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优质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故事。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运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知识。
2、这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与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2、通过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2、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1、归纳比较法2、自主探究法3、史料展示法课时安排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展示晁衡的诗,首先请同学们看一首日文诗,大家试试能不能看懂,有没有我们熟悉的内容呢?中文就是: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这是一位在唐朝做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侣,思念家乡而做的诗,日本诗里为什么会有汉字呢?日本人为什么会在唐朝为官呢?唐朝与日本有着怎样的交流呢,除了日本,唐朝与其他国家还有往来吗?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课题,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感知理解】中国和日本从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还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中的日本,对唐朝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
因此,它向唐朝派遣大量的遣唐使。
(一)遣唐使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同时注意几个问题:遣唐使的成员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要来唐朝?这些遣唐使回国后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遣唐使的成员有哪些?有使臣、留学生、留学僧、翻译、医师、画师、工匠、乐师等很齐全。
都是饱学之士,专家里手。
特点:官方使团,人才多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35张)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
唐·张籍 云岛茫茫天畔微,向东万里一帆飞。 久为侍子承恩重,今佐使臣衔命归。 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从前此去人无数,光彩如君定是稀。
反映唐和新罗互派使节,交往频繁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唐朝
使团、留学生、商人 (音乐、特产)
新罗
制度、医学、天文、历算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实物史料
传播
历史遗迹
吸取
文献史料
四,随父入寺,见佛像感动7心08年,,因2请1岁父,求受出具家足。戒父。 其奇其志,
许焉。
——汪向荣校注本《唐大和上东征传》
708-712年,五年潜心研佛。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内的鉴真像
713年,26岁,开始讲经弘法。
733年,46岁,成为江淮知名的受戒大师。
742年,55岁。 ——整理自汪向荣校注本 《唐大和上东征传》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 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 玄奘西行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 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井真成墓志铭
赠 尚 衣 奉 御 井 府 君 墓 志 之 井真成墓志拓片 铭
中国的共15次。自8世纪初起,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次数多
规模大
成员有翻译、医师、画室、船师、音乐生、铸生等,
还有留学生、学问成僧员等多人样。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日本派遣遣唐使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皇帝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 1 )背景: 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 2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 3 )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1 )概况:唐朝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 2 )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2 唐与新罗的关系3.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文化交往: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选拔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也传入中国。
知识点3 玄奘西行5.时间: 初年。
6.概况( 1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 2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7.贡献( 1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2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唐朝时,日本向中国大量派遣使节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文化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教经义2.( 黔西南中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
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作业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2019·海南)据如图,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 D ) A.吐蕃 B.波斯 C.大食 D.天竺
7.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 可以阅读( ) B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20·菏泽)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 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A )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果。 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汉 藏两大民族的友好往来。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 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
(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 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 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
鉴真;6次。 (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A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0·毕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 一。” 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 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 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 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 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注:诗句 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 缘。”)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讲优质课件

2.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国家安定统一; 实行开放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1.努力发展经济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2.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3.学习唐朝的博大胸怀。
三 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目的: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经历: (1)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 天竺。 (2)学习:他遍访天竺的名寺, 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 府那烂陀寺游学,成 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 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日本文化的恩人”
唐招提寺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唐往来频繁。
双向交流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 罗统一朝鲜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相关史事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 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十二岁入唐求学, 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 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 今。
A 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张赛通西域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西行是指去哪?什么时候去的? 天竺(古印度),唐太宗时期
2、为什么要去? 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研习佛法的主要地点在哪? 那烂陀寺
4、带了什么来? 大量佛经
5、哪部文献中有记载? 《大唐西域记》
玄奘,名陈袆(huī),河南偃师人, 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交流(同步备课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文字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典籍
日本佛教典籍 《御文明灯钞》
书法艺术
日本国宝书法真迹 《智证大师谥号敕书》
建筑技术
唐 长安
日本 奈良
货币
服饰
唐朝的开元 通宝(始铸 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 开珎始铸于 708年)
唐装
和服
端午节
——李白《哭晁卿衡》
3、学习内容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 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遣唐使把唐朝的什么传回了日本?
唐朝先进的制度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唐朝先进文化也被带到了日本?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 术等。
天文历法
日本从7世纪末期开始使用中国的历法,唐朝的《仪凤历》《麟德历》、 《大衍历》 ,为日本奈良时代的主要历法。一直到1685年,才有了日本人 自己编制的“贞享历”,后来几经改历,到明治初期使用的是“天保历”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1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 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14.“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
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材料一 长安是旧大陆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义的城市,在这方面超过了同 时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不仅为朝鲜,而且为更远的日本所赞赏和效仿,这 显示了中国的威望。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1)列举一例“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为日本所效仿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的原因。 材料二 玄奘西行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玄奘用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 传播中华文明,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材料三 鉴真,被日本人民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为了纪念鉴真东渡,2016年, 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在日本东京奥查德剧场成功举行首演。歌剧歌颂了鉴真 慈悲普度的悲悯情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3)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日本人民为什么把鉴真尊称为“律宗之祖”“ 文化恩人”? (4)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 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5)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白龙马》。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同学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首歌、看过这部动画片吧,它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历史上唐僧的人物原型是谁呢?他要去的西天是哪里?他经历千难万险取回来的经又有怎样的作用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遣唐使1.图片展示。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2.教师讲述:日本派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3.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1.图片展示。
唐招提寺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
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
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答案提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标导学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教师讲述: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的目的。
(学习中国文化。
)2.提出问题:学生讲述唐与新罗交往的概况。
答案提示: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目标导学四:玄奘西行1.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依据下列材料,归纳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
①问次僧数组多成的第一次“遣唐使②”规,模日大本派出的遣唐使 有十几批,最③多学的习一范次围有广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 进的制度、天文立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
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欧洲、印度
西
唐朝
原因
开放、兼容并包
日本、新罗
东
影响
A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右图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D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3.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B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下课了
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影响?
对世界:①促进了交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 人类文明的进步。 ②增强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对 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中国:①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②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扩大了中国的 影响。
了解
双向交流
的影响。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 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1、阅读材料,我们能够获取那些历史信息?
2、注意观察下面几组日本和唐朝的日常生活图片, 思考遣唐使来华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装
和服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阿安 伊以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玄奘西行有何贡献?
①取经、游学、译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 大贡献。 ②由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 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说说你所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和 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
①取经、游学、译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 大贡献。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 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这些历史提醒我们学 习历史时应注意些什么?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参照汉字创制了 日本文字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影响: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的制度和文 化(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小结:
1、派遣人员: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 2、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3、特点:次数多、规模大、学习内容广泛 4、影响: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传回日
使节、留学生
目的 内容
影响
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例:崔致远 新罗学习唐朝,唐朝进 《桂苑笔耕》 口新罗的物产、音乐
双 向 交
流
互相影响
三、玄奘西行
阅读教材合作探究,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探究他们在
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谈谈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事 件身 内份 容
鉴 真僧 东人 渡
时间
出发地—目 的地
途中遭遇
? 做事要有顽强的
唐 玄 宗
—
毅力六五扬州次次和航失行败百,,折不挠
时 的精历日本尽神磨难
是否 结伴
结 伴
贡献
弘扬佛法,传播文 化,为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卓越的贡献
玄僧 唐
奘人 太
西
宗行时— Nhomakorabea—
? 天竺千九难死长安万一险生,
留传《大唐西域 独 记》,是研究中外 行 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
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1、派遣人员: 2、目的: 3、特点: 4、影响:
(一).遣唐使
思考:图中描绘的人物当时 被称为什么?他们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遣唐使含义: 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 先进的文化,日本派遣使节 到中国,当时被称之为“遣 唐使”
①取经、游学、译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 大贡献。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结合地图册p19,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
朝鲜 半岛 日本
天竺
唐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70多个国家,都有往来。
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广泛的原因?
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广泛的原因?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 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为各国友好交流提供 了条件。 ③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
重点 学习目标
难点
1.背诵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
西行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
盛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
行与回国路线图》或其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
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和玄奘未实现目标矢志不渝的毅力和追
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思考:
1、图片人物是谁?
2、此高僧为何双目紧闭? 3、谁能讲述一下关于此位 高僧的故事?有什么贡献? 4、应该学习此位高僧什么 样的精神品质?为实现目标不畏
艰难、持之以恒、 矢志不渝
鉴真
一、唐与新罗的关系
中朝关系
朝鲜半岛(新罗)
派遣人员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