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鸟》教案(共2课时,附板书)

合集下载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教案:梁实秋《鸟》教学目标:1.了解梁实秋的《鸟》的内容和著名作品。

2.理解和分析《鸟》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感受梁实秋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课文《鸟》的复印件。

2.课本、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3.教师准备有关梁实秋和《鸟》的背景知识。

教学步骤及内容: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梁实秋的《鸟》的封面和梁实秋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否有过和鸟相关的经历,鸟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是否有过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阅读与理解(30分钟)1.教师发放课文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记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2.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中的主人公对鸟有怎样的感受和向往?b.鸟在故事中象征什么?c.故事中的父母是否理解主人公对鸟的热爱和向往?d.故事的结尾给你哪些启示和思考?e.你在故事中是否找到自己的影子?深化分析与比较(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鸟》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比较这些主题和象征意义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2.教师让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的《丑小鸭》、矛盾的《马尔康大夫与小鸟》等,进行比较与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为什么有些作家喜欢使用鸟来表达自由和理想的主题?b.如何理解自由和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c.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自由和理想?总结与展示(20分钟)1.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关于《鸟》的读后感或创作a.对梁实秋的评价和故事的评价;b.对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与全班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梁实秋的《鸟》,让学生理解和分析了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分析《鸟》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写作风格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1.2 教学内容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鸟》文章的背景和主题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第二章: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1 梁实秋的生平介绍时间: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2日地点:中国山东省主要经历:学者、作家、翻译家2.2 梁实秋的文学成就著作:《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等荣誉:被誉为“现代文学巨匠”第三章:《鸟》文章背景和主题3.1 文章背景写作时间:1940年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3.2 文章主题对自由、独立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第四章:文章写作风格和技巧4.1 写作风格幽默、讽刺、抒情语言简练、富有韵味4.2 写作技巧对比、象征等手法情景交融、细腻描绘第五章:阅读理解练习5.1 文章内容概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2 文章主题分析请分析文章主题,并谈谈自己的感受5.3 写作风格和技巧分析请分析文章中的幽默、讽刺等写作风格,并谈谈自己的理解第六章:词汇学习6.1 单词注释鸟(niǎo)笼(lóng)自由(zìyóu)向往(wǎngxiǎng)独立(dúlì)生活(shēnghuó)热爱(rè'ài)赞美(zànměi)6.2 词组解释鸟儿(niǎo'er)笼中鸟(lóng zhōng niǎo)向往自由(wǎngxiǎng zìyóu)热爱生活(rè'ài shēnghuó)赞美自然(zànměi zìrán)第七章:难点解析7.1 难句解析例如:“笼中的鸟儿,虽然食物不愁,却失去了自由飞翔的权利。

”分析:这句话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鸟梁实秋教案设计

鸟梁实秋教案设计

【 - 写作指导】【篇一】鸟梁实秋教案设计《鸟》经典教案《鸟》教案备课组:语文姓名:钟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之情,学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三、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中有很多描写鸟的诗句,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你们还记得哪些写鸟的诗句呢?(生回答。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

我们的散文家梁实秋也喜欢鸟,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多姿的鸟儿吧!(二)作者简介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

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三)检查字词羽翮蜷伏伫立釉绿鸢鹰筵席蹐踞感喟鸱枭抟扶摇秾纤合度蓬松戟张不容置喙瞵(lín)视——瞪眼注视。

昂藏((cáng)——形容仪表雄伟。

褴褛(lán lǚ)——形容衣服破烂。

鸱枭(chī 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

(四)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我爱鸟”)2.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请用“作者爱鸟的,你看(听)”句式回答。

(1)“我”爱鸟的声音。

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2)“我”也爱鸟的形体。

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梁实秋及其作品《鸟》的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欣赏《鸟》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简述《鸟》的主题和创作背景。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PPT展示梁实秋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教师分享《鸟》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第二章:作品梗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概述《鸟》的故事情节,介绍主要人物。

分析作品中的冲突和人物心理。

2.3 教学过程教师简要介绍《鸟》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冲突和人物心理,分享心得。

第三章:文学特色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鸟》的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鸟》的文学语言、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

3.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鸟》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进行具体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分享成果。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鸟》的主题和意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鸟》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弱点。

讨论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4.3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梁实秋的作品和散文艺术。

5.2 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和总结《鸟》的主题和意义。

推荐拓展阅读的梁实秋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5.3 教学过程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

梁实秋《鸟》教案分享

梁实秋《鸟》教案分享

梁实秋《鸟》教案分享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对梁实秋及其作品《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梁实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读《鸟》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梁实秋的生平和作品《鸟》的文本内容。

1.4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散文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Step 2:介绍梁实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Step 3:展示《鸟》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Step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鸟》的理解和感悟。

Step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鸟》的文意,领会梁实秋的散文风格。

2.2 教学内容:分析《鸟》的文意,解读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文本细读,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4 教学步骤:Step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细读《鸟》的文本,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Step 3:讲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Step 4: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简洁、生动、幽默等。

Step 5: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鸟》的深入理解。

Step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感悟与启示3.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从《鸟》中汲取启示,提升自身的人生感悟。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鸟》中感悟人生哲理,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结合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4 教学步骤:Step 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引导学生从《鸟》中感悟人生哲理,如对自由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等。

Step 3: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敬畏自然、和谐共生等。

Step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梁实秋及其作品《鸟》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梁实秋,原名梁秋实,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作品简介:散文《鸟》是梁实秋的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鸟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梁实秋及其作品《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散文《鸟》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鸟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2.2 教学内容文本内容解析:分析散文《鸟》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作者情感态度:探讨作者对鸟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2.3 教学步骤分析散文《鸟》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3.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欣赏和学习梁实秋的写作风格3.2 教学内容写作技巧:分析散文《鸟》中的修辞手法、用词选句等作者风格:探讨梁实秋的写作风格和特点3.3 教学步骤分析散文《鸟》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练习第四章:小组讨论与分享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散文《鸟》的主题和意义4.2 教学内容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散文《鸟》中的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成果:鼓励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成果4.3 教学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指定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总结散文《鸟》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写作中5.2 教学内容总结散文《鸟》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拓展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写作中5.3 教学步骤与学生一起总结散文《鸟》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写作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拓展思考第六章:文学背景探究6.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鸟》的文学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涵6.2 教学内容时代背景:了解梁实秋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对作品的影响文学流派:探讨《鸟》所属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6.3 教学步骤分析《鸟》的创作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讨论时代背景和文学流派对《鸟》的影响第七章:情感态度分析7.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的情感表达7.2 教学内容情感态度:分析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探讨作者对鸟的情感情感表达:欣赏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7.3 教学步骤分析散文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第八章:课堂互动与讨论8.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散文《鸟》的主题和意义8.2 教学内容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深层次问题8.3 教学步骤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深层次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九章:写作实践9.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9.2 教学内容写作练习: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内容,进行写作实践写作指导:给予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9.3 教学步骤布置写作任务,明确写作要求给予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收集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总结课程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10.2 教学内容学习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如何提高学习效果10.3 教学步骤与学生一起总结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第十一章:比较文学分析11.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描写11.2 教学内容比较对象:选择另一篇关于“鸟”的文学作品,如其他著名散文家或诗人的作品。

《鸟》梁实秋课教案

《鸟》梁实秋课教案

《鸟》梁实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梁实秋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鸟》梁实秋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鸟相关的音频,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对鸟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

5. 欣赏与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欣赏心得。

(2)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鸟的短文。

3. 推荐一本关于鸟类或其他自然环境的文学作品,并简述推荐理由。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后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表现,以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短文写作,评估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文学欣赏兴趣。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梁实秋的《鸟》,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简介介绍梁实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2.2 作品分析分析《鸟》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鸟》的主题思想,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鸟》中的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2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鸟》,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2) 分析《鸟》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的寓意;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课堂讨论;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梁实秋的其他作品,如《秋虫》、《落叶》等,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鸟》的文本材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材料。

6.2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6.3 课外资料搜集梁实秋其他作品的资料,以及与《鸟》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以便于学生拓展阅读和深入理解。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关鸟的图片或者播放鸟鸣声,引起学生对鸟的兴趣,介绍梁实秋及其作品《鸟》。

7.2 分段讲解将《鸟》分为几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描写手法和寓意。

7.3 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询问学生对于文中某些描写的感受,或者对文中的寓意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实秋《鸟》教案(共2课时,附板书)
精彩开篇词人和世间万物都属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灵的共同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地球才生机勃勃,才风情万种,才姿态万千!所以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一切生灵!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鸟》的世界一探究竟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羽翮(hé)瞵视(lín)抟摇(tuán)鸟啭(zhuàn)曳着(yè)斑斓(lán)丰腴(yú)秾纤(nóng)(xiān)倏地(shū)鸢鹰(yuān)跼蹐(jú)(jí)感喟(kuì)戟张(jǐ)褴褛(lán)(lǚ)窗棂(líng)鸱枭(chī)(xiāo)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没有依靠。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战栗: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3.作者链接梁实秋(1902—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

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2):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部分(3-5):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

第三部分(6-7):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2.轻声朗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和外形的词语。

【交流点拨】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斑斓、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秾纤合度、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3.以上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都是褒义词;表示作者对鸟的浓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这篇散文的文眼是哪一句?【交流点拨】我爱鸟。

(二)深层探究1.第5段“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中“幻想”的含义是什么?“我”对其不存幻想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形成的象征意蕴。

原因: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不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2.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种鸟?作者对这些鸟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交流点拨】作者写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豪横无情的鸟以及令人悲苦的鸟。

看到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作者是无比的关注;在四川欣赏到令人喜悦的鸟的声音、形体,作者对这些鸟是充满“爱”的;对豪横无情的鸟,无法幻出诗意;看到那些令人悲苦的鸟时,作者则是充满同情。

3.前面四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交流点拨】如果说前面四节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四、板书设计关注笼中之鸟我爱鸟欣赏喜悦之鸟同情悲苦之鸟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梁实秋先生对鸟的一份情愫,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交流点拨】1.“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叫声的美妙动听。

2.“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

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鸟的外形各异。

3.“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一句中的“刺”字很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鸟带给“我”的喜悦强烈而深刻。

4.“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麻雀特别长的羽毛比作蓑衣,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了麻雀孤苦伶仃的形象。

(二)手法赏析这篇
文章整体上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本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鸟,实际上写的却是人生,描写鸟的环境实际上映射的是这个时代。

作者从最初对鸟充满兴味到最后的“不忍看”,说明作者是有良知的。

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注,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三、板书设计鸟人生↓↓借(物)喻(人)对自由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四、拓展延伸1.请积累与自由有关的名言。

【交流点拨】(1)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

(泰戈尔)(2)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3)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

(林基路)(4)自由不是像财产一样的物品,而是人永恒的权利。

(蒙森)(5)金丝鸟笼装饰得虽好,但夜莺爱的还是荆棘树林。

(维吾尔族)2.推荐阅读梁实秋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