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接地网事故的预防措施(正式)
变电站接地网施工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变电站接地网施工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一、风险识别1.变电站接地网施工施工风险-施工现场不平整或不牢固,可能导致接地网施工不稳定,增加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风险;-施工人员缺乏接地网施工相关知识和经验,可能导致施工不规范,增加电气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未及时发现的地下管线、地铁、地下室等隐患,可能导致意外事故;-施工现场可能存在不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增加人员迷失和误操作的风险;-施工设备和工具不合格或不符合标准,增加施工事故的风险;-施工期间天气变化可能导致施工安全隐患,如雷击、大风等。
2.变电站接地网施工环境风险-施工现场周围地质条件不稳定,如软土或岩层不均,可能导致接地网施工的不稳定性;-施工现场周围可能存在潮湿环境,增加电力设施绝缘性能降低的风险;-施工周边可能存在建筑物、树木等高大物体,可能增加雷击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施工现场附近可能存在电源设备和各类电缆,可能导致电气事故发生。
二、预防措施1.施工场地预处理-在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勘测和检查,确保场地平整、稳固,并清除存在隐患的地下管线、地铁、地下室等;-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合理的安全警示标识,防止人员迷失和误操作。
2.施工人员培训和管理-为施工人员提供相关接地网施工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施工流程和安全操作规范;-指派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3.施工设备和工具选择-使用合格、符合标准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定期检测施工设备和工具的性能,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和工具。
4.施工环境监测和防护-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如建筑物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减少雷击风险;-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采取相应的稳固措施,确保接地网施工的稳定性。
5.施工期间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定期组织安全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防止接地网事故(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防止接地网事故(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防止接地网事故(最新版)1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1.1220kV设备按单相稳态接地短路0.66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12mm2/kA确定。
110kV设备按单相稳态接地短路3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25mm2/kA确定。
10kV及35kV设备按三相稳态短路电流的60%、3s校核,设备接地引下线总截面可按25mm2/kA计算。
2在发、供电工程设计时,要吸取接地网事故的教训,设计单位应提出经过改进的、完善的接地网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3基建施工时,必须在预留的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经确认合格(正式文字记录)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
4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5接地装置腐蚀比较严重的枢纽变电站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5.1做好开关站至继保室敷设100mm2铜接地体反措工作,严禁保护装置采用通过槽钢等接地的接地方式。
5.2使用微机保护,集成电路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以及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符合阻值<0.5Ω的要求规定。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05

17 防止接地网事故为防止接地网事故的发生,应认真贯彻《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17.1 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序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对于变电所中的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低阻或高阻接地系统,必须按异点两相接地校核接地装置的执稳定容量。
17.2 在发、供电工程设计时,要吸取接地网事故的教训,设计单位应提出经过改进的、完善的接地网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17.3 基建施工时,必须在预留的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经确认合格(正式文字记录)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上,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
17.4 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17.5 接地装置腐蚀比较严重的枢纽变电所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17.6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方可投入运行。
17.7 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17.8 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
根据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处理。
17.9 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的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110?220KV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
对于110KV变压器,当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185KV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间隙距离及壁雷器参数配合要进行校核。
10kV配网运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0kV配网运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20-12-11T13:12:25.580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2期作者:苑永琪考韶婧[导读] 随着近年来电力需求量的增长,对配网的安全运行要求也不断提高。
10KV配网的运行如果发生事故苑永琪考韶婧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招远市供电公司,山东招远 265400摘要:随着近年来电力需求量的增长,对配网的安全运行要求也不断提高。
10KV配网的运行如果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供电企业造成直接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用电,甚至还会对广大居民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证10KV配网的运行安全,必须对造成配网运行事故的原因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10kV;配网;运行事故;原因;预防措施1 10kV配网运行事故原因1.1污闪电压造成的运行故障季节性的气候条件会给配网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尤其是在春季等潮湿天气情况下,因为空气湿度较大,导致在设备的表面会由于受潮而出现污垢集纳的现象。
而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因为户外的绝缘子一般都处于灰尘、盐碱、高湿、高温等环境,导致绝缘子的表面导电压力迅速增加,绝缘子的地漏电流快速提升,从而在操作工频及冲击电压的联合作用下导致绝缘子出现污闪电压降低现象,这样就会引发绝缘子出现闪络放电现象,增加了10kV配网运行事故的发生率。
1.2雷击事故强对流天气在夏秋季节比较频发,其极易诱发雷雨和暴雨天气,这些会对10kV配网运行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10kV配网运行线路的路径比较长,大部分区域周围无高大的建筑物,无形之中增加了线路被雷直接击中的概率,从而诱发设备的损坏,引发10kV配网运行故障。
同时,带雷的云如果在线路上空停留,由于雷云当中存在着大量的负电荷,此时导线上的正电荷将会以雷电波形式沿着导线传输至大地当中,从而对设备造成损毁。
在全年故障当中,雷击事故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需要对其给予重视。
1.3配电设备自身原因配电设备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压器出现故障导致弧光短路问题;绝缘子因为破裂而脏污,从而导致放电、闪络电压降低等问题,最终出现线路跳线、烧断等故障;因为没有对出现问题的避雷器、柱上开关、跌落保险等进行及时检修而引发线路事故;配电设备的户外柱上开关过于陈旧,出现故障。
电气反事故措施

电气反事故技术措施为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和工作实际,特制定电气反事故技术措施,各班组要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和本措施,做到提前预防,确保安全生产。
一、防止火灾事故1.加强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确保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完好。
2.逆变器,箱变爆炸或冒烟、着火时应果断紧急停机,严防事故扩大。
高温和极寒天气应加强巡视检查,发现异常即时联系处理并做好事故预想。
对逆变器以及汇流箱的异常变化即时认真分析,及时汇报。
3.加强监视主变、箱变、逆变器、SVG、站用变的运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对大负荷电流开关、重要设备开关加强测温监视,必要时增加检查次数。
严格执行巡回检查路线规定,对重要设备每班必须检查,对刚发现的故障点及时汇报后要加强监视,严禁私自复归。
SF6断路器巡检时应检查断路器各部分及管道无异声(漏气声、振动声)及异味,管道夹头正常;引线连接部位无过热,引线弛度适中;套管无脏污,无裂痕,无放电声和电晕;检查压力表密度继电器指示正常并记录压力值,与以前的数据对比没有太大区别;接地完好;断路器分、合位置指示正确,并和当时实际运行工况相符;壳体及操作机构完整,不锈蚀,弹簧储能位置正常;断路器各电源及重合闸指示灯是否正确。
地线、地刀的拆装、拉合操作应写入操作票中,送电时应检查地线、地刀已拆除、拉开,严防带地线合闸引起短路着火。
5.配电室门及各开关柜门应随时关好,防止小动物引起短路着火。
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设施应完好,保证通风。
各通风机的启、停开关位置运行人员必须熟悉,发生火灾时应停止通风。
6.配电室、电缆夹层严禁放置易燃物。
7.加强巡视,发现有电缆孔洞、电缆竖井、电缆隧道无防火材料或脱落,应及时通知检修进行补充或恢复。
8.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再组织灭火并向灭火人员简要讲明设备带电情况,灭火时防止触电。
防止过电压和接地网事故技术措施

防止过电压和接地网事故的技术措施1总则1.1编制目的为防止发生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防止电力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站安全、可靠运行。
1.2编制依据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 475-199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结合近年来中电投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措施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3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黔北电厂石垭子电站相关设备(设施)。
2具体措施2.1预防接地网事故措施设计、施工的有关要求2.1.1 在输变电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接地网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改进和完善接地网设计。
应采用实测土壤电阻率作为接地设计依据,土壤电阻率测量应采用四极法。
2.1.2 变电站当站址接地装置埋深范围内的土壤对钢质材料有严重腐蚀时(土壤电阻率小于100Ω•m),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变电站不应使用降阻剂。
2.1.3 在新建工程设计中,接地装置热稳定电流应同变电站设备热稳定电流选取原则相一致,对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最小截面应按照接地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并考虑腐蚀的影响,提出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计算报告。
具体的校验方法参照《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2.1.4 在扩建工程设计中,除应满足新建工程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要求以外,还应对前期已投运的接地装置进行热稳定容量校核,不满足要求的必须在现期的基建工程中一并进行改造。
2.1.5 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重要设备及设备构架宜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2.1.6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预留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必须经确认合格,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运行和建设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
10kV配网运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究

10kV配网运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究摘要:现如今,电力需求持续增加,给配网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当10kV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故障时,必然会给供电部门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所以,需要对10kV配网运行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以提升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10kV配网;运行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110kV配网运行事故原因分析1.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10kV配网的影响包括雷击、暴雨、暴雪、冰冻等。
尤其是在强对流天气下,极易发生雷击。
一般情况下,10kV配网的运行路径会相对较长,并且部分地区环境较为空旷,更易导致雷击情况的发生。
雷云中含有大量的负电荷,如果雷云在运行线路上方长久停留,导线中的正电荷会以雷击的方式传输到地面,对供电设备造成损坏。
并且一旦10kV配网的运行线路遭到雷击,就会导致10kV配网运行设备遭到损坏,进而出现故障现象。
雷击对10kV配网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并且其产生的损失也极为严重。
供电企业必须对此具有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雷击对设备的损害,维护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暴雨天气会对10kV配网线路产生一定的制约。
在外界温度较低时,电箱及线路的表层被冰雪覆盖后,会直接造成10kV配网的冻灾,引发10kV配网的运行事故。
并且10kV配网的运行线路较长,并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较为潮湿的自然环境会加速腐败,进而造成线路的老化。
因此,供电企业应加强对设备及线路的管理,保障线路的正常运行。
1.2社会因素目前,城市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内与市郊区域内的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很多工程施工会给10kV配网造成一定的损坏,威胁10kV配网的安全,影响供电质量。
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如果没有与供电企业做好协调工作,没有对重点位置进行标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重点位置进行防护。
工程项目的施工会对10kV电缆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10kV配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整体的供电质量。
07: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防止接地网事故)

附件17:**发电厂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防止接地网事故)为防止接地网事故的发生,应认真贯彻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
1.1 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对于变电所中的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低阻或高阻接地系统,必须按异点两相接地校核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
1.2 设计单位应提出完善的接地网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1.3 基建施工时,必须在预留的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经确认合格(正式文字记录)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
1.4 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与主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地网与原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1.5 接地装置腐蚀比较严重时宜采用铜质材料的地网。
1.6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采取降低接地电阻措施仍难以满足要求时,应当使用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后,方可投入运行。
1.7 变压器等重要设备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除避雷器外的其它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1.8 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使用试验电流大于5A的试验仪器每年进行一次,根据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处理。
1.9 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的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220kV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
1.10 高压试验人员应认真执行《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Q/CDT 170 001-2005)中对接地装置的试验要求,同时还应测试各种设备与地网的连接情况,严禁设备失地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接地网事故的预防措
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682-33 防止接地网事故的预防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防止发电厂接地网事故的发生,总结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措施。
1 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发电厂接地网。
2 主要依据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5091—1999 发电厂接地设计导则
GB 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L 475—92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接地网——是指由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均压带
组成的,供发电厂、变电所、计算机网络或综合自动化装置使用的并兼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较大型的水平网状接地装置。
工作接地——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运行的需要所设的接地。
保护接地,指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及杆塔因绝缘损坏而带电,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所设的接地。
接地极——指埋入地下一定深度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
兼做接地极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并具备一定的深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基础、金属管道统称自然接地极。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
冲击接地电阻——是按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
工频接地电阻——是按通过接地流入地中工频电流求得的电阻。
接地装置对地电位,是指电流经接地装置的接地极流入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位差。
接触电位差——是指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0.8m处与设备外壳、构架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1.8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
最大接触电位差——是接地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极的最大电位差。
跨步电位差,是指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
最大跨步电位差——是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处对接地网边缘接地极的电位差。
转移电位——是指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由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导体传递的接地装置对地电位。
4 设计与安装
4.1 设计中,要采取当地土壤电阻率作为设计依据。
4.2 接地装置热稳定电流应与变电所设备热稳定电流选取一致。
接地装置及引下线最小截面要按照接地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核。
4.3 腐蚀性土壤地域的接地网选材要留有余地,必要时要采取铜质材料的接地装置。
4.4 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满足《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92)的要求,导体必须采用热镀锌材料,局部必须做好防腐措施。
4.5 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发电机、变压器本体及中性点、GIS开关设备、补偿电容器等大型或重要电气设备,必须考虑两点接入地网。
改扩建接地网与原地网间、临近的自然接地体,应根据情况要有多点连接。
4.6 改扩建的新老接地网必须测量全网的接地电阻,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4.7 高电阻土壤宜采用方孔网格接地网,在增加导体根数、降低接地电阻的基础上,并考虑提高均压功能及降低跨步电位差。
4.8 接地网及引线严禁与外界的自来水管线、铁轨、供热管线连接。
防止雷击及转移电位对弱电设备(DCS、微机保护、PLC等自动化装置)的损坏,采取相应的隔离或限压措施,也可按厂家的要求考虑装置的接地方式。
4.9 接地网须测量接触电势及跨步电压,如超过规定值,可采取局部增设水平均压带或垂直接地极铺设砾石地面或沥青地面的措施。
4.10 接地网与电缆沟道连接的接地带,每隔一定距离应与接地网均压带复连一次。
4.11 变电所接地网应与架空线路避雷线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
当技术上不允许直接相连时,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的接地装置连接,连接导体的长度不小于15m。
5 运行维护与管理
5.1 根据系统短路容量的变化,校核接地装置及设备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
接地装置引下线导通试验,每年须进行一次,如测量结果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开挖检查。
5.2 接地网的开挖要选择5~8个部位沿引下线挖掘。
如发现异常,扩大检查范围。
5.3 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接地网接地电阻超过规定值,可敷设外引接地极、井式接地极或深钻式接地极。
5.4 测量厂或变电所全网的接地电阻,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度,宜解开架空线路避雷线与接地网的连接点,测量后必须恢复。
5.5 加强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管理与维护,严格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的相关技术要求,防止中性点过电压故障造成变压器烧损。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