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诱导乳腺癌分化细胞去分化为癌干细胞的研究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每年全球有超过20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化疗、放疗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干细胞 (stem cell) 一词最早由Ernest McCulloch和James Till提出。
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随着对于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深入,人们意识到乳腺癌与干细胞有密切的关系,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了当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和磁珠分离 (magnetic bead separation) 等。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对样本细胞进行染色标记,对细胞进行独立的单步分离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干细胞表面标记的筛选,进行高效的干细胞分离。
磁珠分离则是一种使用高度磁性分选材料对患者生物样本中的特定细胞进行分选分离的技术,它通过对磁珠表面的抗体与靶细胞表面融合实现对特定干细胞的高效分离。
乳腺癌干细胞的鉴定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代表性地球化石试验(representative sphere forming assay)。
这个方法将干细胞分离出来,然后将其在低端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是否形成了典型的球结构。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来诱导干细胞中的肿瘤形成能力。
在乳腺癌干细胞研究领域,除了分离和鉴定,对于其特殊的分子标记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标记牛,如表面标识CD44 + CD24-,EpCAM + CD49fhi。
这些标记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起源和结构,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的来说,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人们将逐步了解乳腺癌发生的机理及治疗机理,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手段。
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

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乳腺癌作为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这些方法不能完全根除肿瘤并且容易导致一些副作用。
然而,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移植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显露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原理、应用及前景。
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原理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元和脂肪细胞等。
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利用体内或外源性的干细胞来替代损坏的细胞,以实现乳腺癌的治疗。
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首先,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癌细胞的能力。
其次,通过移植干细胞,可以杀死癌细胞并修复受损组织。
因此,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通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二、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应用干细胞移植疗法已经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从而改善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恶性细胞的生长。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疗法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并且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带来的副作用。
然而,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目前,尚缺乏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难以准确鉴定和分离肿瘤干细胞。
此外,干细胞移植疗法中的干细胞来源、移植方法和剂量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三、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前景尽管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它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前景令人振奋。
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增殖和扩散,并帮助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
此外,干细胞移植疗法相对于传统治疗方式具有更少的毒副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张海洋;王慧雅;林丹;巴一
【期刊名称】《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8(004)004
【摘要】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发展、转移及耐药等息息相关。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在肿瘤微环境的基质细胞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可以通过调控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方式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介导肿瘤耐药的形成。
本文论述了目前CAFs与肿瘤细胞之间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等作用方式,为肿瘤化疗耐药提供解决思路,为提高肿瘤治疗疗效提供可能的新靶点。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张海洋;王慧雅;林丹;巴一
【作者单位】[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天津300060;[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天津300060;[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天津300060;[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天津30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31
【相关文献】
1.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J], 张海洋;王慧雅;林丹;巴一
2.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梁陆鑫; 侯宗柳; 邱婉芳; 王文举; 杨芳
3.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作用 [J], 田庄;李晓菊;罗嘉嘉;黄平;郭虎;高源
4.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作用 [J], 冯继锋;彭颖
5.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的研究进展 [J], 王珂;康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分化和去分化的机制研究

细胞分化和去分化的机制研究细胞是生命体系的基础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分化和去分化是生物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现象。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一细胞逐渐分化为多个不同功能细胞的过程被称为细胞分化;而在某些情况下,细胞也可以从成熟状态重新回到未成熟状态或成为干细胞的过程,被称为细胞去分化。
细胞分化和去分化的机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生物体发育和再生的过程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一、细胞分化的机制细胞分化是指一种特殊的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使得胚胎细胞赋予不同的细胞命运。
细胞分化是由一组转录因子驱动的多阶段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在胚胎早期,由于还未被分化,细胞内大部分转录因子都未表达或只表达一些基础转录因子,如Oct4、Sox2和Nanog等,在细胞发育进程中,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具有严格的时空特异性,这是诱导细胞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的原因之一。
另外,细胞分化受到细胞外环境的影响,包括胚胎发育过程中刺激信号、细胞-细胞信号和激素等。
例如,除了调控基因表达,FGF能够通过调控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胚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神经发生;而Wnt信号通路通过细胞表面信号受体和细胞内转录因子来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人体各个器官的发育。
二、细胞去分化的机制细胞去分化通常指成熟的细胞通过基因重编程回到未成熟状态或成为干细胞的过程。
干细胞是一种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干细胞治疗可以用于再生医学、疾病治疗等方面。
细胞去分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例如多能性转录因子重编程、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低温保存等。
其中,多能性转录因子重编程是重要的细胞去分化方法之一,通过向成熟细胞中导入一组外源多能性转录因子,使成熟细胞返回到干细胞状态。
例如,Nanog和Sox2结合可以将人成纤维细胞转化为人类诱导性多能性干细胞,这是灵活转化人类体细胞为干细胞的重要突破之一。
三、细胞分化和去分化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和去分化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及免疫浸润分析

生物技术进展 2024 年 第 14 卷 第 2 期 312 ~ 322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2341研究论文Articles基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及免疫浸润分析孙莉莉,安外尔·约麦尔阿卜拉,刘富中,布尔兰·叶尔肯别克,迪丽娜尔·叶尔夏提,郭文佳*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乳腺癌的转移和恶性进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 )是肿瘤微环境中比较重要的细胞,可影响肿瘤的进展及治疗。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获得乳腺癌单细胞测序数据,对肿瘤微环境细胞进行分簇,再利用WGCNA 识别CAF 相关的关键基因,用该基因在TCGA -BRCA 数据库中构建风险评分模型,进行生存分析、Cox 回归分析、ROC 曲线、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性能;通过GO 和KEGG 分析模型相关通路;利用体细胞突变、免疫浸润分析、干性指数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探讨风险评分与临床特征及肿瘤微环境的关系。
研究构建了基于10个CAF 基因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根据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并进行验证,其中高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更差,列线图和ROC 曲线也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乳腺癌病人免疫浸润水平更低、干性指数更高,且高风险组病人对紫杉醇及拉帕替尼这2种药物的敏感性更高。
结果表明,10个CAF 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可独立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及治疗效果,为明确CAF 相关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也为乳腺癌易感基因患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突变负荷;预后模型;免疫浸润DOI :10.19586/j.20952341.2023.0161中图分类号:Q75, R737.9 文献标志码:AConstruction of Prognostic Prediction Model of Breast Cancer Based on Tumor -associated Fibroblast Genes and Analysis of Immune InfiltrationSUN Lili , ANWAIER Yuemaierabola , LIU Fuzhong , BUERLAN Yeerkenbieke , DILINAER Ye ,GUO Wenjia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 Urumqi 830011, ChinaAbstract :Metastasis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 are deeply related to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umor -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 ) are comparatively important cell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hich have implications on tumor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We obtained single -cell sequencing data of breast cancer downloaded from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 , clustered the cells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 and then used WGCNA to identify the key genes related to CAF , and con‐structed a risk score model with the genes in TCGA -BRCA database , and performed survival analysis ,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 ROC curves , and constructed a column line graph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Model -related pathways were analyzed by GO and KEG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score and clinical features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as explored by somaticmutation , immune infiltration analysis , stemness index analysis ,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A prognostic prediction modelbased on 10 CAF genes was constructed and valid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isk scores.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high - and low -risk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isk scores ,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the high -risk group was worse , and the column plot and ROC curve also showed that the model had a good predictive efficiency , and the immune infiltrat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收稿日期:2023‐12‐13; 接受日期:2024‐02‐27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D01E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英才项目(2022TCYCGWJ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上调PD-L1表达促进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上调PD-L1表达增进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探究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探究表明,肿瘤成纤维细胞(CAF)参与了肿瘤的形成和进步,但是它们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还不明确。
目标:本探究旨在探究成纤维细胞通过上调PD-L1表达增进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
方法:我们起首分离和培育了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
然后,通过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和Flow cytometry等方法检测了PD-L1的表达。
接着,我们构建了一个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的三维共培育体系,通过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刺激,检测了成纤维细胞中PD-L1的表达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免疫逃逸的影响。
最后,通过使用PD-L1抑止剂来观察PD-L1的表达和免疫逃逸的变化,探讨成纤维细胞中PD-L1的作用机制。
结果:我们发现,成纤维细胞中PD-L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比正常组织明显上调。
此外,在真实的三维共培育体系中,刺激后PD-L1的表达明显增加。
最后,经过PD-L1抑止剂的处理,我们发现PD-L1的表达可以被降低,同时FB中的细胞因子分泌也受到抑止。
结论:本探究首次证明了肿瘤成纤维细胞通过上调PD-L1表达来增进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并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肿瘤成纤维细胞;PD-L1;结直肠癌;免疫逃逸;治疗策现代医学探究表明,肿瘤起源于细胞异常增生和癌瘤微环境的复杂互作过程。
其中,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和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
成纤维细胞屡屡抑止体内免疫系统的免疫应对,从而增加肿瘤对宿主免疫的逃逸成功率。
PD-L1信号通路作为重要调整因子,参与了癌症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互相作用。
在本探究中,我们通过试验室的各种技术手段,首次证明了肿瘤成纤维细胞通过上调PD-L1表达来增进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
详尽来说,我们观察到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中PD-L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肿瘤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肿瘤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病死率最高的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人数的14%。
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使乳腺癌难以治愈。
乳腺癌干细胞除具有癌细胞的特征外,还具有普通干细胞所具有的特征,如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增生潜能等,并且具有高致瘤性、转移性、耐药性等特点。
因此,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治疗技术和策略,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乳腺癌干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不同的肿瘤干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分子标记,根据这些表面分子标记可以进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
乳腺癌干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标记如下。
1.1 CD44+CD24-/ lowCD44+CD24-/ low是目前乳腺癌干细胞公认的表面标记分子。
2003 年Al-Hajj 等用流式细胞仪首次从乳腺组织中分离出具有该特殊表面标志的细胞,将100 个CD44+CD24-/ low细胞注入非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小鼠( 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NOD / SCID) 体内,即可生成肿瘤。
将小鼠体内生成的这些肿瘤细胞分离后再接种到小鼠脂肪垫中,发现仍然可继续成瘤,其致瘤活性增加10 ~50 倍。
生成的肿瘤细胞经分离传代,发现其自我更新能力及成瘤能力均不变,而且新生成的肿瘤细胞与原发灶中细胞表型一致,同时也含有其他混合表型的非致瘤细胞。
这充分表明含有CD44+CD24-/ low表型的乳腺癌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征。
1.2 CD133+2008 年,Wright 等分离出CD133+细胞,将50 ~100 个CD133+细胞接种于NOD/SCID 小鼠体内,可快速生成肿瘤。
然而,将经过不断传代的这群细胞接种于NOD /SCID 小鼠体内,发现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在NOD /SCID 小鼠体内肿瘤形成率及生长速度均降低。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肝癌干细胞的影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肝癌干细胞的影响冯仁鑫;陈升;刘娇;宁北芳;谢渭芬【摘要】背景: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类特殊的间质细胞,研究显示CAF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可调节肿瘤干细胞(CSC)的干细胞特性和致瘤性.然而在肝细胞癌(HCC)中,CAF对CSC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CAF对肝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标记CD44阳性CSC和α-SMA阳性CAF,观察两者在人HCC标本中的位置关系.从HCC手术标本中分离、纯化CAF和癌旁成纤维细胞(PTF),收集相应条件培养基和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以real-time PCR检测CAF或PTF条件培养基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uH-7中的肝癌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EpCAM阳性HuH-7细胞,以CAF或PTF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细胞,行干细胞成球实验.结果:在HCC标本中,CAF与CSC位置紧邻.与PTF组和对照组HuH-7细胞相比,CAF条件培养基处理组HuH-7细胞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基因和自我更新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均<0.05).CAF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未经分选的HuH-7细胞和EpCAM阳性HuH-7细胞,成球率分别显著高于相应PTF组和对照组细胞(19.15%、32.13%对10.89%、19.57%和12.57%、19.77%,P均<0.001).结论:CAF在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和促进中起重要作用.【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6(021)009【总页数】6页(P517-522)【关键词】癌,肝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球形体,细胞【作者】冯仁鑫;陈升;刘娇;宁北芳;谢渭芬【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 200003【正文语种】中文背景: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类特殊的间质细胞,研究显示CAF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可调节肿瘤干细胞(CSC)的干细胞特性和致瘤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rter
canc—
TAFs were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
(FACS)and ident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The role of TAFs in the regulation of unsorted breast
er
cells(BCCs、seIf-renewal
去除未贴壁细胞,余下贴壁细胞为间质细胞,包括巨噬
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天后,巨噬细胞发生凋亡,剩下 的即为形态均一且Vimentin阳性的成纤维细胞。 5.条件培养基(CM)的制备:对数生长期的TAFs 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2 h后收集上清,得 到CM。 6.免疫荧光:将TAFs接种在共聚焦专用培养皿 内,贴壁后;用1%多聚甲醛固定,0。125%Triton破膜 穿孔;加入小鼠抗人Vimentin抗体(1:50),4℃孵育过 夜,加入FITC-羊抗鼠二抗(1:50),室温孵育2 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拍照。 7.成球实验:将细胞接种在超低吸附6孔板内,培 养2周,观测细胞的体外成球能力,计数每孔内的细胞 球体数目。共接种实验中将BCCs与TAFs按1:1的比 例接种(每孔各500个细胞),对照组单独接种BCCs (500个/孔);CM共培养实验中接种BCCs(500个/ 孑L),每3 d向实验组添加100“l CM,对照组为 DMEM/F12培养基。 8.检测CM处理后NCSCs中CD44+CD24。10“比 例的变化:将细胞接种在普通6孔板里,用干细胞培养 基培养,条件培养基处理1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 检测CD44+CD24。…比例。 9.统计学方法:数据用标准差(元±s)表示。应用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and Thyroid
Surgery,To,西i Hospital,ro,1。gii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Wuhan 43003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u Yaqun.Email:wyqmd@126.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f NCSCs.The proportion of CD44+CD24—710”tumor cells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AFs The stromaI cells purified were TAFs with identification of
分选的目标细胞群体为EpCAM(一)细胞群(即间质 细胞)、EpCAM(+)细胞群(即癌上皮细胞)以及 EpCAM(+)细胞群里的CD44+CD24。””(CSCs)和 non.CIM4+CD24。…“(NCSCs)细胞亚群。 4.TAFs的分离和培养:分选获得的EpCAM(一) 细胞群,用含10%胎牛血清的DEME培养3 h后,换液
FACS Aria
4’,6一二脒基-2一苯基吲哚(DAPI)室温染核5 rain。激
18.0统计软件分析,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
分析。 结 果
II(BD公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FVl000(Olympus公司)。 2.乳腺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 取手术标本,用含Ⅲ型胶原酶(200~250 U/m1)的消化 液(DMEM培养基)在37℃温箱内消化3~4 h,每
cancer
TAFs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self-renewal
a
a—
cells.and promotes NCSCs
to
dedifferentiate into CSCs in
Breast
cancer:
paracrine way.
【Key words】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
【关键词】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乳腺癌;肿瘤干细胞;去分化
Tnnlor-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duce breast
cancer non-cancer
stem cells to dedifferentiate into
cancer
stem cells in Breast
Luo夙咖昭,肌Yibing,Zhang Zhe,Qin Jichao,耽Yaqun.Department of
15
1.TAFs对乳腺癌腺上皮细胞(BCCs)的作用:(1) 分离和鉴定乳腺癌TAFs:流式细胞分离后得到的 EpCAM(一)细胞培养扩增后,得到形态呈细长梭形 的典型问质细胞形态的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 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全部呈阳性。(2)TAFs对 BCCs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BCCs与TAFs共接种组的 成球数量为(71.67±3.51)个,而单独接种BCCs的成 球数量为(24.67±1.5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51),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24.67±1.53,P<0.01).The serf-renewing ability of the
un—
sorted BCCs was also enhanced by CM.The sphere number of CM and control groups was(74.67±3.06)
Cancer
stem
cells;Dedifierentia.
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4.05.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2660) 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乳外科(罗智勇、胡艺冰、张哲、吴亚群), 胃肠外科(覃吉超) 通信作者:吴亚群,Email:wyqmd@126.coin
(CSCs)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从8例原代乳腺癌组织中分离TAFs并用免疫荧光鉴定;采 用成球实验研究TArs对乳腺癌腺上皮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并检测TAFs处理前后干细胞表 型CD44+CD24。””的比例变化,观察TAFs对去分化的影响。结果从新鲜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 TAFs,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TAFs与乳腺癌腺上皮细胞(BCCs) 共接种能增强其自我更新能力,共接种组和对照组的成球数分别为(71.67±3.51)和(24.67±1.53)个 (P<0.01)。TAFs的条件培养基(CM)能增强乳腺癌腺上皮细胞自我更新能力,CM处理组和对照 组的成球数分别为(74.67±3.06)和(30.33±3.21)个(P<0.01)。TAFs能增强乳腺癌分化细胞 的自我更新能力,分化细胞(non.CD44+CD24。“)经CM处理后的成球数为(86.00±3.00)个,而对 照组为(15.33±1.53)个(P<0.01);TArs能促进乳腺癌分化细胞的去分化,non—CIM4+CD24。“” 细胞经CM处理后,CD44+CD24。””比例明显上升达(52.13±0.70)%,对照组为(17.07±0.65)% (P<0.01)。结论TAFs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增强乳腺癌腺上皮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并促进分 化细胞去分化为肿瘤干细胞。
cancer
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on by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non—
stem
cells(NCSCs)dedifferentiating into purified from 8
cases
cancer
stem
cells(CSCs)in breast cancer.Methods
・950・
生堡塞墅处叠苤盍!!!!生!旦箜!!鲞箍i塑g!垫』垦翌!!篮:坠!!!!!!:y!!:!!:盟!:i
・孚L腺夕卜科・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诱导乳腺癌分化细胞 去分化为癌干细胞的研究
罗智勇 胡艺冰
张哲
覃吉超
吴亚群
【摘要】
目的观察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在乳腺癌分化细胞去分化为肿瘤干细胞
ability
was
evaluated with the
an
CD24“…cells sorted by FACS
tiation
were grown in
sphere formation assay.The BOB—CD44+ adherent culture to evaluate the TAFs induced dedift’eren—
conditioned medium(CM)treatment.Results
vimientin
antibodies by immunofluorescence.TAFs effectively enhanced the self-renewal ability of the un— sorted BCCs.After co—culture with TAFs.the number of the unsorted BCCs to form spheres was(7 1.67±
SPSS h;
响,探讨其在乳腺癌分化细胞去分化为肿瘤干细胞这
一过程中的调控效应。 材料与方法 1.材料: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取自我院2013年2 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原发乳腺癌患者。术前均未 进行放疗和化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TAFs的培养基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 (Gibco公司);干细胞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 (Gibco公司)添加人表皮生长因子(EGF,10¨∥L, Sigma公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斗g/L, Sigma公司)以及B27(Gibeo公司);藻蓝蛋白(APC) 标记的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EpCAM)抗体 (EpCAM—APC)、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CD24 抗体(CD24-FITC)、藻红蛋白(PE)标记的CD44抗体 (CD44-PE)及其同型对照(Miltenyi Biotec公司);小 鼠抗人波形蛋白(Vimentin)抗体(CST公司);流式细 胞仪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