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2分) (2019高一下·应县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李嘉祐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①。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愁。

【注】①弓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

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联写细草绿满汀州,把春草和离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点明了春日送别友人出游的背景,又呼应了标题的内容。

B . 颔联写王牧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借用典故表明王牧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横溢,从而表达对朋友的赞许之意。

C . 尾联以阮籍和阮咸喻王牧叔侄,设想叔父见到王牧之后对侄子怜爱有加,不舍他离开,于是作者嘱咐王牧念及母亲早日归来。

D . 这首诗虽为友人出门游历开阔眼界而高兴,但也流露出作者难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而诗歌呈现出哀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2. (2分)下列诗句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 .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B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 .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3. (6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________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

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

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通常也就到了________的时候。

海明威说过,辛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B . 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C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吾与点也D .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 (2分)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 . 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B .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C . 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D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 . 美国金融市场的可怕现状,源于其自身完全自由无序的银行操作环境。

而这群聒噪的美国立法议员正是这一环境的始作俑者。

C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投入大,突破小,让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望其项背。

D . 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B .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得银行必须调整资产的配置,将资金从债券、贷款等高收入品种调整至准备金上,从而对银行的盈利可能产生一定的压力。

C . 教育部发言人说,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它所要选拔的是综合能力最强的那些人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

D . 《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是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三下·重庆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白恩培夫人轻轻一句话,1500万就挥霍一空变成了她腕上的一只镯子,这样的巧取豪夺,才是对这个时代所有打拼奋斗者的不公。

②没人能完全看懂白云苍狗般的中美关系,连中美外交官和军事将领们恐怕也要不断琢磨:对面的这个国家究竟是谁?③世界各国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

但如果各国彼此视对方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④90后小伙娶亲地铁当婚车引发了围观,但北京地铁方认为乘客此举无可非议,只要不扰乱地铁运营的正常秩序和不危害其他乘客安全就不会被制止。

⑤宋江正是刀笔吏出身,在那种环境下,为了安身保命,他必须左右逢源。

在为人处世上,宋江小心翼翼,谨慎为上,从来不给对方难堪。

⑥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A . ①②④B . ①③⑤C . ②⑤⑥D . ③④⑥2. (2分) (2019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任何科研工作都是建立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如天使粒子的发现,得益于先前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探索,它也是理论和实验结合的结果。

B . 2017年以来,湖北已有16家企业创建了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工程,省政府想以此为示范推进湖北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C . 当报刊经销量下降,经营者卖其他日用品本是一种自救,这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以超范围经营为由将这条路堵住,就是遏制市场规律。

D .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孩子超过47.1%以上,阅读超过1小时的孩子仅12.8%。

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据说,国际上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已有将近五百种,不过尽管意见分歧有多大,有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即文化有它的独立性。

四川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四川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四川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20高一下·宣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大雪节气,云龙湖湿地景区,那只熟悉的银鸥又____。

这只银鸥让我想起了《放鹤亭记》。

公元1077年春天,苏东坡在徐州为官时,一项乐趣便是____放鹤亭前,晨送鹤去,暮迎鹤归。

有时,送鹤迎鹤的间隙,他在饮鹤泉边怀古,群羊坡上吟唱。

做太守不到两年,却留下一百多首____的诗作,光赞美云龙山的就有十几首。

这还不算那篇千古流传的美文《放鹤亭记》。

《放鹤亭记》中曾言“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彭城之山”恰是位于“西一面”的云龙湖。

苏东坡曾想,“若能引上游丁塘湖之水,则此湖____杭州”。

()。

1994年,云龙湖与西湖结为“姊妹湖”。

徐州苏堤也和西湖苏堤一样,流传着许多关于苏东坡的传说、故事;在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和云龙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如约而至伫立脍炙人口俨若B . 如约而至矗立脍炙人口宛然C . 不期而遇伫立喜闻乐见宛然D . 不期而遇矗立喜闻乐见俨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云龙湖经过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

B . 其后的图景,殊不知正如他所愿。

C . 殊不知,其后的图景正如他所愿。

D . 经过改造后的云龙湖景色堪比西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云龙湖B . 在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云龙湖的韵致C . 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云龙湖的绵长韵致D . 十里长堤如一首无字的长诗,诉说着云龙山、云龙湖的绵亘韵致2. (2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 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B . 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卷

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卷

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踱步(duó)远眺(tiào)俯瞰(kàn)兴奋(xīnɡ)B . 削弱(xuē)亲昵(nì)面颊(jiā)迢迢(tiáo)C . 证券(quàn)颁布(bān)萦绕(yínɡ)目睹(dǔ)D . 荡漾(yànɡ)荟萃(huì)炯炯(jiǒnɡ) 纵横(hénɡ)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著述,翻译艺术日臻(zhēn)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

B . 《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传的选家所编,他们披沙检金,遴选了二百多篇琅琅(lǎng)上口、百读不厌的佳作。

C . 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意啊!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zā)摸品味一下自然赋予的香茗。

D . 母校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è)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逝之后,她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3. (2分) (2019高三下·石家庄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

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现场还有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③我市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指引之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争取早日让更多市民生活在优美恬静的林下风气之中。

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8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

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________的变化。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演________,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________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

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________,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B . 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C . 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D . 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翻天覆地丝丝入扣酣畅淋漓别具一格B . 翻天覆地有条不紊淋漓尽致独辟蹊径C . 前所未有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独辟蹊径D . 前所未有有条不紊酣畅淋漓别具一格(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B . 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C . 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D . 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下·滨州期末)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茶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

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

如此,茶才(),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的描绘。

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中完整的世界:沸水冲泡,听得清山间清脆的泉响;茶雾氤氳,嗅得到整个茶山的清香……(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莫衷一是难以置信意味深长炉火纯青B . 众说纷纭难以置信耐人寻味炉火纯青C . 莫衷一是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化D . 众说纷纭不足为据耐人寻味出神入化(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改写成下面句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具好,为什么?沸水冲泡,茶雾氤氳,能听得清水响和嗅得到茶香。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2. (10分)(2020·银川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四川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 创伤沧海桑田怆然满目疮痍B . 鹧鸪沽名钓誉酤酒怙恶不悛C . 儒雅妇孺皆知嗫嚅耳濡目染D . 菱形棱角分明欺凌绫罗绸缎2. (2分)(2017·江苏模拟)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设计师会对历史剧的服饰做一些改变,有些只是让花纹更加________,有些则是不顾及历史事实,________。

为了尊重历史而拘泥于教条________不可取,但不顾历史事实去随意演绎,让观众因服装混乱而搞不清历史,则更不应该。

A . 繁杂李代桃僵固然B . 繁复李代桃僵显然C . 繁杂张冠李戴显然D . 繁复张冠李戴固然3. (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B . 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

这说明小说这个文体,不是要将世界简单化,而是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复杂化。

C . 我国煤炭生产的宏观调控,不仅有助于我国的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极好的推动作用。

D .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4. (2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公府,三公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 . 两千石,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因其官秩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里县中学高一上期语文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早已有“贤贤”的观念。

据《孟子》追述,齐桓公在葵丘召集的诸侯会盟,第二条盟约即言“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国语·齐语》载管仲佐政,行考选制度,贤者报告给国君,国君召见,试以官职,成绩好的可以上升到“上卿之赞”。

“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

”“民皆勉为善。

”这似乎是说从平民中举贤,职位并可上升到卿佐,但不知是否真的实行了,实行的效果如何,坚持得怎样。

在春秋有名有事可稽的人物中,罕见有庶民出身的人,更勿论平民出身的卿相了。

春秋社会的流动性主要还是表现在贵族内部的流动,上层贵族有一个他人很难进入的圈子,重要的选贤举才都是在这个圈子里进行的。

相形之下,作为贵族下层的士阶层却相当活跃,不那么封闭,民之秀异可跻身其中,士之顽劣大概也会下降为民。

但是,“贤贤”的思想毕竟确立了,只是问题在于能否打破等级之间的界限。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为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而这正是孔子的伟大贡献。

“有教无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人我都教育,不加任何区别。

”不区别地域、贫富,而尤其重要的是不区别血统、出身。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而这一学费(束脩)在当时是不难置办的。

孔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老有少,有贫有富,有贵有贱,并且是贵者少,贱者多,富者少,贫者多。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列的“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中,唯一的贵族是司马牛。

此外,从其他典籍中可知孔子弟子中出身贵族的亦只有孟武伯、南宫敬叔和孟懿子等寥寥数人。

故钱穆说:“孔子弟子,多起微贱。

颜子居陋巷,死有棺无椁。

曾子耘瓜,其母亲织。

闵子骞着芦衣,为父推车。

仲弓父贱人。

子贡货殖。

子路食藜藿,负米,冠雄鸡,佩獗豚。

有子为卒。

原思居穷阎,敝衣冠。

樊迟请学稼圃。

公治长在缧绁。

子张鲁之鄙家。

虽不尽信,要之可见。

”而后来他们中许多人后来却在政治方面甚为活跃,各有成就,地位显赫,影响巨大。

如果不是通过孔子的教学和游说活动,这些人很难有政治上发展的机会。

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孔门的“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还主要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发挥影响,其制度化及制度的定型完善尚需时日。

战国时期,儒家的荀子说:“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这是明确的对于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原则的否定,而其依文学品行为新标准的取士选官原则,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解体的原因和后果》)1.下列关于“举贤”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古代的“举贤”之所以在齐国能被管仲制度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代已有的“贤贤”观念为他的举措施行奠定了思想基础。

B.古代的“举贤”受出身的极大限制,庶民出身的人很少能晋升为卿相,平民出身的人更是很少能进入那个时代的权力中心。

C.古代的“举贤”在那个时代实际上被分为两类,重要职位的举贤都是在上层贵族圈子进行,“士”的“举贤”才与“民”有关。

D.古代的“举贤”没能打破那个时代等级制度的限制,真正实现一定突破的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收弟子,既不区别地域、贫富,更不区别血统、出身,一视同仁,都给以教诲,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

B.孔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而且人数众多,教肓效果显著。

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学业精通的就已达七十七人。

C.孔子那些贫贱弟子,许多人政治上获得了发展机会,取得了显赫地位,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这应全部归功于他们的老师孔子。

D.儒家荀子明确地否定了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选官原则。

他的原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推行考选制度,为国家举贤,他实现了让平民出身但才华横溢的人走上政治舞台,为国效力,但是他的政治理想没能实现。

B.春秋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上层贵族之下是下层贵族士阶层,士阶层之下是民阶层。

庶民虽然属于民,但地位高于平民。

C.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改变了春秋社会教育仅限贵族的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为当时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可用之才。

D.战国时期荀子的“举贤”思想是对孔子“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后世“举贤”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孙犁的艺术道路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人。

在他的童年时代,家乡的民间艺术活跃,艺人街头说书,伶人搭台唱戏,画匠挂卖年画,在本村上小学的孙犁满心都是这些传统艺术,追着去欣赏。

孙犁十岁初读《红楼梦》,虽然有许多字不认识,书中的内容也不能完全理解,但那生动的语言、纯美的女子形象,却让他坚持读完了整部作品。

在县城读高级小学时,孙犁对意境优美的“绝妙好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学校图书室的“五四”期刊,让他“大开眼界”。

两年后,孙犁来到保定育德中学,他的兴趣转向了社会科学与新的文学。

他读了西方的唯物论、唯物艺术论,读了名家撰写的中国文化史、哲学史,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伦理与人生智慧。

他热爱鲁迅的文章,钦佩鲁迅以捍卫真善美为己任,认同鲁迅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

孙犁喜欢苏联小说,尤其是拉甫列涅夫的《第四十一》与爱伦堡的《烟袋》。

两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但是没有展示残酷战争与史诗画卷,而是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通过描写人物日常生活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搏斗的剧烈。

孙犁赞赏前者具有“简洁的叙事诗的风格”,后者“包含强烈的、真实的革命的激情”。

孙犁喜欢写农村的聂维洛夫,他对他的短篇《一个女布尔什维克》欣赏有加,赞不绝口。

育德中学毕业后,孙犁怀着文学的梦去了北平,但未能如愿,后来在保定同口镇做了小学教员。

同口镇位于白洋淀岸边,当地的那秀美的水乡景色、纯美的风土人情令他徜徉不已。

一年后,“七七事变”爆发,9月下旬,保定陷落。

孙犁望着逃难的人流以及国军的散兵游勇,迫切希望执干戈以卫社稷。

1938年春,孙犁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冀中抗日武装。

他用笔参加抗战,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抗日文化宣传,传播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晋察冀边区文联成立后,孙犁先后编辑过机关刊物《山》与《晋察冀日报》副刊。

晋察冀边区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是这支农民组成的抗日队伍让孙犁真正认同了乡土文化、传统情操与民族性格。

他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

”农民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英雄带有群众的性质,只有我们这个时代”。

他产生了对农民战士记录与讴歌的热情。

孙犁收获的最初果实都是时代鲜活生活的记录。

1944年初春,孙犁去延安学习,住在小窑洞里,远离了冀中战火。

孙犁伏案静书,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著名短篇小说。

小说以抗战为题材,却没有血腥厮杀:写景诗情画意,写人细腻委婉,对话饶有余味,主要塑造温柔却又坚贞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叙事简洁,以日常生活为主,战斗场面也以轻松愉悦的笔调处理。

小说通过日常生活事件的摹写,多方面地展示时代的风貌,乡土气息浓郁,特色鲜明,与当时的创作相比可谓别开生面。

《荷花淀》是孙犁风格成熟的标志,此后,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还是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他总是以清新、细腻、简洁、精确的语言记录日常生活的真相,塑造具有传统伦理人性的人物,尤其是青年女子形象,以远离暴风骤雨式的谈笑从容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

天津解放后,孙犁进了天津,担任《天津日报》副刊编辑。

他热心扶植文学新苗,尽心培养青年作家,很快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文学流派,人们称之为“荷花淀”派,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孙犁的小说柔美婉约,但在炮火纷飞的时代、轰轰烈烈的土改时代、激情澎湃的农业合作化时代,这样的艺术始终处于边缘地带。

伴随孙犁的创作,批评的声音时有出现。

1953年的“胡风案”,让孙犁受了很大刺激,沉重的压力,最终让他变得神经衰弱。

后来病好转,却又遭遇“文革”,他被下放天津郊区的干校,进行劳动改造。

“文革”后,孙犁又拿起笔来,但他的文风日渐转向冷峻。

(根据郭志刚、章无忌《孙犁传》编写)相关链接①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

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

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

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

(摘自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②孙犁评价聂维洛夫的短篇《一个女布尔什维克》说“情节、对话、叙述、描写、结尾,全是讲故事的样子,一切单纯、一切统一。

”“作者根据那个时期乡间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动态和节奏,制成他的文章。

”(摘编自孙犁《文艺学习·第四章》)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上小学时,孙犁对家乡的说书艺术、地方戏曲和年画等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孙犁产生了当文学家的理想,育德中学毕业后他去北平,就是为实现这个理想。

C.“七七事变”爆发后,孙犁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国军败退,产生了指挥军队、抗日杀敌的强烈愿望。

D.孙犁“神经衰弱”的直接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胡风案”给他的激烈刺激与产生的巨大精神压力。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孙犁家乡艺人街头说的书、伶人搭台唱的戏、画匠挂卖的年画这些民间传统艺术是他小说艺术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唯一源泉,这是毋庸置疑的。

B.在县城读高级小学时,校图书室的“五四”期刊,让他初步接触了“五四”新文化、新思想、新文学,也促成了他后来阅读方向的转变。

C.边区生活十分艰苦,孙犁虽有些不适应,但他真切地了解抗日生活,认识农民战士身上的美好东西,为他日后的小说创作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

D.延安学习期间,孙犁住的虽然简陋,但是远离了冀中战火,客观上为他创作出《荷花淀》、《芦花荡》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和环境。

E.这篇人物传记以孙犁的小说创作道路为主线,展示了孙犁充满坎坷的一生以及小说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反映了一位卓越的小说家艰难的成长历程。

6.孙犁在育德中学阅读了社会科学与新的文学,这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5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

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

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长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