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螺旋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与质量管控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与质量管控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是一项主要的施工技术,其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总体质量。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也更加严格要求了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所以,本文详细分析了长螺旋钻孔灌装桩施工工艺,针对长螺旋钻孔灌装桩施工质量管控提供了相关措施,以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措施;方法前言:长螺旋钻孔灌装桩施工工艺具有环保性特征,主要是使用专用的长螺旋钻机孔延伸至一定深度,与此同时通过钻头下瓣口向孔内持续灌注具有良好流动性的砼直到桩顶,再插入钢筋笼最后构成一定的桩体,是相对比较新颖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时,应注意管控其施工质量,将其应有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进而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保障。
1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管控1.1机械准备工作依照本次工程的项目施工安排,制定出了详细的涉及工作方案,并且对现场的实际施工状况进行了有效的考察,对施工过程当中所涉及的机械设备进行准备,重点包含了装载机、挖掘机、吊车、振动锤以及桩机等。
1.2测量工作在施工测量工作中,需要建立起工程结构的平面坐标系,确定桩体的具体位置,标题的中心位置使用的是50cm长度的钢筋,直接插入其中,并且在对应的施工点位做好标记,方便后续的桩体对位,插桩施工等完成测量放样工作之后,需要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二次确认。
1.3桩基就位钻孔钻机正式进入现场之后,需要保证钻杆垂直对准桩体施工的中心点,有效保证桩体的垂直程度偏差不超过2%。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杠杆的施工垂直程度,要满足工程的施工标准之后,才可以开展后续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每施工2-3根桩体之后,需要对钻杆的连接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钻机在刚接触地表面时下降的速率必须要进行控制,具体的速度需要依照实际的钻孔状况来加以确定。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摘要: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于土地基础工程中的桩基施工方法。
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软弱地基和岩石地层。
本文将介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工作原理、施工步骤以及应用场景,旨在提供对该施工技术的全面了解。
一、引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在土壤或岩石中形成孔洞,通过钻孔时同时灌注物料,形成桩体的施工方法。
它是一种地基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桩基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港口、机场等领域。
二、工作原理长螺旋钻孔灌注桩采用螺旋钻头与沿桩体轴向延伸的钢桨进行协同作业。
钻孔过程中,旋转螺旋钻头将土壤或岩石推进至桩顶,并将螺旋机械灌注桩之间的隙缝填满。
然后,从桩顶开始,循环进行钻孔和灌注的过程,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灌注桩体。
三、施工步骤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施工位置和孔径: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情况,确定灌注桩的施工位置和孔径。
2. 钻孔:使用螺旋钻孔机将土壤或岩石钻孔,同时旋转钻孔头,将土壤或岩石推进至桩顶。
3. 钻孔深度检测:在钻孔完成后,使用测斜仪等工具对钻孔深度进行检测,保证符合设计要求。
4. 钢筋安装:在钻孔内安装螺旋钢筋,以增强桩体的承载能力。
5. 灌注混凝土:使用泵送机将混凝土从桩顶注入钻孔中,同时通过振捣棒将混凝土振实,确保灌注桩体的质量。
6. 钻孔提升:在灌注混凝土凝固之后,使用提升机将钻孔设备从钻孔中提出。
四、应用场景长螺旋钻孔灌注桩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软弱地基处理: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可通过灌注混凝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解决土壤沉降和不稳定问题。
2. 岩石地层处理: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可以穿过较坚硬的岩石地层,提供更好的桩基支撑。
3. 斜坡防护: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可用于斜坡的稳定和防护工程。
4. 地下空间工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可以应用于地下室、地下管廊等工程中,提供稳定的地基支撑。
五、结论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是一种施工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的地基工程技术。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规范

材料准备:根据设 计要求准备合格的 混凝土等材料。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测量定位、设备安装等 成孔:采用长螺旋钻孔机钻孔,达到设计深度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并吊装至孔内 混凝土灌注:将混凝土灌注至孔内,直至桩顶标高
施工要点
施工前准备:检查设备、 测量定位、清理现场等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涉及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在处理软弱地基方面的应用, 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规范(DB33/T 1136-2017):浙江省地方标准,适用于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行业标准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环保监测与评估
监测方法:采用专业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废水的排放进行实时监 测。
评估标准:根据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指标进行评估,确保符合要求。
改进措施: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安全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服,防止钻孔过程中的飞溅物伤人。 使用安全帽: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止头部受伤。 佩戴防护眼镜: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止钻屑、灰尘等进入眼睛。 使用防尘口罩: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止吸入粉尘和有害气体。
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漏浆时,应立即停止施 工,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 施处理
规与标准规范
相关法律法规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长螺旋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长螺旋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成孔工艺。
2施工准备2.1材料2.1.1钢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
2.1.2水泥: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试且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2.1.3粗、细骨料: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2.1.4水: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规定。
2.1.5外加剂:外加剂品种及掺入量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2.2机具设备2.2.1长螺旋钻机:钻孔直径300~1000mm,钻孔深度8~50m。
长螺旋钻机螺旋钻头直径与钻孔直径匹配关系,见表2.2.1。
表2.2.1 螺旋钻头直径与钻孔直径匹配关系表2.2.2拔管机械。
2.2.3辅助设施与机具:装载机、机动小翻斗车、手推车、钢套管、定位圆环;测绳、线坠、孔径仪、水准仪、经纬仪等;下料管及料斗、盖板等;现场钢筋加工设备;混凝土机械等。
2.3作业条件2.3.1施工场地应做到水、电接通,道路畅通,对施工场区进行清理平整。
对松软地面进行碾压或夯实处理。
2.3.2施工范围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应清理或改移完毕,对不能改移的障碍物必须进行标识,并有保护措施。
2.3.3场地标高应与桩帽梁顶标高平齐或高于桩帽梁顶标高,避免桩顶钢筋外露影响施工。
2.3.4施工现场办公用房及用品储藏用房已搭建完毕。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技术标准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技术标准一、引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
本文旨在明确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流程和技术标准,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二、施工前准备1. 设计要求: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土壤条件确定桩的长度、直径和间距。
2. 材料准备:准备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钢管、灌注材料等施工材料。
3. 设备准备:保证施工所需的钻机、搅拌机、输送设备等施工设备正常运行。
三、施工流程1. 场地清理: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移除障碍物和污染物,确保施工安全和桩基质量。
2. 标定桩位: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经过测量、放样确定每个桩位的位置和坐标。
3. 孔洞钻进:使用长螺旋钻孔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钻孔,保持垂直度和直径的准确性。
4. 清洁孔底:使用冲洗水或气体等方式清洁孔底,确保孔底洁净无杂质。
5. 检测孔径:使用孔径测量仪对每个已钻孔进行孔径测量,确保孔径符合设计要求。
6. 灌注材料调配: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配合比,进行灌注材料的配制和搅拌。
7. 管道安装:将灌注材料输送管安装到已钻孔中,确保管道位置准确。
8. 灌注施工:将预先搅拌好的灌注材料通过输送管注入孔洞,同时使用搅拌杆进行搅拌,确保灌注均匀。
9. 撤桩:当灌注材料充分硬化后,撤桩机将钢管逐渐从孔洞中拔出。
10. 后续工序: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桩顶处理、接地处理等后续工序的施工。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桩孔直径:每个孔洞的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2. 孔洞垂直度:每个孔洞的垂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偏差范围。
3. 灌注均匀性:灌注材料要求均匀注入孔洞,不得出现灌注不足或超量的情况。
4. 灌注强度:灌注材料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达到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人和施工设备的安全。
2. 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程,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监理细则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监理细则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确保施工桩点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灌注桩施工设备的准备情况,如螺旋钻孔机、灌注设备等;(3)检查施工工人的资质证书,并进行技术交底;(4)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并进行合格证明。
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1)控制钻孔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地质情况,严格控制钻孔深度,避免出现超深或浅沉的情况;(2)控制钻孔直径: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钻孔直径,避免出现钻孔偏心或过大过小的情况;(3)控制钻孔倾斜度: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钻孔的倾斜度,避免出现斜孔或倾斜度过大的情况;(4)控制灌注桩材料的投放速度和灌注压力: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灌注桩材料的投放速度和灌注压力,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5)监测灌注桩的沉降和变形情况:在灌注完成后,及时进行沉降和变形的监测,确保桩身的稳定性。
3.施工记录和报告:(1)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钻孔深度、直径和倾斜度的测量数据,灌注桩材料投放速度和灌注压力的记录等;(2)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如钻孔偏心、灌注不均匀等;(3)编写施工总结报告,包括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措施和效果评估,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经验总结。
4.工作安全措施:(1)检查并保养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确保施工现场的道路畅通和安全,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如穿戴安全帽、安全带等;(4)检查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总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监理细则的出台和执行,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监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并及时记录和报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处理情况,以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规程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规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规程。
你说这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啊,就好比是给大地打针!那长长的螺旋钻就像是一根特别厉害的针管,要深深地扎进地里去。
先说说这场地准备吧,就像是给病人看病前得准备好干净整洁的病房一样。
场地得平整,不能有那些乱七八糟的障碍物,不然这“针”怎么能顺利扎下去呢?而且啊,还得保证场地有足够的强度,可不能软趴趴的,不然这“针”一下去不就陷进去啦!然后呢,就是钻机就位啦。
这就好比是让医生站到合适的位置准备打针,得稳稳当当的,不能摇摇晃晃。
要是钻机都站不稳,那还怎么干活呀!接着,钻孔开始啦!那螺旋钻就呼呼地转起来,往地里钻啊钻。
这时候可得注意啦,就像打针不能乱扎一样,得控制好速度和深度。
太快了不行,容易出问题;太慢了也不行,效率太低啦!再说说这灌注混凝土。
这就像是给病人打针的时候推药,得均匀、慢慢地来。
混凝土得质量好啊,不然怎么能保证桩的质量呢?哎呀呀,这钢筋笼的放置也很重要呢!就好比是给病人身体里放个支架,得放得恰到好处。
位置不对可不行,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效果呀!在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你想想,如果场地没准备好,那不就跟在泥地里打针一样吗?能打好吗?如果钻孔出了问题,那这桩还能结实吗?咱再说说这技术人员吧,他们就像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得时刻盯着,稍有不对就得赶紧调整。
他们得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发现那些小小的问题,然后及时解决。
这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啊,真的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技术。
它能让我们的建筑稳稳地扎根在大地上,就像大树的根一样牢固。
所以说啊,朋友们,可别小看了这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
它就像是建筑的基石,没有它,那些高楼大厦怎么能立得起来呢?咱得好好重视它,严格按照规程来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这就是我对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规程的看法,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长螺旋灌注桩相关要求规范摘要

长螺旋灌注桩相关规摘要3-3-3基桩最小桩间距:非挤土灌注桩: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桩桩基最小桩间距不小于3.0d。
其他情况最小桩间距也为3.0d。
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6-4-1当需要穿越老黏土、厚层砂土、碎石土以及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时,应进行试钻。
6-4-2钻机定位时,应进行复检,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开孔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不应反转或提升钻杆。
6-4-3钻进过程中,当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6-4-4根据桩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应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0~220mm;粗骨料可采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可掺加粉煤灰或外加剂。
6-4-5混凝土泵型号应根据桩径选择,混凝土输送甭管布置宜减少弯道,混凝土泵与钻机的距离不宜超过60m。
6-4-6桩身混凝土的泵送压灌应连续进行,当钻机移位时,混凝土泵料斗的混凝土应连续搅拌,泵送混凝土时,料斗混凝土的高度不得低于400mm。
6-4-7混凝土输送泵管宜保持水平,当长距离泵送时,泵管下面应垫实。
6-4-8当气温高于30℃时,宜在输送泵管上覆盖隔热材料,每隔一段时间应洒水降温。
6-4-9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升钻杆。
提钻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且应与混凝土泵送量相当匹配,保证管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6-4-10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层中钻进时,钻杆底部活门应有防止进水的措施,压灌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6-4-11压灌桩的充盈系数宜为1.0~1.2。
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3~0.5m。
6-4-12成桩后,应及时清除钻杆及泵管残留混凝土。
长时间停置时,应采用清水将钻杆、泵管、混凝土泵清洗干净。
6-4-13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
钢筋插设宜采用专用插筋器。
5-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5-2-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向竖向力作用下N K≤R(5-2-1.1)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N Kmax≤1.2R(5-2-1.2)2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 EK≤1.25R(5-2-1.3)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N EKmax≤1.5R(5-2-1.4)式中N 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 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N 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 Ekmax——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最大竖向力;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螺旋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
3-3-3基桩最小桩间距:
非挤土灌注桩: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桩桩基最小桩间距不小于3.0d。
其他情况最小桩间距也为3.0d。
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6-4-1当需要穿越老黏土、厚层砂土、碎石土以及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时,应进行试钻。
6-4-2钻机定位时,应进行复检,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开孔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不应反转或提升钻杆。
6-4-3钻进过程中,当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6-4-4根据桩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应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0~220mm;粗骨料可采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可掺加粉煤灰或外加剂。
6-4-5混凝土泵型号应根据桩径选择,混凝土输送甭管布置宜减少弯道,混凝土泵与钻机的距离不宜超过60m。
6-4-6桩身混凝土的泵送压灌应连续进行,当钻机移位时,混凝土泵料斗内的混凝土应连续搅拌,泵送混凝土时,料斗内混凝土的高度不得低于400mm。
6-4-7混凝土输送泵管宜保持水平,当长距离泵送时,泵管下面应垫实。
6-4-8当气温高于30℃时,宜在输送泵管上覆盖隔热材料,每隔一段时间应洒水降温。
6-4-9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升钻杆。
提钻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且应与混凝土泵送量相当匹配,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6-4-10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层中钻进时,钻杆底部活门应有防止进水的措施,压灌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6-4-11压灌桩的充盈系数宜为1.0~1.2。
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3~0.5m。
6-4-12成桩后,应及时清除钻杆及泵管内残留混凝土。
长时间停置时,应采用清水将钻杆、泵管、混凝土泵清洗干净。
6-4-13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
钢筋插设宜采用专用插筋器。
5-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5-2-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向竖向力作用下N K≤R(5-2-1.1)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N Kmax≤1.2R(5-2-1.2)
2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 EK≤1.25R(5-2-1.3)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N EKmax≤1.5R(5-2-1.4)
式中N 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
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N 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
最大竖向力;
N 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
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N Ekmax——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
或复合基桩的最大竖向力;
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确定:
R a=Q uk/K(5-2-2)
式中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 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
2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
3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4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5-2-5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R=Ra+ηc f ak A c (5-2-5.1)
考虑地震作用时R=R a+ζaηc f ak A c/1.25 (5-2-5.2)
A c=(A-nA ps)/n (5-2-5.3)
式中ηc——承台效应系数,可按表5.2.5 取值;
f ak——承台下1/2 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 深度范围内各
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
A c——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
A ps——为桩身截面面积;
A——为承台计算域面积。
对于柱下独立桩基,A 为承台总面积;对于桩筏基础,A 为柱、墙筏板的1/2 跨距
和悬臂边 2.5 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
置于单片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1/2 跨距围
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ηc;
ζ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采用。
表 5.2.5 承台效应系数ηc
注:1表中S a/d 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 c/l 为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
当计算基桩为非正方形排列时,Sa=(A/n)^0.5,
A 为承台计算域面积,n 为总桩数。
2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ηc可按单排桩条基取值。
3对于单排桩条形承台,当承台宽度小于 1.5d 时,ηc按非条形承台取值。
4对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台,ηc宜取低值。
5对于饱和黏性土中的挤土桩基、软土地基上的桩基承台,ηc 宜取低值的0.8倍。
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Ⅰ一般规定
5-3-1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加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加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5-3-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执行。
2对于大直径端承型桩,也可通过深层平板(平板直径应与孔径一致)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
3对于嵌岩桩,也可通过直径为0.3m岩基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也可通过直径为0.3m嵌岩短墩载荷试验确定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4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阻力标准值宜通过埋设桩身轴力测试元件由静载试验确定。
并通过测试结果建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与土层物理指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以及与静力触探等土的原位测试指标间的经验关系,以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Ⅱ原位测试法
5-3-3当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时,如无当地经验,可按下式计算:
(5-3-3.1)
当P sk1≤P sk2时 P sk=½(P sk1+β·P sk2)
当P sk1>P sk2时 P sk=P sk2 (5-3-3.3)
式中
Ⅲ经验参数法
5-3-5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
(5-3-5)
式中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5.1取值;
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5.2取值。
表 5.3.5-1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p si k(kPa)
注:1对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填土和以生活垃圾为主的杂填土,不计算其侧阻力;
2αw为含水比,αw=w/w l,w 为土的天然含水量,w l为土的液限;
3N 为标准贯入击数;N63.5为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击数;
4全风化、强风化软质岩和全风化、强风化硬质岩系指其母岩
分别为f rk≤15MPa 、frk>30MPa 的岩石。
表 5.3.5-2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 p k(kPa)
注:1砂土和碎石类土中桩的极限端阻力取值,宜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径比h b/d,土愈密实,h b/d 愈大,取值愈高;
2预制桩的岩石极限端阻力指桩端支承于中、微风化基岩表面或进入强风化岩、软质岩一定深度条件下极限端阻力。
3全风化、强风化软质岩和全风化、强风化硬质岩指其母岩分别为f rk≤15MPa 、f rk>30MPa 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