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室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偏方大全

合集下载

中医对胃溃疡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胃溃疡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胃溃疡的辨证施治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中医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胃部组织的修复。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胃溃疡的辨证施治。

一、辨证分型中医将胃溃疡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不同的分型,常见的有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血瘀型等。

通过准确地辨证分型,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1. 阴虚型胃溃疡阴虚型胃溃疡患者常伴有口干口渴、消瘦乏力、夜间盗汗等症状。

治疗上以滋养阴液为主,可选用黄连、麦冬、山药等中药进行治疗。

2. 阳虚型胃溃疡阳虚型胃溃疡患者常表现为脘腹冷痛、恶寒畏冷、面色无华等症状。

治疗上以温阳散寒为主,可以使用附子、干姜、肉桂等中药进行治疗。

3. 湿热型胃溃疡湿热型胃溃疡患者常伴有腹胀腹泻、口渴口苦等症状。

治疗上以清热燥湿为主,可选用黄连、黄芩、茵陈等中药进行治疗。

4. 血瘀型胃溃疡血瘀型胃溃疡患者常出现腹痛剧烈、经期不调等症状。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可以使用川芎、当归、红花等中药进行治疗。

二、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胃溃疡注重辨证施治,主要通过中药治疗和穴位治疗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愈胃溃疡的目的。

1.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白术、草果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止痛等作用,能够帮助胃部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2. 穴位治疗中医将人体各个穴位视为与脏腑相应的区域,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相应脏腑的功能。

胃溃疡患者可常按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足三里穴具有和中健胃的功效,在辅助治疗胃溃疡中具有一定疗效。

三、饮食调养除了中药和穴位治疗,饮食调养也是中医治疗胃溃疡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遵循“养胃为上”的原则,平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推荐少食多餐,以减轻胃部负担。

适当添加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

四、注意生活习惯胃溃疡患者应注意调节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对胃部的刺激。

中医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中医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胃溃疡。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胃溃疡的病因,以及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胃溃疡的病因胃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过大、胃酸分泌过多等。

中医认为,胃溃疡主要是由于胃气失和、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二、中医的诊断方法1. 望诊:中医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通过望诊来判断病情。

2. 闻诊:中医通过嗅气来判断患者体内湿气的情况,湿气重的患者往往伴有口臭、恶心等症状。

3. 问诊:中医会与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等情况,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4. 切诊:中医会通过按摩患者的腹部来判断胃部有无痛觉异常,以及肝气是否郁结等情况。

三、中医的治疗方法1. 草药治疗:中医通常会使用一些具有健脾胃、消炎镇痛、调节气血等作用的草药来治疗胃溃疡。

例如,黄连、苦参等草药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缓解胃部炎症。

2.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胃溃疡的治疗非常重要。

例如,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芦荟、莲子、山楂等具有保护胃黏膜和调理胃气的食物。

3.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胃溃疡是由气血不畅引起的,因此可以使用针灸疗法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治疗胃溃疡的效果。

4.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舒缓患者的腹部疼痛,调理胃气,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例如,中医会使用指压、揉捏等手法按摩腹部和胃经,以起到治疗胃溃疡的作用。

四、中医的预防措施除了治疗方法,中医还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以避免胃溃疡的复发。

例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合理饮食,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等。

总结起来,中医对于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食疗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均以调整胃气、促进气血运行为主,能够缓解胃部炎症,帮助胃黏膜修复,从而达到治疗胃溃疡的效果。

胃溃疡中医的辩证施治

胃溃疡中医的辩证施治

胃溃疡中医的辩证施治辩证分型1)肝气犯胃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院痛连胁,嗳气则舒,情志不舒时加重,泛吐酸水,胸闷喜太息,食少。

舌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胃脘胀满作痛;气病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疼痛攻撑连胁,暧气则舒;气机不利,胃失和降,可见胸闷喜太息,泛吐酸水,食少;弦脉主肝病、主痛。

2)肝胃郁热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食入即痛,泛酸嘈杂,口干口音,烦躁易怒,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胃郁热,火邪犯胃,胃失和降,可见胃脘灼痛,泛酸嘈杂;肝胆火旺,可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3)胃阴不足症状:胃痛隐隐,饥饿时加重,口燥咽干,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似饥而不欲食,或纳呆,时作干呕,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有裂纹,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郁热伤阴,胃络失养,可见胃痛隐隐;阴虚内热津亏,可见口燥咽干,渴不欲饮,五心烦热;胃失和降,可见似饥而不欲食,或纳呆,时作干呕;大肠液耗,可见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均为阴虚胃痛之象。

4)胃络瘀血症状: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甚者呕血、便血。

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涩。

证候分析:气滞而致血瘀,胃痛有定处而拒按,如刺如割;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涩均为瘀血阻滞,血行不畅之征。

5)中焦虚寒症状:胃痛隐隐,喜按喜暖,纳食减少,呕吐清涎,大便稀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

舌淡胖,脉沉细或迟。

[nextpage]证候分析:脾胃虚寒,脉络失于温养,可见胃痛隐隐;虚则喜按,寒则喜暖;脾失健运,水饮停胃,可见纳食减少,呕吐清涎,大便稀薄;脾主肌肉四肢,脾阳不振故见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或迟,为脾阳不振,中焦虚寒之象。

诊断要点1)中上腹疼痛,呈反复性、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

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位置在中上腹稍偏右处,或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老中医祖传治疗胃溃疡有效偏方

老中医祖传治疗胃溃疡有效偏方

老中医祖传治疗胃溃疡有效偏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虽然发生的部位不同,但发生溃疡的原因是一样的,所以疗法也大致相同,现在先说明胃溃疡发生的原因及症状。

胄溃疡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是胃黏膜的血液循环不良时,该部位的抵抗力减低,在这些抵抗力较弱的地方,由于受到过多的胃酸刺激,而产生溃疡,所以,胃酸过多是溃疡的主因。

它的证候是痛的部位常在胸骨之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字骨之下的心窝部分,有时因神经的传布,会痛到胸部两面下侧,以至背后和肩部都痛,这个痛,大多是在饭后痛,和饮食有关。

胃溃疡痛时,吃了东西,反觉好一点,但又不能多吃,因为吃多了,会发胀,结果痛势更厉害。

除了疼痛之外,有时会吐酸水、呕吐,至于大便,几乎经常秘结,有时下血或吐血。

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和胃溃疡差不多,发生的原因也大致相同,但是疼痛的部分是在心窝部偏右方,比胃溃疡痛的部位稍稍向右又要低一点,表面上易区别的是疼痛的时间,十二指肠溃疡大多在饥饿时,或是食后半夜作痛。

严重的渍疡会大量出血而成休克状态,也有迁延不治,导致穿孔、幽门狭窄与严重的腹膜炎等并发症,都能危及生命,所以平常如见所解大便为深咖啡或黑色时,就能自行诊断,可能是胃溃疡的征兆。

蒲黄治溃疡【方剂】蒲黄、赤芍、丹参、枳壳各9克,五灵脂12克,延胡索10克,檀香、砂仁各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活血通络,适用于血瘀络阻所致的溃疡病。

制附片治胃、十指肠溃疡【方剂】制附片、炒白术、高良姜、香附末、炒枳壳、干姜炭各10克,醋煅大黄炭6克【用法】水煎,头、2煎混合均匀,早、午、晚饭后分服。

【功效】湿中散寒,行气止痛。

适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淮蚌粉方【方剂】淮蚌粉90克,贝母50克,甘草30克,红糖60克【用法】共为细面。

日服3次,每次3克【功效】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黄芪党参方【方剂】黄芪、党参、白芍、玄胡索、煅瓦楞子、楝子、川贝母各3克,白及2克,三七1.5克【用法】共研极细末,过筛混合,日服3次,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胃病在中医看来,属积滞郁结之症,是由于气、血、痰、湿、食壅滞郁结所致,因此,用药时应根据“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原则,对症施治。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方药组成:党参12g,黄芪30g,白术12g,山药15g,扁豆10g,白芍15g,陈皮10g,茯苓12g,砂仁5g,干姜10g,炙甘草10g.寒象明显加良姜12g、肉桂6g,甚者加附片10g、吴茱萸10g、川椒6g;泛酸加海螵蛸12g、煅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不舒,隐隐作痛,脘部如坠,空腹为甚,食入稍减,喜热喜按,遇寒加重,便溏不实,神疲乏力,少食纳呆,舌淡胖大,苔薄白或白滑,或边有齿印,脉沉细弱或浮大无力等。

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黏膜粗乱,或见散在斑片状充血。

中医辨证属脾失健运,胃阳不足,脾胃虚寒者。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二、益阴养胃汤方药组成: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5g,生地12g,白芍15g,甘草10g,石斛12g,川楝子10g,半夏3g.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热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15g;低酸者酌加乌梅10g、木瓜12g、山楂12g;大便艰涩加栝楼15g,决明子12g;便秘加郁李仁12g,麻仁12g;食少加谷芽15g、绿梅花10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嘈杂烧灼,知饥少纳,口干引饮,舌光剥或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细;或胃酸缺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轻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见腺体萎缩。

中医辨证属肝脾阴伤,胃阴亏虚者。

治胃溃疡胃炎其他药物第一:茶疗中医方面治疗胃溃疡,常见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茶疗以及食疗。

事实上,中医并不是仅仅只有服用中药这种方法,日常的一些饮食搭配也是其中的一种,只有从身体的内部以及外部一起调养,身体才能够更加的健康。

中医茶疗方法主要就是针对胃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比较有效以及常见的就是汉方养胃茶了。

第二:食疗想要治疗胃溃疡,那么日常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应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一、炙黄连胃颗粒【处方】炙黄连30g、洋金花30g、黄芩30g、泽泻15g、苦参15g、南星12g、黄柏15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粗末,加入适量蜂蜜拌匀制成胃颗粒,每次10g,餐后温开水送服。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通过清热、解毒、凉血、生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促进溃疡的愈合。

二、杜仲大方【处方】杜仲15g、黄芩15g、南星9g、当归9g、丹参12g、白薇12g、山药15g、白术9g、甘草6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滤去渣留汤。

每日2次,每次服用250ml的药汤,饭前后30分钟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溃疡患者的胃痛、饱胀等症状,并促进胃部溃疡的修复。

三、黄连保肝汤【处方】黄连30g、黄芩30g、泽泻15g、当归18g、白芍15g、茯苓15g、山药20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40分钟,滤去渣留汤备用。

每日3次,每次饭前后30分钟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养胃的作用,能够舒缓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四、黄芩杏仁饮【处方】黄芩15g、杏仁15g、黄连6g、白芍15g、泽泻9g、白术12g、炒谷芽15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细末,加水煎煮20分钟,滤去渣留汤。

每日2次,每次500ml,分早晚饭前后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溃疡患者的胃痛、恶心等症状,并有助于溃疡的修复。

中药治疗胃溃疡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以下事项:1. 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2. 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规律。

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

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

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肠胃溃疡是指胃粘膜或十二指肠粘膜受到破坏,形成溃疡的疾病。

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的原理和方法。

I. 肠胃溃疡的中医理论解释肠胃溃疡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痞满”、“脘痞”等病症。

中医认为,肠胃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脾胃失调、气滞血瘀、郁火等不良体质有关。

因此,中医药调理的目标是恢复脾胃健运和调理气血,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

II. 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的方剂1. 枳实导滞汤组成:枳实10g,黄柏10g,黄芩10g,黄连10g,半夏10g,生姜10g,甘草6g,大枣10g。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导滞停痛。

服用方法:煎煮以上草药,分两次空腹温服,每日2剂。

2. 胃窦痛舒颗粒组成:制何首乌10g,生地20g,白芍20g,茯苓20g,白术20g,陈皮10g,藿香10g,厚朴10g,山楂10g,决明子10g,厚朴10g,郁金10g,当归10g,三七粉10g,甘草10g。

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胃气,止痛祛痰,和胃养阴。

服用方法:将以上草药加工为颗粒,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每次10-15g。

III. 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的穴位按摩1.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胫骨前缘外侧的肌肉之间。

用拇指按压或旋转按摩此穴位,有助于改善脾胃气滞的症状。

2.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胃部正中,自胸骨下端垂直往下紧贴脐腹中线处。

用拇指按压或环摩中脘穴,可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IV. 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的饮食注意1. 避免辛辣刺激辛辣食物会加重胃黏膜损害,因此患者应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姜、蒜、胡椒等。

2. 忌烟酒烟酒会刺激胃黏膜,促进溃疡的发生和恶化。

患者应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

3. 注意饮食营养肠胃溃疡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米饭、面条、豆腐、鸡肉、鱼类等。

V. 中医药调理肠胃溃疡的生活习惯1.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肠胃溃疡的康复。

中医说:关于胃溃疡的六种辩证论治!

中医说:关于胃溃疡的六种辩证论治!

中医说:关于胃溃疡的六种辩证论治!我们都知道,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之一。

并且随着现代人的饮食发展和作息发展下去,将会出现更多的胃溃疡患者。

“十人九胃”这个词是一点都没错。

西医认为胃溃疡是指胃肠道的黏膜发生损害,而中医认为胃溃疡即是中医中所指的“胃脘痛”。

它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并且提出胃脘痛与其它脏器的关系。

最后,总结出胃溃疡的六种证型。

一、肝胃不和型胃溃疡表现为胃脘痛,胃胀,有嗳气,可因恼怒或情绪波动而疼痛加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用法用量:甘草3g,陈皮、柴胡、川芎、香附6g、枳壳各6g,芍药9g。

用水煎煮,在饭前服用。

柴胡二、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胃部隐隐作痛,喜暖恶冷,可因劳累和受寒而发作。

当空腹疼痛急剧,在食用之后减缓,食欲不振,吐清水等。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用法用量:黄芪15g,甘草20g,桂枝、生姜各30克,白芍60g,大枣12个,饴糖约100g。

将中药材用水煎煮后加入饴糖饮用。

三、胃阴亏虚型胃溃疡胃部出现隐痛或灼痛,在午后加重,嘈杂心烦,口燥咽干,纳呆食少,大便干结或干涩不畅。

治法:益胃养阴。

方药:一贯煎。

用法用量:川楝子4.5g,北沙参、麦冬、当归各9g,枸杞子9-18g,生地黄18-30g。

用水煎服。

川楝子四、瘀血停滞型胃溃疡胃脘疼痛有定处,如针刺或刀割,痛而拒按,食后痛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见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丹参饮。

用法用量:丹参30克,檀香6克,白糖15克。

用水煎服。

五、湿热壅阻型胃溃疡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口苦口粘,头痛重着,纳呆嘈杂,肛门灼热,大便不爽,小便不利。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大承气汤。

用法用量:芒硝9克,大黄、枳实各12克,厚朴24克。

用水煎服,先煮厚朴、枳实,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大黄六、肝胃郁热型胃溃疡胃脘灼热疼痛,痛窜两胁,每因恼怒加重,面红目赤,口干口苦。

治法:泻肝降火,和胃止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溃疡室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偏方大全
胃溃疡中医治疗可分为实证、虚证用药。

实证常见血瘀阻络,肝胃郁热证。

虚证可见肝胃气滞、胃阴不足,以及脾胃虚寒证。

中医辨证治疗,针对“血瘀阻络证”,表现可见胃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拒按,或见呕血黑便,舌瘀斑。

治宜活血通络、理气止痛,药方可选用隔下逐瘀汤加减。

“肝胃郁热证”,症状可见胃脘灼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硬。

治疗宜疏肝泄热、和胃止痛,可选用丹栀消遥散加减。

“肝胃气滞证”,临床可见胃脘胀痛,胁肋闷胀,痛无定处,情绪压力诱发。

治疗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胃阴不足”者,可见胃隐痛,口干唇燥,易泛酸水,食甜品后更甚。

治疗宜养阴和胃,生津润燥,可选用养胃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脾胃虚寒证”者,临床表现可见胃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畏寒,吐清水,腹胀,便溏。

治疗宜温中散寒、健脾益气,药方可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胃溃疡的预防之道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睡前四小时勿吃宵夜;生冷、酸性、烟酒、咖啡、茶等刺激性食物要节制,避免摄取甜点、糯米、太油腻的食物以及空腹饮用绿茶、
减肥茶、柠檬等。

这样易促进胃液分泌,造成胃黏膜伤害,延缓溃疡愈合的时间。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生新。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炙黄芪10克,川桂枝6克,杭白芍10克,桔梗10克,济银花15克,连翘衣15克,紫地丁15克,蒲公英10克,黄连6克,槟榔6克,旋覆花(布包)10克,丹克10克,白芷10克,山归10克,制乳、没各6克,穿山甲6克,谷芽30克,生龙骨10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3个月为1个疗程。

亦可制丸服。

【病例验证】俞某,男,43 岁,农民。

上腹灼热痛反复发作3年余,经X线及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胃窦炎(浅表性),中西药治疗缓解后依然反复。

近半月来,上腹痛甚,不能食,食则呕吐,嗳气泛酸水,口干不欲饮。

脉细涩,苔薄白,舌质深红,剑突下稍偏右有压痛且明显,大便成形,隐血试验+,肝胆超声无异常。

从十二指肠溃疡用药,用此方治疗,并嘱进易于消化的食物。

先后共服30剂,上腹痛及呕吐、嗳气均止,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继以上方制丸,每次5克或以丸化水,1日3次,连服 3个月以善后。

1年后复查,十二指肠球部变形消失而告愈。

白头翁黄芪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白头翁210克,生黄芪105克,蜂蜜280克。

【用法用量】先将白头翁、生黄芪用清水漂洗并浸泡1昼夜,然后用文火浓煎2次去渣取上清液。

另将蜂蜜煮沸去浮沫加人药液中浓缩成糖浆,备用。

用时,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3次,于饭前用热开水冲服。

【病例验证】用上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47例,其中胃溃疡56例,治愈18例,好转31例,无效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8例,痊愈31例,好转44例,无效3例;复合性溃疡13例,痊愈2例,好转9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1.8%。

冬青白芷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消肿排脓,燥湿止痛,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冬青30克,川楝子白芷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0天为1疗程,1疗程未愈而有效者可继服第2疗程,两个疗程龛影未愈者停药。

【病例验证】本组共治疗70例,治愈60例,占85.9%;好转6例,占8.6%;无效4例,占5.5%。

白芍延胡索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白芍40克,延胡索20克,十大功劳叶、五灵脂各15克,白及30克,乳香、没药、生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若胃酸偏低者,加乌药10~15克;若胃酸偏高者,加乌贼骨10~15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显效5例,无效1例。

对治愈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

三七白芨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消肿定痛,收敛止血。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三七粉、白芨粉、生大黄粉克6克(冲),仙鹤草、煅瓦楞子克20克,枳实9克,陈皮、茯苓各15各,清半夏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5例,临床痊程34例,好转1例,平均止血时间为4天。

土豆蜂蜜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养血生肌。

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鲜土豆50克,蜂蜜适量。

【用法用量】将鲜土豆洗净连皮切碎捣烂,用消毒纱布绞汁,加人蜂蜜搅匀。

每日早晨空腹饮用,日服1剂。

【宜忌】治疗期间忌食辣椒、大蒜、浓茶、醋、酒等刺激性食物。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2例,随访1年,疗效显著者36例,有效者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

木瓜姜醋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健脾化瘀,平肝和胃,祛湿舒筋,散寒解毒。

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木瓜500克,生姜30克,醋500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3味一同放入沙锅内,用小火炖熟。

1剂分3次服用,每天1次,连续服用3~4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9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

党参黄芪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表现为胃脘胀痛、泛酸纳少、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脉沉细,舌淡红、苔白。

【偏方组成】党参20克,黄芪30克,茯苓、白术各10克,当归20克,三七6克(研粉吞服),赤芍15克,枳壳、广木香、乌贼骨、浙贝、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

煎前用冷水浸泡1小时,煎2次,每次煎开30分钟,两汁药混合后分3次服。

【宜忌】治疗期间,忌吃生、冷、硬食物及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病例验证】张某,男,39 岁,干部。

胃脘胀满,饥时隐痛,时有泛酸,曾有黑便,业已两年,间断服用西药,少效,经肠胃钡餐造影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部明显畸形)。

西医嘱手术治疗,因畏惧手术治疗,要求服用中药。

查: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胃脘以胀气不适为主,饥时偶有隐痛,有时泛酸;用此方加厚朴10克,治疗3 月自感诸症俱减,精神转佳,面色转红润;续服上方加减中药1个月。

随访28年来,已近七旬,胃病未再复发,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