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松雪墨迹行忆三段卷》
《松雪斋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松雪斋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松雪斋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又名《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松雪斋集》、《赵子昂诗集》等。
元代艺术全才赵松雪,行书《后赤壁赋》欣赏,秀雅挺劲冠绝古今

元代艺术全才赵松雪,行书《后赤壁赋》欣赏,秀雅挺劲冠绝
古今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汉字是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很大程度上是依照物体本身的形状所产生的,这一点在篆书上就很容易发现。
也就是说汉字的形态是抽象的表述方法。
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或是一句话。
所以我们的文言文都是非常简短而精炼的字词进行组合的。
书法是在围绕汉字本身的结构而产生的艺术升级,既然汉字是抽象的意境表述,那么书法艺术所产生的的意象类型也应该是抽象为主的,书法是汉字书写的造型艺术,它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己独特而具体的特征。
就艺术的形象性而言,书法艺术是通过意象性来实现的。
书法的意象,就是书法的艺术表象和由此所产生的艺术情趣、艺术境界或艺术精神等相统一的泛美过程。
书法的意象主要指象外之象、象外之意。
赵子昂最经典的代表作!取法王羲之,将行书之美写到极致

赵子昂最经典的代表作!取法王羲之,将行书之美写到极致墨品风雅发布时间:19-12-2618:34优质创作者赵子昂是元朝初期著名的书法家,深得皇帝器重,据《元史·赵子昂传》记载: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子昂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子昂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元世祖认为赵子昂之才可比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苏轼,又说他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佛道皆通,别人都比不上他。
不错,赵子昂可能是迄今为止在艺术领域涉猎最为广泛的艺术家,他通晓书法、绘画、篆刻、鉴定、诗词、音律等多项艺术,尤其是书法方面,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据《元史·赵子昂传》载:(赵子昂)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子昂书法这一评价虽然有些夸张的意味,但是从他的代表作《洛神赋》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书法造诣之精深,水平之高超,的确影响了后世几百年。
所以,民国时期的书法家潘伯鹰才感慨的说道:“自从赵子昂之死,到今日已经六百多年,还不曾再生出一个像他那样伟大的书家来。
”赵子昂书法《洛神赋》乃是由三国魏时期的文学家曹植所作,全篇辞藻华丽,描写细腻,如梦如幻,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间的思慕爱恋,亦堪称中国古代女士之美的典范之作。
而赵子昂写就的《洛神赋》最完整版本之一,是他四十七岁时所书,也是他最为经典的作品。
赵子昂书法他取法“二王”,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肆笔自得,灵动飘逸,颇有儒家佳公子之风姿,又有温润的仙人风采,展现出了他对于“二王”书法的深刻领悟。
且看那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都展现出了他集众家之所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即便不懂书法的人,看上去也十分养眼!商品引导语:赵子昂的《洛神赋》,是后世临摹、学习行书的经典范本,今天将赵子昂的《洛神赋》1:1的比例进行复制,通过高清宣纸打印技术进行打印,高度还原原状,希望书法爱好者们能够喜欢。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楷书是单字用笔最丰富的书体,小楷不单是一种书体,魏、晋之后,又成为行草书的技法基础。
其技法特点:一、以其字小,起笔多露锋取势,要求精准遒劲。
王羲之自道云:“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
”(《书论》)孙过庭理解为:“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
”(《书谱》)米芾的理解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董其昌的理解为:“自起自倒,自收自束。
”(《画禅室随笔》)这里的“藏锋”指逆势,“混成”“衄挫”是指用笔顺逆转化,其效果就是洞精笔势,遒媚逼人。
要点就是用笔要“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王羲之《书论》)董其昌门生倪后瞻理解为:“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
”能转换,自能识得轻重、缓急、向背、偃仰。
所以,体势结构由笔势带出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二王”笔法之别,王羲之用笔内,王献之外拓,表现在结体上就是王羲之内敛,王献之开张。
小楷的特点:“小楷则精致萧散,秀逸而存风骨。
倾欹而见正大,出奇示变于规矩准绳之中。
”(郝经《叙书》)又苏轼《论书》云:“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其实,都根源于笔势。
小字同样要注重笔势,不然只能是“痴冻蝇”。
临摹的要点是“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然与其肆也,宁谨。
非善书者莫能知也”。
(赵孟《松雪斋书论》)那我们该如何学习“二王”小楷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学“二王”小楷成功的例子,最具代表性的就属赵孟頫了。
赵的时代“二王”小楷已不可得见,所以,他早年就从宋人入手,即宋高宗赵构,时代近又能见真迹。
他从十九岁一直学到三十岁左右,这个时期相对来说学习的面较窄。
三十一、三十二岁得《淳化阁帖》祖本,开始学习钟繇、萧子云小楷。
至大二年(1309)其五十六岁时跋自书小楷《禊帖源流》云:“余二十年前为郎兵曹,……余往时作小楷,规模钟元常、萧子云,尔来自觉稍进,故见者悉以为伪,殊不知年有不同,又乖合异也。
行书千字文拓本

行书千字文拓本篇一:怀素-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
此拓本品相完好,为明代原拓,拓本纵33厘米,横16厘米,共55页。
千字文正文每页3行7字。
全文及跋44页,还有明代草书大家宋克书杜甫《前出塞九首》碑拓,和《克顿首再拜复》计10页。
页尾空白处写有程甲锐的题跋和两方印。
从余子俊(1429-1489)跋语中得知,《千字文》是明成化六年(1470年)刻成。
据考证,家藏怀素《千字文》拓本为原拓本,装裱时,《千字文》正文有部分文字的右侧有红字行书标注,以便于阅读。
该拓本刻工精细,字迹清晰,装裱古朴。
成化六年距今530余年,此拓本保存完好如新,且存世绝稀,十分难得,有着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值得一提的是,扉页书法墨迹由于年代久远已浸透纸背,在透光角度清晰可见行草大字:“草书珍宝藏者加意重之”;另有两行:“明拓唐怀素千字文今很少见,得之不易也,藏者当永惜之,非金钱能求也。
”因《千字文》系明拓,而宋克又是明代前期人,据此判断,《前出塞九首》碑帖应是初拓本,亦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千字文》虽短,而先贤呈现给我们的文化内涵却很厚重,有时,我不敢轻易去触动这本碑拓,或许静静地遐想,让思绪穿越时空,追记虔诚的感怀,更能使我聆听到历史的回声。
这是怎样一段缘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篇二:碑帖拓片收藏基础知识碑帖拓片收藏基础知识碑帖拓片收藏刍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没有全部记载于浩瀚博大的史书里,悠久的灿烂古文化,也没有全部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引用】赵孟《行书十札卷》赵子昂十札法帖带【释文】

【引用】赵孟《行书十札卷》赵子昂十札法帖带【释文】引用以拙为进的赵孟頫《行书十札卷》\赵子昂十札法帖带【释文】行书十札卷纸本25.8×57.3cm不等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是元代书坛当之无愧的领袖。
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十通尺牍合装卷,为赵孟頫致好友石民瞻书信九札,致高仁卿一札。
石民瞻号汾亭,江苏人,好书画,曾为官九江等地。
早年便与赵孟頫为友,后成亲家。
仁卿即高复礼,河南人,官兵部侍郎,是石民瞻亲戚。
所以赵孟頫、石民瞻、高复礼三人即具友情,亦有亲情,关系甚为密切。
十件书札原为石民瞻珍藏,其临殁时赠给友人戴氏;明代,张黼从戴家购得,后张家一直传递五代;入清后,是卷为王鸿绪所得,王鸿绪的儿子又将其献给乾隆帝,因内府贮赵迹甚多,乾隆十六年,本卷又还给王家。
后又经潘延龄、罗天池、裴景福、伍元惠等人收藏。
全卷横为五千三百一十五毫米,卷末后人题跋甚多,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关于十札书信书写的时间,有的专家认为是赵氏四十六岁至五十六岁时书写,亦有的专家以为是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时书写。
尽管这些专家意见不一,但都认为,十札书信系赵氏盛年所书。
这十通书札为亲友之间关于家庭琐事的通信,写来信手随意,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养。
书卷中真、草间出,映带匀美,较之正规书作,字形更多抑扬、奇正之态,流溢出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
笔意婉转停匀,妍润多姿,展现出书家一圆、二润、三熟的独特艺术风格。
释文:(札一)记事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谨封。
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顷旆从一再过吴。
何不蒙见过耶.孟頫滞留于此。
未得至杭。
想彼中事已定.昨承许惠碧盏。
至今未拜赐。
岂有所待耶。
兹因仁卿来。
草草数字附问。
旦夕到杭。
又有承教之便也。
不宜。
孟頫顿首再拜。
十二月廿七日。
(札二)孟頫方雨中闷坐。
忽得惠字。
乃(欲)知为雨小留。
同此无类。
承示画梅及观音像;一如来意。
题数字其上。
却用奉纳。
冀目入。
行潦满道。
不敢奉屈。
临纸驰情。
不宣。
用笔千古不易

用笔千古不易作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0年第06期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
系宋太祖的儿子秦王趙德芳之后,赐第湖州,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其曾祖、祖父“仕宋皆为大官”。
他的父亲名与訔,字仲父,号菊坡,官至中奉大夫,富收藏,多与画家文人交往。
所以他在书文书画方面自幼即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赵孟頫性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元史》本传),“未弱冠时,出语已惊乡里儒先,稍长大,而四方万里重购以求其文”(戴表元《松雪斋文集序》)。
赵孟頫是位很勤奋的书法家。
他早年学习宋高宗,继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欲展大字,又学李北海、柳公权。
用笔得古法甚多,结字尤精熟。
明宋濂说他:“留心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与他倡导的复古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认为学习书法,取法要高,不能仅仅停留于两宋,要直追晋唐。
尤其倾心王羲之,钟爱《兰亭序》。
至大元年(1310)九月,赵孟頫奉召自吴兴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
船行至浙江南浔,幸得独孤长老所藏的《宋拓定武兰亭》。
爱不释手,时时展玩、临习,颇有心得。
在舟中月余时间里,先后写下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为《兰亭十三跋》。
在跋文中既记载了“乞得”这本《兰亭序》的经过,又不时地写下了自己对书法,特别是摩挲此本《定武兰亭》以后的体会。
关于笔法方面的跋记主要有两处,第一处是在第六段中,写道:“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第二处是在第七段中,写道:“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两段跋文中都提到“用笔”,可见赵孟頫对用笔的重视。
细细品味,两处“用笔”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次提到的“用笔”是与“势”相联系的,“势”即“笔势”的简称,通过细究笔势,他发现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用的是一支旧笔。
赵松雪《松雪斋书论》

赵松雪《松雪斋书论》赵松雪《松雪斋书论》【作者】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等。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又称“赵吴兴”。
元代著名书画家,系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
元世祖时,以以遗逸被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时称“赵承旨”。
卒后追赠魏国公,谥文敏。
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极有影响的书法家。
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著称于世。
《元史》本传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极高。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题注】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及其深远的影响力。
他的论书思想体系绝不亚于他的传世书法作品。
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
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
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尤其他在书论中提出“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惊世骇俗,振聋发聩,影响之大,以至今日仍聚讼纷纭,争论不休。
本编《松雪斋论书》、《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辑自于《松雪斋集》、《铁网珊瑚》、《笔道通会》等书,汇集了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理论上重要的书学思想。
原文:《醉翁亭记》①北宋学士东坡苏公②之笔,赵子固③家藏旧物也,今为伯田冯先生④所得。
余在京时,尝见此卷于高仁卿⑤家,前后有子固印识,今悉亡之,想为俗工裁去,讵谓神物而灾亦见侵如是,然而字画未损,犹幸甚耳。
或者议坡公书太肥,而公却自云:“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⑥谁敢憎?”又云:“余书如棉裹铁。
”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棉裹铁也。
夫有志于法书者,心力已竭而不能进,见古名书则长一倍,余见此岂止一倍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孟頫《松雪墨迹行书三段卷》
首段节录《周易·系辞》: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大德九年十月十一日谒介真馆,为南谷尊师书此章。
弟子赵孟頫。
署款:“大德九年十月十一日谒介真馆,为南谷尊师书此章。
弟子赵孟頫。
”钤“赵氏子昂”印。
书于元大德九年(1305年),作者时年52岁。
二段录杜甫《玄都坛歌》:玄都坛歌。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大德十年正月十八日,南谷尊师过我车桥之馆。
要写古诗,乃书此篇。
弟子吴兴松雪道人赵孟頫书。
署款:“大德十年正月十八日,南谷尊师过我车桥之馆。
要写古诗,乃书此篇。
弟子吴兴松雪道人赵孟頫书。
”钤印同上。
书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作者时年53岁。
末段录自作诗《寄题杜尊师白云庵琼秀亭》二首:白云从何来,乃在计筹山。
山中老仙伯,翱翔白云间。
结屋松竹里,开窗泉石边。
焚香诵《道德》,清斋降神仙。
俯仰皆自得,洗心游太玄。
我欲往从之,规买山下田。
艺药扫白发,栽桃映红颜。
庶几林下意,期了区中缘。
丹成从师去,笑拍洪崖肩。
琼山发天秀,珠泉表地灵。
柔荑吐丹葩,乔林标绛英。
酌醴吸冲和,汲涧漱甘清。
石门开洞门,木龙走岩扃。
清飚一时至,四座浮幽馨。
阆风何必远,世尘空自冥。
从游当有期,淹留讵无成。
左手撷紫芝,右手采黄精。
振衣陟崇冈,遐观散神情。
长啸烟雾里,满空鸾鹤声。
吾昔年为先师杜真人赋此二诗,今其弟子袁安道来索书,因写与使藏之。
延祐六年十二月廿九日松雪斋书。
子昂。
前诗似更有二句,然老昏忘之矣。
署款:“吾昔年为先师杜真人赋此二诗,今其弟子袁安道来索书,因写与使藏之。
延祐六年十二月廿九日松雪斋书。
子昂。
”钤印亦同前。
书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作者时年66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