的转化,倡导学生文明科学健康地生活。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活动探究、启发引导和点拨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很高兴今天来到22中,和我们在座的全体同学共同探讨真理问题,每个人都在追求真理,也都希望掌握真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拥有了一把通往成功的钥匙。
什么是真理,真理有哪些特征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课程。
【板书】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新课】近百年我们中国人一直在革命实践中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真理,其中,有几个代表人物。
幻灯片:图片①洪秀全②孙中山③毛泽东【说明】农民阶级领袖洪秀全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理想,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袖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袖毛泽东选择“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他们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都失败了,而无产阶级却取得了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什么才是真理?【回答】选择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归纳】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主观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在正确认识指导下有利于促进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在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错误的认识的指导,所以无法取得成功。
高三政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高三政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内容标准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教学依据本框题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2.6规定的“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而展开的。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实施“抛锚式”教学方法情景导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多媒体展示人们拍摄的关于复活节岛上的神秘石像的照片和一副古埃及金字塔的照片,提出讨论问题。
复活节岛上的神秘石像神秘的金字塔问题:你还知道人类社会有哪些未解之谜?(让学生说)你认为这些谜将来能被解开吗?(通过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教师让学生针对上述情景讨论探究问题。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引出本框题要讲的中心内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昨天的未解之谜,已经不再神秘,今天的未解之谜,相信早晚也会被解开。
但人们要解开这些谜,就像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一样——阳光总在风雨后,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实践中去追求和发展真理。
(二)共同探讨:真理是客观的关于真理的含义教师首先展示三种关于真理的观点、有用的就是真理。
2、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
3、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接着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举例说明理由。
2、结合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才能被称为真理?(学生讨论3分钟后,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共同交流看法。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及时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评价,并适当补充相关事例,引导学生归纳升级,形成理论观点。
)(为了使同学们真正了解真理的客观性,教师对此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讲解)真理的客观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除了实践,没有其他东西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4 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 德华兹,以表彰他把试 管婴儿技术运用于人类 遗传,做出了开创性的 贡献。爱德华兹也被称 为“试管婴儿之父”。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由此,可以看 出真理的什么 特点?
一种真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条件,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时的实际.
按遗传规律的认识,只有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 才能发育成新生命。多利的诞生,虽然打破了这一传统 理论,但并非对生物遗传规律的否定,反而进一步证明, 任何生物繁殖下一代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想一想:从植物开始,人类对遗传学进行了 长期的探索,也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这说明
了什么?
认识的对象遗传现象是无限发展变化着的,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对 遗传学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试管婴儿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方法,大约20%到30% 的体外受精卵最终可以发 育为胎儿。跟踪研究表明, 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 孩子在健康方面和自然受 孕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目前,全球已有大约400 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 生,其中许多人通过自然 方式生育了下一代。
虽然这项技术为许多家庭带来福音,但并不 是适用于所有的患者。目前试管婴儿的成功 率为30%—40%左右,而且费用相对较高。
思考: 1、在漫长的科学实验过程中,爱德华兹 提出了试管婴儿理论,这一理论使得人类 遗传方面的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这一理 论运用到实践中,也为许多家庭带来福音。 这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
2、爱德华兹的试管婴儿理论是否是一种 真理,为什么?
一、什么是真理
超短裙“风波” 某大学某年特别风行超短裙,而且一个比一个穿的短, 学校领导见了认为极不雅观,贴出布告欲严厉禁止。谁知, 布告一帖出,就掀起轩然大波。 最先作出反映的是中文系女生,她们在宣传栏和报眼位置 写了一首打油诗:“几千师生齐争吵,只因裙子太短小, 具体情况怎么样,宣传栏内有报道。”
思考:
我们认识到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去获 得、去完善、去发展。那么,真理的
获得和发展是不是轻而易举的呢?追 求真理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当我
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 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驯养动物和栽培植 物,并逐渐学会了改良动植物品种的方法;
西班牙学者科卢梅拉在公元60年左右所写 的《论农作物》一书中描述了嫁接技术;
农业科技人员根据生物遗传规律,利用嫁接技术, 将不知名的苹果苗嫁接在拦腰刮断的红富士果树 上,成功地结出硕大果实。 传统的遗传理论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嫁 接技术可以实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多利出生;多利是一只没有爸 爸的小羊,它不是由受精卵发育 而成的。而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 提取体细胞,然后把这个体细胞 的细胞核注入另一只绵羊的已经 抽去了细胞核卵细胞之中,最终 新合成的卵细胞在第三只绵羊的 子宫内发育形成了多利羊。
美术系写道:“维纳斯证明适度的缺少会更加美丽。”
法律系写道:“法律禁止的只是原告由超短裙萌发的邪念, 而非被告穿的超短裙。”
生物系写道:“人与猩猩的根本区别不是裙子的长短,而 是看见长裙与短裙能否作出不同的想象。”
为什么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提法?
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由于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 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 对象就会有多种不同的认识。
533~544年间中国学者贾思勰在所著《齐 民要术》一书中论述了各种农作物、蔬菜、果 树、竹木的栽培和家畜的饲养。
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 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发表了 《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 示了现在称为孟德尔定律的遗 传规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1910年开始,美国遗传学家开始研究细胞遗传 学,微生物遗传学等,在60年代初步阐明了 DNA。
全世界大约有10% 的夫妇遭受不育症 的折磨,不育给这 些家庭带来了痛苦 和创伤。单纯药物 治疗对众多不育症 的疗效非常有限, 但这一切都随着试 管婴儿技术的产生 而得到解决。
1958年,他开始在英国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工作,并开 始了他对人体受孕过程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爱德 华兹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共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试 管婴儿研究中心。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 管婴儿诞生。
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 容; 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 践。 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二、真理的特点
首位试管婴儿路易斯·布 朗现在也已经成为一位妈 妈。
瑞典隆德大学生 殖研究所负责人 吉维尔曼指出, 爱德华兹的成就 也为其他领域的 研究铺平了道路, 如治疗癌症、胚 胎干细胞研究等, “因为我们成年 后患上的很多疾 病都是在生命早 期埋下伏笔”。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
1、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 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追 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类在认识和发展遗传理论的过程中是一帆 风顺的吗?
真相只与有客一观个对! 象相符的 与客观对象不符的
真理 谬误
判断:今天给我们上政治课的是一位年 轻的女老师。这是否属于真理? 1、真理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因为真理总是符合客观事物本身,所以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 ;
为什么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பைடு நூலகம்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