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熊猫乐园未来规划方案设计

熊猫乐园未来规划方案设计引言熊猫乐园作为一个备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并保护熊猫及其栖息地,熊猫乐园需要进行未来规划方案的设计。
本文将探讨熊猫乐园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和保护熊猫的方法。
优化养殖环境熊猫乐园一直致力于保护和繁育熊猫。
在未来规划中,乐园应继续改善熊猫的养殖环境,以提供更适宜的生活条件。
这可以包括增加更多的熊猫舍,扩大熊猫的活动空间,增设游泳池和爬树架等,以创造更接近自然的环境。
同时,乐园应雇佣更多的动物保护专家,确保熊猫的营养饮食和医疗护理得到最佳的关注。
增加科普教育熊猫乐园除了提供观赏熊猫的机会外,还可以成为一个科普教育基地。
为了增加游客的科普知识,乐园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普展览区,介绍熊猫的生活习性、保护现状和研究成果等。
此外,还可以组织定期的熊猫讲座、互动体验和培训班,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熊猫,并意识到保护熊猫的重要性。
提供更多的互动项目除了观赏熊猫外,游客可能也期望有更多的互动项目。
在未来规划中,熊猫乐园可以增加互动区域,游客可以近距离与熊猫互动,例如手动喂食熊猫、与熊猫拍照等。
为了确保熊猫和游客的安全,这些互动项目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限制游客的数量和时间。
推广研究和保护项目乐园应该推动研究和保护项目的开展,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熊猫。
合作并与国内外的动物保护组织合作,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保护项目。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可以对熊猫的繁殖和行为习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制定更科学的保护措施。
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在进行未来规划时,乐园还应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
这包括合理规划游客容量,避免过度开发对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此外,乐园还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鼓励游客采取环保行动,例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乐园还可以引入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以提高能源效率。
结论熊猫乐园未来规划方案的设计旨在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同时保护和繁育熊猫。
熊猫乐园项目实施方案

熊猫乐园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熊猫一直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珍稀动物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熊猫,提高人们对熊猫的保护意识,我们决定在某某地区打造一个熊猫乐园项目。
该项目将以熊猫为主题,结合科普教育、娱乐休闲等元素,打造一个集观赏性、互动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熊猫乐园。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公众对熊猫保护的认知和关注度;2. 增加游客对该地区的旅游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3. 提升熊猫乐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项目内容。
1. 建设熊猫观赏区,在熊猫乐园内建设熊猫观赏区,提供给游客近距离观赏熊猫的机会,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2. 打造熊猫科普教育区,设立熊猫科普展馆,通过展示熊猫的生态环境、饲养管理等内容,向游客传递熊猫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举办熊猫文化活动,定期举办熊猫文化节、熊猫科普讲座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增加乐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确定项目地点,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建设符合熊猫生活习性的观赏区和生活区。
2. 设计规划方案,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熊猫乐园的规划设计,包括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设施布置等,确保乐园的整体氛围和主题性。
3. 引进熊猫资源,与相关单位协商引进熊猫资源,并进行合作保护熊猫,确保熊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4.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停车场、餐饮服务、商业街区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五、项目预期效果。
1. 提升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 增强公众对熊猫保护的关注度和认知度;3. 促进熊猫乐园周边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
1. 熊猫乐园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谨慎规划和资金预算。
2. 熊猫资源的引进和保护需要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确保熊猫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3. 熊猫乐园的运营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权益。
七、项目实施时间表。
成都北改规划

四、规划用地布局优化
优化策略
➢ 改造提升产业用地,结合 地铁站点规划发展城市综 合体,产城一体发展;
➢ 落实总体结构,强化四轴 一核八心;
➢ 落实骨干路网,突破阻隔 ,外联内通;
➢ 落实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以 及文化集聚区;
➢ 完善城市配套。 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68.64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约为246万人。
四轴九片
➢ 四轴
• 人民北路城市中轴线 • 川陕路文化经济轴 • 成华大道商业商务轴 • 沙西线娱乐商务轴 ➢ 九片 • 形成功能复合、配套完
善的9大城市片区。
三、总体结构
形成“四轴九片、一核八心”的“北改” 片区总体结构
一核八心 ➢ 一核:
• 北部副中心,国际化和
区域中心功能的承载区 。
➢ 八心 • 八大城市片区中心。
北部副中心形态示意
新成华大道中心形态示意
人北商务中心形态示意
二、强化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坚持交通优先,规划通过新 建立交(匝道)20余处,新建下 穿、上跨路段30余处,打通一批 断头路、优化一批交通节点,形 成“16横12纵”的贯穿性骨干道 路网络,“4横6纵”的轨道网络、 70余处轨道站点及完善的慢行系 统,构建大区域快速疏散、片区 间便捷联系,片区内系统完善的 综合交通体系。
公共设施 用地
7.7
其 中 仓储、工
业和市场 20.8
用地
其他用地 26.9
城市待建区
79.6
其 建设用地 12.6 中 生态用地 67.0
比例 (% )
40.1 34.9 9.1
34.4
31.6 37.6 15.8 84.2
用地现状图
二、主要内容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

目录壹规划背景贰目标定位叁规划策略肆用地布局及管控壹规划背景1.1 环城生态区规划概况环城生态区是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五百米范围,以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所构成的控制区。
生态用地:由农用地和园林绿地构成,生态用地内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指散布于生态用地内、直接为生态用地提供配套服务的建设用地,开发建设用地:指相对集中、组团布局的各类建设用地,以及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1.2 环城生态区迎来新机遇::•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贰目标定位着力将环城生态区打造为:叁规划策略强化生态功能,塑造高品质公园底适应格局调整,推动城园相融共进完善城市功能,引领区域价值提升引入多元业态,营造活力消费场景优化空间形态,展现公园城市魅力【1 】强化生态功能,塑造高品质公园底举措1:厚植生态本底,构筑富有多样性的自然生境举措2:农为底、景相融,打造多彩缤纷锦城公园一、构筑“湖泊-湿地-沟渠”相通的水网格局遵循西河渠东湖塘的水文条件,适当减少大规模规划湖面,增加湿地、水田等生态空间,减少人工开挖量,保持地区原有地貌特点。
二、严守耕地红线,筑牢良田基础环城生态区范围内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并结合违建清理和低端功能腾退,推动耕地修复。
三湖泊八湿地百沟渠三、修复山林,提升都市森林公园品质在避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林地分布,适度“补植补造”,提升森林品质、丰富季相变化;同时通过植被恢复、蓄水保土等方式对山林区域进行生态修复。
四、以环城生态区为骨架组织区域蓝绿空间网络,强化生态效益辐射•通过向两侧延伸条形公园,串联主要的滨河公园、城市片区公园,街头绿地等,形成网络化的绿色空间。
一、构筑创意多元的都市农业景观举措2:农为底、景相融,打造多彩缤纷锦城公园规划三区九段的标准农业区,通过农田规模化种植,构建新型农田形态,提升农田的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
成都大熊猫生态园项目四期可行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项目建设目标 (1)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和编制依据 (1)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2)第二章项目业主简介 (8)一、业主简介 (8)二、股东介绍 (9)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12)一、区域位置 (12)二、地形地貌 (12)三、气候特点 (12)四、行政区划与人口 (13)五、城市综合实力 (13)六、社会经济情况 (14)七、旅游资源 (14)第四章项目的提出和建设的必要性 (16)一、项目的提出 (1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第五章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 (22)一、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2)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6)三、区域城市规划 (27)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8)五、项目提出的时机 (29)第六章项目市场分析 (31)一、成都市场旅游市场概况 (31)二、成都市旅游业态分析 (32)三、成都市旅游消费分析 (35)四、区域旅游市场预测 (35)五、本项目的市场规模预测 (36)六、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41)第七章第四章项目内容和规模 (47)一、项目概念规划简介 (47)二、项目建设内容 (48)三、建设规模 (50)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 (52)一、总平面规划 (52)二、专项方案分析 (52)三、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56)四、单体建筑建设方案 (57)五、建筑结构 (62)六、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 (62)第九章环境保护 (65)一、概况 (65)二、采用的环保标准 (65)三、环境质量现状 (65)四、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66)五、环境保护措施 (67)六、环境影响评价 (69)第十章项目运营管理方案 (70)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74)一、投资估算 (74)二、投资估算方法: (74)三、估算范围: (74)四、投资估算说明: (74)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76)一、财务评价依据 (76)二、基础数据 (76)三、销售收入估算 (76)四、经营成本估算 (78)五、财务指标计算 (81)六、财务评价结论 (83)第十三章建设期资金来源及贷款清偿 (84)一、建设期间资金来源 (84)二、还款期 (84)三、贷款利息 (84)四、贷款偿还资金来源 (84)五、贷款清偿能力分析 (85)第十四章 (87)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成都大熊猫生态园项目四期(二)项目业主:成都文旅大熊猫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性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四)建设地点:蜀龙大道与熊猫大道交汇处,位于大熊猫繁育基地的东侧二、项目建设目标以活体大熊猫科研、观赏和虚拟大熊猫自然历史文化主题展示相结合的主题乐园;融生态、环保、体验、互动、参与、感受为一体的世界级的大熊猫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展示和提升成都形象的舞台,熊猫品牌战略的实施平台,中国的大猫名片。
速看!成都大熊猫基地一日游攻略

速看!成都大熊猫基地一日游攻略成都大熊猫基地是一处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那么到成都大熊猫基地该怎么游玩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成都大熊猫基地一日游攻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都大熊猫基地一日游攻略一、游玩路线路线一(首选路线):南大门—大熊猫博物馆—成年大熊猫别墅—亚成年大熊猫别墅—大熊猫太阳产房—大熊猫月亮产房—胜日馆—旭日馆—云日馆—映日馆—熊猫步行街—江月馆—明月馆—望月馆—秋月馆—山月馆—西大门;从南到西,时长约5.5小时。
路线亮点:途径冒险溪谷片区和无限山丘片区大熊猫馆舍,“滚滚”新家深度游;冒险溪谷片区7座兽舍通过栈桥相互串联,游客可以在高低起伏的栈桥上,通过各种不同的视角观看大熊猫,是新区的一大看点;最后抵达西大门观景平台视野开阔,适合打卡拍照。
路线二:西大门—山月馆—云月馆—明月馆—江月馆—揽月馆—熊猫塔—大熊猫1号别墅—小熊猫产房—小熊猫2号活动场—大熊猫太阳产房—幼年大熊猫别墅—成年大熊猫别墅—大熊猫14号兽舍—大熊猫博物馆—南大门;从西到南,也可以从南到西,时长约4.5小时。
路线亮点:摄影爱好者必选路线,起点西大门观景平台视野开阔,适合打卡拍照;途径冒险溪谷片区,可参观“滚滚”新家,也可以在高低起伏的栈桥上,通过各种不同的视角观看大熊猫;还会途径69.8米高的地标性建筑熊猫塔,体验俯瞰整个园区的乐趣。
路线三:南大门—亚成年大熊猫别墅—幼年大熊猫别墅—大熊猫太阳产房—大熊猫月亮产房—大熊猫2号别墅—小熊猫产房—小熊猫2号活动场—大熊猫14号兽舍—大熊猫博物馆—南大门;不涉及扩建区,起点和终点均为南大门,时长约2.5小时。
路线亮点:有机会观赏到从幼仔到成年各年龄段大熊猫;时长较短,之后若有时间可继续前往新区游览。
二、交通指南景区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外北熊猫大道1375号成都熊猫基地交通指南(建议游客从南大门入园)(1)由于西大门为新开放大门,外围交通正在进一步提升中,建议游客从南大门入园游览。
熊猫建筑设计说明

熊猫建筑设计说明
EID建筑事务所揭示了“熊猫馆”设计方案,该方案作为成都大熊猫国际研究与繁育中心的延伸,以横扫于大地的造型、融于自然的姿态呈现。
作为位于森林中的现有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这项新的设施目前正在建设当中,预计于2022年完工。
这四座建筑旨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作为熊猫之家,研究其行为活动的实验基地。
每一座展馆都被设计成带有巨大的露天庭院的环形,露天庭院是熊猫的户外活动场地。
以成都平原为设计灵感,展馆的形状由EID建筑事务所设计,以创造一个如鸟巢般,融入景观中的自然、有机的建筑,融合于国家公园的地形中。
“熊猫馆的设计是景观、建筑与大地艺术的融合。
虽然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友好的徒步参观体验,但它优先考虑动物的友好生活环境,尽量减少生态的异化。
”EID建筑事务所设计负责人 pingjiang 解释道。
熊猫馆由熊猫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和生活空间、员工行政办公室和配套设施组成,也有提供给当地居民的互动展览和教育空间,也为在研究与繁育中心开展的研究活动提供场地。
外部由垂直木质立面所定义,立面下是现浇混凝土墙构成的主体结构。
立面上经过压力处理的雪松木板的规格进一步强化了创造一座融于环境并反映周围自然的建筑的想法。
考虑到居住者的特殊性,在展馆周围还设置了喷水装置,为熊猫创造气温和湿度适宜的薄雾环境。
大熊猫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研究——以四川成都片区为例

2018年7月n m it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4期大熊猫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研究----以四川成都片区为例叶菁(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摘要:指出了功能分区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成都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现有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详尽的摸底调查,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对片区进行了功能分区,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合理规划打下基础,同时对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家公园;大熊猫;功能分区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4-0020-021概述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独有、古 老、珍稀的国宝级野生动物,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旗舰物种[1]。
野生大熊猫仅分布于我国境内,长期处于 濒危状态;为了有效拯救大熊猫,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 以来作了大量努力,但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 影响,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仍然是大熊猫及其伞护生态系统长期面临的挑战[2]。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 园体制的构想;2016年12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审议通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为大熊猫国家公 园体制试点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研究区域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地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 省,总面积为27134km2,其中,四川省片区20177 km2,占总面积的74.36%,比重最大。
成都片区在国家公园 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情况具有普遍性,对其他片区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在大熊猫繁育、研究、科普、旅游方面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劲,国际 知名度高,大熊猫是成都城市最独特的一张名片,成都 也即将成为大熊猶国家公园向世人展示最好的舞台之~■。
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指的是国家公园区域内具有 不同主导功能、实行差别化管理的空间单元[3],也是国 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前提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