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培优课教案_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பைடு நூலகம்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3202 1/8/320 21/8/3 Aug-21 3-Aug-2 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3202 1/8/320 21/8/3 Tuesda y, August 03,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3202 1/8/320 21/8/3 2021/8/ 38/3/2 021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路线 (1)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 一带。 (3)鲜卑族的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人口的 一半。 4.十六国 (1)含义: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 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 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概况: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 坏,人民颠沛流离。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 一了黄河流域。
2.概况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 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地点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4.影响 (1)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 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高潮。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3 日星期 二2021/ 8/3202 1/8/320 21/8/3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4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4张PPT)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220------589年)
北方


汉 南 蜀 西晋
方吴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北魏
西魏
宋齐梁陈
北齐
北周
隋 朝
“北朝”包括: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本节课的收获
西晋短暂统一 (1)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2)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 (1)背景:封王掌握实权;
266年 280年
316年
想一想: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探究二、八王之乱
(1)诸王手握重兵,掌握实权。
1.背景: (2)西晋统治腐朽。 (3)残酷压迫少数民族,内迁的少
数民族起兵反晋。
2.爆发: 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
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 称“八王之乱”
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残酷压迫内迁人民。 (2)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3)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人口迁徙。
五胡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
是( C )
A.魏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2.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的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原因、影响;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史实; 4、认识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客 观上促进了人口的迁徙和民族大融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15张PPT)

这两则材料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统治阶级生活奢华浪费,整个社会唯钱是图,道德败坏
场景二:大行分封埋祸端
晋武帝
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 镇。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 强大。
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还有哪些朝代也实行过类似 的制度?结果怎样?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国最有
实力完成统一?
4.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司马炎
魏 280年
262西66年3年晋
魏 完吴成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西晋建立
时间:266年
人物: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洛阳
2、西晋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
司马炎
意义:长达百年的分裂割据得到短暂统一
二、西晋的短暂统治
场景一:生活豪奢竞成风
王凯石崇斗富
司马钱炎被的奉舅为父神王物恺,‘同无大德臣而石尊崇, 斗无富势。而王热,恺排用金麦门糖而洗入锅紫闼,(石t崇à宫 就出廷 使 惟用司贱) 钱白马。而,蜡炎危已生可可!当赐使’使柴给安为杀烧的。,世。二死神…·尺可宝…···高·使。凡·王活亲今的恺,之之珊摆贵如人瑚可兄,, 石,崇字把曰珊‘孔瑚方打’碎。,拿出六、七 个三尺多高—的—珊西晋瑚人任鲁他褒《挑钱选神。论》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 短暂的时间?
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②八王之乱,国力耗竭。
③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三、西晋灭亡后
北方:十六国
十六国明期,各国彼此攻战,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南方:东晋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逐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答案】C
课堂反馈
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 导致战乱(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课后作业
1、制作三国归晋示意图 2、制订西晋大事年表
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物价飞涨,中原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
扫 地 无魏 遗晋 《。以 资来 治积 通蓄 鉴, 》
二、合作探究
病情并发症(内外交困)
并发症之二:五胡内迁反晋 (统治外部危机)
二、合作探究
并发症之二:五胡内迁 反晋(统治外部危机)
“戎狄强犷,历 “胡夷兽心,不与
古为患……”
华同……”
—(西晋)郭钦 —(西晋)傅玄
《徙戎论》
(西晋)江统
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 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 西晋结束。
二、合作探究
专家会诊,来诊病 ---西晋的“病”如何治
药方
帝王勤勉治国,仁政待民 民族之间和睦相处 社会…… 政策……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历史,关 于西晋的成语典故你知多少?请同学们上台竞赛, 看看谁写得多。


西晋
十六国

统 八 五 (前秦)
治王胡
腐之内
败乱迁
课堂反馈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
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
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
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西晋得了什么“病”?
我们来诊病: 西晋得的“病”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来预测: 结合教材,预测西晋的“病”引发什么并发症? 我们来治病: 你认为西晋的病应该如何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263年
蜀 吴 280年
统一全国
266年,司马炎称帝,是为 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 “三国尽归司马氏”
263年,司马昭灭蜀汉, 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 乐公”。(乐不思蜀)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 束, 西晋统一。
阅读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意义: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再次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下来, 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问政西晋
①西晋统治阶层竞相奢侈,生活腐化。 ②社会风气败坏,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③分封诸侯导致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④晋惠帝昏庸无能。 ⑤统治腐朽、民族矛盾突出。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概括“八王之乱”的影响。
1、严重削弱了西晋国 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 2、中原人口锐减,大 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3.南方出现成汉政权, 成为统一王朝分裂的开 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钱能够推开富贵官 宦之家的朱门和宫廷)。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 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赤壁之战 局面形成 魏灭蜀 西晋建立
208年 229年 263年 2一全国
280年
4
听文物讲故事
“归义侯”金印:方寸之间见证融合时代
5
“孔方兄”的来历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东吴·大泉五千铜钱 西晋时多用三国时所铸旧钱,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精品课件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精品课件
——房玄龄《晋书·列传》
保护大地主、大贵族利益
西晋诸侯分布局部图
分封同姓诸王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一 西晋的短暂统一
3.衰落 回顾所学,想一想分封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大封同姓诸王,移封就镇
西晋诸侯分布局部图
宗室诸王势力强大 封王之间争夺中央政权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羯
后赵
前燕
后燕
鲜卑
南燕
南凉
西秦
前秦

后凉
成汉

后秦
前凉

北燕
十六国分布图
西凉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2.十六国的建立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苻坚时统一了黄河流域。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
整顿吏治,厉阅行读法教治材,,加强说集说权前 招抚秦流是民如,何减巩赋禁固奢统治的?
一 西晋的短暂统一
3.衰落
材料一 (晋惠)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及居 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
“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房玄龄《晋书·帝纪》
材料二 然而付托失所,授任乖方,政令不恒,赏罚斯滥。或有 材而不任,或无罪而见诛,朝为伊、周,夕为莽、卓。机权失于上, 祸乱作于下。
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一个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C “西南的一个政权”是 ( )
A.前秦
B.后赵 C.成汉 D.南凉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教学课件)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教学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曹丕220年
刘备221年
孙权229年
第四单元 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第四单元 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及八王之 乱的史实;
材料二:“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
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晋书·惠帝纪》
材料三:“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
曰‘孔方’。
——[西晋]鲁褒《钱神论》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
学习目标: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北方各族内迁带来的社会变化
二、五胡内迁,民族交融
下面的文物图片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过

着怎样的生活?
肃 嘉
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东汉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居住在 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 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 上称为“五胡”内迁。
316年,西晋被汉赵所灭。
一、分久必合,昙花一现
探究二:西晋为何会短命而亡?
启示
1.政治:统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金钱 至上。
2.内忧:晋惠帝昏庸无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 落。
3.外患(民族关系):残酷的剥削压迫导致内迁 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上图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 要包括__匈__奴___、羯、鲜卑、氐、羌等民族。内迁使原有的民 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向着民族交融发展。
( C ) 1. 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历史事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
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 《魏书·序纪》
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A. 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D
B.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
C. 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 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政权 汉赵(刘渊) 胡夏(赫连勃勃) 北燕(慕容氏)
北魏(拓跋氏)
民族 匈奴 匈奴 鲜卑
鲜卑
史书记述
( B ) 4. 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
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
迹。”这主要说明
A. 民族矛盾尖锐
B. 民族交融加强
C. 民族杂居相处
D. 中外交流频繁
( B ) 5.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颠沛流离。但就在这一混乱动荡时期,黄河流域
件是
A. 西晋灭蜀
B. 西晋定都洛阳
C. 西晋灭吴
D. 西晋迁都长安
( B ) 2. 西晋统一全国之初,社会安定,生产恢复。为了巩固 司马氏政权,晋武帝大封宗室,结果造成后来的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黄巾起义 D. “国人暴动”
( A ) 3. 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 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 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当时 A. 统治阶级的腐朽 B. 社会经济的繁荣 C. 制糖技术的发达 D. 丝织技术的高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和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内容分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下启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习目标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分析西晋速亡原因、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研习史料及识读地图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重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灭亡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三国鼎立示意图,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天下三分,国家实现了局部统一,问:这样的局面会长期维持下去吗?从而导入: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晋,了解西晋是怎样建立、统一、以及西晋灭亡的过程?出示第17课课题。

学习新课: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让学生说一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哪些熟悉的司马家族人物及故事?然后出示人物图片及资料。

生阅读第78页教材,讨论探究:三国后期,魏蜀吴三个政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由谁统一了全国?然后出示三幅图来演示变化经过,梳理线索:263年魏灭蜀,之后司马氏专权266年西晋建立(建立者、都城)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问题:统一后的西晋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呢? 通过分析史料及图片:石崇与王恺斗富,《钱神论》节选内容,学生讨论问题,分析出西晋的社会风气。

预测西晋将来的命运。

过渡:西晋统治集团的腐败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隐患。

二、八王之乱
复习:西周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分别对这些朝代造成怎样的危害?从而分析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的危害,诸侯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了中央政权。

由晋惠帝的故事介绍他的昏庸无能,由以上梳理出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播放视频《八王之乱》,了解动乱经过,学生分组探究其实质及造成的危害。

强调动乱使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示意图》,指出同时期不仅有中原人口的南迁,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通过民歌、图片介绍生活地点及生活状况。

出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学生找出内迁时期、内迁方向、内迁后分布地区,由一段材料分析内迁后的生活状况,引出西晋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

然后再展示有关民族交流、相互学习的图片,指出这一时期既有民族矛盾也有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出示西晋从建立到灭亡的年代尺,学生合作探究: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过渡: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四、十六国时期
出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学生找出十六国名称、位置,说明西晋灭亡后北方又陷入分裂割据状态,南方建立了东晋。

在图上找到前秦,找出苻坚改革措施,重点分析在文化方面的措施,4世纪后期前秦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梳理总结,出示本课主要内容线索。

反馈检测:1.选择题。

2.思考:从西晋的迅速灭亡中,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