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常用药物的皮试法

常用药物的皮试法1.1 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青霉素皮试剂一支(含青霉素钠2500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稀释(含青霉素500单位/ml)。
本品稀释后供24小时使用。
1.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1ml 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20钟后,如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1.3 注意事项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2 其它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2.1 皮试溶液的配制0.5g/瓶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0.5mg/ml2.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3 邦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1 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邦达(专供皮试用,每支含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mg),注入5ml注射用水,配制成500ug/ml皮试液。
3.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头孢菌素类在《中国药典》并无明确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但在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根据情况做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一般规定采用0.5mg/ml作皮试液。
以下为头孢菌类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供临床参考。
4.1 皮试溶液的配制4.1.1 1g头孢菌素+2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0mg/ml溶液(A液);4.1.2 用lml注射液吸取A液0.1ml+0.9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mg/ml溶液(B液);4.1.3 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5mg/ml溶液(C液);4.1.4 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0.5mg/ml (D液)皮试液。
常见的皮肤敏感过敏测试方法

常见的皮肤敏感过敏测试方法皮肤敏感过敏是指人体皮肤对某种物质或环境因素产生过敏反应的一种症状。
为了准确诊断和判断皮肤敏感过敏,医生常常需要进行相关的皮肤敏感过敏测试。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皮肤敏感过敏测试方法,包括刺激试验、斑贴试验和血液测试。
一、刺激试验刺激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皮肤敏感过敏测试方法,可以判断人体对某种刺激物质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刺激试验包括:1. 斑贴试验斑贴试验是一种通过贴敷过敏原于人体皮肤上,观察皮肤对该物质的过敏反应的测试方法。
一般来说,医生会选择一块适当大小的敷料,将所需的过敏原涂抹在敷料的一侧,将其贴于患者的背部或者手臂上,然后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
如果皮肤出现发红、水肿、瘙痒等症状,则说明患者对该物质存在过敏反应。
2. 点刺试验点刺试验是一种通过用过敏原物质刺激患者的皮肤,观察可能产生的过敏反应的测试方法。
在这个测试中,医生会选取一种特定的过敏原物质,用细针轻轻刺激患者的皮肤表面,然后观察皮肤的反应。
如果出现刺痒、局部红肿等症状,则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对该物质存在过敏反应。
二、斑贴试验斑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皮肤敏感过敏测试方法,可以检测皮肤对各种过敏原的过敏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过敏原斑贴试验需要用到各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食物、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医生会选择适合的过敏原进行测试。
2. 准备斑贴试验器具斑贴试验需要用到特定的试验器具,如斑贴纸和过敏原溶液。
医生会将过敏原溶液滴在斑贴纸上,然后贴于患者背部或者手臂等易受刺激的部位。
3. 做好过敏源斑贴医生将滴有过敏原溶液的斑贴纸贴在患者的皮肤上,然后轻轻按压,确保斑贴与皮肤充分贴合。
一般来说,医生会选择不同的过敏原斑贴进行测试,以便全面了解患者对各种物质的过敏情况。
4. 观察和记录结果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贴斑贴试验的24-48小时内保持干燥,并避免洗澡或者过度运动。
医生会定期观察斑贴区域的皮肤状况,并记录过敏反应的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药物皮试知识概述

药物皮试知识概述药物皮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对于一些药物来说,无论给药途径和剂量如何,皮试都是必需的。
药物皮试包括药物皮内试验(PIT)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TPT)。
本文将对药物皮试的概念、目的、适应症、方法、结果解读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药物皮试的目的是检测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以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肤反应(如荨麻疹、药疹),及其他系统反应(如药物热、血管性水肿、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通过药物皮试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对一些药物的过敏反应,避免因药物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甚至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药物皮试的适应症包括:疑似药物过敏的患者,如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需用到高风险药物的患者,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需要持久用药或大剂量用药的患者,以及需要用药避免过敏反应的特殊人群,如哮喘患者、孕妇等。
药物皮试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准备好所需药物和皮试工具;选择适当的皮试部位,常用的有前臂内侧、上臂外侧和背侧等;在选定的部位清洗消毒后,用微型注射针或毛细管等工具将所需药物注射到皮内或表皮层;观察患者皮试部位的反应情况,包括红斑、水肿、荨麻疹等。
根据反应的程度和时间,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性。
对于药物皮试结果的解读,一般分为4级:阴性反应(无明显反应,直径小于3mm),可判断患者对该药物无过敏反应;微阳性反应(又称“痕迹阳性”,直径3-5mm),一般不被认为是过敏反应,但需观察患者的接触史和过敏症状的发展;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可以初步诊断为过敏反应,需进一步评估和确认;强阳性反应(直径更大且伴有严重的过敏症状),明确为过敏反应。
药物皮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于药物皮试的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对于反应的判断和处理要有经验;其次,对于过敏史较为明确或历史复杂的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皮试;再次,不同药物的皮试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操作;最后,药物皮试结果仅作为临床决策的参考依据,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皮试

根据反应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中合反应皮肤试验,可观察机 体的体液免疫状态;另一类为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的 超敏反应和细胞免疫状态。锡克试验是衡量人体对白喉易感性或免 疫程度的一种皮试。方法是注射一定量的白喉毒素于受试者前臂屈 侧皮内。受试者如无免疫力,24~48小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直 径在1~2厘米者为阳性反应。相反,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 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 阴性反应。此试验除用来测定机体对白喉的易感性以外,还可
应用与评价
皮肤试验属于活体试验,虽然影响因素众多,却能反应机体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实际免疫状态;并且简单易行,结果的可信 度大;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所以在临床和防疫工作中都经常应用。
1.寻找变应原变态反应防治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回避变应原,而回避的前提是明确变应原,确定变应原的常用方法便是各种 类型的皮肤试验。例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均可用皮肤试验来。但食物过敏与皮肤试验的相关性较差,这可能是因为食物 的抗原提取液与肠吸收的物质有所不同,或食物过敏并非IgE所介导;而且,食物过敏的变应原容易发现,一般不必作皮肤 试验。 2.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对患者首次注射某批号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它易过敏药物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如果患者呈阳 性反应(即使是可疑阳性),就应更换其他抗生素。注射导种抗血清(例如抗破伤风血清和抗狂犬病血清)前也必须做过敏 试验,如果呈阳性反应就需要换用精制抗体;或进行脱敏治疗(少量多次注射,使抗原逐渐中和血液中的抗体)。
• 一类是按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 一类是特定情况下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
需要做皮试的药物
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还包括两种情况
• 一种是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和口服剂型)、链霉素、结核菌素、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盐酸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有机碘造影剂、门冬酰胺酶。 无论药品说明书中是否说明要做皮试,这些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 另一种是容易过敏的药品,而药品说明书中又要求做皮试的药品(非常规皮试药 物)如:中诺嘉林(头孢噻酚钠;力芬也是头孢噻酚钠,但说明书没有要求做皮 试)、清开灵(冻干粉针)、益替欣(头孢替唑钠)、糜蛋白酶、维生素B1注 射液、胸腺肽注射液(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试)。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一、背景介绍
试敏药品是一种常用的医疗用品,用于进行皮肤试验,以确定患者对某种物质的过敏反应。
在医疗行业中,常用的试敏药品有多种,如皮肤试敏针、皮内试敏液等。
正确地操作试敏药品对于正确诊断患者的过敏情况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
二、试敏药品操作步骤
1.选择合适的试敏药品:根据患者的过敏情况和用药史,医生应选择合适的试敏药品进行过敏测试。
2.准备工作:清洁受试者的皮肤,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准备好注射器或其他用于试敏药品注射的设备。
3.选择注射部位:一般来说,常用的注射部位是前臂的内侧,但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部位。
4.注射药品:将试敏药品注射到患者的皮下组织中,注意避免在肌肉或静脉中注射。
5.记录注射部位和时间:在注射后,应及时记录注射的部位和时间,以便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反应情况。
6.观察和记录:在注射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三、注意事项
1.遵守医疗规程:医护人员在进行试敏药品操作时,应遵守相关的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患者隐私保护:在进行试敏药品操作时,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确保患者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3.处理废弃物品:在试敏药品操作后,应妥善处理废弃的注射器、药品和其他相关物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结语
试敏药品的正确操作对于患者的过敏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进行试敏药品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常用药皮试配置方法

常用药皮试配置方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部分药品皮试液配制方法1.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规格0.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2.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规格1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规格0.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4.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规格1.25g(1g:0.2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5.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规格2.5g(2g:0. 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6.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规格1.5g(1g:0. 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7.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规格2.5g(2g:0.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8.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规格3g(2g:1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9.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规格1.0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皮内注射。
常用药皮试配置方法

部分药品皮试液配制方法1.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规格0.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皮内注射。
2.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规格1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皮内注射。
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规格0.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皮内注射。
4.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规格1.25g(1g:0.2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皮内注射。
5.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规格2.5g(2g:0. 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05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皮内注射。
6.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规格1.5g(1g:0. 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皮内注射。
7.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规格2.5g(2g:0.5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05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05ml皮内注射。
8.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规格3g(2g:1g)(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取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05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05ml皮内注射。
青霉素试敏操作流程

青霉素试敏操作流程青霉素试敏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用于检测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在临床上,青霉素试敏操作流程非常重要,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诊误治。
下面将介绍青霉素试敏的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青霉素试敏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询问,了解其过敏史、症状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试敏测试。
2. 试敏药物准备:在进行试敏测试时,需要准备好青霉素类药物,通常是青霉素G或者青霉素V。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溶剂,用于稀释药物。
3. 皮肤测试:青霉素试敏通常是通过皮肤测试来进行的。
首先,在患者的前臂或者背部选择一个适当的部位,清洁皮肤并标记测试点。
然后将青霉素药物溶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按摩使药物渗透。
4. 观察反应:在药物滴抹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
通常在15-30分钟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瘙痒等反应。
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其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
5. 结果判读: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可以初步判断其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需要立即停止测试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6. 结果记录:在完成试敏测试后,需要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反应情况、测试药物的浓度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日后治疗时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青霉素试敏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循规范,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试敏测试时,医护人员需要细心、耐心地操作,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确保测试的顺利进行。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有些药品如抗生素中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链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有机碘造影剂、局麻药、免疫调节剂、生物药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清、菌苗、疫苗)等药品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为安全起见,需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破伤风抗毒素等易致过敏反应的药品,注意提示患者在用药前(或治疗结束后再次应用时)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在明确药品敏感试验结果为阴性后,再调配药品;对尚未进行皮试者、结果阳性或结果未明确者拒绝调配药品,同时注意提示有家族过敏史或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在应用时提高警惕性,于注射后休息和观察30分钟,或采用脱敏方法给药。
鉴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引起过敏性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同时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存在有交叉过敏性,概率在3%~15%,但目前头孢菌素应用前是否做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尚有极大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等相关著作尚无定论。
国外文献证实:若患者以前发生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应禁用头孢菌素,若过敏反应轻微,必要时可在严密监护下,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但近年来有多例报道,头孢菌素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为慎重起见和对患者的安全用药负责,建议在应用前做皮肤试验,并提示应用所注射的药品品种进行皮试。
另外,具体到药物是否需要做药物皮肤敏感试验,请参照药品说明书和官方的药物治疗指南。
鉴于各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不同而对皮肤试验要求不一,在用药前宜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中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情况,见附表1。
此外,在部分权威性较高的二次文献中,对部分常用药品也记载应做皮肤敏感试验,在此也列附表2提示。
附表1 常用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
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羧苄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磺苄西林钠注射剂和青霉素片剂等皮试药液浓度和给药剂量同青霉素
附表2 部分提示应做皮肤敏感试验药物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
①凡头孢菌素规格(每瓶)为0.5、0.75、1g的先依次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15、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做皮试。
规格为1.5g、2g的依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5ml、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05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05ml做皮试。
②若皮试为阳性反应,可采取脱敏治疗给药;*有机碘造影在应用中仍可出现过敏反应,尚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