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樊哙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令将军与臣有郤()2、因击沛公于坐(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以下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籍何以至此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亚父者,范增也5、假设属皆且为所虏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一)一词多义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其意常在沛公也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2)那么与斗卮酒(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且:(1)假设属皆且为所虏(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PDF. Copyright 2002-2020 Aspose Pty Ltd.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 6 课《鸿门宴》导教案《鸿门宴》导教案编号:07 第1 学时自主预习案编写:罗朋娟审查:审批:王勇时间:目标:班级:姓名:组评:师评:1.认识司马迁与《史记》,认识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学习目标】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知识目标: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说,提高翻译能力。
1、认识司马迁、《史记》及鸿门宴及有关背景。
一、自主学习,怀疑沟通2、理解归纳文中文言文基础知识1、认识司马迁与《史记》,认识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参照《新教案》P35)能力目标:文学知识填空:1、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构造,能复述故事情节。
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册,作者是西汉有名史学2、学习在强烈的矛盾斗争中,经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显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写家、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__。
该书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作方法。
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 篇,包含本纪12 篇,世家30 篇,传记70 篇,年表感情目标:能客观评论人物,审察历史。
10 篇。
鲁迅先生评《史记》,“”【学习重难点】2、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认识课文粗心。
要点: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2、学习经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情描绘,在矛盾矛盾中表现人飨()士卒美姬()卮()酒郤()物性格的方法。
鲰()生玉玦()目眦()跽()难点:人物形象剖析戮()力参乘()()刀俎()啖()【学习时数】 5 学时樊哙()沛公欲王关中()道芷欲间行()数量项王()1 / 4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PDF. Copyright 2002-2020 Aspose Pty Ltd.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 6 课《鸿门宴》导教案3、整体掌握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

◆第六课复习《鸿门宴》学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标!)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多方位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措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把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预习案【学法指导&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25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
4、35分钟自主、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切记: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5、5分钟当堂训练。
一、回忆所学内容,完成复习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史记》又称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___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__篇,世家(记诸侯本系)__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__篇,表(大事年表、人物年表)__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__篇,共526500字。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________,________”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王.___关中;飨.___士卒;说.___项羽;好.___美姬.__;鲰.___生;卮.___酒;戮.___力;有郤.___;樊哙.___;玉玦.___;从.___百余骑.__;数.___目项王;目眦.___;狗彘.___;啖.___肉;按剑而跽.___;交戟.___;为.___击破沛公军;若属皆且为.___所虏;客何为.___者3、字形(填空)x iǎng___客;食sūn___。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1

四、拓展提升“性格决定命运,细节 决定成败”,学了本课后从刘邦、项羽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心中的想法。
4.翻译重点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B级)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句式)
(2)项王曰:“沛公安在?”(句式)
你还能联想起具有这种特点的句子吗?能总结出以上句式的规律吗?(C级)
三、深化理解
5.“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课文从以下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将原文语句写在下面。(C级)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句式)
(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句式)
(二)朗读课文第五六七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3.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
(1)会( )其怒(2)相去()四十里
(3)道()芷阳间( )行(4)度( )我至军中
(5)再()拜奉大将军足下(6)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外貌描写:
想一想,樊哙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6.樊哙闯帐后,项羽不但不治其罪,反而称其为壮士,赐以卮酒,从樊哙与项羽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项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C级)
7.你能背诵并默写樊哙说的名言吗?你能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吗?(B级)
8.鸿门宴是为谁设的一场宴会?最后得利的人又是谁?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结局?(C级)(从人物性格方面去谈)
《鸿门宴》
学习内容
个性笔记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1《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1.了解历史背景《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上分裂,最终导致刘邦取得胜利。
在这之前,秦朝统一了中国六百多年,实行集权政治,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了民怨沸腾,为刘邦等一些异姓诸侯反秦造反提供了可能。
2.分析主要人物《鸿门宴》中有很多主要人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刘邦和项羽。
刘邦是汉朝创始人之一,他的能力和胆识让他在战乱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了天下。
项羽是秦末著名将领,他声威赫赫,曾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但由于个人贪欲和权力欲望,导致他走向败亡。
3.分析主要内容《鸿门宴》的主要内容是项羽和刘邦的对峙,以及鸿门宴上的争斗和分裂。
在这次鸿门宴中,项羽逼迫刘邦自刎,但刘邦却制造了混乱,并在混乱中逃脱险境。
他之后组织了联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历史事件展现了人类野心和争斗的一面,也反映了个人命运和历史走向的不确定性。
4.反思历史意义《鸿门宴》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兴起,正式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它也表明了人类的野心和争斗,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保持谦卑和自律,不能走上导致灾难和破坏的道路。
5.学习现实启示从《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现实启示。
首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学会反思历史,分析历史的发展规律,从中得到经验和启示。
其次,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自律,远离贪婪和权力欲望。
最后,我们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共赢,保持和平和稳定,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资料:1.《史记·项羽本纪》2.《汉书·高帝纪》3.吕思清.西汉人物故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代表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历史事件告诫人们不要为了狭窄的利益而忘记大局,不要被野心和欲望所冲昏头脑,更不要走向灾难和毁灭。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
【自主学习】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2、关于《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飨士卒()美姬()左尹()卮酒()鲰生()许诺()目眦()跽()戮力()樊哙()彘肩()啖之()刀俎()参乘()二、读前两段,整理文言知识(一)一词多义为(1)君为我呼入。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何辞为。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预习先锋我先行(一)、请放声朗读2遍,读通读顺课文。
标注生字、难字字音。
1、完成语文必修一《同步解析测评》积累运用第2题。
(二)、自主尝试翻译理解课文:圈点勾画课文注释,自行理解疏通文句,标注疑难词句。
(三)、概括故事情节。
(围绕题目提问,结合语段概括分析,用简洁的短语即小标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文言知识自主发现与归纳:1、关于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4、词类活用:①完成课后第三题5、特殊句式:(五)写下自己的发现与质疑。
(如关于《史记》与司马迁,字词知识如通假字的规律,情节内容如刘邦为什么能死里逃生,人物思想性格等等)二、自主探究我能行(一)探究人物形象1、项羽具有哪些思想性格?(依据)2、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依据)3、张良、樊哙、范增、项伯等人任选其一分析。
(二)探究文章写作1、课文选段是怎样表现项羽思想性格的?(塑造刻画人物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技巧)2、本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三)开放自主探究:(课后第四题)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的。
你认为呢?探究支撑材料:1、项羽自己总结: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逐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刘邦的评价总结: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3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2、翻译第五、六、七段。
【自主学习】
一、阅课文五、六、七段,整理文言知识
(一)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今人方为刀俎()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度我至军中()范增数目项王()沛公不胜杯杓()(二)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张良出,要项伯
4、距关,毋内诸侯
5、因击沛公于坐
6、不敢倍德也
(三)一词多义
为: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军中无以为乐
5、窃为大王不取也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故:
1、君安与项伯有故?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四)翻译下面句子
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4、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五)分组翻译课文第五、六、七段
二、课堂活动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出故事中最精彩的情节并分角色朗读。
2、请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三、课堂探究
1、刘邦在逃脱之前做了哪些部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2、刘邦在这场鸿门宴中怎样化被动为主动的?
【课堂反馈】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古代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
《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秋毫无犯”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樊哙闯帐一节中,他“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使读者如耳闻目睹,心情顿感紧张。
B.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不禁勃然大怒,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C.《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刘邦在千钧一发之际,采纳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并竭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