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论语看时事
可用论语中的句子评析的时事热点

可用论语中的句子评析的时事热点◆“无伐善,无施劳。
”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很多作文话题都是关于歌颂大英雄的,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钟南山这样的大英雄,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逆行的“无名英雄”。
故此,当无名英雄经过时,我们也要送上我们的鲜花和掌声。
比如,2020年北京朝阳区一模作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你可以这么写:“无伐善,无施劳”。
这是对无名英雄的绝佳诠释,他们从不宣扬功业来博取美名,而是在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
英雄的丰碑上记载着无数美名,而无名英雄们同样崇高——他们构建着丰碑的底色。
功成有我,是一份沉重的担当,无论艰险,只为功成;功成无我,是一种崇高的奉献,功业所成是为人民,绝非吾一己之力。
责任担当与无私奉献的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样的人生信条孕育出无数英雄,他们无怨无悔地致力于祖国发展与民族复兴。
这些英雄中有的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大多数在无声中奉献着自我,成为无名的英雄。
今之青年,是时代变局的主人公,当心怀担当与奉献,秉承此精神,成为时代洪流中的中流砥柱!◆“不学礼,无以立。
”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所以,关于“学礼”的美育教育应当被提上日程,而当我们谈“美育”的话题时,可以这么写: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河西走廊开拓了一个盛世中华;丝绸之路让华夏文明成为全球的宠儿。
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再一次漾起了“中国范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舞台。
故此,应当用传统文化滋养国民素质,造就时代新人。
学礼,不仅是学习礼仪规范,更是学习对规则的尊重。
当一个人对规则尊重就可以内化为他的自觉和修养。
俗话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就像没有纪律的军队,永远也不可能打胜仗;不学礼,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
论语50则小故事

论语50则小故事1. 孔子的学生们问他,如何成为一个明智的人。
孔子告诉他们,要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像猫一样警觉聆听,像骆驼一样能承受艰苦,像鸽子一样温和善良。
2. 一个学生问孔子,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好朋友。
孔子告诉他,要像阳光般照亮他人的生活,像清泉一样滋润他人的心灵,像树木一样给予他人庇护,在困难时像绳索一样支持他人。
3. 孔子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够成功。
孔子回答,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努力的奋斗,不屈不挠的毅力。
只要有这些品质,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4. 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的出身和地位,而取决于他的品德和行为。
善良、诚实和正直是最重要的品质,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高贵还是卑微,这些品质都是被人们所看重和尊敬的。
5. 一个学生跑来找孔子诉苦,表示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失败。
孔子告诉他,人生就像大海上的航行,即使遇到了汹涌的波浪和强烈的风暴,也要坚持不懈地前行,相信自己能够度过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
6. 孔子告诉学生,做人要有时刻保持谦虚和谨慎的心态,不要自大自傲。
因为世界很大,知识很广,总有比自己更聪明更有才华的人存在。
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7. 孔子告诉学生,要像石头一样坚韧不拔,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到彩虹。
8. 一个学生问孔子,如何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孔子回答,要像太阳一样温暖和照耀他人,像月亮一样静静地陪伴他人,像星星一样闪亮和引领他人。
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品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9. 孔子告诉学生,要像鹰一样高翔于天空,放眼世界,拥有远大的目光和梦想。
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超越自己,达到更高的高度。
10. 孔子告诉学生,要像花朵一样美丽和自信,不要过于关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要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发扬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一起学论语917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起学《论语》9.17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学《论语》9.17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白话】孔子站在河边上,说:〃流逝的时光就如同这水啊,它昼夜不停地向前。
〃【释词】逝者:指流逝的时光,引申也指时光中的一切人、事、物。
逝,往也。
《注疏》:〃言凡时事往者,如此川之流。
〃不舍昼夜:昼夜不停。
《集说》:〃不舍昼夜者,言与昼夜相循环而不舍也。
〃《四书解义》:〃彻昼彻夜,流而不已,未尝有一息之停止也。
〃刘宗周:〃天地之化,运而不息,则生生不穷,如人元气运则肢体血脉日日充长。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记孔子感叹时事既往,不可追复也。
伊藤仁斋曰:此言君子之德,日新而不息,犹川流之混混不已也。
《论语正义》曰:明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已,与水相似也。
赵岐《孟子章指》云:〃言有本不竭,无本则涸,虚声过实,君子耻诸。
是以仲尼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明夫子此语,既赞其不息,且知其有本也。
《论语集说》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
其易见者莫如川流,故圣人于此指以示人,欲学者知无息之体而不使功力有毫厘之间断也。
朱子曰: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
程子曰:此道体也。
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
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
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
又曰:纯亦不已,乃天德也。
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论语稽》曰:穿地而流曰〃川〃,《家语》子贡曰:〃君子见大川焉,必观,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
〃盖即〃智者乐水〃之意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就川流以指道妙也。
天地间大化流行,无时少息,随处可见。
然目前可以指示者,莫如川流,未尝有一息之停止也。
推而言之,天理流行,触处皆是,天运而不已,物生而不穷,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大而造化之开阖,小而口鼻之呼吸,无在不有,无时不然,总是一无息之体。
论语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论语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可以看到《论语》对人们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影响:
1. 倡导忠诚、宽容、讲道德——《论语》中强调了孝道、仁爱、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孔子的教诲也一直在指导人们如何做好事、做好人。
2. 培养自律、实事求是的态度——《论语》中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对人们提出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善待别人、严格要求自己,这些观念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3. 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论语》中强调了分清善恶、尊重法律、公正无私的意义,为当今社会提供了行为准则,引导人们在各个领域尽心尽力、勇往直前,让社会更加和谐、公平。
4. 强调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所讲的智慧、学问、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和核心观念,同时,学习和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总之,《论语》不仅是一部经典著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它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不可忽视。
《论语》小故事

《论语》小故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蕴含了许多富有智慧的小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小故事,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启示。
一、《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全书共分为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该书强调了道德、仁爱、礼治等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论语》中的著名小故事及其寓意1.颜渊请孝颜渊问孔子:“请问孝道。
”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仅仅是表面的尊敬,更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2.子贡问政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
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去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家的安定源于人民的信任,而粮食和军队则是保障国家稳定的基础。
3.子曰:“君子恭而无失礼,勇而无争,直而不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要具备谦逊、勇敢和诚实正直的品质。
三、故事对我们的启示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基础,关爱家人,为国家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2.孝顺父母: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3.为人处世的原则:遵循礼仪,具备勇敢和谦逊的品质,坚守诚信。
4.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和关心他人,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论语》的智慧1.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循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关爱家人:关心家人的生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注重礼仪:遵循社会礼仪,展示个人的修养和品质。
总之,《论语》中的小故事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实用价值。
论语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论语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论语作为我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中的一部分,自问世以来一直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教化后世的重任。
它以言简意赅的表述方式,回答了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即使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但是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依托论语,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论语》教育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论语》中极为有名的一句话,也是孔子对于学习方式的坚持。
与当下全民热衷于“吸取经验”这种模式不同,孔子强调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
自己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最优的决策,而不是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
如今,社会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许多人习惯于轻信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
这种心态导致人们口口声声追求“独立思考”,却很少努力向内探索自我内心。
如果全民都能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通过学习吸取外部经验,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那么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二、《论语》倡导诚信为本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诚信成为很多人所忽略的价值观。
然而,《论语》却强调诚信,早在2000多年前就给出了这种价值的答案。
孔子认为,当一个人处事公正、言而有信,其人品就会受到尊重并得到忠实的朋友,这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然而,当今社会上许多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用贪污、欺骗等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利益。
如果我们再从《论语》角度来看,那么这种行为就是违背诚信、不守道德,发生了思想的退化和道德的堕落。
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社会的正义感,我们必须要重视诚信的价值。
三、《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礼仪孔子注重礼仪,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制度。
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保持友好的交往关系,从而使得社会更加稳定,生活更加有序。
而在当代社会里,礼仪失落是很多人所质疑的,许多人以自己个人的感受为中心,从而形成了各种“奇怪”的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人们必须明确对行为的规范和对自己行为的负责。
论语中适用于当代生活的思考

论语中适用于当代生活的思考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论与行为记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论语》中的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当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具有启示作用。
首先,《论语》中强调了道德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紊乱、道德熔断现象时有发生。
然而,《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道德指引,教导我们以诚信、友善、尊重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其次,《论语》强调了知识与学习的重要性。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更新换代,学习成为了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思想,告诫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最后,《论语》中也强调了“立己达人”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个人利益追求已经成为了社会现象。
《论语》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思想,提醒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关注整体利益,才能够真正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
总之,《论语》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经典,其思想中关于道德、学习、立己达人等方面的论述,对于当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与思考。
- 1 -。
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飞逝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飞逝的句子1、忆起曾经岁月沧桑,只是我们年少轻狂。
2、捧着岁月,握着知道的东西,书清远,眼睛平静,时间安静,心,永远微笑温暖。
3、真诚待人,即使秋叶飞舞、鲜花凋谢,也不能深感寂寞;真诚待人,即使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也料想不到一颗爱心依旧死守侯;真诚待人,使草木重生,使春天圣洁;真诚待人,使时光翻转,使天地动容!4、那段不羁而又张狂的岁月,爱你爱的遍体鳞伤5、谁都想要使青春永驻,不忍心青春离开;眼睁睁地看著青春推移,心中可以涌来无穷的伤感和遗憾;青春的丧失就是人们永远深感可悲的事;青春的丧失就是人们真正真的悲喜交集的事;即便奇迹发生青春衰退,谁都不能心甘情愿重度青春的岁月。
6、戒指前奏:婚礼需要证明,爱情需要祝福。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不抛弃,不放弃,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请共同迎接你们的爱情信物。
7、我期望我的爱情就是这样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平淡如水。
我在岁月中找出他,靠他,将一生交付给他。
搞他的妻子,他孩子的母亲,为他洗衣服,洗衣服,缠一颗掉下来了的纽扣。
然后,我们一起在时光中变老。
8、夜晚的城市像一朵即将枯萎的花朵,努力地开放出最后一缕艳丽。
9、岁月流年,极美的理想。
10、有人间爱的岁月是美好的,有梦的岁月是快乐的。
在时光中,我们做过无数个梦,梦见骑着骏马驰骋在大草原,英姿又飒爽;梦见漫步月色荷塘,温馨而美好……实现也罢,未实现也罢,都会在心头掠过丝丝快乐。
11、我很倔,每天从不著下班,至不著入眠,所以不要真的我很讨厌你,我只是不著放宽你。
没有办法啊,讨厌就是讨厌,即使一辈子互相煎熬,也心甘情愿。
12、岁月流沙我们已经陷入深渊。
13、岁月吕埃县,时光静静的推移,金秋的风,悄悄地拂过窗棂,轻轻地刮起清秋的面纱,听到风,唱响时间的奔涌,沿着,岁月沧桑的河岸,仿佛,经年就在眼前,那些消失在岁月长河里的人和事,除了一些一些的美丽,都化后着点滴斑斓,飞溅在这个季节深处。
岁月,就是一轮修理机,存有再多磨练都已无此关键,关键的就是存有一颗包容,淡定,淡然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论语》看时事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前言
大贤往矣,瞻仰其德,只能从史记传文等资料中得知一二,宋初贤臣赵普以《论语》作为安邦之道,宋朝经历了三百余载。
前人以《论语》治天下,我借《论语》看天下,今摘录两句,用《论语》看时事。
其一、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今日之国是邦有道,贫且不论,就论贱。
贱,下贱或者做贱,下贱是指事,做贱是指人。
是伦理道德对事情和人的判断,是对事物和人在态度上做出的反应,通俗的说是有这个条件而产生情感上的厌恶,一种不愉快的心情。
昨见一篇时事杂文,例举社会幽暗现象,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其实这类文章网上太多了,至于目的是什么,不是我等能道的明的,也不想知道。
故而写一篇,以助读者对文章好坏上的甄别。
首先我们设问其动机是什么?呐喊?还是用如椽巨笔来醒世?爱国的文章在邦有道时是奋进是强心,在邦无道时是疾呼是醒世。
如今做出如此空空泛泛之文有何目的,难道是标榜自己智慧?世人皆醉我独醒吗?我们可以去谈论,也可以成文字发表,但只能从熟知的世界,就事论事,用事实、数据去论证、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类文章是客观的,不可妄加定论,态度上是严肃的,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是要考虑的,对事物正负面的影响是要思索的。
所以千万别去做冲动的做贱之事,成为做贱的做贱之人,那就是一件可耻的事了。
( 文章阅读网: )
其二,子曰:“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
意思是一件事先看结果,发现疑问,再看动机,这样我就不疑惑了,没有什么事情我不明白的,至于过程,没必要过多去考察。
其思维即理性又敏捷,这种辨事明理的方法值得大家去学习。
万事万物皆有两端,只是无形与有形的区别,事物发展的两端称为始末,好坏的两端叫两极。
还有一种辩证的说法是从质变到量变,说的是事物的状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因此我们要明辨事理,洞察秋毫,障目之事非礼之事摒而唾之。
我从民生的角度来阐述个人对时事看法。
我国是农业大国,当今有十三亿多人口,面对悠悠之口,衣食住行,如何改善?生老病死,如何有依?是治世贤者们考虑的头等大事。
领袖说过:“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国家强大了,就不会被外国者侵略、蹂躏;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改善民生。
要是人人都吃着红薯,裹着粗缯大布,住着破败的房子,在精神世界里游走就是和谐社会,那么这样的和谐存之有何意义?所以要发展,要改善。
要发展就有取舍,要改善就有阵痛,如图夏风之凉爽,必开室窗,风进来了,虫子也来了,社会不良的、混淆视听的也会来,是自然之事理,这有何奇怪?当然我们可以采取方法和手段来遏制这些虫子,那是发展的后续,是治理。
取舍和阵痛的状况很复杂,茫然、犹豫、焦虑、愤怒等情绪都会有,其正确性检测的唯一办法是时间,治世贤者们时刻对政策执行情况,方向预期和产生的风险作出评估,通过不断的修正来达到预期发展的目标,其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
低端生产力带来的低效收益,资源的过度开采,自然生态的破坏,通货膨胀等现象让良知们感到揪心,然而环比五年、十年、二十年,无论国际地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变化都是翻天覆地的,也是有目共睹的。
看全民医保,低保生活补贴,养老补贴、种田开山补助;看村村通路,村村通信,村村通水,村村通电;看高架复道行空,隧道如地之蛟龙,光
缆管道纵横交错,网上为民排忧解难等等不可枚举。
真正的是民有所食、民有所衣、民有所住、民有所事、民有所医、民有所养、民有所归的和谐社会。
这么多不是伴随着取舍和阵痛而带来的累累硕果吗?不是大爱无私地回馈于民吗?不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彰显吗?所以改善民生是动机,结果是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高了,发展是过程。
如果盯着事情的过程而忽略动机和结果,这样看问题岂不是一叶障目?同时无法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做出不正确事来最终是害了自己。
有句俗语:“亲人让我懂得大爱,朋友让我知道真诚。
”难道对祖国母亲这种大爱没有感知吗?瞽人乎?一边享受着邦有道带来的安逸、舒适、温饱无忧的日子,一边高声谩骂:“这是什么世道!”这不叫正义,这叫夜半之鼠,吱吱吱吱,让人厌恶,心中装的都是阴暗的东西,阳光照射不到他的心里。
外形是人,而内心却犹如一只鼠,时间长了,鼠会慢慢地啃食其灵魂,让其只剩下一个皮囊。
快快醒悟吧,病入膏肓是无药可医治的,“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到那时,我用一曲《二泉映月》为其送行、为其超度,真是苦难的一生。
因此用善眼看时事,心中装着善事,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善待身边人,才能做到爱家爱国。
从自然角度看,现代人与古代人有何不同?一样,一呼一吸的自然之物,生生息息没有什么不同。
古之有昧良心者,有好大喜功者,有杀人越货者,有丧失天良者,等等魑魅魍魉,今日自然也会有,我觉得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所以作为有文化的良知们要用善眼去看时事,用感恩的心去体察今日太平盛世、海晏河清的来之不易,用事物客观规律去洞察时事,切莫人云亦云。
以传播社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为己任,形成强大的向上的力量气场,让怀有动机不良的小人、觊觎之心的恶势力不能得逞,将他们驱赶到污淖的阴沟,一场暴雨会将他们涤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