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野外饮⽤⽔的净化处理相关推荐野外饮⽤⽔的净化处理 野外饮⽤⽔处理是每⼀个户外爱好者的必备技能,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有⼀些细节值得注意。
下⾯是⼩编帮⼤家整理的野外饮⽤⽔的净化处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俗话说:"⼈可⼀⽇⽆餐,不可⼀⽇⽆⽔"。
可见⼈们⾮常清楚⽔对⼈的⽣存有多么重要。
然⽽,不洁净的⽔中经常会带有⼀些致病的物质,如变⾍痢疾、伤寒、⾎吸⾍、肝蛭、霍乱等有毒的病菌,以及腐烂的值物茎叶,昆⾍、飞禽、动物的⼫体及粪便,有的还可能会带有重⾦属盐或有毒矿物质等。
所以当你在极度⼲渴之际找到⽔源后,最好不要急于狂饮,应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源进⾏必要的净化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中毒或传染上疾病。
对寻找到的⽔源进⾏净化和消毒处理有⼏种简便可⾏的⽅法。
⼀、渗透法 当你找到的⽔源⾥有漂浮的异物或⽔质混浊不清时,可以在离⽔源3~5⽶处向下挖⼀个⼤约50~80厘⽶深,直径约1⽶的坑,让⽔从砂、⽯、⼟的缝隙中⾃然渗出,然后,轻轻地将已渗出的⽔取出,放⼊盒或壶等存⽔容器中,注意:不要搅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的清洁⼲净。
⼆、过滤法 当你找到的⽔源泥沙混浊,有异物漂浮且有微⽣物或蠕⾍及⽔蛭幼⾍等,⽔源周围的环境⼜不适宜挖坑时,可找⼀个塑料袋(质量好,不容易破的)将底部刺些⼩眼⼉,或者⽤棉制单⼿套、⼿帕、袜⼦、⾐袖、裤腿等,也可⽤⼀个可乐瓶,去掉瓶底后倒置,再⽤⼩⼑把瓶盖扎出⼏个⼩孔,然后⾃下向上依次填⼊2~4厘⽶厚的⽆⼟质⼲净的细砂、⽊炭粉、细砂、⽊炭粉、细砂5⾄7层,压紧按实,将不清洁的⽔慢慢倒⼊⾃制的简易过滤器中,等过滤器下⾯有⽔溢出时,即可⽤盆或⽔壶将过滤后的⼲净⽔收集起来。
如果对过滤后的⽔质不满意,应再制⼀个简易过滤器将过滤后的⽔再次进⾏过滤,即可满意。
三、沉淀法 将所找到的⽔收集到盆或壶等存⽔容器中,放⼊少量的明矾或⽊棉枝叶(捣烂)、仙⼈掌(捣烂)、榆树⽪(捣烂),在⽔中搅匀后沉淀30分钟,轻轻舀起上层的清⽔,不要搅起已沉淀的浊物,这样,你便能得到较为⼲净的⽔了。
农村饮用水如何消毒

农村饮用水如何消毒我区部分农村的生活饮用水仍以地下水为主,水源可能受到地下污染物、地表污物、降雨等的影响很容易滋生各类细菌病毒或红虫、水藻等微生物,使饮用水的水质无法达到国家标准,存在着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的卫生问题,所以水质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如何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以达到基本卫生饮用安全呢?建议一般在农村家庭中,使用漂白粉对饮水进行消毒。
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味,含有杀菌能力很强的有效氯,次氯酸是漂白粉产生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
漂白粉的优点是对所有类型的微生物均有杀伤作用,且毒性低。
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漂精片含有效氯≥50%。
用漂精片消毒时,加药前先将药片捣碎加水调成糊状,倒入需消毒水中搅动几下,静置30分钟饮用,每50公斤水加药一片(0.5g/片)。
用漂白粉消毒时,有两种方法:(1)直接投加法。
投药前按下式计算水量:井水水量(m3)=井内直径(m)×0.8×水深(m),每立方米水加8克漂白粉。
消毒时先将漂白粉加少许清洁水调成糊状,然后再加适量清洁水稀释至充分溶解,搅匀后静止沉淀,静置后取漂白粉上清液倒入需消毒的井水中,用吊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井水搅匀,待30分钟后即可使用。
每天消毒1~2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l~2小时进行。
(2)持续消毒法。
把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容器(塑料袋、塑料窗纱袋、竹筒、陶土罐)内,将容器钻若干小孔投放井中,使容器浮在水面下10cm处,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作用,使氯经容器的孔眼或容器壁慢慢地渗出来,以达到持续消毒的目的。
一次投药,可持续10-20天的消毒效果。
对于农村中长时间未使用的老井,应先彻底清理井内污泥、异物,采用过量氯消毒法消毒,即按加氯量lO-15mg/L 投入漂白粉或漂精片,当嗅到水中氯臭较重时,维持l2小时,将过量氯消毒的水抽干,新渗入井内的水即可利用,并按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日常的井水消毒工作。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包括:
1. 饮用水消毒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对洪涝灾害后的水源进行消毒:
-煮沸法:将水煮沸3-5分钟,杀灭病原微生物。
-消毒片或液体:可使用含氯消毒片或液体进行消毒,按照说明使用。
-紫外线照射: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水进行照射,杀灭细菌和病毒。
2. 注意饮用水的来源:尽量选择来源可靠的水源,如自来水、瓶装水等。
避免直接饮用污染的水源,如池塘、河流等。
3. 保持水质清洁:在饮用水的处理和储存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和工具的清洁。
使用干净的容器储存水源,避免交叉污染。
4. 谨慎使用自然水源:在用自然水源如井水或地下水进行饮用前,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
5. 注意水源稀缺情况下的用水节约:尽量减少浪费,控制用水量,避免过度消耗可用的饮用水资源。
6. 按时更换水源:长时间存放的水容易被细菌污染,建议每天更换饮用水,避免饮用陈旧的水源。
7. 定期检测水质:可以使用水质测试工具检测饮用水的质量,
确保水源安全。
8. 避免污染饮用器具:使用干净的水杯、瓶子等器具进行饮水,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饮用水。
总之,在洪涝灾害后,正确消毒饮用水并严格遵守卫生习惯非常重要,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有可能,建议在当地卫生部门或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水源处理和消毒操作。
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
13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3 氯胺消毒法
在水中加入氨(液氨、硫酸胺或氯化胺),则加氯后生成一 氯胺和二氯胺,这种方法为氯胺消毒。氨与氯的比例应通过 试验确定,其范围一般为1:3—1:6。本法的优点是:三卤甲 烷类物质的形成明显较普通氯化法低;如先加氨后加氯,则 可防止氯酚臭,化合性余氯较稳定,在管网中可维持较长时 间,使管网末梢余氯得到保证。缺点是:氯胺的消毒作用不 如次氯酸强,要求保证足够长的接触时间(2小时)和较高的余 氯量(1-2mg/l),因此接触时间长,费用较贵;需加氨而操作 复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
~ 18
5.氯化消毒的安全性问题
5.1氯化副产物的形成及危害
在氯化消毒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氯与水中的 有机物反应,产生一系列氯的副产物。通常,将水中能与 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有机前体物。天然水中有 机前体物以腐殖质(含腐殖酸和富里酸)为主要成分,其次 有藻类及其代谢产物、蛋白质等。腐殖质是氯化消毒过程 中形成氯化副产物三卤甲烷的主要前体物质。三卤甲烷属 挥发性卤代有机物,主要有四种:即氯仿、一溴二氯甲烷、 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其中以氯仿含量最高。据研究表明 氯仿具有致突变性和动物致癌性。氯化副产物中非挥发性 卤代有机物有卤乙腈、卤乙酸、卤代酚、卤代酮和卤代醛 等。这类物质目前现有仪器难以检测,但它们仍具有一定 的突变性和致癌性。
~
28
1.二氧化氯消毒
1.4 二氧化氯消毒
影响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杀菌效力逐渐减弱。但消 毒效果不受PH值的影响(PH6- PH 10),这使 其对水质PH的变化比氯有更强的适应性,特 别适用于碱度较高的水源水消毒;也不受天 然水源中经常存在的氨的影响;因此,二氧 化氯作为饮水消毒有其特有的实用性。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一、引言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饮用水的质量,我国实施了饮用水消毒的措施。
本文将对我国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2.1 氯消毒氯消毒是我国最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之一。
氯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氯消毒可以采用氯化气、次氯酸钠、三氯化氮等形式进行。
2.2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类细菌、病毒和有机物。
臭氧消毒广泛应用于净化水源、提高水质等方面。
2.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够破坏细菌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紫外线消毒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方面具有优势。
2.4 氯胺消毒氯胺消毒是一种新兴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氯胺是一种稳定的消毒剂,能够有效地灭活细菌和病毒。
氯胺在水中的残留时间较长,能够提供持久的消毒效果。
2.5 温度消毒温度消毒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通过加热水源可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温度消毒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户外野营等无法使用其他消毒方法的场合。
三、饮用水消毒方法的选择3.1 消毒剂的选择在选择饮用水消毒方法时,需要根据水源的特点和水质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细菌和病毒有不同的杀菌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3.2 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剂的浓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过低的浓度可能无法起到杀菌的作用,而过高的浓度可能对人体有害。
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控制其浓度。
3.3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也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对消毒的敏感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
3.4 水质检测饮用水消毒后需要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消毒的效果和水质的安全。
水质检测可以通过化验和仪器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能够指导后续的消毒工作。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饮用水消毒方法很多,农村最适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两类。
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
这种消毒方法无持续杀菌作用,煮沸后的水在存放过程中有重新被病源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常用的氯制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氯胺丁、净水龙等。
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
不仅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且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浓度,即使再度污染,余氯仍有消毒作用,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井水消毒法:一是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计算出漂白粉的用量:(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漂白粉(精)的投加量应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规定加氯量及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等因素决定。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圆井水量(米3)=[水面直径(米)]2×0.8×水深(米)方井水量(米3)=边长(米)×边宽(米)×水深(米)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米3)×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井水水质具体情况,按每吨水5—8克来估算。
然后配制漂白粉溶液,将上清液投入井水中:将所需量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研细)放入碗或盆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左右。
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或用干净木棍搅拌数分钟,使之混匀,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每天消毒2~3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l~2小时进行。
当水井被污染时,消毒用药量可增加2~3倍.二是持续加漂白粉消毒法: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无毒塑料袋、竹筒、小口瓶、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若干小孔(一般4个~6个,孔的直径为0。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野外旅行或露营时,饮用水的安全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无法得到商业饮用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使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净化野外水源,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帮助你在野外旅行中保持健康。
1. 煮沸法煮沸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净化野外水源的方法。
只需将水煮沸,可杀死或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在野外,使用一个可靠的炉头或火堆,将水煮沸5分钟以上。
待水冷却后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煮沸法并不能完全去除重金属、化学物质等其它污染物,因此在源水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仍需进行以下净化方法。
2. 滤水器滤水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净水设备,能过滤水中的细菌、寄生虫和悬浮物等。
选择一款符合需求的滤水器,能为野外旅行提供可靠的饮用水。
按照滤水器的使用说明,将水过滤后即可直接饮用。
滤水器的滤芯需根据使用频率和水质情况定期更换,以确保净化效果。
3. 加氯消毒法加氯消毒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在野外旅行中,可以使用含氯漂白剂或水处理片来进行水的消毒。
根据水质情况和使用说明,在一定比例下加入适量的漂白剂或处理片,搅拌均匀后等待一段时间。
经过适当的静置时间后,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将被杀灭,安全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加氯消毒不能去除水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
4.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净化水源的方法。
在野外旅行中,可以使用携带式紫外线消毒器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根据设备操作说明,将紫外线消毒器插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打开设备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使用时需确保设备电池充足,按照使用说明操作,确保灭菌效果。
综上所述,野外饮用水净化是确保野外生活安全的重要环节。
无论哪种净化方法,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野外水源的筛查和有效的储水装备来避免饮用受污染的水源。
在野外旅行时,建议提前了解和准备相应的净水设备,以确保自己和伙伴的健康与安全。
水灾后饮用水消毒方案

1. 引言水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会导致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在水灾之后,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水灾后饮用水消毒方案,以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
2. 水灾后的饮用水源水灾会导致饮用水源受到重污染,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这些水源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化学物质和悬浮物。
因此,必须对饮用水进行消毒,以去除或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化学物质。
3. 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在水灾后,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1 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
将水煮沸5分钟可以杀灭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
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缺乏其他消毒设备的情况下的消毒方法。
3.2 液体消毒剂液体消毒剂是一种方便易用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液体消毒剂包括漂白剂和紫外线消毒剂。
在使用液体消毒剂时,应根据水质和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达到安全的饮用水标准。
3.3 滤水器滤水器是一种可以去除水中悬浮物和有机物质的设备。
通过物理过滤和化学吸附作用,滤水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
在水灾后,使用高效滤水器可以有效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4. 推荐的水灾后饮用水消毒方案在水灾后,为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推荐以下的饮用水消毒方案:4.1 煮沸消毒法首选的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法。
将水煮沸5分钟可以有效杀灭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在没有其他消毒设备的情况下,煮沸消毒法是最简单、最易行和最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4.2 液体消毒剂如果无法使用煮沸消毒法,可以考虑使用液体消毒剂。
漂白剂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使用前需要了解漂白剂的浓度和使用说明。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5-6滴漂白剂添加到每升水中,然后搅拌均匀,并静置30分钟。
紫外线消毒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消毒方法,但需要专门的紫外线消毒设备。
4.3 滤水器在饮用水源中存在大量悬浮物和有机物质的情况下,滤水器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选择高效滤水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提供更清洁的饮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很多,农村最适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两类。
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
这种消毒方法无持续杀菌作用,煮沸后的水在存放过程中有重新被病源菌污染的可能。
因此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常用的氯制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氯胺丁、净水龙等。
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
不仅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且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浓度,即使再度污染,余氯仍有消毒作用,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井水消毒法:一是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计算出漂白粉的用量:(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
) 漂白粉(精)的投加量应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规定加氯量及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等因素决定。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
圆井水量(米3)=[水面直径(米)]2×0.8×水深(米)
方井水量(米3)=边长(米)×边宽(米)×水深(米)
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米3)×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井水水质具体情况,按每吨水5—8克来估算。
然后配制漂白粉溶液,将上清液投入井水中:将所需量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研细)放入碗或盆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左右。
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或用干净木棍搅拌数分钟,使之混匀,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每天消毒2~3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l~2小时进行。
当水井被污染时,消毒用药量可增加2~3倍。
二是持续加漂白粉消毒法: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无毒塑料袋、竹筒、小口瓶、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若干小孔(一般4个~6个,孔的直径为0.2cm~0.5cm)。
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
一般竹筒装漂白粉250g~300g,塑料袋装250g~500g。
将加漂白粉容器口塞住或扎紧,放入井内,用浮筒悬在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容器中氯慢慢从小孔放出。
以保持水中一定的余氯量。
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1周左右。
缸水消毒法:缸水消毒是家庭用水消毒法之一。
先测出缸内水量,再根据水量计算漂白粉用量,然后将漂白粉配成消毒液,滴入水缸搅拌混合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若用漂精片消毒(按每片含有效氯0.2克计算)则每片漂精片可消毒水50千克,即每桶水(约25千克)加半片。
使用漂精片时也可直接加入。
如果水质低下,应加大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