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2019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2019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1、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3、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B.散居C.杂居D.群居4、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5、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6、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7、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D)年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C.9月1日D.10月1日8、(B)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A.2007年B.2001年C.2003年D.2005年9、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C);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B.改变名称C.撤销或者合并D.改变行政级别1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B)。

A.主任B.主任或者副主任C.副主任D.委员1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的,可以以(C)为主。

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附件1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1、在我国,汉族人口较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把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A.7.33% B.8.49% C.9.74%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3、我国边疆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 )多公里在民族地区。

A.15000 B.17000 C.19000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 )。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5、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共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左右。

A.50% B.54%C.64%6、目前,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A.25 B.30 C.357、我国最早建立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1947年5月1日成立的( );最早建立的自治州是1950年11月24日成立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最早建立的自治县是1950年5月6日成立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8、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 ),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A.广西 B.西藏C.云南9、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左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A. 75%B.64%C.60%10、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个少数民族。

A. 8B.9C.1011、《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山东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竞赛5分钟

山东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竞赛5分钟

山东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竞赛5分钟活动结束后,将公布竞赛排名及获奖情况。

最后根据系统后台排名,取前20%的单位颁发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

参赛个人,设置一二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

附:山东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竞赛题库(一)一、单选题(共50题)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A、指南B、主线C、遵循D、根本正确答案:B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A、国家安全B、维护民族地区长治久安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答案:C3.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

A、底线B、生命线C、梦想D、精神家园正确答案:B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

A、共同和平发展B、共同努力发展C、共同繁荣发展D、共同进步发展正确答案:C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A、法律观B、民族观C、新闻观D、价值观正确答案:B6.推动各民族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

A、群众意识B、法治意识C、民族意识D、人民意识正确答案:B7.()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

A、社会主义文化B、传统文化C、中华文化D、革命文化正确答案:C8.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中国道路B、中国文化C、中华文化D、中国方案正确答案:C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A、“度”B、“魂”C、“纲”D、“领”正确答案:C10.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正确的(),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A、王朝史观B、新国史观C、中华民族历史观D、人民史观正确答案:C11.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水平高低,一律()。

2013年楚雄州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3年楚雄州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楚雄州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在我国,汉族人口较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把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B)A.7.33% B.8.49% C.9.74%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B)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C.小集中、大分散3、我国边疆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C )多公里在民族地区。

A.15000 B.17000 C.19000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C)。

A.民族自决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5、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共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C)左右。

A.50%B.54%C.64%6、目前,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B)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A.25 B.30 C.357、我国最早建立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1947年5月1日成立的(B);最早建立的自治州是1950年11月24日成立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最早建立的自治县是1950年5月6日成立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8、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C),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A.广西B.西藏C.云南9、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A)左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A. 75%B.64%C.60%10、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C)个少数民族。

A. 8B.9C.1011、《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C)。

统战和民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共200题)

统战和民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共200题)

统战和民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共200题)一、《宪法》《民法典》(共10题)1.《宪法》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正确答案:A2.《宪法》序言指出,在()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A.维护社会稳定B.维护民族团结正确答案:B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O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A.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B.国家的正确答案:A4.《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O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A.不得强制区别对待B.不得强制不得歧视正确答案:B5.《宪法》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O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A.民族团结B.社会稳定正确答案:A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Q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A.正当利益B.合法权利和利益正确答案:B7.《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8周岁起8.出生时起正确答案:B8.《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三年B.两年正确答案:A9.《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A,财产关系B.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正确答案:B10.《民法典》规定,依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O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取得捐助()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宗教活动场所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法人法人法人B.非法人非法人非法人正确答案:A二、《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共40题)1.《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制定的根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党章程》正确答案:B2.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是()。

最新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最新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

A.50%B.70%C.63.8%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D)起施行。

2020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99)1、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3、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B.散居C.杂居D.群居4、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5、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6、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7、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D)年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C.9月1日D.10月1日8、(B)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A.2007年B.2001年C.2003年D.2005年9、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C);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B.改变名称C.撤销或者合并D.改变行政级别1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B)。

A.主任B.主任或者副主任C.副主任D.委员1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的,可以以(C)为主。

民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竞赛试题标准答案

民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竞赛试题标准答案

民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作者:日期:民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竞赛试题单位(支部):姓名:一、单选题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B)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C.小集中、大分散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C)。

A.民族自决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3、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我国(C)、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公平B .民主C .平等4、(C)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A.民族团结B .民族进步C .民族平等5、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一项(C)很强,涉及全局、关系长远的重要工作。

A.政治性、复杂性、群众性B.政治性、群众性、长期性C.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6、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基础,以(A)为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民族方面的规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A.《民族区域自治法》B.《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实施细则c.《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7、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

A.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B.加快发展C团结互助8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C)。

A.具体表现B. —般性质C.本质特征9、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 )。

A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B .增强民族团结 C.抓好民族地区的教育10、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C)。

A.少数民族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B.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11、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个维护"是指,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C )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1-5 DACDD 6-10 ACCCC 11-15 CDBAC 16-20 BCCBB 21-25 CCCBB 26-30 CCCBD 31-35 CCABC 36-40 BCBAA 41-45 CCDCB 46-50 AABBA 51-55 CABAB 56-60 DCCDA 61-65 CCBDC76-80 DDDCA91-95 AAADD66-70 CBBBC 81-85 CCBBD 96-100 DCBCC 71-75 ACBCB 86-90 CCDCD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目前共有()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

A.50%B.70%C.63.8%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C.9月1日D.10月1日13、()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A.2007年B.2001年C.2003年D.2005年1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法规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A.自治区、自治州B.自治州、自治县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自治区、自治县16、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

A. 124个B. 155个C. 125个D. 145个1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B.改变名称C.撤销或者合并D.改变行政级别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A.党委B.人民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D.人民代表大会1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的公民担任。

A.居住在当地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C.少数民族D.汉族或者少数民族2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主任B.主任或者副主任C.副主任D.委员2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的,可以以()为主。

A.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B.当地通用的一种语言文字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 D.汉语2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制定变通C.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D.制定补充规定2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A.经济、文化B.民族构成C.政治、经济和文化D.历史和现实情况24、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

国家采取措施,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

A.当地经济发展B.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C.当地社会事业发展D.当地文化事业发展25、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的人员。

A.其他民族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C.少数民族D.汉族26、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

A.责成自带翻译B.不予受理C.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D.延期受理27、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

A.5年以上15年以下B.3年以上15以下C.3年以上10年以下D.10年以上20年以下28、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2年B.1年C.3年D.5年2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30、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时间是()。

A.1947年1月1日 B.1947年3月1日C.1947年4月1日 D.1947年5月1日31、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

A.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B.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C.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D. 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32、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A.自治县B.自治旗C.民族乡D.自治州33、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

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有期徒刑C.拘役D.管制34、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

A.补充规定B.变通规定C.具体措施D.具体办法35、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A.省会城市B.沿海地区C.经济发达地区D.中心城市36、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A.民族教育经费B.专项资金C.教育基金D.助学基金37、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A.破坏民族团结的B.破坏民族关系的C.煽动民族分裂的D.扰乱社会治安的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

A.个人名誉B.民族风俗习惯C.个人隐私D.肖像权339、监狱法规定:对少数民族罪犯的(),应当予以照顾。

A.特殊生活习惯B.宗教信仰C.个人习俗D.个人爱好40、义务教育法规定:在()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A. 民族地区B. 农村C. 基层D.革命老区41、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

A.本科生B.大专生C.高级专门人才D.科技人才4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的课本,并用()讲课。

A.当地通用文字当地通用方言B.汉语文少数民族语言C.少数民族文字少数民族语言D.少数民族文字普通话43、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日内给予答复。

A.30B.40C.50D.6044、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A.地域B.文化C.民族D.年龄45、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A. 地域B.民族C.生活习惯D.语言46、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A.多民族居住地区B.城镇C.社区D.街道4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

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为依据。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行政规章C.人民代表大会决议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和决定48、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

A.预留一定比例B.给予适当照顾C.同等对待D.择优录用49、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A.促进经济发展B.增进民族团结C.促进文化发展D.促进社会和谐50、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

A.1人B.2人C.3人D.4人51、立法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批准后生效。

A.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2、国旗法规定: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

A.自治机关B.人民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3、选举法规定:自治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