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近海滩涂增殖放流日本对虾报告

近海滩涂增殖放流日本对虾报告

近海滩涂增殖放流日本对虾报告日本对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台湾和南海沿岸的广阔水域。

我市从1998、1999、2001年连续三年进行了日本对虾增殖放流试验,取得了成功,2004年扩大了放流区域,增加了放流数量,从6月4日开始,共投放虾苗3226万尾,投资30万元,放流海域由原来的2个乡镇扩大到5个乡镇,利用滩涂面积1万亩。

一、方法1.生长情况在放流海域设不同点,用捕捞工具进行生长调查,每次调查设置4个点。

生长情况。

2.洄游日本对虾在本地区增殖放流洄游距离较短,没有显著定向、集群的洄游现象。

投苗后,随着个体的增大,6~10月一般活动水深0~5米,超过5米水深未见产量。

10月末生产结束。

3.食性日本对虾的食性较为广泛,投苗后,日本对虾开始营底栖生活,主要以底栖的藻类、小动物、幼贝等为饵料。

根据观察,日本对虾主要饵料是碎屑、幼贝和硅藻。

4.底质投苗后,跟踪调查结果,日本对虾生活的条件为砂质滩涂,泥质或过细的砂质没有产量,因为日本对虾具有潜砂习性,如果是泥质或过细的砂质使日本对虾无法潜入,使对虾无法栖息和生活。

5.盐度和温度日本对虾的适温范围比较广,15~32℃均能正常生活。

8~10℃停止摄食,5℃以下开始死亡。

在适温范围内,日本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和提高,反之则减慢或下降。

本地区日本对虾在放流生长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远离岸边,10℃后基本见不到了。

日本对虾对盐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正常放流海域都能适应。

二、回捕情况及经济效益投苗后经70天的管护,8月10日正式开捕,截至10月15日,共捕日本对虾23175千克。

分别在8月10日~9月5日捕捞一次,产量7125千克,平均规格22.9克/尾。

9月5~25日捕捞一次,产量8300千克,规格34.8克/尾。

9月25日~10月15日一次,产量7750千克,规格49.2克/尾。

由此可推算出回捕日本对虾共计707161尾,回捕率为2.19%。

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力评估研究

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力评估研究

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力评估研究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在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对虾养殖成为了重要的产业。

对虾是一种受到消费者青睐的高品质海产品,其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

本文将对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力进行评估研究。

首先,我们将分析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虾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食材。

对虾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受到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青睐。

此外,对虾还可以制作成多样的美食,如烧烤、炒菜、火锅等,增加了其市场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当前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日本对虾种苗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几个因素影响着竞争力。

首先是种苗的质量。

对虾种苗的质量对于养殖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的对虾种苗能够保证对虾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并且对虾成活率高,降低养殖成本。

因此,种苗供应商需要不断提高种苗质量,保证其竞争力。

其次是养殖技术的先进程度。

对虾的养殖技术在日本已经相对成熟,但不断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竞争愈发激烈。

养殖企业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技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第三是市场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良好的销售渠道能够帮助养殖企业将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减少库存压力。

同时,建立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例如通过宣传推广和品牌合作,能够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

最后,我们需要评估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的市场前景。

基于当前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我们可以预见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由于对虾食品的高品质和多样性,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创造更多的商机。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技术和种苗质量将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日本海水养殖对虾种苗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力评估研究表明,对虾养殖产业在日本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养殖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积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和加强品牌影响力,以保持竞争力和稳定的市场份额。

日本对虾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日本对虾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日本对虾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As an AI language model, I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following analysis in English.Japan's shrimp industry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growth due to increasing demand for shrimp produc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industry has undergon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driven by factors such as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In this report, w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market status of Japan's shrimp industry and forecast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Market Status Analysis:1. Domestic Consumption: The demand for shrimp in Japan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driven by a growing preference for seafood and a shift towards healthier eating habits. Shrimp is a popular ingredient in Japanese cuisine, and its consumption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rising.2. Export Market: Japan's shrimp export business has expanded, with significant amounts of shrimp being exported to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European nations. The quality and variety of Japanese shrimp product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country's succes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3.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shrimp industry in Japan has see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areas such as aquaculture,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These advancements have not only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helped maintain high-quality standards.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1. Sustainable Practices: The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prioritize sustainable shrimp farming practices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meet consumer demands for responsibly sourced seafood.2.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ntinued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ll lead to further technologicalinnovations, including advanced aquaculture techniques and processing method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 quality.3. Diversification of Product Range: The industry is likely to expand its product range to include value-added shrimp products, such as ready-to-eat shrimp snacks, convenience food, and processed shrimp-based items to cater to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4. Market Expansion: Japan's shrimp industry is anticipated to further expand its presenc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leveraging its reputation for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exploring new export opportunities.5. Government Support: The government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providing support and incentives for the growth of the shrimp industry, including funding for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initiatives.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1. 可持续发展实践:工业预计将优先考虑可持续的虾养殖实践,以解决环境问题,并满足对负责任海鲜来源的消费者需求。

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

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

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本作为世界对虾养殖大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对虾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随着对虾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日本对虾养殖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对虾养殖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养殖密度低、养殖周期长、水质监控困难等。

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日本开始探索工厂化养殖技术,并成功研发了一年两茬养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种技术通过利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水质处理系统,实现了对虾养殖的持续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养殖密度和养殖效率。

由于养殖过程中环境的控制更加精细,对虾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日本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不仅提升了养殖业的竞争力,还为全球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步骤,可以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于其他对虾养殖区域,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意义对虾养殖一直是日本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对虾养殖方式往往受季节限制,一年只能进行一茬养殖,不能实现全年稳定高产。

传统养殖方式对水质要求高,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和水质污染的影响,导致养殖效益不稳定。

如何改善对虾养殖的生产效率,实现全年多茬稳定养殖,成为当前对虾养殖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对虾养殖方式存在的问题。

该技术能够实现对虾的全年多茬养殖,有效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工厂化养殖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保障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水质的优质,提高养殖的品质和产量。

研究和推广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对提升日本对虾养殖业的竞争力,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的实施效果以及对虾养殖行业的推动作用。

通过分析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可以为日本对虾养殖业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生产模式,从而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增殖资源学: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

增殖资源学: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
• 放流时间的确定
根据日本对虾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0℃~30℃和潜沙的习性, 应选择清晨太阳未出来之前、无风无浪时为好,这样可使虾苗 避开高温的影响,无风缓流也可使虾苗迅速潜钻海底。选择落 潮将至干潮,海水落到0.2m~0.5m深时放苗,可保护虾苗不至 于随潮流漂失,也便于虾苗潜沙隐藏。
二、增殖放流技术
体长10mm以上的日本对虾10亿尾。 • 威海市的日本对虾的放流情况如下表:
放流地区 山东省威海市
表 2 威海市日本对虾放流状况
年份
放流量(万尾)
2005-2011
109000
2012
24000
2013
26000
2015
21000
放流规格(mm) 基本上大于 10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官网
四、日本增殖放流现状
放流量
放流尾数和大小
• 90年代中叶尽管放 流的日本对虾幼苗 大小在增大,但是 它们的数量减少了。
• 育苗场生产大型幼 苗的能力不如小型 幼苗。
四、日本增殖放流现状
放流量
放流总体重和年育苗成本
• 日本育苗场的生产能力在90 年代达到顶峰。
根据体长体重生长方程计算出年度放流对 虾的总体重。
年份 放流体长 浙江象山港 2010 11mm
放流量 16700万尾
回捕率 0.25%
山东崂山湾 2008
辽宁葫芦岛 2002 市
2003
小岛湾8.1mm 鳌山湾11.0mm
10mm
小岛湾3025.6万尾 鳌山湾3302.6万尾
280万尾
14.6mm
1100万尾
0.48% 3.62% 2.65%
四、日本增殖放流现状
放流后增加的渔获尾数=放流后该种虾的年总渔获尾数-放流前的平均渔 获尾数

日本对虾养殖新模式

日本对虾养殖新模式

养殖问题
1 2
病害防治
病害是日本对虾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采 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定期水质检测、合理用药等 。
养殖成本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高,养殖成本也 在不断上升,降低成本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3
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市场 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关注市场动态,调整养 殖策略。
建立合作机制
与日本对虾养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和推广新技术,实现互 利共赢。
在推广日本新模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风险评估和防范
在推广新模式时,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 估,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
等,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经济效益分析
在推广新模式时,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确保新模式在经济上可行,能够为养殖 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养殖效益。
智能化管理
03
加强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
养殖成本。
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虾市场需求将持 续增长。
产业升级转型
对虾养殖业将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
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对虾 养殖业的国际化发展。
05
实践应用与建议
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日本新模式
了解日本对虾养殖新模式的原理和特点
在应用新模式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其养殖原理、技术要点和优势,以 便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调整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
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质、饲料等条件,适当调整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 ,以满足新模式的要求。

2024年日本对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日本对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日本对虾市场发展现状对虾是日本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在日本的海鲜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探讨日本对虾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市场规模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对虾消费市场之一,对虾是日本海鲜市场中的重要品种。

根据日本渔业厅的数据,日本自产对虾的年产量约为XX吨,其中主要产地包括XX、XX 和XX等地。

此外,日本也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对虾,包括XX、XX和XX。

2. 消费需求日本人对对虾的消费需求非常高。

对虾是日本料理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广泛应用于寿司、刺身、烧烤等各种菜式中。

此外,日本人还非常喜欢食用对虾的内脏,如对虾子和对虾脑等。

对虾的鲜美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热门选择。

3. 供应链情况日本对虾市场的供应链相对完善,从对虾捕捞到最终销售的环节都有一定的规模和专业性。

对虾捕捞通常采用刺网、拖网等方法,然后将捕捞到的对虾运往加工厂进行处理和分级。

处理后的对虾会以新鲜或冷冻的形式出售给餐饮企业或零售市场。

4. 市场趋势随着日本人对对虾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虾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4.1 品质要求提高消费者对对虾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购买到新鲜、口感鲜美的对虾,对于对虾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也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提高对虾的品质管理和处理技术,成为对虾加工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4.2 进口量逐年增加由于日本国内对虾产量有限,日本对外进口对虾的量逐年增加。

主要进口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

这些国家的对虾产品在价格上较为竞争力,同时也能满足日本人对对虾的消费需求。

4.3 对虾加工技术创新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品质要求,对虾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采用冷冻技术可以保持对虾的新鲜度和口感;使用先进的包装技术可以延长对虾的保鲜期限。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对虾市场的发展。

5. 发展挑战在日本对虾市场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5.1 生产成本上升由于环境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对虾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使得对虾产品的价格上涨。

2024年日本对虾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日本对虾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日本对虾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消费市场之一,对虾及其产品在日本餐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日本对虾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产量、消费、进口和出口等方面。

产量分析日本是世界上对虾养殖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对虾产量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其中,主要生产地包括北海道、广岛、宫崎等地。

消费趋势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虾消费在日本逐渐增加。

对虾成为了日本家庭聚餐、宴会等场合的主打菜肴之一。

此外,随着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对虾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高脂肪肉类和淡水鱼类,成为健康餐桌上的重要选择。

进口分析尽管日本是对虾产量大国,但其需求量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因此,日本不得不依赖进口对虾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主要的进口国家包括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这些国家以其丰富的对虾资源和价格优势在日本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出口分析尽管日本对虾市场需求旺盛,但日本也同时是对虾产品的出口国之一。

日本的对虾产品主要出口到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

其中,日本对虾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日本对虾以其新鲜、口感好的特点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市场竞争格局日本对虾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对虾养殖企业和对虾产品供应商。

这些企业主要通过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竞争。

而在消费者方面,他们对于对虾的品质、口感、价格等因素持有不同的偏好。

总结日本对虾市场作为重要的消费市场,其产量、消费、进口和出口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

然而,市场竞争的激烈也给企业及供应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在市场上立足,企业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虾养殖业的支持和管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为对2024年日本对虾市场分析现状的简要介绍,旨在为对虾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具体的数据和研究成果请参阅相关报告和统计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摘要:日本对虾抗病性强,生长速度较快,营养价值与中国对虾相似,具有在内湾海域进行增殖放流的优良品质。

随着我国对虾资源的衰退,日本对虾已成为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之一。

我国现北至渤海辽东湾,南至南海大亚湾,在许多条件适宜的港湾均有进行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

国内放流规格一般为10mm 左右,回捕率普遍低于4%。

日本对该品种的增殖放流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放流体长稳步上升至30mm左右,回捕率为0%-22.1%不等。

提高幼虾的成活率和回捕率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营造良好的海洋环境、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保护适宜栖息地将有利于改善日本对虾增殖效果。

关键词:日本对虾;增殖放流1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习性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俗称花虾、竹节虾或斑节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

日本对虾头胸甲和腹部体节上有棕色和蓝色相间横斑,尾节的末端有较窄的蓝、黄色横斑和红色的边缘毛,其前端有具齿的额角。

日本对虾的地理分布较广,为暖水性海产大型虾类,为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广布种,主要分布于日本南岸沿海、韩国南岸、中国黄海南部、东海、台湾和南海沿岸,东南亚各沿岸,红海直到地中海东部和非洲南端的广阔水域,是我国近海尤其是东海区拖虾作业的重要对象种类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港湾生态系统重要的增殖放流对象。

日本对虾栖息于10~40m 水深海域,喜砂泥底,白天潜伏砂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

具有强潜沙特性,其深度在沙面3cm 以下。

日本对虾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动物。

由于它具有吃粪便的习性,因而产生某些食物再循环现象。

冬季,当水温下降时,个体大的对虾游到30m或30m 以上较深的海域越冬。

待水温回升时,移向浅水处产卵。

长大的幼体逐渐从浅水索饵洄游到深海区[1]。

日本对虾的适盐范围是20~35,它耐高盐度,而不耐低盐度,盐度7 以下就大批死亡。

适温范围是25~30℃,但在8~10℃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

忍受溶氧的临界点是2mg/L(27℃时),低于这一临界点即开始死亡。

耐干能力好,是较易长途运输的种类。

日本对虾适宜PH一般在8.2 左右[2]。

日本对虾繁殖期较长,产卵盛期为5月~8月,产卵适温为20℃~28℃。

性成熟个体的体长范围为118mm~180mm,以130mm~160mm为主。

日本对虾的变态、生长总是伴随着蜕壳而进行的。

每蜕壳一次,体长、体重均有一次飞跃增加,在此期间要注意对虾个体之间的残食现象。

2增殖放流技术2.1增殖技术日本对虾亲虾全部来自自然海区,不至于使苗种退化。

日本对虾幼体培育水温在27~29℃,盐度24~32。

无节幼体及蚤状幼体要求较高的盐度,其后可逐渐降低,以加快发育速度。

日本对虾幼体的饵料在溞状Ⅰ期至糠虾Ⅱ期一直采用虾片加对虾幼体配合饵料,在糠虾Ⅲ期到仔虾第 5 天这一阶段采用虾片+配合饵料+卤虫幼体的饵料[2]。

2.2放流技术2.2.1 放流种苗的计量常见的有三种:(1)带水容量计数法(2)无水容器计数法(3)重量计数法。

通常所用的放流种苗的计量方法为干称重法,在虾苗出池或放流时全部滤水称重计量,并用有足够代表性的多次取样测定平均体长,称重,换算为尾数,再记录放流的总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易行,精度较高;缺点是干称操作过程中易对虾苗造成较大的机械损伤[1]。

2.2.2 放流地点的选择根据日本对虾活动范围小、具有很强的潜沙生活习性等特点,选择水流平缓、有天然屏障、苗种运输方便、无污染的内湾浅海,以滩面平缓、底质为沙泥质最佳,对敌害生物应采取“回避”策略。

2.2.3放流时间的确定根据日本对虾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0℃~30℃和潜沙的习性,应选择清晨太阳未出来之前、无风无浪时为好,这样可使虾苗避开高温的影响,无风缓流也可使虾苗迅速潜钻海底。

选择落潮将至干潮,海水落到0.2m~0.5m 深时放苗,可保护虾苗不至于随潮流漂失。

此外,水浅也便于虾苗潜沙隐藏[4]。

2.2.4 放流种苗的规格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放流规格应是种苗放流入海存活率较高的最小体长。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日本对虾放流规格一般为10mm[3]左右。

2.2.5 放流种苗的运输运输中尽量维持其自然条件,防止活力减退途中应使桶内的海水轻微地震动,以增加水中溶解氧,并应尽量避免在炎热的中午运苗。

2.2.6合理放流数量日本对虾的合理放流数量,通常可参照放流海区历年该种类最大的世代产量,并根据不同补充量水平与回捕率来确定相应年份种苗的放流数量[3]。

2.2.7日本对虾的放流效果评估2.2.7.1放流苗种的跟踪调查放流虾群的移动与分布,是多种因子作用的结果。

此处就用到标志放流的方法,观察对虾移动的方向和分布,这对于放流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虾放流方法有剪尾肢法.剪眼球法.标志牌法.荧光标志法等。

2.2.7.2放流群体的回捕率日本对虾种苗目前有两种较可行的回捕率的估算方法,一是采用放流前后幼对虾相对数量两次调查的方法;二是幼对虾体长频数分布混合分布分析的方法。

目前国内估算回捕率的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将放流前 5 年该海域该种虾的年平均渔获尾数视为该海域该种虾的自然种群的渔获尾数,放流后该种虾的年总渔获尾数减去其放流前的年平均渔获尾数即为放流后增加的渔获尾数,其与当年放流该种虾的总尾数的比值即为回捕率[4]。

3我国的增殖放流现状3.1概况我国内地沿海地区养殖日本对虾起步较晚,自1988年起在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陆续开始养殖。

随着养殖技术的开展,该养殖品种逐渐北移,并从1992年开始其增殖放流。

现北至渤海辽东湾,南至南海大亚湾,在许多条件适宜的港湾均有进行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

日本对虾放流地区以大亚湾、黄海北部、辽东湾、东海等地为主,涉及到省市则以我国各沿海城市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山东省、辽宁省等省为主,根据各地区自然资源衰退程度以及市场需求等,日本对虾的放流数量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北方地区如山东省、辽宁省的放流量均较大,而日本对虾非其固有品种,所以大的放流量主要是应市场需求,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在南方地区,日本对虾作为固有品种,其增殖放流主要是为了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兼有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

根据市场需求和放流地区的环境特点,放流的对虾种类和数量会有所不同,历年的数据也会有所变动。

3.2放流量3.2.1 放流数据现从南至北,选取3个典型的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港湾或地区来概述我国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现状,分别为浙江宁波象山港、山东威海市及辽宁葫芦岛市。

日本对虾为象山港的固有物种[5],经多年过度开发,其资源衰退严重。

在象山港实施日本对虾增殖放流,保护并修复日本对虾资源,从种类选择的角度上讲,较为合理[1]。

象山港在2009年首次进行了日本对虾增殖放流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的具体放流状况如表1所示。

表1象山港日本对虾放流状况年份放流量(万尾)规格(mm)2010 16700 112012 100002013 19300 11.92014 374202015 20000日本对虾是山东省引入的一个新的渔业捕捞品种。

未增殖前,黄海中部以北海域未有自然日本对虾分布的报告[6]。

山东省从1993年开始放流日本对虾,至2006年共放流体长10mm以上的日本对虾10亿尾。

山东省威海市近年来的放流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威海市日本对虾放流状况放流地区年份放流量(万尾)放流规格(mm)山东省威海市2005-2011109000基本上大于10 201224000201326000201521000辽东湾海域未见有日本对虾分布的记录,辽宁省自1994年起在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开展的日本对虾移殖放流试验,取得较好效果[8];葫芦岛市自1998年开始,连续20年开展日本对虾放流,累计放流规模达20.86亿尾,其近8年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的放流量如图1所示。

与初期摸索试验阶段相比,各地后期日本对虾的放流数量均逐步增加,成功的增殖放流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几年,以葫芦岛市为例(见图1),其每年的对虾放流总量保持在4亿尾左右,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趋势,不过其中日本对虾与中国对虾所占比例会有所变动,日本对虾所占比例在逐年降低,原因可能是放流水域环境因子的改变,也可能是应市场需求而做出的变动。

3.2.2与中国对虾比较我国现在增殖放流的主要对虾种类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由于中国对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亲虾越冬和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成熟等优点,中国对虾在我国的放流历史比日本对虾要更久远。

中国对虾的增殖放流始于1984年,是山东省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龙头”项目,也是全省受益范围最广的品种之一。

至2008年全省累计放流平均体长25mm以上的中国对虾143.8亿尾。

1995年之前,中国对虾放流规模较大,如1991年,放流数量约为15亿尾,但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中国对虾白斑病之后,中国对虾的放流数量锐减。

与此同时,抗病力较强的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规模逐渐增加,2005~2007年,日本对虾放流数量超过了中国对虾。

其中,2007年放流数量近8亿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对虾资源,至2008年全省累计放流平均体长8~10mm的日本对虾30.0亿尾[7]。

3.3放流效果目前国内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案例较少,本文根据现有论文中象山港、崂山湾以及葫芦岛市海域日本对虾的回捕率来大致反映国内日本对虾的放流效果。

利用2010年8月15日—10月1日期间的象山港日本对虾渔捞日志,分析日本对虾增殖放流苗种的回捕率。

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桁杆拖虾和地笼网作业日本对虾单船渔获尾数均值分别为7591尾和487尾;两者总渔获产量分别为37.96万尾和4.87万尾,合计42.83万尾。

按9月份中旬调查所获取的日本对虾放流苗种占总渔获的比重98.2%计算,在此期间,两种作业方式共计捕获日本对虾放流苗种42.06万尾,回捕率约为0.25%。

2010年9月中旬,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95.4 mm和71.4 mm,成活率分别约为0.786%和1.06%;10月上旬,放流群体数量锐减,可能离开港区,洄游至港外近海越冬[1]。

根据崂山区和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统计资料及现场回捕调查统计数据,自2008年8月20日至10月底,崂山湾放流海域约有490条渔船参加了日本对虾的回捕作业,累计捕获日本对虾约7 910 kg,根据日本对虾月捕捞量及回捕调查中各月的平均体质量,回捕尾数合计约30.68万尾,日本对虾放流群体在崂山湾的回捕率为:30.68/6 328.2=0.48%[3]。

葫芦岛市于1998年在近岸海域进行了日本对虾的移殖放流试验,1999年、2001年又进行了移殖放流试验,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