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势能的本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分组实验,验证重力势能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提问:什么是能量?常见的能量形式有哪些?b.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a. 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b. 阐述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c. 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a. 展示生活中涉及重力势能的实例。
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解释现象。
4. 小组实验: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b. 提问: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有何联系?五、课后作业1. 复习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3. 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实例,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生活实例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后续教学内容的调整方案。
八、课程扩展1. 介绍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换,如动能、热能等。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4 重力势能 教案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再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然后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并总结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
(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具准备:
Ppt课件,课堂中的小物件(粉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以及知识得出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2.渗透从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做功与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难点曲线路径下重力的做功情况重难点突破方法引入极限的思想,通过把曲线路径的无限分割,进而把分割的每一段微小的曲线近似看做一段段直线路径来分析研究重力在曲线路径时的做功情况。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具斜面、物块、钢球、玻璃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2分钟)1.PPT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并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生活在海岛上的一种鸟,可以吃坚果。
但它的喙不能够将外壳坚硬的坚果咬开。
为了打开坚果,吃到坚果里的果肉,请大家为它想个办法。
2.引出本节课课题:重力势能。
PPT展示问:有什么方法能够打开坚果,让鸟能够吃到果肉呢?看图片,仔细思考。
猜想:将坚果从高处扔下,砸到地上;叼起石块砸向坚果……重力做的功:(6分钟)1. 复习重力势能的概念。
2. 通过重力势能的定义,引导学生得出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下滑,碰撞水平面上的物块。
观察物块运动的距离长短。
再用相同质量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不同高度下滑,观察物块运动的距离长短。
通过实验验证了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
问1:初中我们就学习过重力势能的概念。
哪位同学能来复述一什么是重力势能?问2: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重力势能的大小呢?PPT演示实验装置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答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答2:猜想:高度,质量学生观察比较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下滑和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下滑时,物块运动的距离新课讲授(9分钟)4.定量研究:如何研究重力势能与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对于同一物体,上升与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是变化的。
重力势能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树立能量观念,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能够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进行简单运算,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
科学思维:在探究重力做功的过程中再次领悟微元法的理想化模型,在理解重力做功与势能变化量的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问题,体会数学物理融合的思想。
科学探究:用实验探究及推理的方法,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结合功能原理,通过计算归纳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用生活例子解释并记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重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公式,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重力做功特点的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学工具多媒体、书本、跷跷板模型六、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初中已经简略的提及过了重力势能的定义,但没有深入去学习。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重力势能的定义是什么吗?预设:处于高处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二)讲授新课1.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及意义(1)播放水力发电的图片水力发电利用处于高处的水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进行发电。
(2)播放雪崩、高空坠物的图片雪崩时由于具有重力势能造成巨大的伤害。
总结:重力势能对于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学习重力势能是很有必要的。
2.实验猜想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1)质量保持书本举高的高度一致,改变质量,手部受到的冲击性不同。
猜测:重力势能与质量有关(2)高度保持书本的质量一致,改变高度,手部受到的冲击性不同。
猜测: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3)重力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研究重力势能就要研究重力做功。
猜测: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有关3.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本80页:图8.2-1甲(物体竖直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图8.2-1乙(物体斜面直线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图8.2-4(物体沿任意曲线路径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探究三种不同情况重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重力势能》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展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力量目标1、依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看,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育同学探究自然规律的爱好。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转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试验观看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ppt课件,电子教鞭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汕头的雪》,汕头也会下雪吗?汕头也会下雪,别出心裁的雪——木棉棉絮。
南方的人,对北方的雪总有一些期盼,我也不例外。
有哪些同学见过北方的雪吗?雪白无垠的雪,总让人浮想联翩,也让人憧憬,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它也具有惊人的破坏力:例1:20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100人失踪(附图片)例2:四川丹巴亚丁雪崩(附图片)如此秀丽的雪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雪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浩瀚夜空,点点繁星,当我们在欣赏灿烂星空的时候,绝不会想象到它们也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损害: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m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它的爆炸力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那么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附图片)陨石为何具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雪崩和陨石都有一个特点,具有肯定的高度。
学习了中学物理后,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就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试验(视频):试验一: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下落。
试验二: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重力势能》。
具体内容包括: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重力势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势能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重力势能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重力势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3. 计算方法: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公式为E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4. 实例分析:分析苹果从树上落下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5. 练习环节: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Ep=mgh3. 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4. 重力势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h=10m的地方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Ep=2kg×9.8m/s²×10m=196J2. 题目: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从山顶(高度h=500m)驶下,求汽车到达山脚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Ep=1000kg×9.8m/s²×500m=4.9×10^5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重力势能的概念,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重力势能的计算。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4. 重力势能的应用5. 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内涵和外延。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重力势能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物线运动,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物体被抬高等,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势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重力势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重力势能大小、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重力势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地球物理学、工程学等。
2. 探讨重力势能与引力势能的区别和联系。
3. 引入相对论中的势能概念,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必修2物理:7.4 重力势能 教案设计

了解数学微
新
分知识在物
课
理中的应用
教
学
= 进行总结
联系已有 知识,培 养知识迁 移能力, 思考问题 的能力, 训练逻辑 思维。
学生思考回 答。
培养学生 的运用知 识能力。
图 7 . 4-2 : 重 力 做 功
新
增强学生
课
计算例题 的社会公
教
德意识,
学
用知识改
变生活的
实例。
=mgcos
θ
计算例题
培养学生 的运用知 识能力
学生分组实 验
学生通过 发现与生 活经验不 同,引发 疑问,激 发求知 望。
新
课
活动 3【活动】课题二: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下列三种例子来探究一下
教
学
学生板书图 1 和 2 的计算 过程
对比迁移 思考:你认为这三个哪个比较容易做呢?
图 7 . 4-1 : 重 力 做 功 学生思考回 加深印象 答问题。
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
说一说,并回答上面 有关问题。 如果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有关,能量变化不能表示重力做的功 活动 5 【讲授】 课题四: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讨论歌词:“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 不知道哪棵更高”这是说高度具有 相对性 。重力势能与高度 有关,重力势能也有 相对性。
在研究重力势能是应该选择 参考平面 。在参考平面上, 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在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的, 表示重力势能比零势能面的势能大;在参考平面下方物体的重 力势能为负的,表示重力势能比零势能面的势能小。 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 重力势能教案生: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师: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师:具体的表达式是什么?生:W G=mgh1一mgh2,其中h l和h2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师:很好,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课堂训练]1.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将同一物体拉到顶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C. 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D.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2.将一物体由A移至B,重力做功………………………………………( )A. 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B.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C. 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D.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参考答案1.D解析: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与运动的具体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不论光滑路径还是粗糙路径,也不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只要初末状态的高度差相同,重力做的功就相同.2.D解析:重力做功只与重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有关,与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二、重力势能[实验与探究]探究影响小球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一个钢球、一个木球,再盛一盆细沙.如图。
5.4—l 所示.在沙盆上方同一高度释放两个小球,钢球的质量大,在沙中陷得较深些.让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落下,钢球释放的位置越高,在沙中陷得越深.请同学们亲自做实验探究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师:下面大家阅读教材11~12页“重力势能”一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把问题用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师:怎样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生:我们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进行定义?生:这是因为mgh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用文字怎样叙述?生:E p=mgh,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师: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生:与所有的能量一样,重力势能也是标量.师:重力势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量一样,它们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符号是J.师: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能否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生:根据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相对高度有关.例如塔吊上吊着的重物比较可怕,但是当这个重物被放下之后就不再可怕了,因为物体被放下之后重力势能减少了;再例如树梢上的树叶,虽然所处位置比较高,但是由于它受到的重力比较小,所以它虽然比塔吊上的物体可能还高,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害怕它.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根据重力势能的定义式,它和重力做功的表达式非常相似,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生: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重力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也就是W G>0,E p1>E p2;当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也就是W G<0,E pl<E p2.师:它们的数值具体用一个公式应该如何表示?生1: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W G=△E p生2: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做正功时,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当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重力势能增加,所以说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和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相反数,用公式表示应该为:W G=一△E p.师(鼓励):刚才这个同学补充得相当好.下面大家阅读一下课本12页“说一说”,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有关问题)师:如果重力的功与路径有关,即对应于相同的起点和终点,重力对同一物体做的功,随物体运动路径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能把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吗?生:当然不能,因为此时这个能量不能表示物体重力做功的实际情况.师:当摩擦力对物体做功时,我们能不能定义有一个摩擦力势能存在呢?为什么?生:不行,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
下面一[讨论与交流]供老师参考.[讨论与交流]物体从A点出发,分别沿光滑斜面下滑和水平抛出到达同一位置B点(如图5.4—2所示).不计阻力,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吗?你认为重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吗?为什么?请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课堂训练)(供老师们参考选用)1.当重力做负功时………………………………………………( )A.重力势能一定增加B.重力势能一定减少C物体速度可能增大D.物体速度可能减小2.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 )A.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一定增加B.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少C.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不一定增加D.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少,动能也不一定增加3.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只跟物体所处的初末位置有关,与物体实际经过的路径无关B.重力势能的变化,只跟重力做功有关,和其他力做功多少无关C.重力势能是矢量,在地球表面以上为正,在地球表面以下为负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4.质量是50kg的人沿着长150 m、倾角为30°的坡路走上土丘,重力对他所做的功是多少?他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他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g取10m/s2) 5.在排球比赛中,某运动员用400 N的力把质量为270 g的排球从2.8 m的高度扣向对方的场地内.在球被扣到落地的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取10m/s2)参考答案1.ACD 2.C3.AB解析:重力势能是跟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势能的变化只跟重力做功有关,跟物体受不受其他力、其他力做不做功,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而且它是标量,但有正负,正值表明物体处在零势能参考平面上方,负值表明物体处在零势能参考平面下方.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功的负值,也就是说,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4.-3.75X104J 3.75X104J 3.75X104J解析:重力对人做的功为W G=mg/cos(90°+30°)=50X10X150X(-0.5)J=-3.75X104J.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3.75X104J.重力势能增加了3.75X104J.5.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了7.56J.解析:Ep=mg△h:0.270X10X2.8=7.56J.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举例说明高度具有相对性,可以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也可以投影演示)师:我把课本放在桌面上,课本的高度是多少呢?生1:大约是课桌的高度,约为1 m左右.生2:不对,它比一楼地面高出4m左右(假设学生在二楼).师:这两位同学哪位同学错了呢?生:两个同学都没错,只是选取的参考平面不同.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生:物体所处相同位置时它的高度值可能不一样,是因为高度的参考平面不同.师:那么重力势能有没有相对性呢?生:由于高度有相对性,所以重力势能也应该有相对性.师:我们在研究一个物体重力势能时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也选择一个参考平面,在这个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值为零.师(总结):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参考平面.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可见,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因为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差值,这个差值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师:那么重力势能是谁具有的呢?生(齐声回答):当然是物体具有的.师:如果没有地球,有没有重力呢?…生(开始疑惑):当然没有。
师:那么重力势能是谁具有的呢?生:重力势能应该是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而不是地球上某一个物体单独具有的,师:不只是重力势能,任何形式的势能,都是相应的物体系统由于其中各物体之间,或物体内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是由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课堂训练]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小结]这节课内容不多但是非常重要,关键是如何研究势能,以后有关势能的学习,都可以从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中得到借鉴.例如分子势能,弹性势能,特别是电势能的研究,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这节课一定要加以重视.对于势能的学习,应该紧紧抓住力做功和对应势能的变化展开.在这一节中,围绕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展开,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这一点学生往往容易忽略.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不变的.所有这些知识,学生可能一时掌握不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注意逐步渗透.作业[布置作业]教材第13页“问题与练习”中的所有题目.板书设计7.4.重力势能一、重力的功与重力做功有关的因素:重力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大小.与物体的路径无关.二、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所处高度的乘积.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2.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