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的诗词歌赋

合集下载

《扬州慢》姜夔 综合 优秀全面实用

《扬州慢》姜夔 综合 优秀全面实用

借代、引用、对比、虚实结合写入城所见前句点盛后 句点衰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杜牧诗句写 昔盛呼应开头两句并与“尽荠麦青青”构成鲜明对比; “尽荠麦青青”既与序中“荠麦弥望”呼应又扣应下文 “空城”二字与诗经•王风中的“彼黍离离”一句在表现 手法和意境、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尽了劫后扬州荒凉、 冷落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只有一弯
冷月、一泓寒 水与一座孤桥
再写扬州城之空以原有
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冷落 凄凉的景象
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
主自开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 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 心去观赏它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料想
应为:知 年年为谁生
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 丧土之悲。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 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 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 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 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 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1161 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 里”,破坏极其惨重。虽时隔十五年了,22 岁的词人初到 扬州,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荠麦青青”,满目疮痍,词 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然而此时,宋金隆兴和 议已达 12 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 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 难频仍的现实,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写下《扬州慢》 这首代表作,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
渐表明词人伫 立许久陷入到一 片悲凉之中不知 不觉就到了黄昏 又更加让人惆怅

扬州慢 姜夔

扬州慢 姜夔

深入探究
• 思考:这一路上词人姜夔看到了一个怎样 的扬州?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 特点?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 竹西: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谁知竹西路,歌

吹是扬州。” ————表现出扬州城内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景
•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
学后反思
• 爱国需要英雄,但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特别是 在当今的和平建设年代,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 式,甚至简单到了普通人都可以做到。比如,我 们坚持节水和节电,坚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这 样就能减少国家资源的浪费,省得国家每年要掏 很多钱去进口石油和粮食等,省下来的钱就可以 为人民做更多好事。我们现在认真努力学习知识, 锻炼身体,就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岳飞要是不认 真学习本领,哪会有他以后的英雄壮举呢?
表现手法
• 移情入景,乐景写哀 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 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 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 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 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表现手法
• 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 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 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 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 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上珠帘总不如。” ————象征扬州的繁华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废池乔木:荒废的池苑,被伐去的乔木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

这一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 衬手法。芍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 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 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 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 少了,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 它。词人借此委婉地表现出劫后扬 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 感时伤乱的情怀 。
思考:为何作者在这首词中大量化用 杜牧的诗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思考:作者认为扬州破败是什么原因?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十 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度南侵,窥 伺欲渡长江,扬州遭到焚掠。
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 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 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 “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 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 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 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黍离》选自《诗经·王 风》,采于民间,是周代 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 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 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 “《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 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 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 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 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 以指亡国之痛。
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 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 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读背全诗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此句化用杜牧《赠别》诗中:“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思考:作者在小序中说此 时是冬至,这句却又说“过春 风十里”,这样写是否矛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

⼈教版⼋年级下册语⽂课后古诗 ⼋年级语⽂中的古诗词的意境就是古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是诗⼈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

⼩编整理了关于⼈教版⼋年级下册语⽂课后的古诗,希望对⼤家有帮助! ⼈教版⼋年级下语⽂课后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代诗⼈)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 巴⼭楚⽔⼀⽚荒远凄凉,⼆⼗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

回到家乡,熟悉的⼈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已⽆⼈相识,真令⼈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艘沉船,新贵们好⽐千帆竞渡,飞驰⽽过,⼜如⼀棵病树,眼前都是万⽊争春,⽣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壁》作者:杜牧(唐代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译⽂】 ⼀⽀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磨⼜洗发现这是当年⾚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过零丁洋》作者:⽂天祥(宋代诗⼈)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中已度过四年。

⼤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呢?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诚的⼼⽤来光照史册。

《⽔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扬州慢

扬州慢
竹西佳处 青楼梦好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二十四桥
杜牧诗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 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 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 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慢》
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 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 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 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 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 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 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拓 展 迁 移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 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 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 同是天涯。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联 想
杜郎俊赏,算
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 他会是什么感受?
“惊” ――因“空”而“惊 ”,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 何等令人心痛!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扬州慢
冬至
满眼
小序
驻军的号角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诗经》悲叹宫室宗庙被 毁的名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词里的扬州在我的印象中,扬州的魅力,来自于江南美景,来自于隋炀帝的故事,来自于古运河,当然更来自于古典诗文对扬州的描写和歌咏。

及至到过扬州以后,才知道这一切都被古人写进了诗词里,扬州几乎就浸泡在诗里头。

闲来无事时,我且顺年着历史朝代的线索,将古人这有关扬州的佳句收集起来,欣赏下去。

关于扬州风物的诗,最早的可能是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使人想起他在位期间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开河巡游,广筑离宫别馆的劣迹。

其后的大师李白以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而穿透历史烟云,传及妇孺老幼,传遍世界各地,而今已成为提升扬州知名度的最佳广告词。

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句,以及后来以此为题的民乐,不知唤起了多少人的情思。

杜甫的“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一如既往地透露着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益的《汴河曲》中“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的诗句,写的是对一个没落王朝的深深感慨与责问。

王建在夜看扬州市后写出了扬州依旧的繁华与自己的担心,“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历史的教训最易忘啊。

刘禹锡在扬州初见白居易时赠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经意间就成了千古绝句。

两人相携遍游维扬古迹,在同登栖灵塔时,刘禹锡唱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白居易则和之:“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游到瓜洲渡口,白居易又留下了著名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读到此处,谁人眼前没有一幅伤怀感慨的图画!李绅在扬州不知住了几夜,反正他看到了扬州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以彩灯画船为主色调构成的夜色都延伸到天上了。

写扬州的诗词歌赋

写扬州的诗词歌赋

写扬州的诗词歌赋
1、《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遣怀》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忆扬州》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4、《题扬州禅智寺》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赠别二首》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部编版新教材《扬州慢》姜夔 详细实用 课件(终极版)

部编版新教材《扬州慢》姜夔 详细实用 课件(终极版)

料想 芍药花。
应为:知年年
“扬州芍药甲天下” 为谁生
小结全词
抒发了他对战争的 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 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 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 想使用这些典故,说明了什么?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扬州 慢》
原句、出处
竹西佳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国伤时之作
,•
清峻峭拔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 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写作 缘由
别人 评价
对国 基调
家昔
盛今 低
衰的 沉
痛惜 伤感 之情
悲 凉
写作背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 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 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 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 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维扬、江都、芜城、邗hán 江、 南兖yǎn州、吴州、广陵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扬州的诗词歌赋第一组是咏扬州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李绅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开国大佬静宁宗神翼帝扬州春词三首(一)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扬州三首杜牧(一)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韦庄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李中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州陈秀民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曾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陈子龙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洪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郑燮(一)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程梦星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钱允治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爱新觉罗.玄烨空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谈迁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欧阳修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平山堂留题梅尧臣蜀冈莽苍临大邦,雄雄太守驻旌幢。

相基树楹气势庞,千山飞影横过江。

峰峤俯仰如奔降,雷塘波小双。

陆羽井苔粘瓦缸,煎铛泻顶声淙淙。

雨牙鸟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庞。

已见宣城谢公陋,吟看远岫通高窗。

平山堂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平山堂苏辙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秦观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万时华共泛轻舟绿树湾,遥从北郭问平山。

烟云似挟川原动,鱼鸟俱亲水石间。

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

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

早春泛舟至平山堂分韵曹寅(一)遨头吟兴未嫌劳,城脚淮流绿满壕。

恰趁扬人看新水,红桥正月上轻。

(二)柳条风劲尚无尘,谁筑渔庄作近邻。

笑指林皋簇鞍马,早梅空赚路边人。

(三)倚天栏槛极空明,吴楚风烟画不成。

漱罢寒泉无一语,竹舆归去有钟声。

平山堂程梦星欧公到处为斋堂,扬州结构依蜀冈。

政清俗化有余暇,簿书不遣妨清狂。

眼前突兀非旧屋,兴颓举废无时荒。

诗词下笔妙一世,和者杰手皆苏王。

至今文士胜游集,春秋排日提壶。

四言过客偶信宿,好名亦必停游缰。

雄楼杰阁满天地,斯堂不与衡低昂。

山平水远妙蕴藉,略如欧老行文章。

南徐北固隔乡县,凭君眼力收江光。

夷陵画舫更何所,倚栏怀古山风凉。

谷林堂苏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

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

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

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平楼汪楫平楼高十尺,登眺意然。

树绿鱼船上,山晴古堞边。

非是人迹少,当午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