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颜色词“红”的发展综述

颜色词“红”的发展综述

颜色词“红”的发展综述作者:杨奉庆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17期摘要:对颜色词的研究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字修养,在教学中自如运用可为语文教学增色。

汉语颜色词众多,本文从繁多的颜色词中选取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红”作为研究对象,溯本求源,比较辨析随时代而变的词义。

关键词:红颜色词综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颜色词的使用非常广泛。

这些词的使用,不仅为文章增色,也被作者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和内涵。

一、“红”的本义1.《说文》的“红”字释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户工切”。

段注曰:“《春秋释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色红也。

’《论语》曰:‘红紫不以为亵服。

’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朱熹《论语集注》:“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

”由此解释可以看出,“红”的造字之初的本义即为一种颜色词,只是它所表示的颜色和现代汉语中的“红”有所不同。

“红”最初表示的是“粉红”,不属于正色,“间色不正”。

而现代汉语中的“红”指称的却不是“粉红”,而是比“粉红”颜色更深的正红色。

现代汉语中的“红”为基本颜色词,而上古汉语的“红”如今日所讲的“粉红”。

根据段注可以推知,在上古汉语中,存在着“赤”和“红”两种颜色。

“赤”和“红”指称的是两种不同且又有关联的颜色。

从人们的日常使用及认知来看,“赤”在使用和认知上,应该比“红”要更加普遍。

2.“赤”与“红”的区别《说文解字》对“赤”字的释义为:“南方色也,从大从火。

凡赤之属皆从赤,昌石切。

”“赤”本为会意字,“从大从火”,即为大火的颜色,也就是大火燃烧时红通通的颜色。

我们现在所讲的“火红”一词,大约就是“赤”字表示的颜色。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赤”字的创造应该是早于“红”字的。

二者表示的意义也有差别,“赤”比“红”的颜色更深,而上古汉语中的“红”指的是在“赤”中加入了白的帛色,颜色应该是比较浅的。

“赤”特指大火的颜色,而“红”从字形上来看,从系工声,所指为丝织品“帛”的颜色。

中英文中颜色词的联想意义的对比以及颜色词的翻译【文献综述】

中英文中颜色词的联想意义的对比以及颜色词的翻译【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中英文中颜色词的联想意义的对比以及颜色词的翻译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1.写作目的:众所周知,颜色词在人们的生活与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红色联想意义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历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宗教因素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红色在中英文中联想意义的对比及其翻译手段。

通过阅读文献,列出常见的一些引起红色联想意义不同的因素,同时分析红色在不同情境下应使用的翻译手段,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及外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迪。

2.相关概念:徐芳(2008)在《汉英“红色”词汇的语义对比研究》中说,颜色词是人类的色彩认知能力对客观世界中颜色认知、范畴化和编码的结果。

杰弗里.利奇(leech)认为,语义只是意义的一部分,是词或词组的认识意义或者概念意义,也就是他们最基本的核心意义。

陈强(2003)在《汉英动、植物词和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差异及其原因》中说,联想意义是人们语言使用过程中,在特定的语用环境下对某一个词产生的附加意义。

这种附加意义体现词汇的感情色彩意义、搭配意义和内涵意义等。

章志光写的《社会心理学》(2008)中提出:社会心理是指一定社会生活状况下形成的、互有影响的多数人共有的心理现象。

王松兰(2010)在《谈英语习语翻译中的直译法》中指出,采用直译法翻译英语习语,是在不违背汉语译文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将英语习语按照英文的字面意思直译过来。

平丽芳(2006)在《从“lose one's shirt”谈英语习语翻译的意译法》中,她强调了所谓意译法就是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形式来表达与原文相同的思想内容的方法。

3.争论焦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颜色词研究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大致研究上,虽然基本上都有文献对每种颜色在中英文中的对应意义进行解释,但对各个颜色的深入探讨并没有与时俱进并且提高。

人们逐渐认识到颜色词出现在生活中的频率增加,与自己的生活与交流息息相关。

【研究】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开题报告模板范文史上最完整最规范最好

【研究】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开题报告模板范文史上最完整最规范最好

【关键字】研究题目(中文)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题目(英文)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lor Words’ CulturalConnot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院系外国语2016级12班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 师范英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黄多多学号99指导教师某某指导教师职称教授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二Ο一四年五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一)研究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探究,找出产生相同与不同的文化内涵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出分析英汉文化差异的一种基本方法,并将该方法广泛运用于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的其它方面,如习俗的对比研究,数字含义的对比研究等,真正达到改善语言能力,避免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该论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采用对比的方法,根据时代的变迁,把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8种颜色词语(黑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灰色,紫色,黄色)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全面地归纳。

即采用对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即是分别将中英颜色词语本体随着时代的不同被赋予的文化内涵的比较;纵向比较即是将同一颜色词语在中英两种语言环境下的文化内涵的比较。

1,中英颜色词本体在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对比1.1红色1.2黑色1.3白色1.4灰色2,中英颜色词在中英语言环境的文化内涵对比2.1 蓝色2.2 紫色2.3 绿色2.4 黄色三、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本次研究试图通过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渠道搜集与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跨学科研究法由于颜色词语的外延丰富,涉及到物理,数学,人类认知等方面,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系统完整,将采用跨学科研究法。

(三)比较法该论文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中英颜色词语不同时期,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研究。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规律文献综述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规律文献综述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文献综述2011级对外汉语学号:201105121068王海湾摘要:颜色词是人类的色彩感知用自然语言表达和固定下来的结果,一直以来,人们对颜色词的研究充满浓厚的兴趣。

古今中外,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对人的色彩感知和颜色词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目前,关于颜色研究方向很多,涉及很多方面。

现将近日查阅的各类研究性论文和学术期刊稍作梳理,给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颜色词文化国内外都不乏对于颜色词的探讨,最具影响力的当数美国民族学家Berlin 和Kay, 他们曾在1969年发表《基本色彩词语: 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 在这部巨著中就近百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进行了深入有趣的研究。

国内也有不少语言学家对颜色词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如伍铁平先生“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伍铁平, 1986)对颜色词的模糊语义展开了研究; 张旺熹“色彩词联想初论”(张旺熹, 1988)就颜色词的联想义进行了研究, 较为全面地揭示出颜色词意义复杂性的深层原因。

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周一农《词汇的文汇内涵》等书都对部分颜色词进行了研究。

章银泉《色彩描写词典》(银川人民出版社,1988)就收有古今汉语颜色词1200个。

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地质出版社,1997)共搜集古今流传的颜色名称2500个,同色异名归并后为1867个。

颜色词在语言中应用相当广泛,它内涵丰富,色彩鲜明,使众多的研究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人类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 对于颜色词认知和使用也随着发生着变化, 对英汉颜色词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无疑是发展的需要, 也有利于增进彼此合作与交流。

按照研究对象的大的范围,可以将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和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

一方面是对汉语颜色词进行研究。

主要从颜色词的发展、语义和文化内涵角度分析,相关论文如:《说文糸部颜色词同源发展认知分析》《释白》《颜色字白及其文化阐释》《语素白的结合能力分析》《说文解字颜色词探究》《色彩文化地理透视》《颜色的文化内涵》《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超常组合》《汉语色彩词衍生法之探究》《论黑色词》《绿的文化内涵及构词》《色彩词及其分类》等等。

颜色与颜色词

颜色与颜色词

颜色与颜色词作者:谢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3期摘要:颜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颜色词是人认知的结果。

人类一直尝试通过各种角度和方法解读颜色与颜色词。

笔者总结三种主要理论,试从颜色词语义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同颜色词在不同语言系统的比较,以及同一语言系统内不同颜色词语义的比较,发现无论是单一的进化论或者相对论都无法全面解释颜色词语义上的复杂多变。

应该鼓励跨学科跨文化对话,才能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颜色词。

关键词:颜色;颜色词;语义;相对论;进化论作者简介:谢静(1982-),女,湖南湘潭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2一、颜色1666年美国科学家牛顿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借助三棱镜的帮助,开始他关于色彩属性的物理光学试验.这是首次真正具有科学意义的色彩研究。

牛顿用棱镜折射的方法将太阳光分割成一个全光谱,这一全光谱被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

之后物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色彩是由射入眼睛的光波的频率和波长决定的。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定义颜色,颜色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大约介于380毫微米至740毫微米之间,这是人眼可以感知可见光的范围。

例如焦点红色是630至700毫米频率为480-430THz。

而紫色的光波为400-450毫微米、频率为750-670THz。

现代色彩学理论用色彩的三要素来描述颜色,即色相,明度,纯度.Munsell系统被认为是描述语言的最严格的方法。

例如,大多数英国人表达的紫色是5p 4/10。

5p是紫色的色相,其明度为4,饱和度为10。

德国文学家歌德著作《色彩原理》从色彩的美学角度入手,研究不同色调与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不同色调的冷暖搭配可以诱发不同的心理情感。

近代人们开始从色彩命名的角度来观察颜色与人类认知思维的关系。

这个过程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成为了一种可以研究表达的对象。

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比较的开题报告

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比较的开题报告

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比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颜色是人类感知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汇具有独特的语义及语言学习特点。

颜色词汇的语义演变是汉英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中白色词汇作为一个常见的颜色词素材,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语义演变及用法比较具有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比较,主要包括以下目的:1.分析汉语中“白”色词义及其语义演变过程;2.分析英语中“WHITE”色词义及其语义演变过程;3.比较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差异。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综述汉英颜色词语言学研究现状,分析汉英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及其语义演变;2.分析汉语中“白”色词义及其语义演变过程,以“白”色词在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比较“白”色词在汉语中的用法差异;3.分析英语中“WHITE”色词义及其语义演变过程,以“WHITE”色词在古英语及现代英语中的使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比较“WHITE”色词在英语中的用法差异;4.比较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差异,探索两种词汇在语义演变和用法上的异同。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汉英颜色词语言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比较。

在分析过程中,将通过比较分析法来寻找两种词汇在语义演变和用法上的联系和差异。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在语义演变和用法上的联系和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丰富了汉英语言学研究领域,为颜色词汇的语义和语言学习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2.加深对汉英语言学的认识,揭示了汉英颜色词汇语义演变及用法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研究提供参考;3.促进了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丰富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

方言中的颜色词研究综述

方言中的颜色词研究综述

方言中的颜色词研究综述
方言中的颜色词研究综述如下:
1.方言中的颜色词在结构组成这方面的研究比语境运用上的研究少,
这主要是因为每一种语言的词汇组成在结构上各有特性,除了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以外,大多语言词汇的横向结构组成没有统一的分析研究标准,作为一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更是如此。

2.方言中颜色词具有独特的词法结构,在形容某种颜色时,从语义
上来指称色彩和描绘、刻画色彩的状态,轻松而传神地表达出颜色微妙的程度差别和给人感受的差异。

颜色词相关研究综述

颜色词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章颜色词相关研究综述有关色彩感知及颜色范畴的探索历史悠久,与之相关的哲学思辨解释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斯多葛哲学家曾指出,“色彩是物质最初的现象形式"(转引自叶军)。

柏拉图认为人类色彩感知过程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光源反光物体具有接受反光功能的眼目。

他进一步指出:“白的东西导致眼的开放,黑的东西导致眼的收缩。

”亚里士多德则注重色彩成分的类型学研究。

在他看来,色彩类属可划分为两类:简单色彩和复合色彩。

简单色彩通过“黑白”两种颜色搭配调和而成.复合色彩是简单色彩通过进一步复合、衍生而来的产物。

这些有关色彩感知的哲学意义的见解,为后来学界的研究及新兴理论学派的创立奠定了哲学基础.德国文学家歌德继承亚里士多德传统,在其《色彩原理》一书中,从色彩美学角度入手,研究不同色调与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

他将全部色彩概括为三类:一是“属于眼睛”的色,称为生理学色;二是“属于各种物质"的色,命名为化学色;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通过镜片、棱镜等媒介手段所看到的色",是为物理学色.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1666)开始了真正具有科学意义的色彩研究。

他借助三棱镜对色彩属性进行了物理光学实验,分离出光谱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并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即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自此,牛顿的色彩光学理论替代了传统的哲学思辨式推论,丰富了色彩认识论,使色彩研究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此后,色彩感知与色彩表达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有关色彩概念的语言表达-颜色词的研究从人类学、民族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相继展开,研究内容涉及颜色词的习得顺序、特性、指称内容、语义结构、联想意义等,相关论著频出。

据Maclaury (1997)统计,自,158年以来,关于颜色词的研究论著超过3000部,仅1970年至1990年20年间关于颜色范畴化的研究著述超过200余种.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颜色词汇系统的理解,也为颜色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颜色词研究综述
作者:田瑞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颜色词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的关注重点。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将国内外的颜色词研究的发展情况做出了简要梳理。

国外颜色词研究者对多种语言的调查比较,进行了价值重大的探索。

国内学者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历史发展、词义内容、语义结构以及词汇系统取得了一定成果,颜色词的修辞研究和文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近年来,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方面以及认知语言学方面成果颇丰。

关键词:颜色词;语素;综述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78-03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人类的文化遗产大多数是通过语言文本保存下来的。

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颜色总是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超越颜色本身的特殊含义,有着悠长的渊源、深厚的文化背景,融人了政治、宗教、民俗及社会生活多方面的意识和内容,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折射。

汉民族有关颜色的观念反映在词汇中,就形成了汉语颜色词汇特殊的文化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这些词汇的文化信息进行解读,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及审美趋向。

近年来,国内外的颜色词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将对颜色词(语素)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对颜色词的研究更加关注共性和个性,一直存在颜色词的普遍先验理论和独特民族性的分歧,但近些年发生了认知语言学的转向,更加关注颜色词的视觉和心理研究。

国内对颜色词的全面研究大致始于七十年代,对颜色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文学作品中的颜色词研究、颜色词的文化研究、语言角度的颜色词研究以及翻译和教学角度的颜色词研究,当前研究同样存在认知语言学的转向。

下文将进行详细说明。

1.国外颜色词研究情况
国外颜色词研究始于《荷马史诗》颜色词研究,研究者分析其中的颜色词得出古希腊人的色觉器官的缺陷,这一研究方向奠定了其之后颜色词的研究方向,更加关注颜色词形式和结构的历史比较,以及与颜色词相关的其他领域研究,这与其表音文字的特性紧密相关。

二十世纪以来颜色词的研究出现分析语义结构的转向,此间柏林和凯提出了著名的基本颜色词理论。

九十年代以来,颜色词的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开始关注视觉和心理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