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普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小学生科普知识

小学生科普知识

栏目一:科普知识1、郁金香是什么地方的国花?(荷兰)2、什么树会吃人?(奠柏)3、什么花最大?(大王花)4、甩掉中国贫油帽子的人是谁?(李四光)5、谁发明了麻醉术?(华佗)6、橡皮是谁发明的?(爱迪生)7、是谁发明了导弹?(钱学生)8、海龟的寿命有多长?(300岁)9、中国是世界上产虎最多的国家,那么什么虎最名贵?(东北虎)10、什么动物是人最早驯养的?(鸡)每天六个一,提高免疫力睡一个好觉:睡眠不良与免系统功能降低有关。

体内的T细胞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睡眠,T细胞的睡眠会减少,生病、机率随机增加。

不一定要睡足8小时,只要早上起来觉得精神舒畅就可以了。

做一番运动: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会相对增加。

不过运动如果太过激烈或超过1小时,身体反而会制造一些荷尔蒙,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

做一次按摩:按摩使身体放松,减少压力。

每天接受45分钟的按摩,一个月后,身体免疫会明显上升。

做一回白日梦:每天做5分钟的白日梦,一边深呼吸,一边做做白日梦,让愉快的画面从脑中飘过,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目和活动能力。

参加一次艺术活动:笑能使干扰素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变得更活跃。

如果你认为缺乏幽默感,可以多看喜剧片,好笑的漫画。

音乐可以增加对抗感染及癌症的抗体,不管喜欢哪种音乐,聆听时都能刺激健康的身理反应。

与知己交流一次: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也比性格孤僻的人好。

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对抗压力,减少压力,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栏目二:小幽默,大智慧小幽默:一个庸医把某人的儿子误诊致死。

为了赔偿,他把自己的儿子送给了对方。

接着,他又诊死了一户人家的女仆,于是用自己的女仆做了抵偿。

有天晚上,有人敲门求救:“内人腹痛不止,请先生望诊。

”这医生马上把夫人唤醒嘱咐道:“贤妻,你还是做好离开的准备吧!”大智慧:我们应该想着怎样避免坏事情的发生,而非时刻准备去做一些无用的弥补。

小学生科普必考知识点

小学生科普必考知识点

小学生科普必考知识点科学知识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科普必考知识点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科普必考知识点,帮助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科学考试。

一、天文知识1. 星球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一周定义为一天。

2. 星座和银河:了解常见的星座,如北斗七星和猎户座;认识银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

二、地理知识1. 大洲与洲际:知道世界上的七大洲,如亚洲、非洲和欧洲;掌握相邻洲之间的位置关系。

2. 中国省份及省会:掌握中国的省份及其省会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

三、动植物知识1. 常见动物分类: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区别;掌握常见动物的分类。

2. 常见植物分类:认识树木、草本和花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

四、生态环境知识1. 环境保护: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减少垃圾和节约用水等。

2. 生态系统:认识森林、湿地和海洋等不同的生态系统。

五、物质与能量知识1. 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量与能源:认识能量的转化和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

六、人体健康知识1. 营养与食物:了解不同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

2. 健康习惯:掌握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和定期锻炼等。

七、科学实验与观察1. 科学探究: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步骤,如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2. 观察与判断: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如观察昆虫和鸟类的特征,判断它们的生活习性。

八、科技与创新1. 发明与发现:了解一些重要的发明和发现,如电话和电灯的历史。

2. 计算机技术:初步认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以上就是小学生科普必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世界,提高他们在考试中的成绩,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祝愿每个小学生都能成为科学的探索者和未来的科学家!。

小学生科普小知识(共5篇)

小学生科普小知识(共5篇)

小学生科普小知识(共5篇)第一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小学生科普小知识1、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2、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3、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4、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地球)(24小时)5、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大约500万次)6、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7、地球的厚被是什么?(大气圈)8、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9、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10、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11、蜜蜂是怎样造蜂房的?(每一只工蜂的腰部都有一个蜡腺,能分泌出蜡,这种经过嘴巴的咀嚼后变得又软又韧,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交通安全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横行道,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

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身体不向窗外探,上车扶手抓抓牢,身背书包不闲逛,轻易别理陌生人,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它来玩耍。

课间安全遵守秩序进校门,不拥不挤不奔跑,上下楼梯靠右行,先后有序不争抢,走廊通道慢慢走,奔跑打闹太危险,进了教室要文明,不踩桌椅不攀高。

第二篇:科普小知识科普小知识1为什么兔子不用喝水?(因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有大量水份,足够身体的需要了,如果肠里的水一多,就会患肠胃炎。

但兔子体内缺水时,也是可以喝水的)2在离南极最近南美洲的海伦娜岬角,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如羊会得白内障变成盲羊,猎人随手可拎起一只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口福,天上飞的野鸟因视力不好,辨不清方向而误闯百姓家里,就连河里的鱼也是盲鱼,许多在这里居住的人得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生产缓慢,农作物减产,请问。

这是为什么?(这一地区的上空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过强所造成的)3、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是舌头。

小学生必知的科普小知识

小学生必知的科普小知识

小学生必知的科普小知识自然科学1.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星星。

2.水是唯一的自然三态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3.彩虹是由阳光透过雨滴形成的。

4.蝴蝶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5.地球上70%以上的表面是由海洋覆盖的。

6.雪花是由冰晶构成的。

7.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8.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9.鸟类是唯一具有羽毛的脊椎动物。

10.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

地理知识11.世界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

12.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13.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14.印度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洋。

15.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方。

16.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地方。

17.非洲是地球上面积第二大的洲。

18.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

19.亚洲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

20.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洋。

动物界21.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

22.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23.蚊子是世界上传播疾病最多的昆虫。

24.海豚是哺乳动物,但它们生活在水中。

25.蜜蜂是为植物传播花粉的重要昆虫。

26.珊瑚是海洋中的生物,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27.蝙蝠是唯一可以飞行的哺乳动物。

28.骆驼是沙漠中生活的动物,可以储存水分。

29.猫科动物中,豹是奔跑速度最快的。

30.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

天文学31.星星是遥远的太阳。

32.地球是位于太阳系中的行星。

33.恒星是持续发光的天体。

34.星座是人们根据星星的分布所形成的图案。

35.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36.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为27.3天。

37.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冰封小天体。

38.月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特殊对齐造成的现象。

39.星系是由星星、行星和其他宇宙物体组成的系统。

40.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巨大云状结构。

物质和化学41.氢气是地球上最轻的元素。

42.水分子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43.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44.金属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

45.钠和氯化合成盐。

小学生必知100个科普小知识

小学生必知100个科普小知识

小学生必知100个科普小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知识已经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小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对于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列举了一些小学生应该了解的100个科普小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然界。

昆虫1.蚊子的优点:蚊子只有雌性蚊子叮咬人类。

2.蜻蜓的眼睛:蜻蜓拥有超过 30,000 个小眼睛。

3.蜜蜂的工作:蜜蜂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授粉者之一。

4.蚂蚁的劳动:蚂蚁可以搬运自己体重 50 倍的东西。

生物学5.猫的灵敏度:猫的耳朵可以独立转动 180 度。

6.狗的嗅觉:狗的嗅觉是人类的 1,000 至 10,000 倍。

7.大象的记忆:大象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

8.鲸鱼的声音:鲸鱼可以发出 200 Hz 的超声波。

物理学9.光速:眼睛看到的闪电比耳朵听到的声音快。

10.引力:苹果掉下来是因为引力作用。

11.声音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2.磁场产生:磁铁的两极是由电荷产生的电子云形成的。

化学13.水的成分: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14.空气成分:大气中氮气占比最高,约 78%。

15.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分类。

16.化学反应: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

天文学17.月球: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那就是月球。

18.星座:狮子座是夏季星座中最亮的一个。

19.太阳系:太阳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

20.行星:金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

地理学21.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 24 小时。

22.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 365 天。

23.地球表面:地球的表面约 71% 是水。

24.地球的气候:亚马逊雨林拥有世界上最潮湿的气候。

健康25.健康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增强免疫力。

26.运动好处: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减肥。

27.洗手重要性:经常洗手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8.良好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健康。

小学生科学常识普及

小学生科学常识普及

小学生科学常识普及科学是一门方法论,是人类通过实践和观察对自然界规律的一种认知和探索。

小学生时期正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培养科学常识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学生科学常识进行普及,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1. 天文知识:太阳:太阳是地球的星球,给地球带来光和热。

它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里最大的天体。

我们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不直接望向太阳,因为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可以伤害我们的眼睛。

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

月亮看起来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这是因为月亮围绕地球的位置不同,使我们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星星:夜晚,当天空很黑并且没有云朵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闪亮的小点,这些就是星星。

星星都是遥远的太阳,它们离我们非常远,看起来像闪烁的光点。

2. 物质与物质变化:物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有颜色,有形状,有质量等特征。

固体:固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它的形状和体积都是固定的,如石头、桌子等。

液体:液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它的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如水、果汁等。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它的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如空气、氧气等。

物质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各种变化,包括物质的相变和化学反应。

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如水从固体变成液体的融化。

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分子层面发生的变化,如铁生锈、火柴燃烧等。

3. 声音与光线:声音: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有所不同,例如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光线:光线是由光源发出的,它以直线传播。

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如光经过水时会发生折射使光线的方向改变。

4. 植物与动物:植物:植物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主获得能量的生物。

植物有根、茎和叶,根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用于支持植物身体,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动物是指需要通过食物摄取能量的生物。

小学小科普30篇(带注音)

小学小科普30篇(带注音)

小学小科普30篇(带注音)本文旨在给小学生介绍30个科普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1. 星星的由来:(xīng xīng de yóu lái)星星是由太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形成的。

恒星是由大量氢气聚集形成,行星是在恒星周围围绕着它旋转形成的。

2. 闪电的形成:(shǎn diàn de xíng chéng)闪电是空气中电荷分布不均导致的。

正的电荷在云的底部,负的电荷在云的顶部,当电荷之间的压力足够大时,它们之间的差距会被电弧击穿,从而形成闪电。

3. 龙卷风的形成:(lóng juǎn fēng de xíng chéng)龙卷风是由气旋和风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当大气压力不稳定时,气体会开始旋转并形成气旋。

当气旋吸入了足够多的水蒸气时,它们就会开始形成龙卷风。

4. 声音的传播:(shēng yīn de chuán bō)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传播。

当任何物体发出声音时,它都会产生震动,这些震动向外扩散,并通过空气中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传播。

5. 生态系统:(shēng tài xì tǒng)生态系统由生物和它们所居住的环境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河流、海洋等。

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生物都与它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多个生态系统组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生态平衡。

6. 太阳系中的行星:(tài yáng xì zhōng de háng xīng)太阳系中有8个行星。

从距离太阳最近到最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7. 火山:(huǒ shān)火山是由岩浆和气体的喷发形成的。

当地球的地壳发生变化时,岩浆和气体会从地下深处喷发而出,形成火山。

8. 重力:(zhòng lì)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吸引力。

小学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小学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小学科普知识资料大全小学生天文知识1、在月球上走路为什么费劲答:因为月球上的吸引力很小,走路很容易滑倒,一分钟只能走20步。

如果走急了,就容易飞起来,一飞起来,就好长时间站不稳,所以,在月球上走路就很费劲。

2、地球为什么不发光答:因为地球的温度比较低,最热的地方(地核心)才二三千度,不像太阳温度那样高,能引起热核反应,所以地球不会发光。

3、人为什么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答:因为地球很大,转得又很平稳,我们也在同地球一起转动,我们以自己为参照物,所以就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

4、打雷是怎么回事答: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

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5、流星雨是怎么回事答:宇宙中有许多小天体按着自己的轨道和速度飞行。

有的自己炸碎了,有的和其他天体撞碎了。

但它们继续向前飞行。

当它们的轨道和地球轨道碰到一起时,像雨点一样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就叫流星雨。

6、什么是宇宙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7、银河系有多大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

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9、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

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

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10、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科普知识
1、生活垃圾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生活垃圾主要通过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生活垃圾若不能及时从市区清运或是简单堆放在市郊,往往会造成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孽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和危害人体健康。

2、生活垃圾有什么污染?
生活垃圾不但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污染水体、大气、土壤,危害农业生态,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对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3、什么是大气环境质量基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基准是指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大气环境质量基准是由污染物同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大气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现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是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制定,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布,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4、什么是大气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即能维持生态平衡并且不超过人体健康要求的阈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或所能允许排放的污染物
阈值,大气环境就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或用途,生态的良性循环、人群健康及物质财产将受到损害。

5、什么是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是指大气环境总体或某种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述,其方式是用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来表征大气环境的好坏。

大气环境质量的要素主要包括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类。

但是只有浓度水平也无法定义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所以产生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不同功能区的大气环境含有有害物质或因素限值作统一规定。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和PM2.5等。

6、雾和霾有什么区别?
雾(Fog)和霾(Haz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低能见度的自然现象,是近地面的空气中水汽凝结( 或凝华) 的产物。

霾是由于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颗粒物所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混浊现象。

雾和霾是一种天气现象。

7、什么是大气能见度?
能见度是指物体能被肉眼看到的最大的水平距离,也指物体在一定距离时被肉眼看到的清晰程度。

所谓“能见”,在白天是指能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的轮廓和形体;在夜间是指能清楚看到目标灯的发光点。

在空气特别干净的北极或是山区,能见度能够达到70~100km,然而能见度通常由于水汽、大气污染物而有所降低。

例如,大雾和霾时能见度可降至零,会对交通运输带来极大不利影响。

8、什么是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是指具有一定的温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空间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如有的以空间气压分布为特征组成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有的则以风的分布特征来分,如气旋,反气旋,切变线等,有的又以温度分布特征来确定,如锋。

还有的以某些天气特征来分,如雷暴,热带云团等。

通常构成天气系统的气压、风、温度及气象要素之间都有一定的配置关系。

9、什么是逆温现象?
在底层大气,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m(米),温度降低0.6℃左右。

也就是说,在数千米以下,一般是低层大气温度高、密度小,高层大气温度低、密度大。

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和远距离输送、扩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上空,使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越来越重。

10、大气污染物是如何传输和扩散的?
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以及大气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扰动运动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输送。

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风对污染物的扩散有两个作用:一是整体的输送作用,二是冲淡稀释作用。

风向决定污染物迁移运动的方向,风速决定污染物的迁移速度。

污染物总是由上风方被输送到下风方。

在污染源下风向,污染要重一些;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污染物混合的清洁空气量越大,冲淡稀释作用就越好。

一般来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成正相关,而与风速则成反相关。

11、大气里有哪些主要污染物?
目前已认识到的、在环境中已产生和正在产生影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SO2、H2S等)、含氮化合物(NO、NO2、NH3 等)、含碳化合物(CO、VOCs等)、光化学氧化剂(O3、H2O2等)、含卤素化合物(HCl、HF等)、颗粒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八类。

将这些大气污染物按其物理状态分类,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如SO2、NO)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分,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2、什么是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所谓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二次污染物则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如臭氧、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物等。

值得注意的是,二氧化碳以前不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物,但鉴于其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一些国家已经把二氧化碳作为大气污染物对待。

我国2012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TSP)、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Pb)、苯并[a]芘、氟化物、氰化物等。

13、什么是大气污染?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直接排放的污染物或者由它们转化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到达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人类活动及自然界都不断向大气排放各种各样的物质,当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超过了正常的水平,并在大气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进而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或其他环境要素(如气候、水体)产生不良效应时,就构成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危害程度,不仅是以空气中是否存在某种有害物质来衡量,还需考虑其作用的浓度和时间等因素。

14、什么是土壤?
公元121 年前我国古书《说文解字》中说: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壤,柔土也,无块曰壤。

有植物生长的地方称作“土”,而“壤”是柔软、疏松的土。

土壤是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物质层。

15、大气包含哪些组分?
大气就是我们通常俗称的空气,是指笼罩在地球外表面的一层气体,绝大部分集中在距地面1000km(千米)的高度内。

其中,与我们人类及其他生物关系最为紧密的底层大气称为对流层,其厚度约10km。

底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污染物)三部分组成。

16、什么是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废弃的剩饭剩菜、纸张、塑料、玻璃、电池、荧光灯...
17、是否检测出蔬菜有放射性,就不能食用?
不是。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辐射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越来越高,以前的设备检测不出来的极低水平的放射性,现在也能测出。

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后,我国检测出蔬菜中的碘-131是未用水冲洗就直接测量的,是空气中的碘在叶子上的沉积,并未被蔬菜吸收,因此冲洗后就检测不出碘-131。

没有核事故时,蔬菜、水、空气中也能测出极微量的天然放射性,人类一直以来都在摄入这些有极微量天然放射性的水、蔬菜等。

18、食用了受污染食品可能造成哪些健康影响?
食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会增加个人受到照射的辐射剂量,也会增加与照射相关的健康风险。

造成的确切影响取决于所摄入的放射性核素类别以及摄入量。

放射性碘的半衰期为8天,在数周内自然衰变。

一旦食入,可在体内沉积,主要是在甲状腺,这会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儿童更是如此。

服用碘化钾是预防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聚集的一项既定方法。

必须强调,是否服用、何时服用、服多大剂量的碘化钾,必须遵从公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示。

由于摄入了受到放射性铯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带来长期健康影响,因此需要对出现的情况进行仔细监控。

19、核事故发生地的所有食品都会受到影响吗?
不,并不是所有食物都会受到影响。

在突发情况出现之前就曾发货或者完成商业包装的食品就不会受到影响。

但是,在放射性物质出现沉降的地区生产的某些食品可能遭受污
染。

对遭受核事故放射性污染地区的食品和食品生产造成的影响,取决于食品生长或者生产地点存在或者沉淀下来的放射性核素的类别和放射性剂量。

20、在国际贸易方面,有无食品放射性方面的规定?
发生核事故后,对国际贸易食品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具有国际商定的法典指导值(GLs)。

该指导值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法典委员会发布。

采用这些指导值,既可提供足够的安全性空间,又可以尽可能减少国际贸易不必要的中断,也有助于保护受影响的农牧渔业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