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接地网事故措施(新编版)

合集下载

防止接地网事故(最新版)

防止接地网事故(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防止接地网事故(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防止接地网事故(最新版)1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1.1220kV设备按单相稳态接地短路0.66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12mm2/kA确定。

110kV设备按单相稳态接地短路3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25mm2/kA确定。

10kV及35kV设备按三相稳态短路电流的60%、3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25mm2/kA计算。

2在发、供电工程设计时,要吸取接地网事故的教训,设计单位应提出经过改进的、完善的接地网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3基建施工时,必须在预留的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经确认合格(正式文字记录)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

4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5接地装置腐蚀比较严重的枢纽变电站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5.1做好开关站至继保室敷设100mm2铜接地体反措工作,严禁保护装置采用通过槽钢等接地的接地方式。

5.2使用微机保护,集成电路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以及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符合阻值<0.5Ω的要求规定。

防止接地网事故的预防措施(正式)

防止接地网事故的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防止接地网事故的预防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2682-33 防止接地网事故的预防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防止发电厂接地网事故的发生,总结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措施。

1 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发电厂接地网。

2 主要依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091—1999 发电厂接地设计导则GB 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L 475—92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3 术语和定义接地网——是指由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均压带组成的,供发电厂、变电所、计算机网络或综合自动化装置使用的并兼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较大型的水平网状接地装置。

工作接地——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运行的需要所设的接地。

保护接地,指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及杆塔因绝缘损坏而带电,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所设的接地。

接地极——指埋入地下一定深度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

兼做接地极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并具备一定的深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基础、金属管道统称自然接地极。

20 防止接地网事故

20 防止接地网事故

20 防止接地网事故为防止接地网事故的发生,应认真贯彻《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20.1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20.1.1220kV 设备按单相稳态接地短路0.66s 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12mm2/kA确定。

20.1.2 110kv 设备按单相稳态接地短路3s 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25 mm2/kA确定。

20.1.3 10kv及35kv 设备按三相稳态短路电流的60%、3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25 mm2/kA计算。

20.2在发、供电工程设计时,要吸取接地网事故的教训,设计单位应提出经过改进的、完善的接地网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20.3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20.4接地装置腐蚀比较严重的枢纽变电站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20.4.1做好开关站至继保室敷设100 mm2铜接地体反措工作,严禁保护装置采用通过槽钢等接地的接地方式。

20.4.2使用微机保护,集成电路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以及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符合阻值<0.5Ω的要求规定。

20.5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方可投入运行。

20.6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20.7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

根据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处理。

20.8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的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110~220kv 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措施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措施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措施为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应认真贯彻《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 475-199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及其它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防止接地网事故1.1.1 设计、施工的有关要求1.1.1.1 在输变电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接地网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改进和完善接地网设计。

1.1.1.2 对于220kV及以上重要变电站,当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时,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1.1.1.3 在新建工程设计中,应结合所在区域电网长期规划考虑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提出有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计算报告。

1.1.1.4 在扩建工程设计中,除应满足1.1.1.3中新建工程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要求以外,还应对前期已投运的接地装置进行热稳定容量校核,不满足要求的必须在现期的基建工程中一并进行改造。

1.1.1.5 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1.1.1.6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预留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必须经确认合格,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在此基础上方可回填土。

同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

1.1.1.7 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各设备与主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地网与原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1.1.1.8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方可投入运行。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新编版)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新编版)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新编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391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新编版)1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系统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2根据热稳定条件,接地线不考虑腐蚀时,接地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规程要求。

3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4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查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根据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处理。

5对于运行10年以上的接地网,应每3~5年开挖检查一次,发现地网腐蚀较为严重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6认真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2005)中对接地装置的试验要求,同时还应测试各种设备与接地网的连接情况,严禁设备失地运行。

7接地电阻的测量按照《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1992)进行;每4年进行1次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测量。

8接地装置应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

当不允许避雷线直接与配电装置构架相连时,接地装置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相连,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5m。

9配电装置构架上的避雷针(悬挂避雷针的构架)的集中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网相连,由连接点至变压器接地点沿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15m。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9)3 防止机网协调及新能源大面积脱网事故 (19)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30)5 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 (34)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46)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59)8 防止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 (63)9 防止大型变压器(电抗器)损坏事故 (77)10 防止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事故 (88)11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99)12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107)13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122)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130)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40)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16217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193)18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197)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0号)、《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8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Q/GDW 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Q/GDW 1799.2-2013)、《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质〔2014〕265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6〕212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强化本质安全的决定》(国家电网办〔2016〕624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质〔2016〕356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7〕1101号)、《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外包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质〔2017〕311号)、《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安全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手册(试行)》(国家电网营销〔2011〕237 号)、《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6〕35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加强各类作业风险管控1.1.1 实施生产作业标准化安全管控,科学安排作业任务,严格开展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有序组织生产工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9)3 防止机网协调及新能源大面积脱网事故 (19)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30)5 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 (34)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46)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59)8 防止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 (63)9 防止大型变压器(电抗器)损坏事故 (77)10 防止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事故 (88)11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99)12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107)13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122)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130)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40)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16217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193)18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197)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0号)、《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8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Q/GDW 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Q/GDW 1799.2-2013)、《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质〔2014〕265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6〕212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强化本质安全的决定》(国家电网办〔2016〕624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质〔2016〕356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7〕1101号)、《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外包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质〔2017〕311号)、《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安全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手册(试行)》(国家电网营销〔2011〕237 号)、《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6〕35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加强各类作业风险管控1.1.1 实施生产作业标准化安全管控,科学安排作业任务,严格开展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有序组织生产工作。

防止过电压和接地网事故技术措施

防止过电压和接地网事故技术措施

防止过电压和接地网事故的技术措施1总则1.1编制目的为防止发生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防止电力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站安全、可靠运行。

1.2编制依据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 475-199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结合近年来中电投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措施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3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黔北电厂石垭子电站相关设备(设施)。

2具体措施2.1预防接地网事故措施设计、施工的有关要求2.1.1 在输变电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接地网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改进和完善接地网设计。

应采用实测土壤电阻率作为接地设计依据,土壤电阻率测量应采用四极法。

2.1.2 变电站当站址接地装置埋深范围内的土壤对钢质材料有严重腐蚀时(土壤电阻率小于100Ω•m),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变电站不应使用降阻剂。

2.1.3 在新建工程设计中,接地装置热稳定电流应同变电站设备热稳定电流选取原则相一致,对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最小截面应按照接地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并考虑腐蚀的影响,提出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计算报告。

具体的校验方法参照《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2.1.4 在扩建工程设计中,除应满足新建工程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要求以外,还应对前期已投运的接地装置进行热稳定容量校核,不满足要求的必须在现期的基建工程中一并进行改造。

2.1.5 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重要设备及设备构架宜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2.1.6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预留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必须经确认合格,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运行和建设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接地网事故措施(新编版)
防止接地网事故措施(新编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1.1220kV设备接单相稳态接地短路0.66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12mm2/kA确定。

110kv设备接单相稳态接地短路3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25mm2/KA确定。

10kv及35kv设备接三相稳态短路电流的60%、3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25mm2/kA计算。

2在发、供电工程设计时,要吸取接地网事故的教训,设计单位应提出经过改进的、完善的接地网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3基建施工时,必须在预留的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经确认合格(正式文字记录)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
后,方可回填土,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

4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5接地装置腐蚀比较严重的枢纽变电站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5.1做好开关站至继保室敷设100mm2铜接地体反措工作,严禁保护装置采用通过槽钢等接地的接地方式。

5.2使用微机保护,集成电路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以及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符合阻值<0.5Ω的要求规定。

6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方可投入运行。

7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8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

根据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处理。

9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的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110~220kv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

对于110kv变压器,当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185kV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间隙距离及避雷器参数配合要进行校核。

10认真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中对接地装置的试验要求,同时还应测试各种设备与接地网的连接情况,严禁设备失地运行。

11用于连接工作接地线的接地桩应直接焊接在设备下方的接地引下线上,如接地桩焊接在设备构架等金属结构件上,结构件必须大于接地引下线的载面并直接与引下线可靠焊接。

严禁将接地桩焊接在通过操作机构传动杆连接的结构件上。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