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2019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2019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科学家揭示T淋巴细胞“攻击”路线图新华社巴黎2月15日电(记者卢苏燕)法国科学家最近成功拍摄下T淋巴细胞攻击肿瘤细胞的路线图,揭示了这种免疫细胞“作战”的全过程。

这项成果将有助于提高癌症的治疗水平。

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15日宣布,这项研究由法国居里据悉,法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

目前,他们正在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及宫颈癌治疗进行临床研究。

1.对“T淋巴细胞”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T淋巴细胞是指一大类细胞群,它在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内具有重要功能。

B. T淋巴细胞拥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它具有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

C.科学界早在法国科学家的发现之前就已经知道了T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当向致病细胞发起攻击的时候, T淋巴细胞是用一种特殊的酶来杀死致病细胞。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最近,法国科学家利用双光子显微镜成功拍摄下T淋巴细胞识别致病细胞,包围并攻击致病细胞的路线图。

B.在祛除抗原的肿瘤中,T淋巴细胞会以很快的速度运动;当肿瘤彻底萎缩后, T淋巴细胞也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运动。

C.把T淋巴细胞注入具有抗原的肿瘤细胞,3至4天后T淋巴细胞的运动速度就会明显减缓,甚至经常停止不动,在T 淋巴细胞的作用下,肿瘤停止发育直至彻底萎缩。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十套)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十套)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一)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瑰.丽(guī)愧怍.(zuò)慰藉.(jí)一蹴.而就(cù)B.马厩.(jiù)媲.美(pì)钳.制(qián)言简意赅.(gāi)C.多舛.(chuǎn)负荷.(hé)骈.文(pián)残羹冷炙.(zhì)D.庇.护(pì)孱.头(càn)湖泊.(pō)有史可稽.(j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取缔统摄国粹层峦叠幛B.座落自诩肺腑不容置疑C.威慑溃乏磨砺峨冠博带D.宣泄遐思沧桑至高无上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犹他州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财政每况愈下....,这也意味着不少学校将面临关闭的威胁。

B.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大家切莫讳疾忌医....,有呼吸道病症,应尽快就医诊治。

C.4个西班牙高中生把相机绑在一个气象气球上,实现了在太空边缘俯瞰地球的梦想。

其中一名少年说:“想到我们亲手做的设备飞到了接近太空的边缘,简直不言而喻....。

”D.“一曲溪流一曲烟”,风景迷人的杭州西溪湿地因《非诚勿扰》而声名鹊起....,正逐渐成为文化名人的集居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著名作家李锐说:“传统文学和青春文学不存在根本不同,只存在好和不好的分别。

只要你用你的母语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就是好文学,就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B.智利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根据估算,智利的淡水只能实现今后20多年的供应,到2033年左右,智利的淡水资源将枯竭。

C.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正规的厂家为了节约成本而生产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烤瓷牙,或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订购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烤瓷牙,为患者镶嵌烤瓷牙带来了风险。

D.“喜羊羊之父”卢永强颠覆了传统的大灰狼形象,编出了一个很有喜剧感的“灰太郎”,深受小朋友和成年人所喜爱。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 新人教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本试卷共6页,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谈读书时的思考为什么读书?通常会有四种情况:一是为休闲而读书。

随便翻翻,看看小说、散文或非专业的书。

二是为兴趣而读书。

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为了解某个方面的情况而读书。

比如出国或国内旅游,要了解目的地、景点的情况。

三是为学习而读书。

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考试或者要求写体会文章而读书。

四是为研究而读书。

也就是为研究问题、做学问而读书。

我所说的读书思考,主要是讲为学习、为研究而读书时的思考。

为学习、为研究,肯定要读书。

尤其是为了研究还必须读很多书。

张培刚先生在哈佛大学写博士论文,9个月时间翻阅了200多部专著,涉及180位学者,最终论文得了威尔士奖。

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很认真读书,为了说明或检验读书认真,有的还要求整段整篇地背下来,有的还写读书笔记或体舍。

我认为,为学习或为研究而读书,判断其认真程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读过之后,记得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够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第三个层次是思考。

为学习研究而读书,往往有通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有时也会有选择地读或有重点地细读。

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引发思考,都可以因为思考而读懂。

读书时的思考,可能会涉及四个方面。

读书需要平面思考。

要把书、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

如何理解书的旨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有时直截了当、有时却环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似是而非?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观察,必须历史地看,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中看,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风格、追求看。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读书需要总结思考。

一本书总是有一定篇幅的,无论是通读,还是精读,必须抓住重点,总结概括出书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创新点或亮点。

高2019级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2019级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2019级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但还不到一百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正在迅速扩散,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

欧盟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正在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

一旦抗生素失效,我们的生活中就将充满危险一一轻微的擦伤都有可能带来死亡,轻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会引起耳聋。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丧生,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1人失去生命,危害将超过癌症。

同时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性正逐年攀升。

比如治疗大肠杆菌,一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见效,但近几年多个国家报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强效的抗生素也无济于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

但目前针对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进行的新药研发很难跟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半期试题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夹克衫王溱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

陈立是理发员,在市政府大楼里的理发室工作。

一天,吃了午饭,陈立坐在沙发上刚要眯眼休息一会儿,一个小伙领着一位穿着夹克衫的中年男人走进来。

陈立定眼一看,是市长。

以前在电视上见过。

这天陈立下班回家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老婆体检发现肺上有块阴影。

老婆哭了。

第二天复查得知,是肿瘤,假不了,但良性恶性要活检才能最后确定。

陈立立马觉得头都大了,无论怎样,手术避免不了。

这一做手术,钱就会像流水般花出去。

陈立的背上像压上了一尊石磨。

祸不单行,女儿所在的饭店经营不善,闭门歇业。

女儿失业了。

陈立有些落魂失魄,拿着推子两眼分神,以至于被剪发的那位科长都看了出来,忙问怎么了?陈立说没事没事,只是昨晚睡得晚了,精神不好而已。

人家科长不是好糊弄的,非要刨根问到底。

陈立只好如实相告。

科长说,我只负责透个信给你,最近市里一家私企马上要上市,他们那里的待遇非常高。

你女儿如果能进这样的企业就好了。

科长给陈立留下了这个企业的名字,然后说你找找人帮忙,未必没希望。

副秘书长来理发,理了一半,陈立说,不好意思啊秘书长,有件私事我想请您帮忙。

副秘书长说只管说来,能帮肯定帮。

陈立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副秘书长听罢摇摇头说,这个私企老板很牛,我在他眼里未必是个人物,开不了这个口啊!开口求市长吧,看来只有他能帮上这个忙。

陈立又不敢对市长开口。

那天市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但那天市长的声音很大,陈立从言谈中听得出,因为一个属下要市长帮着给他的亲属安排工作,市长正对下属发火。

放下电话,市长又对站在一旁的秘书说,以后记住,凡是找我办这种事的统统给我挡出去。

八项规定说得多清楚了,还抱幻想。

陈立听了,庆幸自己没开口,否则一顿批评是少不了了。

中午市长又来了,依旧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夹克衫。

2019-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2020 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分析一、选择题1、选出以下字音完好正确的一组A.矫 ji B.泥淖C.沉沦D .摭ǎo饰nà omi ǎ nzh í拾悲怆静谧搭讪chu à ngmìsh à n诳啮 ni è噬 sh ì胭脂 zh ǐ色狭小à iku á ng 语按捺 nà不住蕞 zu ì尔一岛怅寥 li ào廓桑梓zǐ妄自菲 f ēi薄2、选出以下字形完好正确的一组A.发韧符箓灰烬花剌子模B.抹煞悠邈安慰一饮一啜C.遒劲甄别槎桠曝被聊天D.诙宏麻痹钥匙鹏飞鸿举3、选出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适合的一句A.我们都是一同到这儿来的,我们有困难了,你们全力帮我们,你们有困难时,只管嘱咐,我们一定会大力互助的。

....B.他是我们单位前几年从外处招聘过来的一位人材,率领着一帮年青人,奋战在生产一线,成绩突出,众所周知。

....,凡是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感觉有点不安,C.将士们在战场上历尽含辛茹苦,出生入死,狐死首丘....试问我们工作时能懒惰吗?,在他的倡议和实践下,词在宋朝兴隆起来了,宋词成了继唐诗D.以词为诗,苏东坡但是始作俑者....之后诗歌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4、选出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自国际奥委会决定将 2014 年第二届青奥会的包办权授与中国南京市以来,当地政府着力建筑地铁轨道交通,希望以此进一步整顿老城的综合环境。

B.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域自然灾祸十分严重,干旱、地震等各种灾祸均有不一样程度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富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C.此刻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愈来愈多,因为外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课设备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由之一。

D.春天气温上升后,因为冷空气屡次入侵造成连续低温阴雨的倒春冷天气,这类天气简单影响北方冬小麦的正常生长。

2019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2019. 1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应用13分1、古诗文默写(8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4),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5),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6)烟笼寒水夜笼沙,。

(《泊秦淮》杜牧)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气质庸容以偏概全离群所居超今冠古B.造旨高深技艺精湛不懈追求不谋而和C.匪夷所思雕琢庐火纯青物我两忘D.无可辩驳塞进衣兜和蔼可亲格物致知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本质上是熟人社会。

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做事靠的_____________。

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出了案子,首先关乎的_____________。

乡绅会“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认了错,回家去。

”费孝通说乡土中国的最高理想是“无讼”,就好像足球比赛中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双方的规则,而犯规的代价_____________。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首要的技能_____________。

①不是金钱和利益,而是名声和面子②不单是被罚,更是整个团队的耻辱③不是赚钱致富,而是分辨善恶美丑④不是商业和法治,而是道德和礼治A. 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 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二阅读52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8题。

(12分)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

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③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④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________________。

⑤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

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

⑥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

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

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

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

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⑦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

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

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

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

元霄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霄”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

⑧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后与清明合并)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

中国古代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

⑨另一种“节物”则体现在人们的食桌上。

新年的饺子(北方麦作文化)年糕(南方稻作文化)、元霄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都与日常食桌相关。

⑩“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给眼睛的,给嘴巴的,给身心两面的。

所以,节物又有个更感性的名字叫:节日媚物。

⑪过去,我们与大自然是多么接近,我们对大自然是那么的敬重。

我们惊讶起来的时候,叫的不是“天呐”就是“妈呀!”(现在叫“哇塞”),将天和母亲等同起来。

我们管天叫“老天爷”、“天公”,准备出去旅游时遇到好天气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侣叫“天生一对”,最恶毒的骂是“天杀的”,最聪明的叫“天才”。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从大自然那里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⑫如今,全人类的一个关键词是“环境保护”。

“环保”不只是谁排污谁受罚的问题,还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护我们健康的传统文化,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

4.第②段中,作者“说文解字”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根据上下文,第④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2分)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中国的岁时节日,既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大节”,也有一些可过可不过的“小节”。

B.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由衷的喜爱。

C.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自我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D.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非常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而不关心“人事”。

7.请说说你对“节日媚物”这个现象的理解。

(3分)8.本文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特色。

(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2分)雪天张抗抗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

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

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

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

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

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

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

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

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

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

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

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

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

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

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⑨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

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⑩“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⑪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

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⑫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

“不碍事,不碍事。

”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

“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

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

⑬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

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⑭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⑮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

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⑯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9.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