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经典1.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经典1.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经典1.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经典1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 和NO,生成物是 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 2 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

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

NO 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 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

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

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

【答案】 B

D.分子大,原子小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正确;

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

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

小,错误。故选B。

3.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

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如图是其元素的

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 84g

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同一

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故 A 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

多的是铝,故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 1”,能常不写。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

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故正确。

故选 D

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4.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

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 x = 18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 6 个电子

【答案】 D

【解析】

A、2+8+x+6=34, x=18,正确;

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

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

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 6 个电子形成8 电子稳定结构,错误。故选D。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核内质子数 =12>核外电子数 =10,属于阳离子,故 A 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属于原子,故 B 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 =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 C 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 =10,属于阳离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A.B.C.D.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C 中质子数 =11,核外电子数 =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7.某元素 R 的原子序数为 m,能够形成核外有x 个电子的 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

A. m= x B. m = x –n C. m = n - x D. m = x + n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元素R 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 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 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 x-n。故选 B。

8.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

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为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3 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9.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m=10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g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 m=22-2-8-2=10 ,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这是因为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占

据的空间很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点睛】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

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 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2,质子数也为 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3 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 12,正确, 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11.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易失电子

B.易形成阴离子

C.带正电荷

D.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选项 A 正确;

B、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 B 正确;

C、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 =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

离子,带负电荷,选项 C 错误;

D、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为原子;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为 8,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选项 D 正确。故选 C。

12.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C.③属于金属元素【答案】 D 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解析】

A、② 质子数 =11,核外电子数 =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

误; 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1、 16、 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

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错误;C、由③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

数是 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D、①③的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正确。故选D。

点睛: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某粒子 X2﹣核外有 18 个电子,核内有16 个中子,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属于金属元素B.性质稳定

C.易得到两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g

【答案】 B

【解析】

某粒子 X 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 个中子,核内有16 个质子。 A、属于 16 号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 错误; B、该离子核外8 个电子,性质稳定,故 B 正确; C、该粒子已经得到两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再得到两个电子,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16= 32,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 D 错误。

点睛∶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之和。最外层8 个电子属于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再获得或失去电子。

14.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3 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

计量数之比为1: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后有氢气单质生成,故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 A 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 B 选项正确;

C、该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由CH4和 H2O,故 C 选项错误;

一定条件CO+3H ,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计量数D、经配平得,反应的方程式为 : CH +H O

422

之比为 1:3,故 D 选项错误。故选B。

15.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中原子序

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相对分子质量约等于 28,则中子数=28﹣14= 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 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6.下图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物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只含有氢、氧两种原子,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0,水中的氧元素C、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生成的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的化合价为 -2 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反应物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生成物水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即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2+

B. Na 和 Mg 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 Na与 S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

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

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

电子。

【详解】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

B. Na+和M 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

C. Na 与 S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 S,正确;

2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 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故选B。18.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B.元素C.原子D.单质

【答案】 B

【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

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

关。故选B。

19.下列化学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

A.道尔顿B.拉瓦锡

C.侯德榜D.门捷列夫

【答案】 D

【解析】

A、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B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测定了空气的组

成. C. 侯德榜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

酸氢铵化肥新工艺; D. 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

制了元素周期表,选 D

20.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 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

金属”之称。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 g

D.锂原子核内有 3 个中子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锂”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锂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故符合题意;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故不符合题意;

D、锂原子核内有 3 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