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文言文断句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单元测试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
好读书,善击剑。
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
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
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
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
……三府并辟,皆不就。
愿归侍虞。
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
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瓒壮其对,释不诛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2020届高三(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翻译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文言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与杨德祖①书[魏]曹植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②独步于汉南,孔璋③鹰扬于河朔,伟长④擅名于青土,公幹⑤振藻于海隅,德琏⑥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
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
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
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说难①韩非子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显赫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D.柔可狎.而骑也狎:戏弄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说之以.厚利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武公怒而.戮之C.因.问于群臣我欲因.之梦吴越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1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文言文阅读(二)阶段性测试6

阶段性测试六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1~4题。
荀卿论苏轼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呜呼!是亦足矣。
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
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
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荀卿独曰:“人性恶。
桀、纣,性也。
尧、舜,伪也。
”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
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谋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轻视,看不起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答案】C【解析】易:更改、篡改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②喜为异说而不让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④焚烧夫子之六经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答案】A【解析】①④说的都是李斯,⑥是对荀卿的肯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2017《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doc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一)正确使用词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说,在中国一些已经具备特斯拉特质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锋芒毕露....,需要持续的观察和扶持。
B.她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更讳莫如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C.风车和陀螺一样,也在不停地转,但是,风车在转动的当儿,也浓墨重彩....地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D.这其实也是上海弄堂里司空见惯的场景,人只有在自觉身体或内心不再年轻的时候,才会真正对那些年老的生命身.临其境...。
解析: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A“锋芒毕露”应为“崭露头角”。
“锋芒毕露”与“崭露头角”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锋芒毕露”还比喻骄傲自负,而句中只有显露出来之意,所以该用“崭露头角”。
C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
形容着力描写。
应为“淋漓尽致”。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
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D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应为“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
(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自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13亿人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B.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院长王江在会上回答媒体有关宏观经济的提问时表示,利率放开势在必行,但过程必须按部就班....,以保持风险可控。
C.在社会层面,一些人认为宁剩毋缺、宁多毋少才够档次,以为慷慨解囊....、挥霍无度才算“土豪”,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追逐奢华。
D.海峡两岸国学高端研讨会开讲,国学大师坐而论道....,具体讨论了国学的经世致用,国学文化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
解析: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模拟创新题(含解析)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模拟创新题(含解析)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查字典语文网整理了文言文阅读模拟创新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根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关于高考考点概率的分析,重点关注第一、三、七题。
一、(2016·陕西商洛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
父,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
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
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
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
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
欲归奉舅,则夫之,则舅又旦暮待尽。
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
”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
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
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解析(根据句意和句子成分判断)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散文 单元测试.doc

古代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游劳山记(节选)[清]李云麟咸丰甲寅闰月既望,余以事赴莱州,去胶东尚可.三百里,望见海隅一山直插霄汉。
询诸土人,佥曰:“劳山也,其脉发源朝鲜,起伏溟渤中,从东北转向西南,江浙名胜诸区多此脉所结也。
”旋.有指其极高处者曰:“此巨峰也。
”余目注久之。
行二日,始抵即墨,释装后,即凭堞观之。
则见危峰上耸,巨壑横铺,无从辨所谓巨峰者。
既剪烛,与二三知交询此山之胜。
皆曰:“华岩庵,其始境也;明霞洞、上清宫,其止境也。
”论及巨峰,皆曰:“然,然罕有至者。
”予亟叩其故,或曰:“颠有二石焉,相去可八里许,自峰下观之,不见其罅。
峻险如是,可竟登乎?”余不言,而默嗤其妄。
翌日,晤方医张柳树者,自言:“往年曾偕四人作奇想,乃持十日粮同入山。
晓则行,宵则露宿石畔,如是者三日,甫.及巨峰之半。
见白狼结队以十数,咸有惧意。
强进至铁瓦殿,则见峦气逼人,由此而上,一石所成,陡绝壁立。
顿觉初念若灰,于是同寻归路。
不期上易下难,无径可通。
幸以彼此相持,接引而下,然与死为邻者亦已屡矣。
”或因言:“明霞、上清诸胜已足恣游览之怀,况奇珍异卉尽钟于此,何必涉深崖,陟穷谷,自寻苦恼乎?”余曰:“不然。
夫高山大泽包孕奇雄,其与人以易见者,必非灵秘之极境。
譬之怀宝玉者深其藏,擅绝技者靳其传,理固然也。
而登者亦如汲水求珠、凿崖寻壁。
其遇阻也,譬如释氏之有苦幻,元家之有魔障,苟见而生惧,斯亦已矣。
若明者不为所动,得间而入,则其妙境终必为我所得。
”众疑信参半,因道诸处之胜。
余复曰:“大凡人之举事,不为则已,为则登峰造极,琐琐者何足道乎?”适见壁间悬一联云:“志坚石饮羽,功到杵成针。
”余指以自失。
众韪.其言,而卒莫与俱。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续编》,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胶东尚可.三百里可:大约。
B.旋.有指其极高处者曰旋:环绕。
C.甫.及巨峰之半甫:刚刚,才。
D.众韪.其言韪:是,认为对。
(新课标)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班级模块一一、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4题。
姓名史传文阅读学号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从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身世,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顾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天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喊,遂不复语。
明天,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 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车驾再出郊 / 帝曰 / 朕为生灵之故 / 不得不亲往 / 叔夜号恸再拜 / 众皆哭帝 / 回顾字之曰 / 嵇仲努力 /B. 车驾再出郊 / 帝曰 / 朕为生灵之故 / 不得不亲往 / 叔夜号恸 / 再拜众皆哭 / 帝回顾字之曰 / 嵇仲努力 /C. 车驾再出郊 / 帝曰 / 朕为生灵之故 / 不得不亲往 / 叔夜号恸 / 再拜众皆哭帝 / 回顾字之曰 / 嵇仲努力 /D. 车驾再出郊 / 帝曰 / 朕为生灵之故 / 不得不亲往 / 叔夜号恸再拜 / 众皆哭 / 帝回顾字之曰 / 嵇仲努力 /※【答案讲评】 D (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单元测试一、[2016·冀州中学周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原涉,字巨先。
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
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
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时又少行三年丧者。
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繇是显名京师。
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
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
人尝臵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
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
家无所有,涉曰:“但洁埽除沐浴,待涉。
”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彻去酒食。
”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
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
”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
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
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
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
涉迫窘不知所为。
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
”尹公许之。
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
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
涉本不怨也。
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
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
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有删改)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
②昳(dié):太阳偏西。
③劳俫:劝勉。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考虑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以此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如“殷富”的主语是“天下”,其后要停顿;“二千石”是修饰“死官”的,中间不能断开;而“受”的主语是“妻子”、宾语是“之”,可以判断“妻子”前、“之”后要停顿。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冢庐”指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吊”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此后重要性减少。
D.“长安”为古都城名,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汉高祖七年定都于此,隋、唐、北宋等朝也于此定都。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北宋未在长安定都,其都城为汴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
他父亲去世,他退还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
他听说母亲生病的那一家避居在里宅,便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
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
他与申屠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屠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原文说的是“斫伤屠者,亡”,意思是原涉的家奴用刀砍伤屠夫并且逃跑了,选项中的“致其死亡”错误。
且根据原文,“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可知尹公大怒还有原涉没有拜见他的缘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时茂陵的守令是刚上任的尹公,原涉没有去拜访过他,尹公听到这件事后大为恼怒。
(2)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
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解析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
(1)是时,这时。
视事,刚上任。
谒,拜访。
(2)耻,意动用法,以之为耻。
阳通“佯”,假意。
易,改变。
参考译文原涉,字巨先。
其祖父在汉武帝时以豪杰的身份从阳翟迁徙到茂陵。
原涉的父亲在汉哀帝时担任南阳太守。
当时天下非常富裕,担任大的郡县的太守死在官位上,所收到人家送来助办丧事的钱财都在千万以上,妻子儿女全数得到这笔钱,便可以用来臵办产业。
当时又很少有人能够为死者守丧三年的。
等到原涉的父亲死后,原涉不仅退还了南阳郡人赠送的助丧钱财,还住进了冢庐,为父亲守了三年丧,因此他在京城有很大的名声。
由于受到大司徒史丹的推荐,说他能处理繁难事务,原涉便当上了谷口县令,当时他才二十多岁。
谷口县的百姓早就听到过原涉的名声,他没有发什么号令,谷口就安定了。
原涉专门将赈济施舍穷人和为人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要务。
有人设宴请原涉,原涉刚到里门,客人中就有人告诉他说,他所知道的母亲有病的那一家,现在因病避居在里宅。
原涉立即前往探望。
敲开门,听到家中有哭丧声,原涉于是进去吊唁,又询问治丧的情况。
这个人家里一无所有,原涉说:“只管打扫台阶和沐浴更衣,等着我。
”回到宴会的主人那里,对宾客叹息说:“人家母亲去世了,躺在地上不能收殓,我怎么有心思享用这些酒食啊!请撤去酒席吧。
”宾客都争着问应该买些什么,原涉于是侧着身子席地而坐,削好木简开出了一份购物清单,详细地记下所需的衣服、寿被、棺材,甚至小到死者口中所含的物件,分交给宾客准备。
宾客们分头奔走购买,到太阳偏西时都又回来会集。
原涉亲自检查完毕,对宴请的主人说:“现在能接受您的赐宴了。
”大家一起喝完了酒吃完了饭,只有原涉一人没有吃饱,就载着棺材等物件,率领宾客前去办丧事的人家,为死者入殓,劝慰家人,把丧事全部办完了。
原涉就是这样急人之难、诚心待人的。
原涉派仆人到集市上买肉,仆人仗着原涉的气势和屠夫争吵,用刀砍伤了屠夫,然后逃跑了。
这时茂陵的守令是刚上任的尹公,原涉没有去拜访过他,尹公听到这件事后大为恼怒。
他知道原涉是有名望的豪侠,想借这件事来显示威严,严肃风纪,他派了两个差役守候在原涉的家门两侧。
到了中午,仆人还没有出来,差役便想杀了原涉再离开。
原涉非常困窘不知该怎样做。
恰好原涉约好一起扫墓的朋友乘着几十辆车到了,他们都是当地的豪杰,便一起去劝说尹公,尹公不听。
这些豪杰就说:“原巨先的仆人犯法,不能缉拿归案,那就让原巨先本人脱衣自缚,到衙门前谢罪,这对维护您的威望也足够了。
”尹公答应了,原涉按照豪杰们所说的办法去谢罪,尹公让他仍穿着衣服回家去。
更始帝的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求原涉与他相见,对原涉大为器重。
曾经捣毁原涉坟墓房舍的那个原茂陵守令尹公,现在做了申屠建的主簿。
原涉本已不再怨恨尹公。
当他从申屠建的官府出来时,尹公故意迎上去拦住拜见原涉,对原涉说:“改朝换代啦,不应当再怀着怨恨了!”原涉说:“尹君,你为何专把我当成鱼和肉任意宰割啊!”原涉因此而被激怒,便派宾客去刺杀了主簿尹公。
原涉打算逃走,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
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宾客把此话传给原涉,并让他去自首投案,向申屠建谢罪。
申屠建同意这样办。
于是,宾客们便乘着几十辆车一同送原涉去监狱。
申屠建派兵途中拦截,在车上将原涉拘捕,护送的车辆一时分头疾驰逃散,于是当即就将原涉问斩,头颅被悬挂到了长安市上。
二、[2016·冀州中学热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
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
吐蕃方强。
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
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
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
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
”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
”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
”因诏覃曰:“阁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
”时阁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
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
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
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
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以正其阙。
”从之。
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
士惟用才,何必文辞。
”又言:“文人多佻薄。
”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
”帝尝谓百司不可使一日弛惰,因指香案炉曰:“此始华好,用久则晦,不治饰,何由复新?”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
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
”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
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
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
俄罢为尚书左仆射。
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选自《新唐书·郑覃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B.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C.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D.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