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业
电子技术基础_第五版(模拟部分)第一章

18
1.4 放大电路模型
1. 放大电路的符号及模拟信号放大
电压增益(电压放大倍数)
互阻增益
Av
vo vi
Ar
vo ii
()
电流增益
Ai
io ii
互导增益
Ag
io vi
(S)
19
1.4 放大电路模型
2. 放大电路模型 A. 电压放大模型: vo Avvi
• 集成运放基本应用
– 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应用:运算、滤波
复杂应用
– 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的应用:电压比较器 7
从系统认识电路,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知识的完整性
传感器
接收器
信号 发生器
滤波器 隔离电路 阻抗变换
放大器
运算电路
信号转 换电路 比较器 采样保持
功率 放大器
A/D转换
执行机构
Avo ——负载开路时的电压增益
Ro ——从负载端看进去的放大
电路的输出电阻
戴维宁等效
Ri ——输入电阻
20
1.4 放大电路模型
由输出回路得 则电压增益为
vo
AVOvi
RL Ro RL
AV
vo vi
Avo
RL Ro RL
由此可见 RL
Av 即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增益的大小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则希望…? (考虑改变放大电路的参数)
16
1.2 信号的频谱
C. 非周期信号
傅里叶变换:
周期信号 非周期信号
离散频率函数 连续频率函数
非周期信号包含了所有可能的频率 成分 (0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校企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应用合作开发的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培养符合通信电子行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通信电子产品装接和辅助设计人员,让学生熟悉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使学生具备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基础》和《电子工艺实训》,后续课程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顶岗实习》等,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模拟电子技术》是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始终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培养课程能力目标。
在教学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单元设计、过程引导、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由企业专家和学校老师结合行业企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将“必需、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融入到典型模拟电路的制作、调试工作任务中,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教、学、做、用”一体化,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
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目标1.掌握电子产品电路组成及元器件作用;2.掌握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3.会估算电子产品电路特性参数;5.会查阅相关资料;6.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7.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较强逻辑思维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第1章

ID
理想二极管符号 UD
(V)
ID
开关模型等效电路
0.7V 0 0.7
0
UD
(V)
(a)理想模型 特性 )理想模型VA特性
(b)开关模型 特性 )开关模型VA特性
3、折线模型:正向导通时。相 、折线模型:正向导通时。 当于理想二极管串联一个等效 和一个电压源U 电阻rD和一个电压源 ON ,特 性曲线如图( 所示 所示。 性曲线如图(c)所示。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仍可由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仍可由
iD = IS (e
近似描述。 近似描述。
UD / UT
−1)
D E
导通电压
IS:反向饱和电流 UT:电压当量,室温下26mV
IR
反向 漏电
开启电压 Uon
开启电压 导通电压
硅二极管 0 .5 V 0 . 6 ~ 0 .8 V (取 0 .7 V )
锗二极管 0 .1 V 0 . 2 ~ 0 .3 V (取 0 .3 V )
发射区:发射载流子 发射区: 集电区: 集电区:收集载流子 基区: 基区:传送和控制载流子 为例) (以NPN为例) 为例
演示
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以上看出,三极管内有两种载流子 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和 以上看出,三极管内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 参与导电, 穴)参与导电,故称为双极型三极管-BJT (Bipolar 参与导电 故称为双极型三极管- Junction Transistor)。 。
二极管伏安特性与温度T的关系: 二极管伏安特性与温度T的关系:
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增加, 的增加而降低 降低。 由于IS随T 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随T 的增加而降低。 一般线性减少2 2.5mV/C° 一般线性减少2~2.5mV/C° (利用该特性,可以把二极管作为温度传感器) 利用该特性,可以把二极管作为温度传感器)
2024年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超全面)(精华版)

2024/3/24
19
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实验报告
学生需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
2024/3/24
课堂表现
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 、操作规范、团队协作等方面 的表现。
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 和交流,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
综合评价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 学设计(超全面)(精
华版)
2024/3/24
1
目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程设计环节指导 •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4
3
课程背景及意义
2024/3/24
01
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模拟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领 域,是现代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基础。
03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对于电子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基 本技能,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 法。
2024/3/24
02
共射放大电路
详细分析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以及失真和频率响应等特性。
03
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
介绍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 应用,以及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9
反馈放大电路原理
2024/3/24
模拟电子技术及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常用电路;2. 理解并分析常用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3.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进行模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2. 能够分析和解决模拟电路中存在的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模拟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定义、分类及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放大电路:以晶体管放大电路为核心,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性能及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3. 滤波电路:介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原理、特性及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4. 振荡电路:分析LC振荡器、RC振荡器等常用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四章5. 模拟电路仿真与设计:利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模拟电路的仿真与设计;教材章节:第五章6.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完成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第二周:放大电路;第三周:滤波电路;第四周:振荡电路;第五周:模拟电路仿真与设计;第六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等;2. 了解常用模拟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 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参数的计算与调整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2. 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模拟电路测试;3. 能够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模拟电路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电子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意识;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2. 常用模拟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反馈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模拟电路及其应用3. 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放大器增益、频率响应、滤波器截止频率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4. 实验与仿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模拟电路搭建、测试;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模拟电路仿真;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验与仿真5. 项目实践: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教材章节:第五章 项目实践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学习放大器、滤波器等基本电路;2. 第二周:学习常用模拟电路及其应用,进行实验设备使用培训;3. 第三周: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开展实验与仿真教学;4. 第四周:进行项目实践,分组设计并实现模拟信号处理系统;5. 第五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学会分析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常用模拟电子元件(1)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和应用。
2. 第五章:模拟电路分析方法(1)电压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反馈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实验室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和实验仪器;3.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PPT展示,结合实物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 分析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电路,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模拟信号的运算与处理(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2)模拟信号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7.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转换(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2)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3)模拟信号转换技术的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微课版支持AR+H5交互)电子教案

3、教学资料及要求:课前可让学生提前收看相关知识点视频或中国大学MOOC平台相关知识讲解,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二极管特性与电阻特性有何区别?
2、二极管具有怎样的物理结构?有哪些类型?
3、晶体三极管具有怎样的特性?
4、场效应管有何特性,哪些类型?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2.1 半导体基础知识
2.1.1 半导体的特性与本征半导体
2.1.2 杂质半导体
2.1.3 PN结的形成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曲线。
教学难点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1)基于物理学基本概念引入本征半导体概念,并通过能带理论讲述半导体内部载流子;(2)基于PN结机理讲述其伏安特性,并引入二极管概念、分析二极管性质、模型、参数、应用等;(3)基于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特征,讲述其基本工作原理;(4)对于不同的场效应管结构,分别讲述沟道的形成与控制方法。
4.2.1线性系统的传输函数
4.2.2频率响应的波特图
4.3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
4.3.1晶体三极管的高频模型与密勒定理
4.3.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3.3单管共集、共基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4.4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5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本章小结
1.放大器的增益与频率有关,称幅频特性;放大器的相移也与频率有关,称相频特性,两者统称为频率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业第1章 半导体器件1将PN 结加适当的正向电压,则空间电荷区将( b )。
(a)变宽 (b)变窄 (c)不变2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特点是具有( b )。
(a)电流放大作用 (b)单向导电性(c)电压放大作用3二极管导通的条件是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a )。
(a)正向电压大于PN 结的死区电压 (b)正向电压等于零 (c)必须加反向电压4若将PN 结短接,在外电路将( c )。
(a)产生一定量的恒定电流 (b)产生一冲击电流 (c)不产生电流5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 1、D 2为理想元件,则在电路中( b )。
(a)D 1起箝位作用,D 2起隔离作用 (b)D 1起隔离作用,D 2起箝位作用 (c)D 1、D 2均起箝位作用 (d)D 1、D 2均起隔离作用D 1V 2V u O6二极管的反向饱和峰值电流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 a )。
(a)增大(b)减小 (c)不变7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型号为2CP11,设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电阻R =5k Ω,则电压表V 的读数约为( c )。
(a)0.7V (b)0V (c)10VR8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 为理想元件,输入信号u i 为如图所示的三角波,则输出电压u O的最大值为( c )。
(a)5V (b)10V (c)7VDu O9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u i =6sin ωt V ,U =3V ,当ωt =π2瞬间,输出电压 u O 等于( b )。
(a)0V (b)6V(c)3VDu O10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 1,D 2,D 3均为理想元件,则输出电压u O =( a )。
(a)0V (b)-6V (c)-18V0V3--11电路如图所示,设二极管D1,D2为理想元件,试计算电路中电流I1,I2的值。
23k+-答:D1导通、D2截止.所以:I1=(12V+3V)/ 3k=5mA I2=012电路如图1所示,设输入信号u I1,u I2的波形如图2所示,若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并说明t1,t2时间内二极管D1,D2的工作状态。
uI2D1图1图2 uI1u答:电压波开如图:在t1时间内D1导通,D2截止在t2时间内D2导通,D1截止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1下列电路中能实现交流电压放大的电路是图(b)。
(c)(d)VVVV2图示电路,已知晶体管β=60,U BE .V =07,R C k =2 Ω,忽略U BE ,如要将集电极电流I C 调整到1.5mA ,R B 应取( a )。
(a)480k Ω (b)120k Ω (c)240k Ω (d)360k Ω3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β=50,若将该管调换为β=80的另外一个晶体管,则该电路中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 将( a )。
(a)增加(b)减少 (c)基本不变4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β=50,U BE =0.6V ,R B =72k Ω,R C =1.5k Ω,U CC =9V ,当R W =0时,晶体管处于临界饱和状态,正常工作时静态集电极电流 I CQ 应等于3mA ,此时应把R W 调整为( c )。
(a)100k Ω(b)72k Ω(c)68k Ω(d)86k ΩCC6电路如图所示,已知R1=5kΩ,R2=15kΩ,R3=10kΩ,R C=2kΩ,R E=2kΩ,当电阻R2不慎被短路后,(如图),该电路中的晶体管处于〔c〕。
(a)截止状态(b)放大状态(c)饱和状态R1R2R3+UV7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工作在(b)。
(a)截止状态(b)放大状态(c)饱和状态100kΩ8某固定偏置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如图所示,欲使静态工作点移至Q'需使(a)。
(a)偏置电阻R B增加(b)集电极电阻R C减小(c)集电极电阻R C增加/VCEA30μ9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c)。
(a)确定静态工作点Q(b )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 (c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0。
10单管电压放大电路中,输入电压u i 与输出电压u o 波形如图所示,说明该电路产生了( c )。
(a )截止失真(b )饱和失真 (c)交越失真ttCC11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图所示,晶体T 的β=40,U BE .V =07,试求当RB1,RB2分别开路时各电极的电位(U B ,U C ,U E )。
并说明上述两种情况下晶体管各处于何种工作状态。
u o U CC 12V+-答案(1)当R B1开路时,偏置电路如图1所示: U BE =0,I B =0,I C =0,I E =0U B =0U C =U CC =12V U E =0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2)当R B2开路时,偏置电路如图2所示:I U R R I ICS CC C E BS CS mA mA mA ≈+==≈=123401β.I U R R I I B CC B E B BS mA mA≈++=-+⨯=>()..11207204110185β此时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U E ≈4V ,U B ≈4.7V ,U C ≈4VR B1+U CCR B +U CCC图1 图239.k ΩΩV12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 be k =1Ω,电流放大系数β=50,要求: (1)画出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2)计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 i 及电压放大倍数Au 。
u o12V+-答案(1)(2)r R r R R R iB be B B B k ===//.//07912ΩA R R r u =-=-=-βC L be //.//.50252162513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图所示,晶体T 的β=40,U BE .V =07,试求当R B1,R B2分别开路时各电极的电位(U B ,U C ,U E )。
并说明上述两种情况下晶体管各处于何种工作状态。
u o U CC 12V+-答案(1)当R B1开路时,偏置电路如图1所示: U BE =0,I B =0,I C =0,I E =0U B =0U C =U CC =12V U E =0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2)当R B2开路时,偏置电路如图2所示:I U R R I ICS CC C E BS CS mA mA mA ≈+==≈=123401β.I U R R I I B CC B E B BS mA mA≈++=-+⨯=>()..11207204110185β此时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U E ≈4V ,U B ≈4.7V ,U C ≈4VR B1+U CCR B +U CCC图1 图239.k ΩΩV14放大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β=50,U BE =0.6V ,调节R B 在静态下使集电极电位U C =0V ,试求:(1)R B 的数值;(2)静态工作点I C 和U CE 。
+6kΩ12kΩC 1U CR BR ER C+12V-12V答: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1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第一级的输出电阻是第二级的( a )。
(a)输入电阻 (b)信号源内阻 (c)负载电阻2由两管组成的无射极电阻R E 简单差动放大电路,欲在双端输出时能很好的抑制零点漂移必须使得( a )。
(a)电路结构对称,两管特性及对应的电阻元件参数相同。
(b)电路结构对称,但两管特性不一定相同。
(c)两管特性及对应的电阻元件参数相同,但电路结构不一定对称。
3在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导致零点漂移最为严重的是( b )。
(a) 第一级的漂移(b)中间级漂移(c)末级漂移3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采用差动式电路结构的主要目的是( b )。
(a)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b)抑制零点漂移 (c)提高带负载能力4某两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不接第二级时第一级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00倍,接上第二级后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降为50倍,第二级的电压放大倍数为50倍,则该电路总电压放大倍数为( b )。
(a)5000倍 (b)2500倍 (c)150倍5在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导致零点漂移最为严重的是( a )。
(a)第一级的漂移 (b)中间级漂移 (c)末级漂移 6设差动放大电路对共模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 V C ,对差模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 V D ,则该电路的共模抑比K CMRR 等于( a )。
(a )A A V V CD (b)A A V V D C(c)A A V V C D 7具有发射极电阻R E 的典型差动放大电路中,R E 的电流负反馈作用对( b )有效。
(a)共模输入信号 (b)差模输入信号(c)共模和差模两种输入信号8无发射极电阻R E 的简单差动放大电路,单管输出时,对共模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 b )。
(a)零 (b)单管电压放大倍数 (c)单管电压放大倍数的一半9电路如图所示,微安表的读数为100A μ,AB 支路的总电阻R L k =2Ω,β1=β2=50,U BE .V =06,计算时忽略R p 的影响,且不计微安表的内阻。
要求:(1)指出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2)电路是如何抑制零点漂移的?(3)计算输入电压u I 的大小。
+u I答:(1)电路是单端输入,双端输出;(2)电路通过共模反馈电阻R E 及对称的电路结构抑制零点漂移; (3)u OmV mV=⨯=1002200 I I U U R R E B EE BE B E =+=+⋅-++()()()1121βββ=⨯-+⨯⨯=5160610251510519(.).. mV mAr be k =+⨯=30051260519285..Ωu u R r R O I L be B ='+=⨯+≈β5010111028535..u I mV =≈2003557.其中:'=⨯+=⨯+=R R R R R LLCLC 221101101011 10差动放大电路如图所示,问R E 对差模信号有无影响?为什么?U CC答:R E 对差模信号无影响。
因为通过R E 的差模电流信号∆i E1和∆i E2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i E =∆i E1+∆i E2=0,所以差模信号在R E 上的总压降为零。
11电路如图所示,其中两个晶体管特性完全相同。
试回答:(1)RE ,RC ,RZ 各起什么作用?(2)此电路是否能将交流信号u I 放大为u O ?(3)u I 和u O 的相位关系怎样,是同相还是反相?UCC答:(1)R C将变化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R E起抑制零漂的作用,RZ起限流作用(2)此电路能将uI放大为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