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解空气成分的结构和比例。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组成的。
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下,氧气会与碳水化合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根据该反应式,可以通过测定碳水化合物与氧气之间的摩尔比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准备试剂及仪器:6mol/L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钙试剂、测量氧气产生的密度管、燃烧器、酒精灯等。
2.将空气与氢氧化钠混合:取一定容器,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燃烧器将容器中氧气燃烧为二氧化碳和水。
3.收集氧气:将容器倾斜,将反应生成的氧气收集在密度管中,并用氯化钙试剂吸收水蒸气。
4.测量氧气的体积:用测量的方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注意保持温度和压力的稳定。
5.计算氧气含量:根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及反应摩尔比,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要谨慎,避免火源和碱性溶液的飞溅。
2.测量仪器要保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如温度和压力。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常空气中氧气
含量约为2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实验操作正确,反之则可能存在误差。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空气成分的结构和比例。
对于理解空气的性质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启发作用。
以上是关于过程及原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新国标30871氧含量

新国标30871氧含量
新国标 GB 30871 是指中国国家标准 GB 30871-2014《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各种有害污染物的允许浓度限值,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舒适。
在新国标 GB 30871 中,并没有直接规定室内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限制。
该标准主要关注室内环境中的有害气体、颗粒物、细菌和真菌等污染物。
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应接近于室外空气中的含量,即大约为20.9%。
要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除了控制有害污染物的浓度以外,通风和空气循环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适当的通风措施,可以保持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与室外接近,并提供新鲜的空气。
总之,新国标 GB 30871 并没有直接规定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限制,但通常情况下应保持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正常含量,确保良好的室内环境。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

实验内容
交流与讨论:
【思考2】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 瓶空气总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1)装置漏气;
(2)红磷的量不足; (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实验内容
交流与讨论:
【思考 3】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大于集气 瓶空气总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 (1)红磷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入集气瓶,有空气逸出;
课 堂 练 习
课堂练习
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 的是( C )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水槽中液面下降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 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 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 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老师:XXX 班级:XXX
实验内容
实验用品: 红磷、水、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 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实验装置:
红磷:暗红色固体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 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2)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 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 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
空气中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掌握使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3. 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空气中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其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左右。
通过燃烧法,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而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比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燃烧匙、秒表、水槽、铁架台、玻璃管、量筒、胶头滴管等。
2. 药品:白磷、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玻璃管将集气瓶与酒精灯相连。
2. 在集气瓶中放入适量的白磷,用燃烧匙点燃白磷。
3. 记录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下降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
4. 燃烧完毕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记录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
5. 将剩余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6. 用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以判断水蒸气的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下降的体积为:V1 = 100mL。
2. 燃烧完毕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V2 = 80mL。
3. 将剩余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4.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水蒸气含量较高。
六、实验分析1. 燃烧过程中,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
根据反应方程式:4P + 5O2 → 2P2O5,可知消耗氧气的体积为V1。
2. 燃烧完毕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V2,说明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占总体积的19%。
3. 根据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21%,与理论值相符。
4.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七、实验结论1. 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21%,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占总体积的19%。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分子数量。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于环境保护、气候研究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包括气体分析仪法、电化学法和光学法。
一、气体分析仪法气体分析仪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气体分析仪对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定量测定。
气体分析仪根据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不同性质,通过物理或化学原理将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然后测量氧气的浓度。
常用的气体分析仪包括气相色谱仪、红外吸收法和质谱仪等。
二、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基于氧气与电极反应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与电极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电流信号,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电化学法有极谱法和电解法。
极谱法利用氧气在电极表面的还原或氧化反应产生的电流信号来测定氧气含量;电解法则通过电解液中氧气与电极表面的反应,利用电流大小来测定氧气含量。
三、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利用光的吸收或散射来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散射特性进行测量。
常用的光学法有红外吸收法和荧光法。
红外吸收法利用氧气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荧光法则利用氧气与荧光染料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荧光强度来测定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采用气体分析仪法、电化学法和光学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空气的成分和含量

空气的成分和含量
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正常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关于78%,氧气(O2)关于21%,稀有气体约占0.939%(氦He、霓虹灯Ne、氩Ar、氪Kr、氙气Xe、氡Rn),二氧化碳(CO2)关于0.03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扩展资料
空气(Air),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2017年数据),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约为0.002%。
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
氧气的绝对含量

氧气的绝对含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氧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体之一,是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
氧气的绝对含量指的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常以体积分数表示。
在地球大气中,氧气的绝对含量大约为20.95%,这个比例确保了地球上的生物能够正常呼吸并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氧气的绝对含量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物生存的重要气体,是呼吸作用中所需的原料之一。
通过呼吸,生物将氧气吸入体内,氧气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反应,产生能量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氧气还是许多生物体中的重要成分,参与许多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在地球大气中,氧气的绝对含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候,氧气的绝对含量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的含量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大气层的压强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氧气向上移动被稀释的结果。
在一些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氧气的绝对含量也可能受到污染物的影响而降低,给生物的生存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氧气的绝对含量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正常的氧气含量能够提供给生物正常的生存和生长所需的氧气。
氧气还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代谢活动,如呼吸、蒸腾和氧化反应等。
当氧气的绝对含量下降或者增加时,都会对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生物体内的代谢功能受到损害。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关注氧气的绝对含量,尽量避免一些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保护地球大气中氧气的纯净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地球上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的地球永远充满清新的氧气,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二篇示例:氧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体之一,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氧气在大气层中的绝对含量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呼吸等生命活动。
在大气中,氧气的绝对含量大约为20.9%,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之一。
氧气还具有氧化性,是许多化学反应的重要氧化剂。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3篇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3篇放开往日的学习中的紧张,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相信你会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的。
愿好运一直陪伴着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化学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在这一反应中,红磷(学符号为P)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为P2O5)的新物质。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实验原理:利用足量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
2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易错,注意是白烟,不是白雾,也不是烟雾。
因为红磷燃烧产生的是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固体是烟。
而雾指的是液体。
这里容易出错!)3实验成功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操作迅速,燃烧的红磷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注意1这里指的是体积,不能说质量。
第二在本实验中只能说是五分之一,不能说是百分之二十一)5实验误差分析:如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有可能是:红磷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装置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6从本实验得出氮气的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难溶于水(物理性质)7药品选择需要满足的条件:能够和氧气反应,并且只能消耗氧气;产物必须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举一反三: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因为镁在空气中不但会消耗氧气,还能和氮气以及二氧化碳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几种常见装置江苏省连云港市朐山中学赵美荣序号装置实验操作图1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2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发热,温度达到40℃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装置冷却后,由于左侧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在左侧中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处。
图3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4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足以使白磷着火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5 在一封闭的试管内放一颗白磷,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注射器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注射器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注射器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6 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7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燃烧。
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
图8 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40℃。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
图10在一玻璃管的两端,通过橡皮塞装上两只注射器,玻璃管内装几团细的铜丝,把一个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调到50mL的位置,另一只注射器不留空气加热玻璃管的铜丝部位。
待铜丝被灼热后,把注射管缓慢地以2~3次/分的速度左右推动。
大约3~4min之后停止加热。
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内空气减少。
图11 在滴管中盛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将燃着的硫粉迅速插入集气瓶内,硫粉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亲爱的同学,很高兴与你见面了!老师要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重要啦!这不,近几年来在各省市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
本文中的例3就是我出的一道中考题。
遗憾的是,当年我市考生平均得分率只有41%!现在,你一定很想知道,怎样才能掌握这一考点?老师告诉你,掌握这一考点有秘决:一是你要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二是你要有流畅的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对于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以下几点需要你认真研读,深入理解,这是你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实验原理】利用物质在密闭容器里燃烧或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把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耗尽,根据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实验药品】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红磷(或白磷)等。
不能用木炭、硫来代替红磷(或白磷)。
木炭、硫燃烧的产物是气体,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当然,也可用其他合理装置)。
【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把集气瓶剩余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做上记号。
2.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同时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充满白烟。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中,进水的体积恰好近似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装置不能漏气。
2.红磷要过量,以保证瓶内的氧气耗完。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不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止水夹要夹紧,防止红磷燃烧时气体膨胀使瓶中气体从导管逸出。
5.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防止瓶内气温高于外界气温,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领悟解题思路以上内容是你正确解题的基础。
接下来,需要你积极领悟解题思路,寻找解题突破口。
只有思路流畅,你才能在平时考试或中考中游刃有余。
总体思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其原理只有一种,这就是利用足量的某物质与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通过观察进水的体积或活塞移动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例1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⑴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⑵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填2点即可)⑶如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能否成功?(填“能”或“不能”)。
原因是。
思路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是容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
如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了容器里的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
木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木炭消耗氧气的体积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相同,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变化很小。
测定的氧气的含量小于实际含量,或是装置有问题,或是操作有问题。
如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止水夹未夹紧;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等。
答案⑴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⑵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⑶不能炭粉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瓶内压强变化很小,水基本不能进入集气瓶中例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图2所示的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活塞可左右滑动,实验前活塞处在刻度10cm处。
已知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最低温度为40℃。
回答下列问题:⑴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是: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向移动(填“左”或“右”,下同),后向移动。
⑵实验结束,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填整数)cm处。
思路分析烧杯中的沸水使白磷的温度上升,当白磷的温度达到40℃时,白磷着火燃烧。
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活塞右移;当膨胀的体积不及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时,活塞左移。
由于空气中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所以,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活塞最后停在刻度约为8cm的位置上。
答案⑴右左⑵8例3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
回答下列问题: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⑵“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使金属梯最下端凹处的白磷的温度升高,白磷着火燃烧。
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金属梯上各步凹处的白磷由下往上依次燃烧。
由于试管中的氧气逐渐减少,试管内气体的压强也逐渐减小,试管内的水位逐渐上升。
当氧气全部耗尽时,水面不再上升。
金属梯上各步凹处放置一颗小白磷,可增大白磷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多地消耗试管里的氧气。
答案⑴白磷像“上楼梯”般依次燃烧,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在倒置试管的上部出现黄烟。
试管内的水位先下降,然后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恒定不动⑵尽可能多地消耗试管内的氧气例4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一位同学应用上述反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选用的仪器如图4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⑴试管和铁丝球应该如何放置?⑵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⑶实验要进行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你知道时间较长的原因吗?思路分析在密闭容器内,细铁丝与潮湿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使容器内的氧气耗尽,容器内气体压强小于容器外的大气压,水进入容器。
铁生锈的速度很慢,为了将试管中的氧气全部耗尽,需要较长的时间。
答案⑴把细铁丝放在倒立着的试管里,将烧杯移至试管下方使试管口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中的水液封试管中的空气。
(如图5所示)⑵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中铁丝生锈。
⑶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为了保证试管中的氧气能完全与铁丝反应,实验需要较长时间。
亲爱的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你已十分清楚了,解题思路也相当明晰了,如果在平时考试或中考中遇到了这样一类题目,我相信你已成竹在胸了!2011-08-01 人教“氧气”考点聚焦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母平昌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本文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并点击近年来各地有关氧气知识的考题进行例析。
考点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知识梳理]1.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注射器内气体减少,减少的体积约占原气体体积的1/5。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良好;(2)铜丝要足量(前两条否则测出的气体体积减少量偏小);③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为了使细铜丝团与氧气充分接触);④铜丝要弯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氧气2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体积比约为21:78(或1:5)[考题点击][例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下端为开口(即没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瓶上带有刻度线,把集气瓶离水面的位置与橡皮塞之间的容积分成五等份。
实验时把点燃的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的现象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除此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与小明的有较明显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
解答:(1)红磷继续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最后大约上升1/5刻度;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难溶于水(或剩余气体不与水反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红磷不足、容器内温度还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者装置漏气)。
考点二氧气的性质[知识梳理]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和固态氧是淡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