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相生物催化

合集下载

酶的非水相催化 (2)

酶的非水相催化 (2)

Contents of chapter 10
10.1 非水介质酶学基础
10.1.1 非水介质体系与非水相生物酶学特点 10.1.2 非水介质中酶的结构与性质 10.1.3 水在酶催化反应中的作用 10.1.4 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10.1.5 有机有机溶剂单向体系是指用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取代 几乎所有的水,即有机溶剂含量》98% ,有机溶剂 中含有微量水《2%,固相酶分散在单项的有机溶剂 中形成颗粒。虽然宏观地看在此体系中酶是干的状 态,但是其表面必须有能保证酶的催化活性的残余 的结合水。
(2)水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水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是指由水和与水互溶的
种固体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具有一个最低共熔点的
状态,在低共熔固 - 固体系中进行的酶促反应的特 点是靠反应底物形成低共熔点,由于反应体系的液
- 固体积比远小于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从而反应底
物浓度高、反应速度快、产物浓度和收率高。反应
体积小,还可以大大降低产物分离提纯的成本。
非水相生物酶促反应的特点
1. 可以将加水分解反应转为其逆反应 2. 热稳定性比水中要高 3. 改变酶对底物的转移性 4. 从低沸点的溶剂中可以容易地分离纯化产物 5. 能抑制依赖于水的某些不利反应 6. 没有微生物的污染
氟利昂湖泊无机化合物等都可以作为酶催化亲脂性
底物的溶剂,酶在这些溶剂中就像在亲脂性有机溶 剂中一样稳定。超临界气体对多数酶都能适用,酶 催化的酯化、转脂、醇解、水解、羟化等反应都可 在此体系中进行。
(6)低共熔混合体系
低共熔酶促反应是继有机相没促反应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新的酶促反应技术。低共熔状态是由两种或多
人们对有机介质中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表明 酯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水解酶, 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醇脱氢酶、胆固醇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以及醛缩 酶等转移酶中的十几种酶都可以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 起催化作用。而且酶在有机介质中的热稳定比在水溶 液中显著提高。

第七讲 酶的非水相催化

第七讲 酶的非水相催化
?用酶催化转酯反应拆分外消旋体得高光学纯度对应体?在酶促反应体系中添加?糊精可提高对映体的纯度?枯草溶菌素有效催化合成氨基酸及肽的转酯等?杨波等提出了有机溶剂中在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含手性中心碳原子的胺类化合物酰胺化的异构选择性规则?李志远等用胰脂酶在有机介质中催化反应得到高光学纯度的2氨基丙醇r和s对映体?宗敏华等探讨了超声辐射对有机相中脂肪酶催化有机硅醇与脂肪酸反应的促进作用?刘平等研究了有机溶剂中酶催化合成五肽前体的反应22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酶在气相介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酶的非水相催化
7.1、酶催化反应的介质 7.2、有机介质反应体系 7.3、有机介质反应体系影响因素 7.4、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7.5、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条件及其控制
7.6、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
7.1 酶催化反应的介质
水是酶促反应最常用的反应介质!
但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来说,水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溶剂。 因为许多有机化合物(底物)在水介质中难溶或不溶。
3、非极性有机溶剂—水两相/多相体系
由含有溶解酶的水相和一个非极性的有机溶剂(高 脂溶性)相所组成的两相体系。游离酶、亲水性底 物或产物溶解于水相,疏水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有 机相。 如果采用固定化酶,则以悬浮形式存在于两相的界 面,催化反应通常在两相的界面进行。 一般适用于底物或者产物两者或其中一种属于疏水 性化合物的催化反应。
第七讲 酶的非水相催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目标:
了解非水相中酶催化研究概况和反胶束体系的酶学研究情况 理解酶在有机介质中催化的反应的具体应用 掌握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教学重点:
酶非水相中酶催化的影响因素、催化特性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有机介质中水和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非水相催化.

非水相催化.
通过选择适当的有机溶剂以及适度的水相调节(如pH、 盐浓度)可以控制反应物在两相中的分配,进而缓解匀 相系统中底物或产物的抑制。

4、胶束和反相胶束体系

反相胶束体系是含有表面活性剂与少量水的有机 溶剂系统。 当体系中水浓度高于有机溶剂时,形成胶束的极 性端朝向外侧,有机溶剂被包在胶束内部,称为 正相胶束。当体系中水浓度低于有机溶剂时,形 成胶束的极性端朝向胶束中部,而非极性端朝向 胶束外侧,水被包在胶束的内部,称为反相胶束。
一、非水相酶学的研究历史

水相和非水相酶的催化反应
二、非水相酶催化的特点和优势
(8) 改变酶选择性,包括底物专一性、对映和区域选择性
三、非水相酶催化的主要类型
(一)有机介质的酶催化; (二)气相介质的四)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
(一)有机介质的酶催化
指酶在含有一定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
1、水不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微水有机介质体系)
2、水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3、水- 有机溶剂两相系统;
4、胶束和反相胶束体系
1、水不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微水有机介质体系)

是指用水不互溶有机溶剂(含量>98%)取代几 乎所有的水,微量水一部分为酶分子的结合水, 才能保证其空间构象和催化活性。 酶以冻干粉或固定化酶的形式悬浮于有机溶剂 中,在悬浮状态下进行反应。 水不互溶性有机溶剂通常是烷烃类、芳香族化 合物、卤代烃、醚等。
非水相酶催化
Enzymatic catalysis in Non-aqueous system
内 容
第一节 非水酶学概述
第二节 非水介质中酶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水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
第一节 非水酶学概述

第七章化学人工酶和酶的非水相催化解析

第七章化学人工酶和酶的非水相催化解析

1983年,Rupley等人从溶菌酶的结论得知,一个 干燥蛋白的水合过程经过4个步骤: (1)加入的水首先与酶分子表面的带电基团结合, 达到每克蛋白质0~0.07g水。 (2)然后与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每克蛋白 质0.07~0.25g水)。 (3)多出来的水再凝聚到蛋白质分子表而相互作 用较弱的部位(每克蛋白质0.25~0.38g水)。 (4)最后,酶分子表面完全水化,被一层水分子 所覆盖(每克蛋白质0.38g水,大约300个水分子)。
第二节 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反应
1984年A. Zaks 和A.M Klibanov 首 次发表了关于非水相介质中脂肪酶的催 化行为及热稳定性的研究报道,引起了 广泛的关注。传统的酶学领域迅速产生 一个全新的分支非水酶学。 现在非水酶学方法在多肽合成、聚 合物合成、药物合成以及立体异构体拆 分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半合成酶
半合成酶 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物质与特异的 蛋白质结合,便可形成新的生物催化剂—— 半合成酶。
一、半合成酶
1.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或金属有机物与 具有特异性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半合 成酶。 Gray与Margalit将电子传递催化剂 [Rn(NH3)5]3+,与巨头鲸肌红蛋白结合, 产生半合成的无机生物酶。肌红蛋白传 递氧气, Rn(NH3)5]3+能氧化各种有机物 (如抗坏血酸)。这种人工酶的催化效率是 钙一咪唑复合物的200倍,接近天然的抗 坏血用人工方法合成 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 1977年人工合成一个八肽具有溶菌酶的活 性。
三、设计要点
设计前: 酶活性中心-底物复合物的结构 酶的专一性及其同底物结合方式的能力 反应的动力学及各中间物的知识
三、设计要点
设计中: 为底物提供良好的微环境(疏水性) 应提供形成离子键、氢键的可能性,以利 于结合底物 催化基团必须相对于结合点尽可能同底物 的功能团相接近 应具有足够的水溶性,并在接近生理条件 下保持其催化活性

酶非水相催化的名词解释

酶非水相催化的名词解释

酶非水相催化的名词解释酶非水相催化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其特点是在无水环境中,通过酶作用催化生物分子的转化。

在酶非水相催化中,不同于传统的酶催化过程,水分子并不直接参与反应,而是由其他非水相溶剂来替代。

这种非水相催化的特性赋予了酶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酶非水相催化的概念源于生物体内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即金属蛋白和脱水酶。

这些蛋白质具有能够在缺水环境下活跃的特性。

在生物体内,金属离子可以起到酶的活性中心的作用,而脱水酶则可以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下,通过形成氢键网络来稳定酶的结构,并促进催化反应的进行。

酶非水相催化的研究对于认识生物体内酶催化反应的本质以及开发新型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酶非水相催化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揭示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介观生物学的规律。

此外,酶非水相催化还可以为合成有机化合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模拟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可以设计和合成出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在研究酶非水相催化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不仅仅关注酶本身,还对非水相溶剂的选择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非水相溶剂可以影响酶非水相催化的活性和选择性,不同的溶剂性质会对酶的构象和催化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同时,科学家们还研究了不同非水相催化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非水相溶剂的理论模拟和定量描述。

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传统的酶催化反应中,水分子的存在常常会引起反应的副反应,限制了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而在非水相催化反应中,由于水分子的排除,反应体系更为干燥,酶的活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酶非水相催化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制药、有机合成等领域,用于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新药物和催化有机反应等。

总结起来,酶非水相催化是一种在无水环境中利用酶催化生物分子转化的特殊过程。

通过研究酶非水相催化,我们可以认识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和功能,揭示生物催化的规律,为合成有机化合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酶非水相催化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医学、制药和有机合成等领域。

酶的非水相催化及其应用

酶的非水相催化及其应用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酶学》本科生课程论文酶的非水相催化及其应用non-aqueous enzymatic catalysis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学生姓名:学号:专业:任课教师:摘要非水相酶催化反应是酶催化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非水相溶剂通常可增加底物溶解度, 减少水相中的副反应, 加快生物催化的速率和效率, 在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和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以下主要分析了在非水介质中酶促反应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介绍了非水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应用,以及其前景发展。

关键词:非水相催化,影响因素,实际应用,发展前景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non-aqueous enzymatic catalysis has emerged as animportant area of enzyme engineer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substrate solubility, increased stereoselectivity, modified substratespecificity and suppression of unwanted water-dependent side reactions.As a result, non-aqueous enzymatic catalysis has been applied in thebiocatalytic synthesis of important pharmaceuticals and nutriceuticals.The following main analyzed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in non-aqueousenzymatic catalysis:introduced in non-aqueous enzymatic catalysis infront of the catalytic reaction,introduced the bright future ofnon-aqueous enzymatic catalysis technologyKey words:non-aqueous enzymatic catalysis;important factors;applications,Development prospect目录1 前言 (5)2酶非水相催化的几种基本类型介绍 (6)3 非水介质中酶促反应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3.1 反应溶剂的影响 (7)3.2 反应时间、温度和pH 值的影响 (8)3.3 不同反应试剂的影响 (8)3.4 反应时的物理因素 (9)3.5 超声对非水介质中酶促反应的影响 (9)4 非水介质中酶促反应的应用4.1 非水介质中酶促反应基本应用范畴4.1.1 在有机相中的应用 (10)4.1.2 低共熔多相混合物体系中的酶促反应 (10)4.1.3 固定化酶催化反应 (11)4.2 非水介质中酶促反应的具体应用进展4.2.1 微生物酶法拆分环氧丙醇丁酸醋 (11)4.2.2 非水相酶催化拆分外消旋2-辛醇 (12)4.2.3 固定化脂肪酶合成鲸蜡油工艺和设备 (13)4.2.4 酶法生产类可可醋的开发和中试 (14)4.2.5 非水相酶催化生产类可可脂技术 (15)4.2.6 非水相酶法单甘醋生产专用脂肪酶 (15)5 前景展望 (16)6 参考文献 (17)1、前言酶已经在医药、食品轻工、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

非水相中微生物脂肪酶催化转酯化拆分(R

非水相中微生物脂肪酶催化转酯化拆分(R
K yL brt yoId s i it h o g te ns E uai , colf it hooy e aoa r n utaBoe nl yo h ir o dct nSh oo Bo cn l o f rl c o f Mi t f y o e g
Ja gn ie st,Wu i2 41 2 Jan s ,Chn in anUnv r i y x 1 2 , i gu ia
文章编 号: 2 39 3 (0 11 —6 90 0 5 — 8 72 1) 0 13 -6
非水 相 中微生 物脂肪 酶催化 转酯化 拆 分 , I苯 乙醇 .. 】 【
秦丽娜,喻晓蔚 ,徐 岩
江 南 大 学 生物 工 程 学 院 工业 生物 技 术教 育部 重 点实 验 室,江 苏无 锡 24 2 1 12
佐 让
2 1 Ol

V 1 2 o 1 b. N . 0 3
研 究论文 : 6 9 1 4 13~6 4
C iee o r a aa s hn s un lfC tl i J o y s
D I 1 .7 4S J18 . 1 1 6 1 0 : 03 2 / P .0 82 1 0 0 0
和 乙酸 乙 烯 酯 浓 度 分 别 为 0 . 3和 06mo L 加 酶 量 5 / , 5。 , 0 mi, 应 1 . l, / ml3 C 20r n 反 mg / 4h后 , 物 , 0苯 乙醇 的 转 化 率 达 底 一. 【 4 . 产 物 )乙酸 苯 乙酯 的 光 学纯 度 达 9 .%.水 活 度 可影 响酶 对 底 物 的转 化 率 和 对 映选 择性 . 47 %, . 8 6 关 键词 :脂 肪酶 ;转 酯 化 :(, i苯 乙醇 ;对 映选 择 性 ;水 活 度 ; )乙酸 苯 乙酯 R 一一 f _ 一 中 图 分 类号 : 6 3Q 1 o 4/84 文献标识码: A

非水相反应2011

非水相反应2011

2. 水-有机溶剂单相系统
增加亲脂性底物溶解度的一个最简单办法是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与 水互溶的有机溶剂,通常被称为有机助溶剂或共溶剂(Organic cosolvent)。 常用的助溶剂有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 呋喃(THF)、二噁烷(dioxane)、丙酮和低碳醇(如t-BuOH)等。 由于形成的是均相系统,因此通常不会发生传质阻碍。一般来讲, 该系统中与水互溶有机溶剂的量可达总体积的10%~20% (体积分 数),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甚至可高达90%以上。有些酶(如酯酶 和蛋白酶)在水-有机溶剂均相系统中的反应选择性会增加。 如果该系统中有机溶剂的比例高过某一阈值,将夺去酶分子表面的 结构水,使酶失活,也有少数稳定性很高的酶,如南极假丝酵母脂 肪酶(CALB),只要在水互溶有机溶剂中有极少量的水,就能保持 它们的催化活性。 此外,当酶催化反应在0℃以下进行时,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还能 降低反应系统的冰点温度,这是低温酶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除纯水之外的各种反应介质及无溶剂系统 Non-aqueous media 100%有机溶剂
1. 3. 5. 7. 9. 水或缓冲溶液系统; 2. 水-有机溶剂单相系统 水-有机溶剂两相系统; 4. 乳状液或微乳液系统 微水有机溶剂单相系统; 6. 超临界流体系统 离子液体介质系统 8. 双水相系统; 浊点系统; 10. 无溶剂反应系统
6. 超临界流体
除了亲脂性有机溶剂外,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如二 氧化碳、氟里昂(CF3H),烷烃类(甲烷、乙烯、丙烷)或无机化合 物(SF6,N2O)等,都可以作为酶催化亲脂性底物的溶剂,酶在这 些溶剂中就像在亲脂性有机溶剂中一样稳定。 超临界流体对多数酶都能适用,酶催化的酯化、转酯、醇解、水 解、羟化和脱氢等反应都可在此体系中进行,但研究得最多的是 水解酶的催化反应。这种溶剂体系最大的优点是无毒、低粘度、 产物易于分离。 超临界流体的粘度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其扩散性比一般溶剂高 1~2个数量级。超临界气体在临界点附近的温度或压力有一点微 小的变化都会导致底物和产物溶解度的极大变化,因而很容易调 控超临界流体中酶催化反应的特性,如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该体系的缺点是需要有能耐受几十个兆帕的高压容器,并且减压 时易于使酶失活。此外,有些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可能会与酶 分子表面的活泼基团发生反应而引起酶活性的丧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在反应体系会发生分
配, 这种分配导致直接
以溶剂中的水含量计算 酶的结合水会出现误差,
以水活度计算才比较准
确。
三、水活度(activity of water)
1、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体系中水的逸 度与纯水逸度之比; 用体系中水蒸汽压与相同条件下纯水蒸汽压之 比表示: Aw=P/Po
P:一定条件下体系中水的蒸汽压
有机介质中有两类水:结合水、游离水; 在结合水不变的条件下,体系含水量的变化对
酶催化活性影响不大;然而在一些体系中,溶 剂和底物性质对酶活力也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为了排除溶剂对最适含水量的影响,Halling
建议用水活度(aw)描述有机介质中酶催化活 力与水的关系:
水在反应系统中的分配与平衡
利用基本理论来指导非水介质中酶催化反应 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节 非水介质中酶的结构与性质
一、非水介质中酶的结构
(一)非水介质中酶的状态 固态酶(多):包括冷冻干燥的酶粉或固定化 酶,它们以固定形式存在有机溶剂中。 可溶性酶:包括水溶性大分子共价修饰酶和非 共价修饰的高分子-酶复合物、表面活性剂-酶 复合物以及微乳液中的酶等。
正胶束体系
反相胶束体系
反相胶束:在与水不互溶的大量有机溶剂中,加入表 面活性剂后形成的油包水的微小水滴。
常用表面活性剂:AOT [丁二酸二(2-乙基)己酯磺酸钠]、 Tween 酶被限制在含水的微环中,而底物和产物可以自由进出胶 束。
小结
(二)气相介质的酶催化
指酶在气相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适用范围:底物是气体或能转 化为气体的物质; 优点:某些酶在液相中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如酶和辅酶的操作不 稳定性,底物及产物的不溶性和酶的活性被产物抑制等,而气相 中的反应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气固相接触催化反应时将反应原料的气态混合物在一定温度、 压力下通过固体催化剂而完成的。
的速率和4-位上醇解的速率随溶剂疏水性变化而大不相同。
化学键选择性:
酶选择性的催化底物分子中化学性质不同的官
能团中某个基团。 如6-氨基-1-己醇的化学酰化反应中氨基的反 应性较羟基高而优先被酰化,但用黑曲霉脂肪 酶催化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即羟基占绝对优势, 这使得不用保护基而制备氨基醇单酸酯成为可 能。
一、非水介质中酶的结构
(二)活性位点和机制
在微水有机相中酶能够保持其整体结构的完整
性,酶活性部位与水溶液中的结构是相同的。 有机溶剂中酶反应机制与水溶液中的酶反应机 制相同。如在有机溶剂中的酶促转酯反应遵循 米氏方程;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最大催化活力对 应的pH也是酶在水溶液中的最佳pH.
(三)有机溶剂中酶分子的柔性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二甲基亚砜(DMSO)、二 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THF)、二噁烷、 丙酮和低级醇。
3、水- 有机溶剂两相系统
指由水和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体系。疏水 性底物和产物溶解于有机相中,酶溶解于水相中。 由于双相体系中的酶催化反应是在水相中进行,必须保 证反应底物和产物在酶与两相之间又良好的质量传递条 件,因此振荡和搅拌将是该生物催化反应体系中最重要 的参数。
(三)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酶催化
如果达到特定的温度、压力,会出现液体与气体界面消 失的现象该点被称为临界点。超临界流体指温度和压力 超过临界点的流体。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CO2、氟利昂(CF3H)、 烷烃 类(甲烷、乙烯、丙烷)或无机化合物(SO2、N2O)。 酶在这些溶剂中就像在亲脂性有机溶剂中一样稳定。
三、水活度(activity of water)
3、水活度的调控
饱和溶液平衡法:将酶与盐的饱和溶液平衡, 含有底物的溶剂平衡至相同的水活度。
三、水活度(activity of water)
3、水活度的调控
高水合盐调节法:向干燥的反应体系中直 接加入一种高水和盐。如NaHPO4·12H2O 变为NaHPO4·2H2O时向反应体系释放水。
日本名古屋田野公司对硝基地平(1-取代的二 氢吡啶单酯或双酯)的研究。
假单胞菌脂肪酶催化二氢嘧啶二羧基酯类衍生 物选择性水解产生二羧酸单酯。相同酶在不同 有机溶剂体系中反应所得产物的构型相反。
2、酶的特异性发生变化
区域选择性:
指酶对底物分子中几个相同官能团中的一个具
有优先反应能力。
2-辛集-1,4-苯二酚二丁酸酯与醇的转酯化反应,1-位上被醇解
2、酶的特异性发生变化
对于一个给定的酶来说,选择性被看成是酶的 固有特性,要改变其选择性,就要改变酶分子 自身,比如通过定点突变。只要酶是在水中发 挥作用,或者说当反应介质固定不变时,这一 概念就是正确的。但当酶催化过程是在有机溶 剂中进行时,当从一个溶剂中换到另一种溶剂 中时,酶的各种选择性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酶以冻干粉或固定化酶的形式悬浮于有机溶剂 中,在悬浮状态下进行反应。
水不互溶性有机溶剂通常是烷烃类、芳香族化 合物、卤代烃、醚等。
2、水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是指由水和与水互溶的有机助溶剂(10~20%) 组成的反应体系,酶、底物、产物均能溶解于 该体系中。 主要适用于在单一水溶液中溶解度很低、反应 速度也很慢的亲脂性底物的生物转化。

猪胰脂肪酶催化三丁酸甘油酯转酯反应 过程中反应速度与水浓度之间的关系
水含量对酶的选择性的影响
Aw对酶的立体选择性也有影响。如皱褶假丝 酵母脂肪酶在有机溶剂正己烷中催化2-溴丙酸 酯生产R或S- 2-溴丙酸正丁酯。随着溶剂中水 含量的逐渐增加,酶的对映选择性显著增强。
三、水活度(activity of water)
由于CO2的临界温度比较低(304.1K),临界压力也不高
(7.38MPa),且无毒,无臭,无公害,所以在实际操作中 常使用CO2超临界流体。
四、非水相酶催化的主要研究内容
非水介质中酶学基本理论研究,包括酶学性质、 影响非水介质中酶催化的主要因素以及酶作用 动力学; 通过对酶在非水介质中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阐 明非水介质中酶的催化机制,建立和完善非水 酶学的基本理论
常使用的水不溶性溶剂有烃、醚、酯等。一般应用于强 疏水性的底物,如甾体类、脂类和烯烃类生物转化。
通过选择适当的有机溶剂以及适度的水相调节(如pH、 盐浓度)可以控制反应物在两相中的分配,进而缓解匀 相系统中底物或产物的抑制。
4、胶束和反相胶束体系
反相胶束体系是含有表面活性剂与少量水的有 机溶剂系统。 当体系中水浓度高于有机溶剂时,形成胶束的 极性端朝向外侧,有机溶剂被包在胶束内部, 称为正相胶束。当体系中水浓度低于有机溶剂 时,形成胶束的极性端朝向胶束中部,而非极 性端朝向胶束外侧,水被包在胶束的内部,称 为反相胶束。
第三节 有机溶剂对有机 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
不同的酶所需求的必需水的量差别较大。如
每分子胰凝乳蛋白酶只需50分子的水,每分
子多酚氧化酶却需要350个水分子。
二、水对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水使酶具有一定的柔性
无水时酶为绝对刚性,是没有活性的。有少 量水则柔性增加,活性恢复,水分增加到一定程 度后继续增加对活性的提高没有促进。 典型的非水酶体系中水含量通常<0.1%,但 其微小差距会导致酶催化活力的较大改变。水影 响蛋白质结构的完整性、活性位点的极性和稳定 性。
(一)有机介质的酶催化
指酶在含有一定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
1、水不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微水有机介质 体系) 2、水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3、水- 有机溶剂两相系统;
4、胶束和反相胶束体系
1、水不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微水有机介质体系)
是指用水不互溶有机溶剂(含量>98%)取代几 乎所有的水,微量水一部分为酶分子的结合水, 才能保证其空间构象和催化活性。
非水相生物催化
Enzymatic catalysis in Non-aqueous system
第一节 非水酶学概述(比较重要)
第二节 非水介质中酶的结构与性质(比较重要)
第三节 水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
第一节 非水酶学概述
传统观念认为酶只能在水溶液中发挥作用,而 一旦和有机溶剂接触则失去活性。有关酶的催 化理论是基于酶在水溶液中的催化反应建立起 来的。 但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来说,水并不是一种 适宜的溶剂。许多有机化合物底物在水介质中 难溶或不溶。
第三节 水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
一、必需水- 水对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
维持酶分子完整空间构象所必需的最低水含 量称为必需水。 酶分子只有在空间构象完整的状态下,才具 有催化功能。在无水的条件下,酶的空间构象被 破坏,酶将变性失活。必需水是酶在非水介质中 进行催化反应所必需的,它会直接影响酶的催化 活性和选择性。
如猪胰脂酶、核糖核酸酶和α-凝乳蛋白酶在无水溶剂 中100°时的半衰期为数小时,在水中几秒钟内就完 全失活。如果 提高有机溶剂的含水量,酶的半衰期也 急剧地下降。因此,可以说疏水溶剂对酶基本上时惰 性的,与酶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此外,水溶液引起 酶失活的另一个普遍原因——蛋白酶解,在有机溶剂 中也不可能发生。
在非水溶剂中酶所需的水能给予酶分子在构象
上有足够的柔性而使其具有催化活性。 酶分子的“紧密”和“开启”;两种状态处于 一个动态平衡,表现出一定柔性。 不同介质中酶活性中心的完整性相差不大,但 酶活力却相差4个数量级。因此认为酶分子的 动态变化很可能是主要因素。
刚性与柔性的动态平衡
紧密状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内的氢键 溶液中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之间所形成的氢键 使蛋白质分子内氢键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蛋 白质结构变动松散,呈一种“开启”状态。
Po: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汽压
水活度与溶剂极性大小无关,故采用水活度作参 数更确切。
三、水活度(activity of water)
2、水活度与酶的活性
酶活性与反应体系的Aw直接相关,如米黑 毛霉脂肪酶在Aw=0.55时,在不同极性的 溶剂中都表现出最高的酶活性,其中在正 己烷溶剂中活性最强,有机溶剂中过多的 水或过少的水都会影响酶活性。 水对非水相酶活力有影响,对立体选择性 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