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乡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环境: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活动:讲解、地图绘制、实地考察等。

3. 第三周:家乡的民俗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教学活动:讲解、展示、实践等。

4. 第四周:家乡的环境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5. 第五周: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理图表、民俗物品、环境数据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4. 实地考察基地:历史遗迹、文化场所、自然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课时:2课时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周末实践活动——走进家乡——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周末实践活动——走进家乡——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周末实践活动——走进家乡——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本次周末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走进家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强化爱家、爱乡的意识。

本次活动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展现了家乡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中增长。

以下是针对本次活动的教案及实践心得。

I. 教案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文化、风俗和自然风貌,了解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活动内容(1)实地走访家乡文化、风俗和自然景观家乡文化:走访桃花源村的古建筑、书院、祠堂、村史馆等,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家乡风俗:走访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

家乡自然景观:走访绿荫公园、池塘、河流等自然景观,体验家乡自然美景。

(2)调查研究家乡特产和名胜古迹家乡特产: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土特产和地方美食,让学生更加认识自己的家乡,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家乡名胜古迹:通过走访探险,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在感受风景的同时,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3)文艺表演和文化展示开展文艺表演和文化展示,让学生通过课堂之外的方式,展示自己了解的家乡文化、彰显他们的艺术才能。

3. 活动步骤(1)分组交流将学生随机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家乡文化、风俗、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进行交流并相互补充。

(2)实地考察将分好组的学生带到实地进行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的文化、风俗和自然景观,调查研究家乡的特产和名胜古迹。

(3)文艺表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凭借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对阅读、话剧、歌舞等方面的掌握,挖掘和展示家乡文化内涵,让文艺表演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知识和才艺的舞台。

(4)结语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的知识、经历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家乡、了解家乡并树立对家乡的责任和归属感。

培智生活语文六年级上册家乡的美主题教案

培智生活语文六年级上册家乡的美主题教案

培智生活语文六年级上册家乡的美主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背景,认识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2.能够用适当的词语、语言描绘家乡的美景;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词语、语言的运用,感情的表达。

教学难点:感情的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论学生的家乡,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展示相关图片。

2.提问:“你们对家乡有哪些美好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对家乡的感情。

二、学习1.通过教师出示的图片,读课文并谈论。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分角色表演课文,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文中内容。

4.导读评点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美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5.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家乡的美,用自己的角度、方式来描绘家乡的秀美、壮美、神奇,让学生从中发现新的美。

三、巩固1.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图片、手绘、手工、游戏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情,以展示形式展示作品并互相交流。

2.整理出不同表达方式的感性段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四、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鼓励。

2.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五、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写一篇短文。

2.学生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摄影作业,拍下家乡的美景并进行介绍。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堂以家乡为主题的语文课,旨在通过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体会。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表达对家乡的感情,不断提高他们的情感品质和语文素养。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家乡非遗的传承》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家乡非遗的传承》教案

《家乡非遗的传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中国历来有“文明古国”之称,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拾起这个古老的话题,开展一次主题为“家乡非遗的传承”的活动课。

希望通过大家的参与,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宣传和保护行动。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鲁绣皮影剪纸二、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联系实际,保护“非遗”1.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保护非遗的重要性了,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也有非遗项目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我们班也有同学参加的。

2.请参加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了吗?对,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

3.请参加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剪纸”4.像“剪纸”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没有人传承,那我国将有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所以,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5.讨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和建议,理解、认同家乡传统文化,并乐于传承。

1)学生可以分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讨论,提出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和建议。

吉林省小学六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吉林省小学六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每周1节每周1节课时计划月日一周共( 1 )课时课时计划月日二周共( 1 )课时教学过程家乡开发了独特的以冰雪、生态、边境、民俗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西部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密布的湿地、湖泊、名胜古迹,少数民族风情独特。

中部有辽阔的平原和特色鲜明的城市。

东部有巍峨的长白山和茫茫林海。

1、和同学交流下,你们都在旅游过?有什么收获?四、试一试,挑战指数针对以下问题与同学交流1、居住地的周边有哪些景点可以向大家介绍?2、假如让你和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吸引大家来家乡旅游,你会怎样介绍?3、可以试着以“缤纷四季,最美家乡”为主题写一段宣传文字,,然后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在家乡旅游长白山、松花湖、向海、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课时计划月日三周共(1 )课时教学过程的西瓜闻名遐迩。

(2、)中部平原地区的庭院果树栽种广泛。

主要有李子、樱桃、杏、草莓、西瓜、甜瓜等。

(3、)东部山区主要出产苹果梨、山楂、蓝莓、山莓、酸栗、山葡萄、蓝靛果等。

其中,苹果梨是特色水果。

三、试一试,挑战指数我省出产的水果有哪些特点?看哪个小组例举的水果种类多。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家乡水果葡萄、沙棘、欧李李子、樱桃、杏、草莓、西瓜、甜瓜等。

课时计划月日四周共( 1 )课时教学过程此外,长白山还出产许多野山菌类,滑子蘑、榆黄菇、黑木耳、银耳、榛蘑等。

除了长白山,我省还产出黄花菜、婆婆丁、小根蒜等。

三、试一试,挑战指数投票选出你最喜爱的山野菜,制作一张海报。

看哪个小组创意好。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山野菜蕨菜、薇菜、刺嫩菜、山芹菜、黄瓜香、柳蒿、桔梗等风味独特的野生蔬菜课时计划月日五周共(1 )课时教学过程三、试一试,挑战指数小组的同学讨论,让我们设计一个旅游方案吧,看看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最有创意。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大草原天然的草原,水源丰富、草质良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授课十周月日课题白山市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白山市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自然、动物资源。

六年级综合实践可爱的家乡教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可爱的家乡教案

小学综实六上《得意的家乡》教案第一课时我的家乡我理解一、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目的:学生利用各种展示汇报方式进展总结、沟通,增进对家乡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的:在活动中熬炼、进步学生的多种实力,培育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共享、沟通意识。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的:通过活动,培育学生酷爱家乡、建立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利用各种展示汇报方式进展总结、沟通,增进对家乡的理解。

难点:在活动中熬炼、进步学生的多种实力,培育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共享、沟通意识。

三、教学打算:师生前一阶段搜集各种关于家乡的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从十月初开场进展了理解《我的家乡》的主题活动,经过制定活动方案、小组调查、分析整理几个阶段后,今日同学们都以饱满的状态迎来了本次汇报沟通。

在活动期间,教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首歌颂我们滕州的歌曲《荷花别样红》,想观赏一下吗?那要留意听,歌曲中都唱出了什么呢?3、学习指导语:这首歌好听吗?你都听出了什么?(生答)是啊,巍巍龙泉塔,清清微湖水,我们的家乡多美啊!你们在前一阶段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调查的?课堂预设:1、实地调查2、访谈自己的父母及身边长辈3、翻阅书籍4、上网查找5、4、学习指导语:你们可真有方法!下面就把你们的收获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得意的家乡吧!(师板书课题:我的家乡我理解)【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沟通,并以歌曲引入课题,让学生对家乡多一些理解。

】(二)汇报活动1、师:哪个小组情愿先来?2、分小组汇报史地小组汇报:汇报内容:介绍德州的政区分布、人口、历史……学习指导语:德州不仅有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汇报内容:展示家乡现代化建立和开展改变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互相沟通、倾听别人的汇报,让学生养成做事情肯定要有打算,有安排的习惯,从而更加完善自我,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章:宝鸡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宝鸡的气候类型及特点3. 宝鸡的地形地貌特征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自然美景。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自然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自然景观。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自然风光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第二章:宝鸡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古代文明2. 宝鸡的历史遗迹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历史文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历史氛围。

2. 故事讲解:讲解宝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变迁。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宝鸡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宝鸡的传统节日2. 宝鸡的民间艺术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民俗风情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民俗特色。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民俗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民俗文化。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第四章:宝鸡的现代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现代发展成果,如城市建设、经济产业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城市建设2. 宝鸡的经济产业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现代发展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发展变化。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现代发展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发展成果。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现代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文字介绍。

【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9830;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探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家乡学科
六年级
刘英先教师
东丰镇仁合学校小学部
2017年3月
成绩考查簿
课程表任课教师:
小组名单
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家乡教育主要学习家乡的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相关内容。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2.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教学策略:
1.认真学习和研究地方课程标准,准确的运用于教学当中,认真做好备课的没一个环节,熟悉教材,领会课改精神。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设计,以实践体验、动手操作为主。

3.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以研究探索和方法指导为主,拒绝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

4.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分阶段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进度表
2016——2017学年度家乡学科第二学期教案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