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少年宫马亚丽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的情感引导与情绪管理(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的情感引导与情绪管理(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的情感引导与情绪管理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的情感引导与情绪管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引导与情绪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引发情感共鸣。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情感引导与情绪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情感引导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学生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感,找到情感的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他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

通过情感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节奏,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情感引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音乐作品。

通过情感引导,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创作中,使他们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情绪管理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情绪管理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

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首先,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

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压力。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组织音乐活动、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等,来营造这样的氛围。

其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波动。

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通过调整教学节奏、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等方式,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情绪。

最后,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如何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情感审美教育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情感审美教育

2016年第21期(总第309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21,2016(CumulativelyNO.309)102 Northern Music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情感审美教育翟凤梅(天津市东丽区李明庄学校,天津 300300)【摘要】开设小学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艺术作品中的美,并将从音乐中欣赏到的美进行赏析和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和审美得到培育。

小学的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音乐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对情感的一种体验,而审美的培养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

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应为学生尽可能营造一种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到音乐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本文主要从多方面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教育,并对如何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审美教育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塑造学生的审美观,这其中情感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因素,将审美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学生营造音乐的学习氛围,将美好的音乐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陶冶情操,展开丰富的想象,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重视情感的渗透,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展开教学活动。

一、从多角度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教育音乐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而且直接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人们生活的写照。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

(一)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的旋律之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欣赏是其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它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听觉的角度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感受音乐的旋律之美,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满足学生在精神上的愉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有助于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良好发展,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情感教育,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加强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地理教学;寓情于教情感教育是根据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各种积极的影响,旨在丰富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机能和能力健康发展,以及培育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情感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创设某种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地自我激励心理倾向,并把这种激励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来。

一、知识拓展,情理交融,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并不是无动于衷、一味的被动接受。

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总是具有特定的态度,而对客观事物的不同认知态度的具体反映,就是学习中的情感。

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形成学生丰富的高尚的情感,使学生喜爱地理课呢?首先,作为一位地理教师,我认为育人之中要情理交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动机的教育,使学生从内心进发出要学地理的欲望。

例如,针对“我国的奥运年”、“台湾问题”“达尔富尔问题”等热点,结舍相关地理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互相借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途径。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歌,不仅描绘了祖国美丽的风光,同时也揭示了地理事物的基本规律。

例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北朝民歌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阴山脚下的河套平原平坦辽阔的地形和葱郁的温带草原植被状况,使学生对草原的自然景观特征记忆深刻。

二、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调控教学情感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

未成曲调先有情——中职音乐教学的情感教育

未成曲调先有情——中职音乐教学的情感教育

文体教育 课程教育研究·251· 未成曲调先有情 ——中职音乐教学的情感教育陈海霞(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辽宁 朝阳 122400)【摘 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发 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再现作品所需要表现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教师应当把握好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51-01所谓情感,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 体需要而产生的。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指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积极感受和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中,陶冶、净化、启迪、培育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情操,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以塑造完美人格。

本文主要就如何通过音乐的手段来达到对学生美的熏陶、情感的提升、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情感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念,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 成部分。

音乐中蕴涵着许多美妙的情感,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教师应当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开展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在学生个性、人格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

新的音乐课程理念将教学的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新的层面来理解,让我们明确音乐教学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笔者力图突破传统教育中重“技”轻“艺”,轻视人文素养、轻视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依据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原则,以基本的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归纳出几种主要的实践途径: 1.将音乐与诗歌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

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用 , 针 对 情 感教 育提 出 了一 些 教 学 策 略 。 并 关 键词 : 音乐 情 赢教 育 策略 中图 分类 号 : G4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5 2 1 ) 2c-0 4 -0 1 3 7 ( 0 o () 2 1 1 6 9 2
使 追 求 。 如欣 赏 舟 唱 晚 》 , 可 以 先 播 1情感教 育在 小学音乐教育 中的作用 量 的 完 成 知 识 传 递 和 情 感 熏 陶 的 任 务 , 再 渔 时 也 情 感 教 育 是 教 育 过 程 的 一 部 分 , 关 其 注 的 是 教 育过 程 中 , 生 的 态 度 、 绪 、 学 情 情 感 和 信 念 等 , 而 促 进 学 生 的 个 体 发 展 和 从 整 个 社 会 的 健 康 发 展 。 乐 教 育 从 某 种意 音 义 来 说 就 是 审 美 教 育 , 乐 教 育 中 的 情 感 音 教 育 , 够 培 养 学 生 自我 情 感 调 控 能 力 , 能 促 使 他 们 对 学 习 、 活 产 生 积 极 的情 感 。 生 ( ) 感 教 育 促 进 音 乐 教 育 对 学 生 情 感 1情 品 质 的培 养 。 小 学 音 乐 教 学 中 , 用 情 感 在 运 教 育 学 生 可 以 得 到 最 充 分 、 深 刻 的 情 操 最 陶冶 。 乐 教 育 的 本 质即 为 审 美 教 育 , 音 通过 美 的旋 律 、 的 节 奏 、 的 音 色 和 美 的 和 声 美 美 等构成 了美的艺术形象 。 此 , 课 堂上 , 因 在 教 师 引导 学 生 对 一 些 优 美 的 、 极 向上 的 积 音 乐 作 品 进 行 演 奏 、 赏 等 , 造 了 一 个 欣 营 真 、 、 的艺术境界 , 善 美 给学 生 以 美 的 体 验 。 在 音 乐 教 学

19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少年宫 马亚丽

19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少年宫 马亚丽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马亚丽“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作品,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热爱生活,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

教学中,它表现为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引起感情的感染、情绪的激动、情感的共鸣。

使音乐情感和学生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会对音乐产生“无动于衷”的感觉。

怎样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感觉及情感,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激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开心扉,体验美感,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首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听出音乐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图,还要触类旁通,了解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如果对文学、电影、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有所了解,就能以比较詮释的方法挖掘作品的内涵,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准确。

如果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在赏析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体会作品的时代意义。

教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美及艺术的美敏感,并且有自己的见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热情洋溢,亲切自然,将情感渗透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

因为,教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师生共同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演绎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突出自己的人格及个性特点。

即使在教学中多说几句“对不起,我错了”也丝毫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

真实的情感表现,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实的情感表露。

《第二节 音乐情感及情绪》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19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节 音乐情感及情绪》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19必修音乐鉴赏

《音乐情感及情绪》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情感和情绪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识别音乐情感和情绪的方法。

3. 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音乐情感和情绪的基本知识,能够准确识别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2. 难点: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将内心感受转化为音乐语言。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不同风格和情绪的音乐。

2. 制作PPT课件,包含教学图片和音乐示例。

3. 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能够清晰播放。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音乐情感和情绪的认知程度,以便调整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不同的音乐类型如何表达不同的情绪,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选取一首具有多种情绪表达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示音乐中的情感。

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也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实践创作:请学生尝试用简单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创作一首表达特定情绪的音乐作品,锻炼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5. 评价总结: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打分。

教师进行总结,表扬优秀作品,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创新。

五、课程结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情感及情绪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具有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

3. 预告下节课的主题或内容,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情感和情绪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识别音乐情感和情绪的方法。

3. 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4. 培养对音乐情感和情绪的审美能力。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特点 ,我们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探究音 乐课教学 中的情感教
学。
感, 是 小学音 乐课 在精神层 面达到的 深层 次的 目标 。 是培养 综 合 素质的 未来公 民的 重要 途径 。小学音 乐教 学 中融入 情感教
1 . 以情境陶冶情感
学, 是, J 、 学音 乐新课 程标准 的体 现 , 是小 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 的
用 。活动 的开展应该是面 向全班学生 , 以便于所有学生在集体
活动 中感受 音乐 的魅力 , 达到遭德教育 、 情感教育的大众化 。 比
如: 《 假如幸福 的话 拍拍手吧》 是一首节 奏感强 、 旋律简单欢 快 的歌 曲, 是集体舞的备 选曲 目。教师可以将集体舞 贯穿到教学 过程 中 , 以舞 蹈带动歌 曲的教学 , 以集体活动 达到情感教育 的
哩嘀 哩》 歌 曲的教学开端 , 教师可 以先将 《 春 晓》 这 首诗写在黑 板上 , 通过对 《 春 晓》 的回顾和总体概括 , 引 出学生 对春天 的遐
想。 以春天的美好事物为开端 , 可 以引导学生对本首歌 曲的每
句歌词产生共鸣 , 以学生独特的视角来理解歌 曲的含义 。在教 学《 童趣》 这一组歌曲时 , 教师可 以让学生通过一 系列学生经常 玩耍 的游 戏回顾 自己最喜 爱的 、 印象最深 的时光 , 并体 验与本 课主题“ 童趣 ” 相关 的音乐内容 , 达到感受表现不 同的音乐情绪
导学 生通过音 乐审美 的表 现形式感 受音乐背 后更深 层次 的情 感意义 , 借此完善学生的情感体系 , 达到美 育的高级 目标 。
2 . 小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 的要 求
等等 , 甚 至可 以激发 道德 的境界 , 使学生从歌 曲中体会 道德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马亚丽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
地让学生掌握某个作品,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
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热爱生
活,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

教学中,它表现为教师通
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引
起感情的感染、情绪的激动、情感的共鸣。

使音乐情感和学生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会对音乐产生“无动于衷”的感觉。

怎样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感觉及情感,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
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激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开心扉,体验美感,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首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音乐基
本功,听出音乐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图,还要触类旁通,了解文学、美术、历史等方
面的知识。

如果对文学、电影、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有所了解,就能以比较詮释的方法挖掘作品的内涵,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准确。

如果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在赏析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体会作品的时代意
义。

教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美及艺术的美敏感,并且有自己的见解。


师在教学中要热情洋溢,亲切自然,将情感渗透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

因为,教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师生共同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
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演绎出自己的生活经
历、亲身感受,突出自己的人格及个性特点。

即使在教学中多说几句“对不起,我错了”也丝毫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

真实的情感表现,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并
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实的情感表露。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
媒介给予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那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
情感教育就更为行之有效。

电化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配以相关的语言描述,直接刺激
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丰富的想象,触动内心的情感世界。

得以用自己的眼睛、
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

例如:欣赏美国艺术片《海上钢琴
师》的音乐片段。

该片段体现出主人公对美好感情的向往。

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人公-钢琴师在悠闲地弹奏钢琴,琴音平静、舒缓。

音乐采用的是抒情慢板,感觉音
符像在十指间不经意地流动。

画面镜头对准了钢琴师,他偶尔抬起了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亮丽而清新,仿佛吹来一阵清风,画面中现出一个美丽少女的脸庞,金黄色的头发在海风的吹拂下散落双颊,柔和的面孔上,眼睛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迷人。


乐在不时变幻,忽而温婉,忽而俏皮,又忽而激动。

镜头在不停切换着:少女的发丝遮
盖了眼睛,掠去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透过玻璃的反光照一照自己,然后偷偷地瞅一瞅
有没有人看到。

忽然,音乐悠然而止,此时画面中呈现出空
空的玻璃仓口,音乐回到开始的主题,镜头对准了钢琴师的眼睛,眼神中透出向往
和遗憾。

继而,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由弱到强,热情奔放。

画面中,美丽
少女迎着海风,裙裾飘舞,翩然走来。

这样一个音乐片段,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化,音色的
明暗交替,情绪的瞬息变化,加之电影艺术中光、像、影的完美结合、演员的出色演绎,充分表现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很人性地反映出情感世界的渴望,使人们体会到恬静与祥和,令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

音乐教学从不同的方面使学生情感得以培养。

例如:反映人和自然、命运拼搏的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进取精神;热情、乐观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心胸开阔
努力奋进;宁静、祥和的曲调可以使人平气合,沉静地对待一切。

教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情感教学,使学生形
象、生动地感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三、创造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培养。

有位名人曾说过: “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

”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
度去看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强加于学生,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

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以民主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爱好、特长、
原有的程度进行自由的情感体验。

人们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次演奏就有多少部作品”。

音乐作品在反映情感时,有许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我们在分析歌曲《夜晚的星》时,一位同
学说“这首歌表现的是: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是五颜六色的,人们聚集到草
坪上,欣赏夜晚的景色。

”另一位同学立刻说“不是,不是,晚上人们都睡觉了,天上的星
星从窗口照射进来,床边还有一大束玫瑰花。

”我想,大概是这位同学联想到唱过的
摇篮曲》,那句“床头布满玫瑰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紧接着下一位同学说
天使穿着白色衣服,拉着我的手飞上了天,我看见了嫦娥和月兔,我还跟他们一块儿
玩呢。

”学生们兴奋地构画着生动的情景,气氛很活跃。

这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建
议他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歌声表现出来。

当时正值傍晚,我们关上灯,教室里尚有一丝余亮。

稍停片刻,活动室已寂静无声,我在钢琴上奏出一段舒缓、安静的旋律, 然后进入歌曲的主题,随之我同他们一起动情地歌唱。

偶然抬眼望去,学生们随着音
乐伴奏晃动着身体,微闭着双眼,沉浸在歌曲之中,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当学生们走出
教室的瞬间,仍感到音乐的余味,当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时,又产生了对音乐活动的
期待,对音乐美的新的渴望。

教师不仅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引路人,还是学生的合作者。

师生要进行和谐的
情感交流,共同演绎美好的图画。

情感教学中,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做、敢说的氛围。

允许学生保
留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允许学生说“不”字,不套用语文教学中总结“中心思想”的旧法
来束缚、排斥学生的感受,不能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学生,也不能苟同于音乐作品

文字介绍。

就拿《月光奏鸣曲》来讲,教授这首乐曲的老师大概都会让学生去联

皎洁的月夜,这首作品便成了宁静安详的代表作了。

而事实上,它只是贝多芬创作

#C 小调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只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才命名
的。

部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受一种内心涌动情感的支配来完成的。

同样,欣赏者只有对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有了自己的体验,音乐才能鲜活起来。

失去了自己的感受,

乐将只是一个个苍白的音符,也将无法听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之声。

教师要
鼓励
学生的想法,并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启迪、引导学生的二度创作。

有情才动情,有感
才能发。

当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做声时,不要
埋怨学生;当你激情荡漾,而学生无动于衷时,不要埋怨学生。

低头审视一下自己,那
是教学中的一个败笔。

试想:当教师只顾

味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没有顾及那已显疲惫的双眼,何来的激起?当教师只是墨守
成规地克守着原有的教育形式,何来的思
辨?
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音乐是美的艺术,具

美的品位。

它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使人们心灵变得更加高
尚,
更加纯洁。

情感教学就是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敢地面对生活,平和地看待事物,友善地对待他人。

热爱一切美的事物,珍视每一
次的
情感体验,留住每一个永恒的瞬
间。

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引导学生开启音乐之门,探一探里面的风景线,品一品苦

与甘甜,听一听那清脆的撞击声。

相信吧,我们今天的努力,一定会为他们今后的
生活
增添几分绚丽的色彩。

生命也必将因此而动

(此文获北京市第九届课外校外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三
等奖
马亚丽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声乐教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

在首
都师
范大学音乐系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

从教十几年来,不断摸索总结教育教
的新思想,努力探寻校外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
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以亲切的教态、严谨的学风,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系统的音乐知识。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协调感、均衡感,树立团体协作的意识和高尚的道德
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