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测量学习题及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答案

《测量学》答案一、单选题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B 0 °C 90°D 270°2.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C )。

A高差测量B距离测量C导线测量D角度测量3.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C )。

A最大值B最小值C算术平均值D中间值4.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B )表达的。

A直角坐标B经纬度C距离和方位角D高程5.以下哪一项是导线测量中必须进行的外业工作。

(A )A测水平角B测高差C测气压D测垂直角6.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A所有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D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7.矿井工业广场井筒附近布设的平面控制点称为(C )A.导线点B.三角点C.近井点D.井口水准基点8.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三条等高线所表示的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MN的连线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 NA=2mm,则U A点高程为(A )试卷第1页共5页A.36.4mB.36.6mC.37.4mD.37.6m9.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级C.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0.根据两点坐标计算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称为(D )A坐标正算;B导线计算;C前方交会;D坐标反算二、填空题1野外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2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腰线的标定工作。

3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数字注记和符号注记三种。

4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___对中____。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M =,YM=,XA=,YA=,试计五、计算题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HBM1=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测点测站数高差值高程m备注观测值m改正数mm调整值mBM1N1N2N3N 4BM 1∑实测高差∑h= 已知高差=H 终-H 始=0高差闭合差f h = 容许闭合差f h 容==一个测站的改正数=3. 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 ′ ″半测回角值 ° ′ ″一测回角值 ° ′ ″指标差竖盘形式OM左 81 18 42全圆式顺时针注记右278 41 30N左 124 03 30右235 56 54 4. 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5.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试计算线路的转角α,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左角:β1=170°24′30″;2)右角:β2=165°2五、计算题1.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米,返测为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米和米。

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2.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辅助计算:3.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元素是什么?A. 经度、纬度、高程B. 距离、方位、高程C. 经度、纬度、时间D. 速度、时间、高程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测量误差的来源?A. 仪器误差B. 观测者误差C. 环境误差D. 测量方法答案:D3. 在测量学中,三角测量法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测量距离B. 测量角度C. 测量高差D. 测量面积答案:B4. 什么是测量学中的基准面?A. 地面B. 海平面C. 地球表面D. 地球赤道面答案:B5. 以下哪个是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仪器?A. 望远镜B. 显微镜C. 量角器D. 测高仪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测量学中的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________。

答案:随机误差7. 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统。

答案:笛卡尔坐标系8. 在测量学中,________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答案:误差9. 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测量地面点之间距离的方法。

答案:测距仪10. 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测量地面点高程的方法。

答案:水准仪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测量学中的误差分析的重要性。

答案:误差分析在测量学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通过误差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和量化误差的来源,从而采取措施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误差分析还有助于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2. 描述一下测量学中的三角测量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利用三角形的几何特性来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它通常涉及测量两个已知位置的点(基准点)与待测点之间的角度,然后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待测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待测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13. 解释什么是测量学中的水准测量。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高程、方位角、距离B. 经度、纬度、高程C. 距离、方位、俯仰角D. 经纬度、方位角、高程答案:B2. 测量中,水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

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程D. 测量面积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测量误差的来源?()。

A. 仪器误差B. 观测误差C. 计算误差D. 地质变动答案:D4. 在测量学中,三角测量法主要用于()。

A. 测量小范围的地形B. 测量大范围的地形C. 测量建筑物的对角线D. 测量水下物体的位置答案:B5. 测量中使用的全站仪,其主要功能不包括()。

A. 测量水平角B. 测量竖直角C. 测量高程D. 计算体积答案:D二、填空题1. 在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系统。

答案:地理坐标系2. 测量学中的视距测量法,通常用于________距离的测量。

答案:较短3.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中系统误差可以通过________来消除或减小。

答案:校准4. 在水准测量中,为了消除仪器和观测者的误差,通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答案:往返观测5. 测量学中的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它通过________来确定点位。

答案:连续的三角形三、简答题1. 简述测量学中的闭合导线测量的原理及其优点。

答:闭合导线测量是指从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未知点后,最终返回到起点所进行的测量。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每一段边长和每一个转折角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闭合导线的优点在于可以检测和校正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说明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作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答:水准尺是水准测量中用于读取高程读数的工具。

使用时应注意保持水准尺竖直,避免晃动或倾斜,以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同时,应保证水准尺的刻度清晰可见,避免反光或遮挡。

四、计算题1. 给定两点A和B的坐标分别为A(1km, 2km)和B(4km, 6km),计算这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最基本的测量元素是:A. 距离B. 方向C. 高程D. 角度2. 测量学中,水准测量的目的是:A. 确定两点的水平距离B. 确定两点的高差C. 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D. 确定两点的绝对高度3. 以下哪项不是测量误差的来源?A. 仪器误差B. 观测者误差C. 环境误差D. 计算误差4. 测量学中,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是:A. 利用三角函数计算高差B.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距离C. 利用相似三角形计算高差D. 利用角度测量确定高差5. 在测量学中,全站仪的主要功能是:A. 测量水平距离B. 测量高程C. 测量角度和距离D. 测量面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采用_________坐标系。

7.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_________误差。

8. 测量学中,测量数据的精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

9. 测量学中,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_________测量。

10.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传递规律遵循_________定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及其特点。

12. 描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13. 解释三角测量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给定两个点A和B,已知A点坐标为(100, 200),B点相对于A点的方位角为45°,水平距离为50米。

求B点的坐标。

15. 给定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点坐标为(100, 200),B点坐标为(300, 200),C点相对于B点的方位角为120°,且BC边长为100米。

求C点的坐标。

测量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 角度2. 答案:B. 确定两点的高差3. 答案:D. 计算误差4. 答案:C. 利用相似三角形计算高差5. 答案:C. 测量角度和距离二、填空题6. 答案:笛卡尔7. 答案:随机8. 答案:中误差9. 答案:间接10. 答案:误差传播三、简答题11. 答案: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H 15.023+2.34=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b=17.363-16=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 及中误差Dm 。

【解】==dM D 23.2×2000=464m ,==dD Mm m 2000×0.1=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用来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坐标是()。

A. 直角坐标系B. 极坐标系C. 球面坐标系D. 地心坐标系答案:B2. 在测量学中,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

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方位答案:C3. 测量学中的“水准”指的是()。

A. 水平面B. 垂直面C. 倾斜面D. 倾斜线答案:A4.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直线方向的仪器是()。

A. 经纬仪B. 水准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5.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距离的仪器是()。

A. 经纬仪B. 水准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C6.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是()。

A. 经纬仪B. 水准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A7. 在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来源不包括()。

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环境误差D. 计算误差答案:D8.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分类不包括()。

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绝对误差D. 相对误差答案:C9.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点的高程的仪器是()。

B. 水准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B10. 在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分类包括()。

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绝对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经纬仪2.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距离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测距仪3.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高程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水准仪4.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直线方向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经纬仪5.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6.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分类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7.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距离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测距仪8.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是______。

测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测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测量考试试题及答案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和人工地貌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套测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方法是:A. 水准测量B. 角度测量C. 距离测量D. 高程测量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测量误差的来源?A. 仪器误差B. 观测者误差C. 环境误差D. 计算错误答案:D3. 测量中,为了减少误差,常用的方法是:A. 增加测量次数B. 仅使用高精度仪器C. 随意选择测量时间D. 仅依赖单一测量结果答案:A4. 地形图的比例尺表示的是:A. 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B. 地图上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C. 地图上的距离与速度的比值D. 实际距离与时间的比值答案:A5. 以下哪个单位不是用于表示角度的?A. 度(°)B. 分(')C. 秒('')D. 米(m)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在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答案:坐标测量2. 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之间的________。

答案:高差3. 测量中,为了提高精度,通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答案:平均值4. 地形图上,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是________。

答案:地形起伏5. 测量学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地形起伏的曲线。

答案:等高线...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测量学中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通常由测量仪器的不完善或测量方法的固有缺陷引起,可以通过校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手段来控制。

随机误差则由观测条件的不稳定或观测者的技术差异引起,可以通过增加观测次数、采用统计方法等手段来减少其影响。

2. 描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计算题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

1. 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入=112 ° 47试求它所在的6。

带与3。

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2. 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3. 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已知丄300° 25' 1,7"X M=14.228m , Y M=77.564m, X A=47.337m, Y A=73.556m,试计五、计算题1 •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 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Ni hj=l. 424m其中:水准点的高程 H BMi =44.313m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测点测站数高差值高程m备注观测值m改正数mm调整值mBM 1N iN 2N 3N 4BM i已知高差=H 终-H 始=0实测高差刀h=咼差闭合差f h= 容许闭合差f h容==fk一个测站的改正数=一…4. 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30.012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264.580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5. 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试计算线路的转角a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左角:伊=170 ° 24 ' ;02)右角:3^=165 2五、计算题1. 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米,返测为126.68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357.23 米和357.33米。

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点名 测站数 实测咼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咼差(m )咼程(m ) A16+3.33443.564114-2.41828-0.389313-2.053B41.987辅助计算:A =為二±1亦二3. 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o [口=12酹 18; 28*^1=134" 341 26"计算结果:测点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程(m )高程(m )备注后视中视前视BM 51.426417.628K4+9800.87K5+0001.56+0204.25+0401.620.=5?* 32; 46 Pr=fif 17f 30*023= 034=042=0(32=043=R 23 = R 34 = R 42 =+0602.30ZD i 0.8762.402+080 2.42+092.4 1.87+100 0.32ZD 2 1.2862.004+120 3.15+1403.04+160 0.94+180 1.88+2002.00ZD 32.1865.等精度观测某四边形各内角为匚,每个角的观测中误差均为丄,设四边形角度闭合差为 总,为了消除闭合差,将其平均分配到各角中得改正后的角度为◎二出■砒4,0二厅■砒4, F 二”■砒4和n 二#「・皿/4,求角度闭合差的中误差%和改正后的角度中误差 %。

五、计算题1.设丈量了两段距离,结果为: 距离之和及之差的精度。

2. 已知 a B =290 ° 50' ,10^ 如图所示,求 CAB、a D 。

3.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表所示,l i =528.46m ±.21m;|2=517.25m ±.16m 。

试比较这两段试求B、C、D三点的坐标。

(取为至cm)4. 如图,仪器安置在A点,要测定M点的距离和高程,今测得仰角a =17 ° 02视距间隔=1.37m,量得仪器高i=1.32m,目标高l=2.00m,已知A点高程为HA=80.643m,试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M点高程。

3.五、计算题1.设拟测设AB 的水平距离 D o =18m ,经水准测量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h=0.115m 。

精密丈量时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L o =3Om ,实际长度L=29.997m ,膨胀系数 a =1.25 X -510检定钢尺时的温度t=20 C 。

求在4 C 环境下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D 。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测 站占 八、碎 部占 八视距 读数 m 中丝 读数m竖盘读数O f水平角Of 竖直角O f水平距离m咼差m高程mOP0.325 1.236 91 06 65 24测站高程 HO=65.321m 仪器高 i=1.542m 指标差x=-1 ' A如图,已知《AB=150° 30 ' 40CD=28° 44 ' 02试计算附合导线各边的方位角。

(f卩容=±!0・'■,〃)4. 已知M、N 为已知控制点,XM=15.245m , YM=56.356m , XN=34.235m , YN=34.791m,P点为测设点,XP=43.784m,YP=100.006m,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试:(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伙D; (2)简述测设的步骤;五、计算题1.完成下列竖直角测量的计算测站盘位目标竖盘O /读数II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左 A11209 54 2T0O I8A T——in匸1 7右 A 247 50 30 902.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73-21-/ 5Q-归・st3.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三个观测值列于图上,已知: a B=124 °15'求a A 和a A。

/46* 54' 0 * 巳兰----- —4.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a y=25 ° 48圆曲线半径R=300m,求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里程。

五、计算题1辅助计算:fh=fh 允=±12 ■,=精度评定:23.视距测量中,已知测站点HO=65.349m,量得仪器高i=1.457m,测点为P点,观测得:视距读数为0.492m,中丝读数为1.214m,竖盘读数为95°06'(顺时钟注记),竖盘指标差为+1',计算平距和P点的高程。

4.如图,已知点1 (56.241,31.021) m,点2(78.149, 69.473) m, D23=112.230m , 3 2=112° 25' 06",3 3=109 °24 ',53"4=89 °54',试求:a 23 a 34 a 45及点3的坐标。

5.已知M、N 为已知控制点,XM=15.245m , YM=56.356m , XN=34.235m , YN=34.791m,P点为测设点,XP=43.784m,YP=100.006m,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试:(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 3 D;(2)简述测设的步骤;五、计算题12 •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测站高程H o=65.321m仪器高i=1.542m指标差x=-13•如图所示,已知」 m 「,—一 —,观测角为:—一 Z3 =刃吟光屮,上4三47°0屮0旷,求方位角 %宀如。

五、计算题1下列为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请完成表中各项计算(计算取到秒)C2 •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H o=65.321m 仪器高i=1.542m 指标差x=-60"3.已知,请按图中所注观测角值推算BC, CD , DE边方位角。

E4 •完成下列闭合导线计算表,取位到mm。

占八、、名坐标方位角O / ff距离(m)△ X(m)△ Y(m)改正后△ X(m)改正后△ Y (m)坐标(m)X Y1 125 3000 105.330 -61.165500.000 500.000253 184280.180 +64.296 3306 1914129.340 +76.6084215 5316 78.160 -45.8171 500.000 500.0004辅助计£ =算:5000略图:5.如图所示,水准点BM o的高程为44.856米,1, 2, 3点为待求高程点,各测段高差及测站数均标注图中,图中箭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试计算各点高程。

4.控制点 M 、N 的坐标已知,其值分别为: X M =233.468m , Y M =367.457m , X N =314.366m ,Y N =300.245m,若P 点为测设点,X p =200.000m,Y p =300.000m,现以M 点为测站点,N 为后视点, 采用极坐标的方法测设P 点,试:(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 B 和D ; (2)简述测设的步骤。

hi=-i. 424米二甜 h 斗二+佥352米n<=io 站h ?=+2. 376}K □戶as五、填空题1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2.如下图所示, 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O AB=137° 48 各观测角标在图中,推算CD、DE边的方位角。

(10 分)3.今用钢尺丈量得三段距离:S1 = 60.25m 6±cm,S2 =80.30m ±7 cm,S3 =102.50m 8±cm,距离S4 = (S i + S2 + S3 )/3,分别计算S4的距离值、中误差和相对误差。

(10分)4. 已知A、B 两点的坐标为X A=1011.358m, Y A=1185.395m ;点B 的坐标为X B=883.122m,Y B=1284.855m。

1)设在AB线段的延长线上有一点C,BC间距离D Bc=50.000m,计算C点的坐标。

(8分)2)设D点的设计坐标为(1100.000m,1100.000m),试计算在A点测设D点的测设元素, 并简要叙述放样D点的步骤。

(10分)答案及解析五、计算题5. 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L o 6 20 3 1171. 6。

带:N=19,入=11;°带:N=38 ,入=114°2. 计算结果如下表:34. 。

册=33.58m •,邑側=353 ° 05 ' ;52 "上 NMA=52 40 ' 35。

5. 五、计算题1. 半径在10km的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