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脊柱区》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脊柱区局部解剖PPT课件

2024年脊柱区局部解剖PPT课件
– 椎孔vertebral foramen
–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
.
19
• 7个突起:
–棘突spinous process1 个
–横突transverse process1对
–上关节突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1对
–下关节突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1对。
• 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
• 1、椎体vertebral body:
– 位于前部,短柱状,表面密质较 薄,主要由松质构成。负重主要 部分,易发生压缩骨折。
• 2、椎弓vertebral arch:
– 椎弓根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
– 椎弓板lamina of vertebral arch
– 前面观:
– 后面观:
– 侧面观:4个生理弯曲:
• 颈曲cervical curve:凸 向前,为后天。
• 胸曲thoracic curve:凸 向后,为先天。
• 腰曲lumbar curvature: 凸向前,为后天。
• 骶曲sacral curvature: 凸向后,为先天。
– 运动:屈、伸、侧屈、旋 转和环转。颈腰部运动灵 活,损伤较多见。
.
49
.
50
.
51
• 椎管内容物:
– 脊髓被膜:
• 硬脊膜:硬膜外隙(腔)硬膜下隙(腔) • 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腔) • 软脊膜:
– 脊髓 – 椎静脉丛
.
52
.
53
.
54
• 椎间孔与脊神经
– 枕骨与寰椎间,寰枕关节后面与寰枕后膜前缘间形成 一孔,穿行C1和椎动脉。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六章 脊柱区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六章 脊柱区
构成,椎管各壁的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联系; 6. 脊髓的被膜,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层次关系,内容及临床联系;脊髓
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7. 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
了解 1. 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深筋膜解剖特点;
2. 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
3. 脊髓的血供。
第一节
概述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境界与分区
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表面:背阔肌
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脏器可 经此三角向后方突出,形成腰疝。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下三角
前界:腹外斜肌后缘 后界:背阔肌前下缘 下界:髂嵴 底:腹内斜肌 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第二节
层次结构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厚而致密,移动性小,有较丰富的毛囊和皮脂腺。
(二)浅筋膜
致密而厚实,含有较多脂肪,并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项区上部的浅筋膜 含纤维较多,故特别坚韧,腰区的浅筋膜含脂肪较多。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三)皮神经
一、浅层结构
1. 项区 颈神经后支较为粗大的皮支,包括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上项线下方、斜方肌的起点处浅出,伴 枕动脉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在名称上看似相关,但枕小 神经是颈神经前支所构成的颈丛的分支。第3枕神经(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颈 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于项区上部的皮肤。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脊柱的局部解剖 ppt课件

脊柱的局部解剖  ppt课件

第二腰椎
ppt课件
返回概述
16
肌肉的层次(一)
由浅至深大致分为四层:
• 第一层有斜方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后部; • 第二层有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 • 第三层有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 • 第四层有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等。
ppt课件
17
肌肉的层次(二)
肌肉围成的三角
•椎板锯断
•硬膜外腔:脂肪、疏松结缔 组织和椎内静脉丛
•硬脊膜 ,第二骶椎
•剖开硬脊膜(spinal dura , mater) 观察蛛网膜(arachnoid mater) ,潜
在的硬膜下腔
•切开蛛网膜,观察软脊膜 (spinal pia mater) ,蛛网膜下腔
,终池 (subarachnoid cavity)
脊柱的局部解剖
ppt课件
1
境界与分区
境界 分区 体表标志 骨性标志 肌性标志
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特点
皮肤 浅筋膜
皮神经 浅血管 深筋膜 肌层 血管神经 脊柱 椎管及其内容物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3、脊神经的后支(dorsal rami of
spinal nerve)
• 内侧支 • 外侧支 • 臀上皮神经
4、肋间动脉和腰动脉时后 支 (dorsa branches of the lumbar artery)
5、腰区 沿腹外侧作一纵切
口,此处脂肪性的浅筋膜与
致密的深筋膜可以明显分开

脊柱区解剖图(课堂PPT)

脊柱区解剖图(课堂PPT)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三)脊神经根
1.行程及分段: 脊髓 及软膜 蛛网膜及其囊
硬膜及其囊 (脊神经节)
蛛网膜下隙段
2.与椎间孔和椎间盘的关系
硬膜外段
神经根在椎间孔内的通道称椎间管,以硬脊膜囊于椎间 孔紧密相连,最易受压。
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椎体边缘增生、关节突的增 生是脊神经受压的常见原因。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2.听诊三角或肩胛旁三角 内上界:斜方肌的外下缘 境 外侧界:肩胛骨脊柱缘 界 下界:背阔肌上缘 底:脂肪组织、筋膜和第6肋间隙 意义: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3.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境 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 界 上界:第12肋
副神经
肩胛背神经
胸背神经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五、椎管及其内容物 (一) 椎管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1.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后壁: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侧壁:椎弓根和椎间孔
意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 突出(L4、5)、黄韧带肥 厚可使椎管腔变形或变狭 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 症状。(截瘫)
颈椎间孔
毗邻 前内侧:椎体钩、椎间盘 和椎体 后部:关节突关节
颈椎的椎体钩、横突和关节突构成一复合体 (UTAC),有脊神经和椎动脉等在此通过。复 合体的任何组成结构的病变均可压迫神经和血管。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二)脊髓被膜和脊膜腔
1. 被膜
齿状韧带
硬脊膜

局部解剖学-01.绪论和脊柱区.ppt

局部解剖学-01.绪论和脊柱区.ppt
2020/10/5
基本解剖技术
• 剥皮 • 解剖神经和血管 • 解剖肌肉
2020/10/5
2020/10/5
2020/10/5
解剖方法
• 尸位和皮肤切口 • 翻皮 • 浅筋膜-皮神经
2020/10/5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 听诊三角 • 腰下三角 • 腰上三角 • 肾手术切口
lymphatic node) • 神经(nerve)
2020/10/5
解剖尸体应遵循的原则
• 先预习、后解剖 • 由浅入深、主次分明 • 分工协作、勤思善问 • 爱护和尊重尸体
2020/10/5
器械用途和操作方法
• 解剖刀(scalpel) • 血管钳(hemostatic forceps) • 镊子(forceps) • 剪(scissors)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主讲:李 波
2020/10/5
绪论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 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 科学。
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区别和联系
2020/10/5
人体结构层次概述
• 皮肤(skin) • 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 深筋膜(deep fascia) • 肌(muscle) • 血管(blood vessel) • 淋巴管和淋巴结(lymphatic vessel and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 听诊三角 • 腰下三角 • 腰上三角 • 肾手术切口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
2020/10/5

局部解剖学 脊柱区 医学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 脊柱区 医学PPT课件
※上部紧张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
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 在剧前烈层活:动位中于,腰可方被肌扭前伤面,—是—腰腰腿方痛肌的筋原膜因之一。
三、肌层:由浅入深大致分为四层。
第一层:斜方肌、背阔肌 和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 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
第三层: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 第四层: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
※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
范围会扩大。
3.腰上三角
⑴位置:
位于背阔肌深面,
第12肋下方。
⑵境界: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腱膜
※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第12肋的附着处与腹 内斜肌后缘接近,则下后锯肌也参与构成一 个边,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间隙。
※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第12肋的附着处与腹 内斜肌后缘接近,则下后锯肌也参与构成一 个边,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间隙。
第六章 脊柱区
vertebral region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1.境界:也称背区,是指脊柱及其后方和两侧的
软组织所共同配布的区域。 上: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下:尾骨尖
两侧:斜方肌前缘→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襞
→腋后线→髂嵴后份→髂后上棘→尾骨尖
2.分区:
———枕外隆凸、上项线 项区 ——— 第7颈椎棘突、肩峰连线 胸背区 ———第12胸椎棘突、第12肋下
第二第层一:层下第夹:后三肌斜锯层、方肌:肩肌和竖胛、腹脊提背内肌肌阔斜和、肌肌腹菱和后横形腹部肌肌外后、斜部上肌后后锯部肌、
第四层: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
肌间三角
枕下三角、听诊三角 腰上三角、腰下三角
1.枕下三角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ppt课件
为肩胛骨背面高耸的骨嵴 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
平对T3棘突 外侧端为肩峰,为肩部的
最高点
CHENHUA
-
10
7.肩胛骨下角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
肩胛骨下角连线平对T7棘突 上肢下垂时容易触及
CHENHUA
-
11
8.第12肋
在竖脊肌外侧可触及 有时很短,易将第11肋棘与L5棘突和
尾骨尖的连线,构成一菱 形区
当腰椎或骶、尾椎骨折或 骨盆畸形时,菱形区会变 形
菱形区上下角连线的深部 为骶正中嵴,其外侧的隆 嵴为骶外侧嵴(经骶后孔 骶神经阻滞麻醉的标志)
CHENHUA
-
9
6.肩胛冈(spine of scapula)
26
背肌简表(1)
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斜方肌 背阔肌
上项线、枕外隆 突、项韧带、全 部胸椎棘突
锁骨外1/3、 肩峰、肩胛冈
内收肩胛骨
下6个胸椎棘突、 全部腰椎棘突骶 肱骨小结节嵴 正中嵴、髂嵴
上臂后伸、内收 及旋内
副神经
肩胛提肌 上4个颈椎横突 肩胛骨上角
上提肩胛骨
胸背神经
小菱形肌 大菱形肌
下2个颈椎棘突 肩胛骨内侧缘 上提内收肩胛骨
②第3枕神经 third occiptal
nerve
C3N后支→,穿斜方肌浅出
, →项区以上皮肤
CHENHUA
-
18
⑵胸背区与腰区
各支在棘突两侧浅出 上部分支几乎呈水平位向外侧
走行 下部分支斜向外下 分布至胸背区和腰背区皮肤 第12胸神经后支分支可分布到
臀区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脊柱区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脊柱区

04
CATALOGUE
脊柱区的神经结构
脊柱区的神经组成和功能
脊柱区的神经主要由脊神经组成,每 对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为前支和后 支,分别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肌肉和皮 肤。
脊柱区的神经还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神 经节和神经束,如交感神经节和脊神 经节,它们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和 调节躯体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脊柱区疾病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X线检查
通过X线平片和CT检查,观察 脊柱形态、结构及骨组织病变
,如骨折、骨质增生等。
MRI检查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脊 柱软组织的病变,如椎间盘突
出、脊髓受压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 评估神经功能状态,辅助诊断
神经根和脊髓病变。
实验室检查
THANKS
感谢观看
曲和骶曲。
脊柱的横切面呈圆形,表面有椎脊柱的生理弯曲有助于缓冲外 力对身体的冲击,保护脊髓和 内脏器官。
颈椎生理弯曲向前凸,维持头 部平衡,腰椎生理弯曲向后凸 ,维持身体平衡。
脊柱的生理弯曲还有助于维持 身体姿势,保持身体平衡和稳 定性。
脊柱的生长发育和退行性改变
肋间后动脉
为脊柱区提供营养,并与胸廓内 动脉相吻合。
髂内动脉
为骨盆和下肢提供血液。
骶正中动脉
为骶骨提供血液。
腰动脉
为腰部肌肉和脊髓提供血液。
脊柱区的淋巴管组成和功能
脊柱前、外侧的淋巴管
收集脊柱区浅层组织的淋巴液,回流至腹股 沟淋巴结。
骶骨的淋巴管
收集骶骨区域的淋巴液,回流至腹股沟淋巴 结。
脊柱后侧的淋巴管
脊柱区的神经根和脊髓
脊柱区的神经根是指从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束,它们在脊髓 的各个节段汇聚成神经根,穿过椎间孔,支配相应的躯干和 四肢肌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schka关节 (图)
椎体钩可限制上一椎体向侧方移位 发生不同的骨质增生可分别引起不同的颈椎病
2. 椎管腔的形态
(二)脊髓被膜和脊膜腔 (spinal mater and space of spinal
mater)
1. (图)脊髓 Spinal cord
上端平枕骨大孔连于脑,下端终
于1腰椎下缘
枕大神经 (图)
上项线下方浅出,伴枕动脉分支上行 顽固性枕大神经痛阻滞点
行经腰区,穿胸腰筋膜浅出,越髂嵴分布
至臀区上部
浅出处比较集中,当腰部急剧扭转时,
臀上皮神经 神经易被拉伤,导致腰腿痛
(图)2. 浅血管 (superficial vessel)
(三) 深筋膜 (deep facsia) 1. 项筋膜(Nachal facsia) 方肌表面
腰上三角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 器官可在此三角向后突,形成腰疝
意义
(4)腰下三角 (图)
photo
边界 意义
下界髂嵴上缘 外上腹外斜肌后缘 内上背阔肌前下缘
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亦可形成腰疝 腹膜后隙脓肿可形成膨隆性皮下脓肿 盲肠后位深部阑尾炎时,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五) 深部的血管和神经 (The vessel angd nerve of
•分 区
✓ 项区 ✓ 胸背区 ✓ 腰区 ✓ 骶尾区
二、表面解剖(Surface anatomy)
颈椎(C):第7颈椎棘突较长, 常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1. 棘突
spinous process
胸椎(T):棘突斜向后下,呈叠瓦状
腰椎(L):棘突呈水平位,第4腰椎棘突平髂 嵴最高点
骶椎(S):融合为骶正中嵴,S2平对两侧髂后 上棘的连线
2. 骶管裂孔和骶角
骶管裂孔: 第4、5 骶椎背面的
切迹与 尾骨围成的孔骶来自角:易于触及,是骶管麻醉的进针定位标志
3. 尾骨
左、右髂后上
4. Michaelis 菱形区棘与第5腰椎棘突和当尾腰骨椎尖或的骶边、线尾构椎成骨折或骨盆畸形 (米氏区)(图) 时,菱形区可变形
5. 肩胛骨 (图)
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对第3胸椎棘突 两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 胸椎棘突
内有枕下神经、椎动脉经过 各种疾病可压迫之形成脑供血不足
(3)腰上三角 (图)
photo
边界
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
上界为第12肋
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腱膜深面有三条与第12肋平行 排列的
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
和髂腹沟神经

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
肾手术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 当切开此腱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三神经
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
临床意义 ( 图)
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 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 便于显露肾
(四)肌层 (Muscles)
1. 分层 (图)
第一层: 斜方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 夹肌、肩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 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 第三层: 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
layer)
1. 血管 (Vessel)
枕动脉 occipital artery
颈横动脉分支
肩胛背动脉 dorsal scapular artery
椎动脉
the deep
2. 神经 (Nerve)
行径 自椎间孔由脊神经分出,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
脊神经后支 (图)
特点
呈明显节段性分布,手术横断背深肌时,不会引起肌肉瘫

行径中通过一些特殊结构:后支分出后向后穿骨纤维孔至
横突间肌
后外侧支入竖脊肌,穿胸腰筋膜浅出
后内侧支经骨纤维管下行至背深肌穿
胸腰筋膜浅出
上述结构坚韧而缺乏弹性,腰部活动性大,这些孔道易变
内侧缘
形、变窄,压迫通过的血管、神经导致腰 腿痛
意义
骨纤维孔 骨纤维管
( 图)




临床意义
四、椎管及其内容物(vertebral canal and content)
(一)
椎管 vertebral canal
由游离椎 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连成,上接枕骨大 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而终
其内容有脊髓、脊髓被膜、
脊神经根、血管及结缔组织等
前壁
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 成
1. 椎管壁的构成 后壁 (图) 侧壁
意义
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椎弓根和椎间孔
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病变,如椎体骨 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因素 均可使椎管腔变形或变狭窄,压迫其内容物 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交角 肾位于该角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
6.脊肋角 (图)
三、层次结构 (layer structure) (一)皮肤(skin)
(二)浅筋膜 (superficial farcia)
1. 皮神经 (cutanious nerve)
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斜方肌起点
浅层覆盖在斜
深层在该肌深

背 (图)

较为薄弱,覆于竖脊肌 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
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
后层覆于竖脊肌后面
腰区增厚
2. 胸腰筋膜 (图)
肌之间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 前层又称腰方肌筋膜
(Thoracolumbar facsia)
项筋膜和胸腰筋膜活动 度大,是腰腿痛原因之一
第四层: 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
2.形成结构
(1)听诊三角 (图)
边界: 内上界为斜方肌
的外下缘 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 下界为背阔肌上缘 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
筋膜和第6肋间隙 表面覆以皮肤和筋膜
意义: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边界
(2)枕下三角 (图)
photo
意义
内上界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 底为环枕后膜和环椎后弓 浅面夹肌和半棘肌
2.
脊髓被膜 Capsula of spinal cord
硬脊膜 spinal dura mater
脊髓蛛网膜 spinal arachnoid mater
软脊膜 spinal pia mater mater
3. 脊膜腔 cavity of the spinal mater
脊柱
vertebral

region
• 脊柱区又称背区back, 是指脊柱及其后方和 两侧的软组织所共同 配布的区域。
(一)概述
一、境界和分区
✓ 上界自枕外隆 凸和上项线
✓ 两侧界为自斜 方肌前缘、三 角肌后缘上份、 腋后襞与胸壁 交界处、腋后 线的连线
✓ 下界为自髂嵴 后份、髂后上 棘至尾骨尖的 连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