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精讲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观测业务要求
观测业务要求
(三)观测任务与流程 .每日观测任务 ()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
(气预函〔〕号)要求,使用气象网络授时系统定期校时。 .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为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校时时间
及校时频率。
二、观测与记录
观测与记录
(一)云 .基准站、基本站观测云量、云高,不观测云状,云高前不记录云属;
一般站不进行云的观测。 .因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无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二、观测与记录 三、气象报告 四、应急加密观测
一、观测业务要求
观测业务要求
(一)观测时次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小时连续观测。 .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时),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
时)。 (二)观测项目 .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最小能见度为小时内最小分钟平均值,以为单 位,取整数。段的能见度为正点前分钟(分)内的最小分钟平均值,以为单位,取 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及之后的数值直接舍去。 .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最小能见度为天气现象时段内“过去分钟平均值”的最小 “分钟滑动平均值”,以为单位,取整数。重要天气报告中的能见度(编码组中的) 以“过去分钟平均值”的“分钟滑动平均值”为准,以为单位编报,不足时,米数 直接舍去,高位不足补“”。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管理及管理知识讲座(PPT 98页)

降水较多的地区,四周可修建排水沟,以尽可能减少强降水 时造成观测场内积水。排水沟的宽度约为30-50cm,深度 约为20-30cm。南方蛇多的地区,可在排水沟上修建锯齿 状的不锈钢条,以防蛇进入观测场对观测员侵害(此方法 也可防止其它动物进入观测场)。
铅笔硬度要统一 铅笔笔尖粗细应一致 数码字大小应一致 自记纸填写内容和填写格式应统一
二、人工观测要点
(四)记录整理和填写
2.自记纸整理
自记纸的换上、换下时间应填写在开始或终止记录端的上角 ;
填写初、复算人姓名; 在自记迹线空白处的02、08、14、20时填写各定时的自记
值、实测值和订正值,格式(以08时换纸为例)如下: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室要求
(二) 观测场建设(4) 1.场地
年平均雷暴日大于(含)30天的台站应尽可能在观 测场外设置独立避雷针,使观测场仪器设备在直 击雷防护区内,具体安装应符合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的要求。
应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设置积雪专用观 测地段面积应能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积 雪观测的要求。
一般只在围栏立柱处建设基座,基座要保证围栏 安装的牢固。为了对观测场地的标识,可在观 测场四周建设完整的基座,其高度以15-20cm 为宜。
围栏的门应开在北边的中心位置,因条件限制, 也可开在北边、东边或西边,开门位置应以接 近观测场内小路为宜。围栏的门要设置门锁。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室要求
(二) 观测场建设(10) 4.地沟与小路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室要求
(五)气压室要求
应单独设立气压室,并与值班室应在同一楼层, 面积不应小于3平方米,可从值班室内隔出, 要求采光良好、无太阳直射,通气、无大的空 气流动(不应在火炉、门窗旁)。
完整word版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模板

附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6年2月编写说明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
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2016年2月目录一. 观测业务要求 (4)(一) 观测时次 (4)(二) 观测项目 (4)(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5)(四) 校时 (7)二. 观测与记录 (7)(一) 云 (7)(二) 能见度 (8)(三) 天气现象 (8)(四) 湿度 (11)(五) 降水 (11)(六) 蒸发 (12)(七) 雪深雪压 (13)(八) 电线积冰 (13)(九) 辐射 (14)(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4)(十一)异常记录处理 (15)三. 气象报告 (21)(一) 天气现象电码 (21)(二) 重要天气报 (22)四. 应急加密观测 (27)附表:废止的技术规定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观测业务要求(一)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专题讲座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专题讲座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XX气象台的XXX,非常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专题讲座。
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地面气象观测的概念。
地面气象观测是指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各种观测设备,对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的一项工作。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等等。
通过对这些气象要素的观测,可以及时获取地面的气象信息,为气象预警、天气预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气象台站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也是气象部门提供天气服务的基础。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动植物行为、云形云貌等方式获取天气信息,而如今,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获取天气信息。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具体聊聊地面气象观测的几个要点。
首先是气象观测设备的选择和设置。
气象台站通常会配备一些常用的气象观测设备,比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风向计等等。
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它通常采用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
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湿度,常见的有湿度表和湿度计。
气压计用来测量大气的压强,常见的有水银气压计和电子气压计。
风速风向计用来测量风的速度和方向,它可以是机械式的,也可以是电子式的。
气象观测设备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应该放置在一个地势平坦、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树木和建筑物等干扰因素。
风速风向计则需要选择一个无遮挡的位置,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其次是气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面气象观测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也不断更新。
过去,气象观测数据往往是由人工记录在纸上,然后通过邮寄或传真等方式发送给气象中心。
而如今,气象观测数据往往通过自动观测设备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或互联网等方式实时传输给气象中心。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也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工作负担。
通过这些系统,我们可以实时获取地面的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资料51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资料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 Nhomakorabea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地面气象观测管理及技术应用

利用雷达技术监测降雨、冰雹等天气系统,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 应提供依据。
无人机遥感
通过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进行气象观测,具有灵活、快速、高效的 特点。
人工智能在气象观测中的应用
智能识别与分类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分类和识别,提高数据处理的 效率和准确性。
预测模型优化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气象预测模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 效性。
地面气象观测管理及技术应 用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地面气象观测概述 • 地面气象观测管理 • 地面气象观测技术应用 • 地面气象观测技术发展 • 地面气象观测面临的挑战与展
望
0对地球表面大气 状况进行系统观察和测定的活动 ,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
灾害监测
通过地面气象观测技术,实时监测各类气象灾害(如暴雨、台风、地震等)的发展动态,确保及时发现并报告灾 害情况。
预警系统
根据监测到的灾害信息,迅速启动预警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指导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观测
通过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收集农业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咨询服务
根据农业气象数据,为农民提供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航空与航海气象服务
航空气象观测
为航空公司提供气象数据服务,确保航班安全。观测内容包括风向、风速、能见度、云 高等。
航海气象观测
为航海公司提供气象数据服务,确保船舶航行安全。观测内容包括海浪、潮汐、洋流等 。
详细描述
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享技术和资源 ,推动全球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同时,加 强国际交流与培训,提高我国在国际地面气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强化质量意识,将质量保障纳入观测业务日 常管理和考核中,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对观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观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技能水平,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快速适应观测 业务,提高工作能力。
定期进行设备检定和校准
按照规定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设备精 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或误差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实施质量监督和考核评价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抽查,及 时发现并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定期对观测业务进行考核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 和改进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过程中如取舍、滤波等操作可能 导致误差,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观测精度的要求与保证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应准确,避免因时间偏差 导致的误差。
采样方式
采样方式应合理,避免因采样不均 导致的误差。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科学、合理,避免因处 理不当导致的误差。
人员素质
观测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对观测 精度有很大影响,应加强人员培训 和技能提高。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技术规定
2023-11-05
目 录
• 观测方式与设备 • 观测项目与要求 • 观测时间与频次 • 观测误差与精度 • 观测场地与环境 • 观测质量保障措施
01
观测方式与设备
观测方式的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人工观测
人工定时对气象要素进行 观测,具有观测项目全面 但精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观测数据的评估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业务要求
2.定时观测流程 (1)45-00分,人工观测云、能见度、雪深、雪压、冻土(只在08时观测)及其 它人工观测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 (2)正点前15分,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并及时进行处理。 (3)00分,自动站进行正点数据采样。 (4)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观测,并显示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 常时,及时按有关规定处理。 (5)01-03分,向计算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6)03-05分,查询数据文件传输情况。 (7)每次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 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 息、系统日志等。
观测与记录
(三)天气现象 1.天气现象类别 (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定义了34种天气现象。 (2)当前保留观测和记录的有21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 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沙尘暴、扬沙、 浮尘、大风、积雪、结冰。取消了13种: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烟 幕、雷暴、闪电、极光、飑、龙卷、尘卷风、冰针。其中,雪暴、霰、米雪、 冰粒出现时,记为雪,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
观测与记录
(二)能见度 1.人工观测能见度记录以千米(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不足 0.1km记0.0。 自动观测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 2.最小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 3.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有1分钟能见度值(瞬时值)和10分钟平均值两种。 4.按《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要求,长Z文件中VV段的1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分钟 能见度值,10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0分钟平均值,最小能见度为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 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CW段的能见度为正点前15分钟(46-00分)内的最小10分 钟平均值,以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及之后的数值直接舍去。 5.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最小能见度为天气现象时段内“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最小 “10分钟滑动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重要天气报告中的能见度(95VVV编 码组中的VVV)以“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为准,以10m为单 位编报,不足10m时,米数直接舍去,高位不足补“0”。
观测业务要求
(四)校时 1.观测业务系统应按照《关于全国气象业务系统统一校时的通知》 (气预函〔2012〕97号)要求,使用气象网络授时系统定期校时。 2.Windows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为7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 定校时时间及校时频率。
二、观测与记录
观测与记录
(一)云 1.基准站、基本站观测云量、云高,不观测云状,云高前不记录云 属;一般站不进行云的观测。 2.因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无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 低云量记10;可完全辨明时,按正常情况记录。 因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天空云量全部或部分不 能辨明时,总、低云量记“-”,若能完全辨明时,则按正常情况 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二、观测与记录 三、气象报告 四、应急加密观测
一、观测业务要求
观测业务要求
(一)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 2.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 日3次(08、14、20时)。 (二)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 (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 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台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蒸发专用雨量、 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台站,应保留人工观测设备作为备份,并按要求进行维护。 5.已实现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项目,取消该项目的人工观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区站号:53399)、长春(区站号:54161)、寿县(区 站号:58215)、电白(区站号:59664)、贵阳(区站号:57816)、格尔木(区站号:52818)、银川 (区站号:53614)和阿勒泰(区站号:51076)共8个基准站长期保留人工器测观测任务,在08、14、 20时开展原有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云状观测)。
观测业务要求
观测业务要求
(三)观测任务与流程 1.每日观测任务 (1)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 备份观测设备,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和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 站内统一。 (2)逐时上传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辐射数据文件,按规定上传加密数据文件。 (3)按规定编发重要天气报告。 (4)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落后换日照纸,20时至23时45分上传日照数据文件,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10时前更正上传。 (6)每日20时后上传当日分钟数据文件;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数据文件的备份;00时后自动上 传日数据文件(现行业务软件利用霾日记录方法在00时后对日数据文件中的天气现象段进行自动订正上 传)。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08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 (或重新)上传。 (7)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装备运行监控业务运行规定(试行)》(气测函〔2015〕166号)要求, 在ASOM系统中做好运行监控与维护维修信息的填报等工作。 (8)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1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 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无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的,仅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 (9)每日监测并在值班日记中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时应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