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韩愈【精选】
韩愈的传世名篇

韩愈的传世名篇: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韩愈的一些传世名篇:
1.《师说》。
这是韩愈在唐贞元十八年(802年)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一篇论说文,阐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潮州的悲愤心情,诗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尤为著名。
3.《祭十二郎文》。
这是韩愈对其侄子十二郎的祭文,通过朴实的叙述,表达了对兄嫂及侄儿的深切怀念和痛惜。
4.《进学解》。
这篇杂文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表现了韩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
5.《杂说》。
这是韩愈的杂文中的一篇,以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风格著称。
6.《送李愿归盘谷序》。
这是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表达了韩愈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散文名篇

韩愈散文名篇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被世人誉为“百代文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韩愈散文名篇,供大家欣赏。
韩愈散文名篇: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韩愈的代表作品

韩愈的代表作品韩愈的代表作品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
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的代表作品,欢迎阅读韩愈的代表作品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⑺烟柳满皇都⑻。
2、春雪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
到江还作水,着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
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
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3、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4、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千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5、嘲鼾睡唐·韩愈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
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
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
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
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6、嘲鲁连子唐· 韩愈鲁连细而黠,有似黄鹞子。
田巴兀老苍,怜汝矜爪觜。
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
高拱禅鸿声,若辍一杯水。
韩愈的代表作十首古诗

韩愈的代表作十首古诗范文一:韩愈是唐代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中十首古诗被誉为经典之作。
下面,我将为大家逐一介绍这十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体裁风格。
首先是《秋兴八首》。
这十四行诗是韩愈在九江龙兴寺,赏秋思绪万千所作。
诗中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诗情寄托了韩愈亲眼目睹的秋景,展现了他对道德律己的高度崇敬。
此诗的音韵优美,格律完美,被誉为韩愈最杰出的十首诗之一。
其次是《春日》。
这首五言绝句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诗中写道:“胜景与人语,群芳何足贵。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韩愈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通顺、富有节奏感,是古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
再来是《北山西阁饮茶》。
韩愈在灵山时写下了这首诗,它描述了韩愈与友人在山中品茗的情景。
诗中写道:“炉烟起寒灰,漏水滴清频。
共君同一醉,重叠古今人。
”诗中展现了韩愈对自然的喜爱,以及他对友谊的真挚情感。
此诗以七绝的形式写成,语言华丽、富有韵律感。
接下来是《洛滨新亭怀古》。
这首诗是韩愈在赴洛阳校书时所作,诗中写道:“荆棘蔓延尽,虹霓洒比箭。
别馆风光异,长安心自远。
”诗人通过描述景物、表达感情的方式,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此诗被认为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以五言绝句形式写成,阳刚有力。
在《临洞庭湖赋》中,韩愈对洞庭湖美景作了详细的描绘和感悟。
在这篇散文赋中,韩愈为简洁、生动、入情入理的描写和引发读者同情的情感向心的文风所熟识。
所以,这篇作品为中国文学史上名篇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弹琴》是一首以描写江南自然风景为主的五言古题,通过赞美自然风光,表达了韩愈的内心情感。
个人认为该篇古诗主题单一、情感真挚,通俗易懂,语言和风格也很自然,是一篇文艺作品。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韩愈的另一篇五言绝句,描写了送别朋友孟浩然的情景以及在此期间思考朋友的诗意境地。
在此诗中,韩愈鼓励朋友在人生中追求志向和理想,以求在社会上有所发展。
此诗语言简洁,意思深刻,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些思想上的启示。
韩愈十首经典古诗词

韩愈十首经典古诗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韩愈十首经典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一、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出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诗句描写桂林山水之美:江水碧绿,犹如一条罗带蜿蜒飘动;山峰高耸,犹如一根根碧玉之簪映入眼帘。
二、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出自唐·韩愈《答张彻》。
诗句以古剑比喻其光明磊落的人格,以浮萍比喻飘摇不定的个人处境。
以此突显出诗人与朋友品格高尚而处境艰难的悲哀之情。
三、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出自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擘,大拇指。
擘絮,撕开的棉絮。
磨镰,指镰刀。
诗句描写晴日浮云如散絮、新月似镰刀的夜景。
浮云、新月本是平常所见之景,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将浮云与新月分别比作散絮、镰刀,遂使表达顿时形象生动起来。
四、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出自唐·韩愈《答张十一》。
诗句描写山水人家的田园风光。
前句写山水,表现的是一种阔大清新的视觉形象;后句写人家,以哀猿之声为衬托,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冷清的视听觉形象。
如此前后配合,遂描绘出一幅凄清但不失苍凉之美的田园风情图画。
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句描写英雄失路的悲哀之情。
前句运用设问手法中的“激问”,以强烈的疑问语气彻底有力地否定了“家在”的可能性。
这既表现了诗人离乡别亲的悲愁,又表达了即将离开长安时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后句紧承前句,以景写情。
“雪拥蓝关”强调的是出关时天气的恶劣,“马不前”突显的是前路的艰难。
六、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
出自唐·韩愈《落花》。
诗句以拟人修辞手法,将花人格化,使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
借花对春风的埋怨,表达诗人自己对春风吹落花儿的遗憾之情。
韩愈的诗精选十首

韩愈的诗精选十首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被尊称为“韩文公”。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韩愈的十首经典诗歌精选。
1.《进思·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草木为载体,表达了韩愈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历史的回望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其中“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2.《师说》这首诗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当时的士人怠于学术,崇尚外表,忽视道德修养的现象。
通过对士人责任的强调,韩愈表达了对社会风气和道德沦丧的担忧。
3.《送狄司空赴临川正言院》这首诗是韩愈送别好友狄司空的作品。
诗中抒发了友情之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狄司空的才华和志向,韩愈赞美了他的品德和责任感。
4.《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是韩愈在幽州台上的游览之后写下的,描绘了幽州的自然景观和韩愈对幽州的思念之情。
通过将自然景观与自身情感融为一体,韩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
5.《秋风词》这首词以秋风为象征,表达了韩愈对时世动荡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通过描绘秋风萧瑟的景象,韩愈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治理者的期望。
6.《春日忆李白》这首诗是韩愈对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念之作。
通过对李白才华横溢、豪情万丈的赞美,韩愈表达了对李白才情的敬仰和对李白过早离世的惋惜之情。
7.《岳阳楼记》这首文章是韩愈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他以岳阳楼为背景,写下了自己对祖国兴衰的忧虑和对国家治理的建议。
通过对历史兴衰的回顾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韩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愿景和对民众的期望。
8.《扬州慢》这首诗以扬州为背景,写下了韩愈对扬州风情的赞美和对时世沦丧的不满之情。
通过对扬州人民的豪情和生活态度的描绘,韩愈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9.《北山有怀》这首诗以北山为背景,描绘了北山的壮丽景色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韩愈代表作经典古诗

韩愈代表作经典古诗韩愈代表作经典古诗(篇1)朝代:唐朝|作者: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韩愈代表作经典古诗(篇2)朝代:唐朝|作者: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韩愈最有名的诗和赏析(经典9篇)

韩愈最有名的诗和赏析(经典9篇)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篇一朝代:唐朝|:韩愈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
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
我为彼此担心是一种耻辱。
走的急,酒楼能起来。
郴州祈雨篇二朝代:唐朝|:韩愈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
庙开鼯鼠叫,神降越巫言。
旱季时,阴官要运行顺畅。
看到五匹马入了行,萧仨一直跟在轩内。
镇州初归篇三朝代:唐朝|:韩愈不要来柳树街,只想和春风一起飞翔。
还有桃李小花园,留花待还。
青青水中蒲二首篇四朝代:唐朝|:韩愈青青中水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落叶送陈羽篇五朝代:唐朝|: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篇六朝代:唐朝|:韩愈云淡水清,天水环绕。
三河尽灭,谁知地界?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
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
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来冷冷的阳光,繁星闪烁。
仰望北斗七星的高度,不知何去何从。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
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嗯,我也很笨拙,而且我是个野蛮人。
失去的不知所措,没有办法回报。
韩愈最有名的诗和赏析篇七1榴花 / 题榴花韩愈〔唐代〕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全诗描述景致清新自然,从中又可以见出诗人浓郁的情趣和缜密丰富的文思。
而诗意和描述的骤变,却又全寓于似清淡实重浓的语句之中,使得诗意陡然转深,也显示了写法的“喜山不平”的变化特色。
2听颖师弹琴韩愈〔唐代〕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化作浮云的eee logo,不必绕着无边的路迷东倒西。
啁啾声和唧唧声在薄雾中清晰可见,JAK的影子在数百只凤凰的树林中向着凤凰飞去。
(凤凰会变成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名篇:韩愈
名家名篇: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
唐代散文学兼诗人。
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
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而提供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
他对古方创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义”,“词必已出”、“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
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
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乱》,《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古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
为了矫正大历诗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诗歌发展的新路。
不过象《陆浑山火》、《南山》、《石鼓歌》、《月蚀》等,故意搜集险怪,过分散文化、议论化,有伤诗意。
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七六。
有《韩昌黎集》。
杂说四
【题解】
本文选自《韩昌黎集·杂说》,题一作《马说》。
本文题从通行古文选本。
全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以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揭示深刻社会问题。
说乃一种文体。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马也!
师说
【题解】
本文见《昌黎先生集》。
为作者赠李蟠之作。
主旨在于阐明师道。
“由魏晋
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调张籍
【题解】‘
《调张籍》立意高妙,构思新奇,千百年来,有口皆颂。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千古不易的定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是千古流传的比喻。
好诗,名句,相得益彰。
【原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卉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拨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x。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珮,与我高颉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