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二课时教案(整合)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1一、教材简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
(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板书:前、中、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b、大风(“乱摆”,“忽然”)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天亮起来了。
小学部编版语文二下六单元第二课时《雷雨》标准教学设计李岩

课题 版本
16、雷雨 部编版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18 年 5 月 30 日 2018 年 6 月 二 课时
教学 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授课教师
小学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
二九一小学:李岩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 练习说话:___哇,___啊,都看不清了。 2、播放雨声雷声从大到小录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变化可以吗?(渐渐)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 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 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3、体会重点词“渐渐地” (1) 比较句子,体会用上“渐渐地”的好处。 (2) 运用换词法来体会,再让学生用“渐渐地”说话练习。重点强调渐渐地 假如换 成:慢慢地可以吗?为什么?还能换成什么词?说说看。 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 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三)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看课件。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 7、8 自然段,一 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 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挂)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 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坐) 彩虹,像什么呢? 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 蜘蛛又坐在网上,雨前,你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你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 在做什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第1篇】雷雨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生字“户、扑”,借图像认识“蝉”字,借字义理解识记“压、垂”字。
指导正确书写“垂”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3、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4、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积累词语今天早上一出门,我就发现地面湿漉漉的,原来昨晚一场小雨悄悄地降临了。
恰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描写雨的词语。
课件出示:“蒙蒙细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电闪雷鸣。
”你认为哪些词语适合描述这场小雨呢?词语也是有情感的,描写小雨的词我朗读时声音要——轻些,语气要——柔些,读一读。
剩下的词语你认为是描写的哪一种雨(雷雨、暴雨),也请你读出雷雨、暴雨的气势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雷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课文顺序雷雨又叫雷阵雨,它来得急,去得快。
1.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的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排火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
3.互相正音。
课件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指生读“户”,带调读。
出示词语“窗户”,注意户在这里读轻声,齐读。
注意生字在词语中读音的变化再读这句话。
4.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呢?课文的4-6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正在下,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中那课文的1-3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前。
7、8自然段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呢?板书:“雷雨后”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三.学习“雷雨前”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它会有很多变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 教案—公开课用

《雷雨》第2课时执教:赖锦群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
2、“捧奖杯”游戏识字。
二、观看动画,整体感知:1、观看动画。
2、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3、分别指出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静1、看图一(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说说图片上的景色是怎样的。
(2)你认为这些景象写得怎么样?①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这句话说明什么?“压”字给你的感觉怎样?)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也不叫?)2、看图二(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观察天气有了什么变化。
(2)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①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忽然”?)②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词写得好?)3、看图三(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说说天气又了哪些变化?(2)比较句子:①闪电亮,雷声响。
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4、齐读“雷雨前“这一自然段。
5、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6.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二)学习第4—6自然段,感悟“雷雨中”的猛1 看图一(雷雨中的景象)回答:(1)这时天气有了哪些变化?(2)三个“哗”字说明什么?2、看图二(雷雨中的景象)回答:(1)往窗外望去,外面的景象怎样?(2)为什么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3)两个“渐渐低”说明了什么?(4)用“渐渐地”练习说话。
3、齐读“雷雨中”这一自然段。
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主要写什么?(三)学习第7、8自然段,感悟“雷雨后”的美1、看图一(雨后的美景),读一读。
2、看图二(雨后的美景),说一说图中出现哪些景物。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

雷雨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说说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雷雨前有什么不同?说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第二课时一、课文解析:1、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本文的舞台说明的作用还有: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
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
这旧家俱、这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鲁侍萍上场,她的“衣服朴素,洁净”“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走向大门”,这是人物动作的说明,“很自然地”暗示她曾在这屋里生活过,有关窗的习惯。
“慢慢地”暗示她心情痛苦,有矛盾。
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周朴园)“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相;(周朴园)“惊愕”表现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鲁大海上场,舞台说明是“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说明暗示了鲁大海作为一个工人代表的坚定、勇敢的性格,而安排他在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之后登场,便使戏剧冲突进一步发展,引向高潮。
大海的下场是在冲突达到高潮后,鲁侍萍哭起来说:“大海,我们走吧!”的时候,被仆人们拥下的。
2、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
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
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在雷雨课文原文二年级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
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二、识字1、初读生字: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
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⑴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如:压: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⑴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1、我的发现:⑴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⑴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⑴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⑴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6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
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
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
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
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
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
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
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整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整合)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生字,理解“垂”的意思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通过听音乐,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够抓住雷雨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准备】
1.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前谈话,模仿下雨。
先分好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模仿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雷雨)
二、复习旧知,巩固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生字词的读写,在这里,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上节课谁学的知识记得最牢。
出示:蝉、蜘蛛、彩虹、黑沉沉、垂下来、越来越响、压下来、逃走。
(指名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其实词语和我们人一样也是具有感情色彩的。
看看,谁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出它特有的感情色彩。
指导学生读好黑沉沉、越来越响、压下来、垂下来。
三、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就这么去读词语,好吗?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感受了词语的魅力,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来聆听音乐的精彩,听完后把你听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
1.播放音乐,轻声范读。
出示: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场雷雨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这场雷雨吧。
2.初学课文。
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①老师与学生一起划分课文:1-3自然段是雷雨前,4-6自然段是雷雨
中,7-8自然段是雷雨后。
并相机板书: 小结: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现在我们先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
四、品读课文,把握特点
(一)学习雷雨前
1.请四人小组一起读描写雷雨前的1-3自然段,并找出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四人小组读课文并议论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乌云、树、蝉、蜘
雷雨前(1-
雷雨中(4-
雷雨前(7-
蛛、闪电、雷声),老师则在班里巡视并指导学生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为待会儿请学生回答时物色人选。
】
2.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学习得非常认真,现在谁来说说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了乌云。
师:雷雨前的乌云是怎么样的请你把描写乌云的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嗯,雷雨前的乌云可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满天都是,黑沉沉地压下来。
(老师边说边把课前准备好的乌云贴图贴到黑板上)你看它似乎已经压到树梢上,压得周围的一切都透不了气。
(老师通过贴图来诠释“压”字的含义)师:还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树
师:雷雨前的树是怎么样的?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老师把“树”贴到黑板上)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老师在“树”周围贴几片叶子)
师:除了写树,还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蝉
师:蝉在干什么呢?
生:蝉一声也不叫
师:对呀,蝉也闷得一声也不叫。
(老师边说边把一只“蝉”贴到树干上)还写了哪些景物?
师:还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蜘蛛
师:雷雨马上就来临了,蜘蛛在干嘛呢?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跑了。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蜘蛛从网上怎样下来的(老师用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下来,逃跑了。
”让同学选词(跳、爬、垂)填一填这个空。
)
师:为什么说它是“垂”下来,而不是“跳”“爬”下来呢?
生:因为蜘蛛下来时有一根丝吊着它,所以说它是垂下来的。
师:对,只要你平时仔细观察大自然,你会发现,蜘蛛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它就会从屁股拉出一根丝,直接从网上挂下来,而这个“垂”字就表示“东西从上面挂下来”的意思。
同学们,你看作者用词多准啊!
师:这部分课文除了写乌云、树、蝉、蜘蛛,还写了闪电和雷声,闪电和雷声是怎么样的?让我们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老师边把闪电贴到黑板上)
师:“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的程度是随着时间而加大的,那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把闪电雷声读得越来越大。
谁能把闪电雷声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你能用“越来越~~~~”说句话吗?
4.小结:“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大雨马上就要下起来了。
(二)学习雷雨中
1.师:果然,不一会儿,“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雷雨中的情景。
2.全班齐读。
3.指导朗读。
师:这是一场大雨还是小雨(大)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雨的大
①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不同雨的读法:沙,沙,沙,雨下起来了。
滴,滴,滴,雨下起来了。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场雨非常大?
②出示:雨越下越大。
往远处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这雷雨虽然大,但它来得快,去得也快,齐读:
③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三)模仿雷雨情景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雨前,雨中,接下来我们也在课室里下一场这样的雨好吗?好,坐端正,眼看老师,听老师指挥。
(四)学习雷雨后
师: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哗,转眼间,雨停啦。
雨停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1.指名读7、8自然段,一起思考雷雨后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太阳出来了。
(老师把乌云摘掉,把太阳贴到黑板上)
生:一条彩虹挂在天上。
(老师把彩虹贴到黑板上)
生:蝉叫了。
(老师表示声音的符号贴到蝉的嘴巴边)
生:蜘蛛又坐在了网上。
(老师把垂下的蜘蛛摘掉,把另一只蜘蛛“坐”在黑板的网上)。
师:同学们,雷雨前“蜘蛛是从网上垂下来”,雷雨后“蜘蛛是坐在了网上”。
你从这个“坐”字看出蜘蛛在雷雨前和雷雨后有什么不同?
生:雷雨前蜘蛛很害怕,雷雨后蜘蛛很安心地回到家了。
师:对,雷雨前蜘蛛苍茫逃跑,雷雨后又怡然自得地在它设下的天罗地网中坐享其成了。
你看,大自然的景物多有趣,作者的观察多仔细啊!
2.激发想象。
师:雨过天晴,蝉叫了,池中的青蛙在呱呱叫(学生模仿青蛙叫),它在叫什么?蜘蛛,你又回来了……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雨后的图片。
看完后请大家说说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也出来了呢(时间充裕就动笔写,时间比较少就口头说)生:小鸡出来找虫吃。
生:小朋友们也出来玩水。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总结:(播放音乐)多有趣的雷雨啊,多有趣的大自然啊,它就像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只要我们走进大自然,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相信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师:近来天气逐渐转冷,天气渐渐发生了变化,请你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周记里。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